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600光年外的“超级地球”:人类移民梦能实现吗

时间:2024-03-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人类一直梦想着建立“第二地球”,实现星际移民的愿望。开普勒22b,一颗“超级地球”,成为人类探索的重大突破。这里将介绍其特点,并探讨人类登陆这颗星球的可能性。尽管技术尚需突破,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这个梦想终将成真。

 600光年外的“超级地球”:人类移民梦能实现吗

开普勒22b的概况
开普勒22b直径是地球的2.4倍,公转周期为290地球日。据物理分析,若密度与地球相同,则其质量是地球的14倍,引力达2.4倍g,人在该行星上的体重将是地球的2.4倍。
如果开普勒22b全是液体,密度类似水,其质量仅为地球的2.5倍,重力仅为0.43个g,人在该行星上的体重不到地球的一半。开普勒22b与地球相似,因此被称为“超级地球”。

 600光年外的“超级地球”:人类移民梦能实现吗

开普勒22的特点
开普勒22b位于宜居带内,具备孕育生命的潜力。但在该行星上找到生命存在的证据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生命是否能存在取决于其周围恒星的寿命是否足够长。科学家的测量显示,开普勒22的寿命将达到40亿年,这几乎和太阳的寿命一样长。因此,如果开普勒22b的环境与地球类似,那么该行星的確實有可能孕育出生命。 如何到达开普勒22b

以目前人类的认知,让开普勒22b成为“第二地球”还需漫长道路。因其距地球约600光年,即便是最强火箭也需数百万年才能到达。目前,帕克探测器是最快的宇宙飞行器,但仍需120万年才可抵达。据科学家的估计,在2050年左右可能会出现0.3倍光速的飞行器,但即使如此,仍需要2000年才能抵达。虽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失望的结果,但科学家仍在不断探索着更快捷的星际移民方法。

 600光年外的“超级地球”:人类移民梦能实现吗

开普勒22b的意义

开普勒22b的发现是人类星际探索的重要一步,代表着探寻宜居行星的重大突破。尽管目前无法抵达,但对星际移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其研究为科学家提供了更多关于宜居行星的信息。未来,人类有望通过星际探索,拓展新的居住地。

如何顺利实现社会保险的跨省转移?这种跨省转移需要多长时间时间?(25年4月23日)

跨省转移社保,让您的生活更有保险!通过跨省转移社保,您可以让自己的社保使用更方便。下面随新社通小编一起了解详情。一般来说,社保跨省转移大约需要45个工作日。以下是跨省社保转移的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申请阶段参保人在新就业地建立社保关系并缴费后,需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转移接续申请。此阶段时间取决于申请人提交材料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审核阶段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收到申请后,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若符合条件,向原参保地发出同意接收函;若不符合,则向申请人作出书面说明。办理转移手续阶段原参保地在接到同意接收函后,需在15个工作日内办理转移手续,包括个人账户清理、资金划转及信息传递等。接收阶段新参保地在收到原参保地转移的社保关系和资金后,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接收手续,并告诉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审核过程中发现资料有误,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此外,参保人可通过“电子社保卡”微信小程序的社保转移进度查询功能查看办理进度。建议在办理前提前了解相关法规,并咨询当地社保经办机构,以确保流程顺利进行。概括而言,跨省社保转移后缴费年限的累计计算方式取决于具体的转移情况。在办理转移手续时,应详细了解相关法规,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险。

盘点古时候的高考移民 白居易冒籍考中进士

或开“高考移民”之先河。籍贯本是蒲州人士的王维,爹娘让他小时候参加过音乐培训班,故弹得一手好琵琶,颇受女儿的青睐,几经周折,他便参加了京兆府的解试,。 紧随其后,这个祖籍山西、出生河南、户籍陕西的毛头小伙,竟跑到安徽宣城参加“高考”,一下子逮个进士第四名,喜欢得屁颠屁颠地跑了。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考,与现在的高考大同小异,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否则就是“冒籍”,一经查出,绝不轻饶。王维、白居易能在法律非常严谨的异地“高考”,肯定有其原因,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不然不会一路绿灯,直达终点。网络配图 “高考”也很严格,要求考生必须在本籍报考。《诗话总龟》这样说:“国家申严条约,不许寄籍。”但同时又规定,如果在当地有田产,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庐州(今合肥)考生王济为了在开封府参加“高考”,竟称在那里有18亩田地的哥哥王修己为爹,留下千古笑柄。章仲衡是处州考生,当年处州录取指标只有区区4人,而京城临安(今杭州)的指标却是100人。为了能在临安参加“高考”,章仲衡让父亲把自己过继给临安的一个亲戚,找个爹就找个“冒籍”的理由,结果考中进士后被同学告发,朝廷查清后予以取消。这个倒霉蛋撞到枪口上了,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说,还白叫人家几天爹。 “高考”更让蒙古人受不了,由于“冒籍”太多,蒙古人、色目人很少考上,徐一夔在《始丰稿》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自余所见,科目之行所历五六年,吾邑仅得一人!”“冒籍”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钱仲实、张和等人改名“冒籍”参加顺天府“高考”,不但功名被革去,还吃了官司,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得不偿失。网络配图 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会元、状元韩菼系长州人士,“冒籍”嘉定参加“高考”,拔取后又被革除。年间,苏州城一家弟兄俩听说北京进士好考,让父亲在北京所辖的顺义县买一座破房子,顺理成章地参加了北京的“高考”,弟兄俩双双考中,成了一对幸运儿,。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挖空心思去“冒籍”去“移民”呢?当然是差别甚大的“高考”录取率。 在《送辛生下第序略》中说道:“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也曾给皇帝写信说:“东南州军进士取解者,二三千人处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西北州军取解至多处不过百人,而所解至十余人,是十人取一人。”录取率高的省份是十分之一,录取率低的省份是百分之一,怎能不让人去此趋彼。网络配图 作为官府,为了防止考生“冒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例如曾规定,你只要在当地置有房产,并愿意与当地人一样“一体当差”,就可以迁移户口,参加当地“高考”。《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五规定:“如祖父入籍二十年以上,坟、田、宅俱有的据,方许应试。”后来在《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七中又规定,只有考生本人“入籍二十年以上,方准应试”。可见防止“冒籍”的政策也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的。但制度再严,一千多年来,仍有不少人铤而走险,顶风作案,这都是因为利益使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