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四百年前,古希腊的著名学者、哲学家柏拉图,为我们设置了一个历史疑案。
他在其著名的《对话录》中,描绘了一个曾经产生过历史奇迹的神秘大陆,那里的居民曾用自己非凡的智慧,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尽管柏拉图只是把当时民间的传闻记载下来,也谈不上有什历史依据。
然而,千百年来,西方人却一直为此争论不休,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
有人试图找到这块神秘大陆的座落,然而,大海茫茫,时至今日,仍未发现"大西洲"的踪影。

前人的生动描述
最早记载大西洲故事的是希腊学者大哲学家柏拉图。
他在公元前350年写的两篇对话录《克里斯提阿》和《泰密阿斯》中写道:"传说一万二千余年以前,有座阿特兰提斯岛(大西洲),建立在岛上的阿特兰提斯王国曾征服过埃及与北非地区;在与希腊人作战后,退回了自己的国土。
后由于火山,地震的突发,仅一日一夜的工夫,这块陆地便沉入了海底。
"
据传,这块大陆靠近直布罗陀,面积比亚洲和利比亚合起来还大。
这里曾有一个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国家﹣﹣阿特兰提斯王国。
岛上气候温和,森林茂密,风景优美,资源丰富,人民生活在和平安乐的国度里,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王国由许多小国组成,首都座落在岛的中央,交通四通八达,商业活动兴盛,建筑物布局宏伟壮丽,色调配置和谐。
市中心的海神庙宇,以金、银、象牙为饰,金碧辉煌,灿烂夺目。

柏拉图埃及之行
柏拉图记述的有关大西洲的传说,是从他的表弟柯里西亚斯那里听来的,而柯里西亚斯又是其曾祖父卓彼得斯告之的,而卓彼得斯又是从当时雅典著名政治改革家和诗人梭伦(约公元前638--559年)的口里听来的。
梭伦任满去职后,曾用了10年时间,漫游于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
回国后,幽居简出,想把他在埃及听到的有关大西洲的传说写成一篇长卷的叙事诗留给后人,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一写作计划便与世长辞了。
到了柏拉图的时代,关于大西洲的故事已广为流传,几乎妇孺皆知。
据说,柏拉图为了证明其真实性,曾亲自到埃及去作过调查访问。
他请教了一些有名望的僧侣、祭司,但是也只是听听传闻而已,并没有找到他所需要的有分量的材料。

大西洲失落何方
大西洲的故事,是否纯属捏造?如果不是捏造,它又失落何方?迄今为止,描述阿特兰提斯沉没之谜的书籍数以千计,但是都无法提出确切的证据。
早在中世纪时,就有一些探险家费尽心机,企图找到这座传说中描绘的"人间天堂"。
在西方寻找新大陆的热潮中,有人把大西洲画在地图上,但这只是一种虚拟,谁也不能断定哪里是确切的方位。
直到现代,这片失落的大陆,仍然沉沦海底,没有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

1.沉没在大西洋中
这是一种观点。
柏拉图在记载中说它沉落在海克力斯之柱外沿的西海中。
他说的西海,就是今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出海口直布罗陀海峡,可能就是指的大西洋。
1882年美国学者唐纳利运用考古、语言、人种、地质、植物等学科知识,作了综合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假说。
他认为: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前,美洲与埃及文化之间存在许多不可思议的共同之处,说明了新旧大陆并非完全隔绝而有可能紧密相联。
它们中间一定存在一个大洲,它就是"大西洲"。
1950年,美国的堂莱立在他的《阿特兰提斯大洪峰之前的地球》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这一观点:大西洲沉没在大西洋中间。
另外,古代欧洲、非洲和美洲民间,都有关于大西洲沉没的神话传说。
古巴比伦人和埃及人以及非洲的一些部落,传说大西洲是他们西边的大陆,而北美的印第安人则认为大西洲在他们的东方。
这些间接材料,自然是有力的佐证。

2.沉没在巴哈马近海
1958年,美国范伦坦博士在考察了巴哈马附近海域的河床后,发现那里有许多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结构,还有长达数里的令人费解的线条。
以后潜水员亚柯、哈罗德、洛贝突在比米尼岛附近的海域发现了一条海底石头路,还有长达数公里的城墙,几个码头与一座栈桥。
这一沉陆之谜似乎很多人以为马上就要解开,然而海洋学者却认为这只是一片高地,是由于海洋水位上升而形成的。
3.沉落在地中海里
另一些学者,他们认为远古传说中的阿特兰提斯王国沉落在地中海里。
俄国学者诺罗夫院士(1795--1869,在他撰写的《关于阿特兰提斯的研究》一文中,推测这一古代沉陆座落在地中海东部,塞浦路斯岛则是该大陆沉没后的残留部分。
但有人在赞同他的观点的同时,对他确定的方位提出了一些修正。
如著名学者卡尔纳日齐基在他撰写的《阿特兰提斯》一文中不同意诺罗夫院士把博斯普鲁斯当作"赫拉克勒斯之柱"。

4.沉落在黑海海底
前苏联考古学家热洛夫力主此说,并提出了五点理由。
他将流传于古希腊和黑海边沿的有关神话和传说中提到的地名和人名与这一地区的地名和人名加以对照和比较,发现有一些惊人的相同之处。
1956年专家们又在黑海发现了海底城市。
据此,热洛夫推断:大西洲可能就是在高加索地区沉入黑海海底的。
5.沉入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海底
1979年,美国、法国的一些科学家经过先进仪器探测,发现了百慕大三角海底的金字塔,比埃及的金字塔大得多。
塔下部有两个巨大的洞穴,海水以惊人的速度从洞中穿过,从而卷起狂澜,形成巨大的漩流,造成这一带海域浪潮汹涌,海面雾气腾腾。
1958年,两位挪威水手曾在这一海域发现了一座古城。
就他们拍摄的照片看,有平原、大道、街巷、圆顶建筑物、角斗场、寺院。
他俩宣称:"我们发现的是大西洲,和柏拉图的描绘一模一样。
"然而,他们没有获得可作论据的任何历史文物。

争论何时休
关于这一历史疑案,千百年来,探索者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持"大西洲沉没于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及其海域"的科学家居多。
这里曾是欧洲古代文明的摇篮。
但经历了长期的繁荣后,遭到了像传说中的"大西洲"式的厄运,毁灭于一场不可抗拒的突如其来的火山、地震的爆发。
不过,这些观点和论据,也不是无懈可击的。
当然,也还有一些人对阿特兰提斯的存在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他们认为所谓"阿特兰提斯王国",只不过是古人根据古老的某种传说加工或编造出来的一个动人的神话,纯属子虚乌有,不可置信。
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古及今,学者们的精心探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不过,争论既然引起,就有休止的一天,正像一丸丢上天空的石头,总有落到地上的时候一样,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身世是否牵扯秦国丞相吕不韦
给后世留下了四个谜团:第一个是他的长相之谜,史学界围绕他身形是猥琐还是高大英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个是性格之谜,秦始皇是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第三个是求仙之谜;第四个是私生子之谜。然而,在所有的谜团之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秦始皇私生子之谜。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不是私生子呢?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统治下的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秦始皇在中国一直以一个暴君的形象存在于史书中,在中国民间也是残忍的化身,是无情的代名词。但是西方的历史学家们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秦始皇是“中国的”:从他13岁继承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亲政开始,直到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中最后一个诸侯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时止,在短短的十七年之内,便迅速地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几百年的诸侯混战之局面,接着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这种气魄,并非一般的帝王所能与之相比,所以,在西方的历史学家们看来,秦始皇完全可以和法国的拿破仑相提并论。然而,正像许多对中国历程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喜欢留下一些难以解开的谜团让后世的人们去琢磨一样,秦始皇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难以解开的谜团,可以说,秦始皇给后世留下的谜团,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都多。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秦始皇遗留的许多谜团已经被历史学家们拆解,但是对于私生子的问题,却是一个两千年以来史学界一直无法破解的难题。 秦始皇究竟是纯正的皇室血脉(是否是庄襄王嬴之子),还是丞相和的私生子,是一个困扰了中国历史学家们长达两千多年的难题。在《吕不韦列传》里对秦始皇的身世问题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吕不韦是当时阳翟的一个大富商,搞贩卖发了财,迅速成为当时在全国少数几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之一。但是,在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之后,吕不韦并不满足,他认为,要想永保子孙后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只有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方可做到,于是他准备利用这些财富进行政治投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当时在楚国为质、很不得志的秦昭王的嬴子楚。凭借着商人特有的直觉,吕不韦认为此人是一可居之奇货,于是将所有的宝全部押在嬴子楚身上,企图借助他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嬴子楚本来对于皇位继承之事已经彻底失去了心,但是在听到吕不韦的计划之后,顿时对他,声称只要吕不韦帮助自己继承王位,他必将拜吕为相。在得到嬴子楚的承诺之后,吕不韦遂出资千金,为其设计,并将自己原本已经怀有身孕的赵姬送与庄襄王。最后,在吕不韦的努力下,正为没有儿子而苦恼的终于同意收嬴子楚为义子,从而为嬴子楚继承王位铺平了道路。秦昭王死后,安国君即位,子楚被立为太子。但是,做了几十年太子的安国君在位没几天便死了,子楚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秦国的王位,史称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称王之后,庄襄王并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拜吕不韦为相,封赵姬为皇后。自此,吕不韦终于实现了心中的理想。 之所以秦始皇系吕不韦私生子在后世被传得沸沸扬扬,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受以上这段文字所影响。可令后世史学家不解的是,同为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的《战国策》却并没有吕不韦献赵姬的这段记载。这在史学界产生了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战国策》喜采个人隐私,既然不载这件事,显然是当时没有这种传闻;有的学者认为,《战国策》本身并非正规史料,其可信度自然无法与《史记》相比,所以应按《史记》的记载来认定秦始皇的身世;还有学者对《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大期而生”这句话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此为基点来论证秦始皇并非吕不韦的私生子。看来,秦始皇身世之谜要想得以彻底解开,还有待史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万历帝王北斗七星葬式解析
为自己营造的陵墓固然是辉煌无双,他们下葬的姿势更是别有讲究。从夏商周开始,不同文化系统的氏族就有着独特的葬式,在已经发掘的古墓葬里,有仰卧、屈肢、双手胸前交叉等多种葬式,葬式是辨别墓主的属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到现在开的明墓并不多,皇帝陵墓只有皇帝的定陵被打开,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足有48年的时间。定陵地宫的挖掘震惊世人,打开万历的棺木,却发现他在棺材中没有一般的仰面而卧,而是呈“北斗七星”的姿势。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网络配图 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被打开,除了揭秘了墓中并无传说中的重重机关,同时出土了大量明朝晚期最精美的宝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几位主人下葬的姿势。他们的姿势很是特别,在现在所发掘的古代墓葬中是的,仰面朝天,右手扶着自己的面颊,被称为“北斗七星”式的葬式。 这神奇的“北斗七星”葬式具体是什么样子呢?据材料说,出土的万历皇帝棺材里,万历的尸体已经腐烂,只剩下骨骼,但是还能清楚地看到他的姿势。他的身体头朝西、脚朝东,整体是仰卧在棺材里的棉被上,但是四肢的位置很有特色。头是仰面朝天,但头顶有些微向右偏;右胳膊向上弯曲着,右手放在脸旁边,扶着自己的面颊;左胳膊向下弯曲,左手放在自己的小腹位置,还拿着一串念珠。两只腿也各不相同,左腿正常伸直,右腿却向外弯曲,两只脚各向外。两位合葬的和孝端皇后的葬式也不是一般的仰卧。孝靖皇后和万历皇帝类似,下肢弯曲,左臂弯曲下垂,手扶在腰上,右臂向上弯曲,手在头旁边。孝端皇后左臂与孝靖皇后一样,右臂却垂直向下,两只脚交叠在一起。 网络配图 按理来讲,他们下葬的姿势应该是一样的,可能是因为在尸体入棺之后的运送过程中出现颠簸,导致了最后出现姿势的差异。据记载,从紫禁城到定陵一路上,路途遥远,抬棺材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棺材的一角也曾掉到地上,这样出现姿势的不同也就不足为怪了。孝靖皇后的姿势应该是本来的姿势,整体看来,她的整个身体就像是天上北斗七星的形态。 这个奇怪的姿势到底为什么出现在的身上呢?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常见的星座,斗柄指向北极星,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很多中国古代的风水、天象,都是与北斗七星密切相关的,甚至每颗星都被赋予了名称,斗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斗柄是玉衡、开阳、摇光,几颗星的方位及运行对于古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北斗七星被赋予了政治上的意义。古人认为,皇帝的居处正对着天上的紫微星,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两代的皇宫被称为“紫禁城”的原因,而北斗七星在星宿理论中是属于紫微星垣的,也就是人间帝王在天上的对应物,他们在天上就住在北斗星附近。所以,他们要以北斗七星的形制下葬,就更易于他们走到极星天边,为死后去向天上的帝所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出土的帝王墓葬来看,只有定陵万历皇帝的葬式是这样的,其他却都并未如此。这也许是因为明朝皇帝格外重视这一点,所葬的明孝陵虽然没有开掘地宫,但是从地上建筑来看,并不是像一般的陵园呈笔直左右对称的,而是弯弯曲曲,不成直线。这一方面是顺从梅花山的地形,因地制宜,更重要的则是陵园神道也是形似北斗七星的样子,这在中国的帝里也是唯一的。从明孝陵的神道可以看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格外重视北斗七星的形制,把自己的墓道建成弯曲状,那么万历皇帝作为他的子孙,以北斗七星的葬式下葬,也就不足为怪了。定陵是唯一一座被开启的明帝陵,一般认为,其他明朝皇帝的葬式也都应该与他一样,呈北斗七星状。 网络配图 在万历皇帝统治明朝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昏庸腐朽不理朝政,明王朝渐渐走向衰败腐朽,直至无药可救。而他却没有体会到亡国的苦果,仍是安然入土了他之前为自己营造的地下宫殿,以北斗七星的葬式长眠在定陵地宫中。大明王朝可以说是他断送的,他却享乐一生;继位的皇帝努力想要励精图治,试图阔斧地改革,拯救这个王朝,但是病入膏肓的明王朝已经无法治愈,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躺在定陵里的万历皇帝,不知道是否会不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