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时间:2024-04-0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997年5月8日,一架从重庆飞往深圳的航班,在着陆过程中意外出事。

最终导致了飞机断裂成三截、大火在跑道上疯狂蔓延,65名乘客死亡33人,另外还有两名空勤人员当场去世。

事后,人们根据黑匣子里的录音,还原了此次事件部分的真相。

那么好好的一架飞机,为什么突然坠毁?到底是飞机本身的问题还是人为操作的失误呢?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九七南航空难的过程

5月8日晚9点17分左右, CZ3456航班如期抵达了深圳机场上空1500米高度,并与地面塔台方面联系,准备降低高度着陆。

可是塔台方面却告知暂时不要着陆,原因有二。

一是天气恶劣、大雨倾盆,贸然着陆危险。

二是航线交错、航班极多,没有下降的空间。

副机长先是申请下降到1400米高度,遭到了拒绝,可是短短10秒后塔台方面又告知,可以下降到900米高度。

于是飞机开始迅速下降,只不过由于速度过快,驾驶舱很快就响起了下滑道低的预警。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这时候机长有两个选择,要么复飞、要么强行着陆。

而机长选择了后者,结果飞机狠狠地摔在了跑道上,紧接着还弹跳了三下,跑道上积水四溅。

那一瞬间,坐在飞机上的乘客几乎都被骤然弹起,紧接着又猛的落下,剧烈的疼痛在他们的身上蔓延。

不过比疼痛蔓延得更快的是恐惧——不少乘客都看到,飞机玻璃爆裂,而且天花板上都已经产生了裂痕!

哭嚎声骤然响起,可是却被外面的阵阵雷鸣所掩盖。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经过三次弹跳后,飞机的速度仍旧很快,机组人员再次面临抉择。

要么强行拉刹车、等待停机,要么推起油门、直接复飞。

机长再次选择了后者。

于是这架支离破碎的飞机再次来到1200米的高度盘旋。

飞机乘务人员好不容易与地面联络,让地面清扫出了角落空间,可屋漏偏逢连夜雨,飞机操纵系统突然又失灵了。

以至于这架飞机一度与地面失联、迷失了方向,在雷达中也消失了痕迹。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好在机组人员最终还是控制了飞机、强行展开了降落,只不过由于飞行操纵系统失灵,所以飞机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减速。

在落地的一瞬间,飞机左前轮便爆裂,整架飞机都被巨大的力道撕成了三段,在跑道上拖起了长达十几米的火舌。

滔天的火光将整个机场照得透亮,苍白的火焰却让旁观者陷入到绝望之中。

万幸的是,在察觉飞机着陆失败后的一瞬间,就有许多乘客朝着机尾跑去,也正是这一举措使得不少乘客最终得以幸存。

可即便如此,最终飞机上的65名乘客中也有33人当场死亡,另外还有两名空勤人员当场去世。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空难的直接原因

1997年南航空难,是我国近现代以来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

然而在悲痛之余,我们也不禁展开思考,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场空难呢?是飞机本身的原因,还是人为操作的失误?

我们先来看看那架遇事飞机。

作为美国波音公司1994年2月才出厂的崭新飞机,1994年2月28日才到深圳正式服役,截止1997年5月7日出事,累计只飞行了8457.5三个小时。

在民航飞机里算得上是非常年轻的。

因为民航飞机的使用寿命动辄便在25年以上,而且在服役期间这架飞机也有定期维护。

没有什么重大故障或重大修理项目,也没有超寿使用部件,简单来说,那就是这架飞机没有任何问题。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飞机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出在谁的身上,也就不言而喻了。

可以说之所以会造成这样一次空难,从地面塔台到飞机机组都有不可推卸的原因。

首先,是地面塔台的问题。

在那架飞机从1500米下降到1400米的时候,地面塔台果断拒绝了。

可是短短10秒之后,地面塔台方面又告知他们可以下降到900米的高度。

这种行为是有失偏颇的,因为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剧烈的高度下降,根本难以控制速度,这也是飞机最终坠毁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其次,这次飞行任务本就不该进行。

要知道当时可是天降暴雨,而且还间歇性地伴有雷暴,不仅四周能见度极差,飞机灯光效果不好,看不清地面情况。

而且跑道上必然会有大量积水,这种时候执行飞行任务或者强行着陆是有着巨大风险的。

尤其是飞机下降后,没有果断复飞,反而是多有犹豫,这已经违反了相关规定。

最后,机组人员本身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判断。

比如说刚开始飞机下降的时候,驾驶舱就已经给出了下滑道底的警告。

飞机虽然此时修正了下滑轨迹,但是却没有减小油门,这也是使得飞机产生剧烈撞击且产生多次着陆跳跃的直接原因。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这个时候拉急刹还有挽救的可能,可偏偏机长不收油门,直接导致飞机弹跳一次比一次高。

第1次仅有5英尺,第2次为7英尺,第3次就达到了13英尺,接地垂直过载更是接连提升,严重损坏了飞机部件。

另外,根据录音情况来看,在复飞之前技术人员就已经认识到了操作系统的受损。

比如在录音中多次有人提到驾驶杆很轻、失去重量了,这就证明当时的驾驶杆连接部分已经断裂。

这时候选择复飞很明显是个错误。

纵然是将驾驶杆拉到底也没用了,根本不能改变飞机大角度下俯的姿态。

带来的结果就是飞机以及大幅角直接触地,最终解体并且引起剧烈的大火。

综上所述,这些一起人为原因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机组人员应当为这次空难承担一定责任。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空难的深层原因

机组人员固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这个锅也不能一味让他们来背。

因为在这次空难事件中,南航方面的责任也是不可推脱的,甚至可以说他们的不作为,才是灾难发生的根本原因。

首先,南航挑选机组人员时,产生了严重的错误,机组人员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经验。

这次航班的机长是37岁的林友贵,虽然这个人过去有着12738多个小时的飞行时长,但是绝大多数时候他都不是飞行员。

而只是承担报务员的工作,真正担任飞行员的时间仅有3654个小时。

至于驾驶这款飞机的时间就更短了,单飞仅仅只有22个小时,还不到一天。

就这种情况让他充当机长是非常不负责任的,遇到突发事件时,他也根本无法及时地做出正确应对。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除了机长林友贵外,副机长孔德鑫的飞行时虽然长达15537多个小时,但是他的主职不是干驾驶员的,而是担任机械员这一职责。

真正的单飞时间其实仅仅只有88个小时,让他来配合林友贵,根本就产生不查漏补缺、从旁协助的作用。

至于航班的观察员肖荣仅仅只在这款机型在模拟机上进行过123个小时的模拟训练。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突发情况发生后,飞机上的乘务人员乱成一团了。

其次,当时南航公司的管理制度存在严重问题,作风涣散、管理松懈,思想教育不够扎实。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在飞机起飞之前,飞机机组人员明明已经得知了当天恶劣天气,可是他们仍旧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选择了盲目起飞。

甚至没有为此而定出专门的飞行方案、遇到突发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这直接导致意外发生后,没有人去报飞行高度速度这类准确数据,机长林友贵只能凭感觉判断,自然错误频出。

不仅如此,当时南航的审核制度也有很大的问题。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为了迁就照顾一部分同事,公司领导根本就不对飞行员的实际操作水平进行严格把关。

作为航空公司,本应为乘客的安全负责,在公司教育时应当深化安全第一的思想。

可是此时航空公司方面,在思想教育这一块做得令人堪忧,不仅不加强安全教育,而且对当时的形势认知也有所不足。

甚至有一些盲目乐观,骄傲自满的情绪,并且最终使这些情绪传达到了飞行员的身上。

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失去了谨慎心理的飞行员,技术素质会严重下降,这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九七空难的影响

而在黑匣子最后12分钟的录音里,我们能听到驾驶舱里传来的绝望的喊声,凄厉喊声中的痛苦,让人闻之落泪。

然而这并不是结束,因为没过多久,飞机上乘客的家属就接到了通知,迅速赶到了机场。

在这之后,绝望地哭嚎就没有停下来过。

乘客家属坐在中巴车里赶到了事故现场,由于无法下车,所以他们只能在车上打开车窗,捂面恸哭。

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幸运的,他们的亲人在这场空难中活了下来,双方相拥而泣,最终拿着航空公司方面给予的意外赔偿金,安然离开。

可是更多的人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只能在无尽的悲痛中去认领亲人的尸体、遗物,然后签下协议拿补偿金,孑然离去。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愿意将这件事情揭过,希望航空公司能够公布这次空难的真实原因,给自己的亲人讨一个公道。

然而在得知真相后,他们也大多默然了,因为在这次空难中负有重大责任的飞机驾驶人员,都已经在这场空难中去世了。

再者说,无论多么悲痛,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的,于是这些人最终也只得与南方航空公司签订协议,为这次空难画上最后的句号。

飞机上的事情结束了,飞机下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这一次空难充分揭露了南方航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的重重弊端,暴露出了很多的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在空难后也必将易得到解决。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南方航空公司陷入到了整顿的困境,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想尽办法来洗刷这巨大的负面影响。

不过这些事情与那些逝去的鲜活的生命相比,也算不得什么,因为无论南方航空公司如何改进,那些已经逝去的人终究是回不来了。

南方航空的事件,也给予了中国所有民航公司一个惨痛的教训。

于是人们愈发重视飞行中的安全,在321空难发生之前,中国民航已经维持了4227天的飞行安全记录,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档的。

也正是因为一旦发生空难,乘客幸存率就会极低,所以很多人才会对飞机避之如虎。

可实际上倒也不必如此,因为相较于其他交通工具来说,飞机已经算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出行方式了。

1997年南航空难,中国最惨痛的空难事件之一,黑匣子传来绝望嘶吼

据有关数据统计,乘坐汽车可比乘坐飞机危险多了,无论是从初始频率还是从死亡人数上来说皆是如此。

所以大家乘坐飞机的时候也不要有太大的负担,乘坐飞机其实还是比较安全的。

当然,比较安全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不过这一点倒是可以作为目标,让所有航空公司为之努力。

既然民众摒弃了汽车、高铁,选择了飞机,那么那些把民众送上天空的航空公司,就应当平安的再把他们带下来,这才是他们要重视的第一要义。

切不能为了扩大利润,而盲目忽视乘客的生命安全,这样的航空公司,即使一时做大做强也注定无法走远,而我们也坚信,安全飞机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得到实现。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身世是否牵扯秦国丞相吕不韦

给后世留下了四个谜团:第一个是他的长相之谜,史学界围绕他身形是猥琐还是高大英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个是性格之谜,秦始皇是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第三个是求仙之谜;第四个是私生子之谜。然而,在所有的谜团之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秦始皇私生子之谜。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不是私生子呢?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统治下的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秦始皇在中国一直以一个暴君的形象存在于史书中,在中国民间也是残忍的化身,是无情的代名词。但是西方的历史学家们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秦始皇是“中国的”:从他13岁继承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亲政开始,直到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中最后一个诸侯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时止,在短短的十七年之内,便迅速地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几百年的诸侯混战之局面,接着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这种气魄,并非一般的帝王所能与之相比,所以,在西方的历史学家们看来,秦始皇完全可以和法国的拿破仑相提并论。然而,正像许多对中国历程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喜欢留下一些难以解开的谜团让后世的人们去琢磨一样,秦始皇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难以解开的谜团,可以说,秦始皇给后世留下的谜团,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都多。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秦始皇遗留的许多谜团已经被历史学家们拆解,但是对于私生子的问题,却是一个两千年以来史学界一直无法破解的难题。 秦始皇究竟是纯正的皇室血脉(是否是庄襄王嬴之子),还是丞相和的私生子,是一个困扰了中国历史学家们长达两千多年的难题。在《吕不韦列传》里对秦始皇的身世问题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吕不韦是当时阳翟的一个大富商,搞贩卖发了财,迅速成为当时在全国少数几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之一。但是,在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之后,吕不韦并不满足,他认为,要想永保子孙后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只有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方可做到,于是他准备利用这些财富进行政治投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当时在楚国为质、很不得志的秦昭王的嬴子楚。凭借着商人特有的直觉,吕不韦认为此人是一可居之奇货,于是将所有的宝全部押在嬴子楚身上,企图借助他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嬴子楚本来对于皇位继承之事已经彻底失去了心,但是在听到吕不韦的计划之后,顿时对他,声称只要吕不韦帮助自己继承王位,他必将拜吕为相。在得到嬴子楚的承诺之后,吕不韦遂出资千金,为其设计,并将自己原本已经怀有身孕的赵姬送与庄襄王。最后,在吕不韦的努力下,正为没有儿子而苦恼的终于同意收嬴子楚为义子,从而为嬴子楚继承王位铺平了道路。秦昭王死后,安国君即位,子楚被立为太子。但是,做了几十年太子的安国君在位没几天便死了,子楚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秦国的王位,史称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称王之后,庄襄王并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拜吕不韦为相,封赵姬为皇后。自此,吕不韦终于实现了心中的理想。 之所以秦始皇系吕不韦私生子在后世被传得沸沸扬扬,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受以上这段文字所影响。可令后世史学家不解的是,同为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的《战国策》却并没有吕不韦献赵姬的这段记载。这在史学界产生了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战国策》喜采个人隐私,既然不载这件事,显然是当时没有这种传闻;有的学者认为,《战国策》本身并非正规史料,其可信度自然无法与《史记》相比,所以应按《史记》的记载来认定秦始皇的身世;还有学者对《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大期而生”这句话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此为基点来论证秦始皇并非吕不韦的私生子。看来,秦始皇身世之谜要想得以彻底解开,还有待史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万历帝王北斗七星葬式解析

为自己营造的陵墓固然是辉煌无双,他们下葬的姿势更是别有讲究。从夏商周开始,不同文化系统的氏族就有着独特的葬式,在已经发掘的古墓葬里,有仰卧、屈肢、双手胸前交叉等多种葬式,葬式是辨别墓主的属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到现在开的明墓并不多,皇帝陵墓只有皇帝的定陵被打开,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足有48年的时间。定陵地宫的挖掘震惊世人,打开万历的棺木,却发现他在棺材中没有一般的仰面而卧,而是呈“北斗七星”的姿势。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网络配图 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被打开,除了揭秘了墓中并无传说中的重重机关,同时出土了大量明朝晚期最精美的宝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几位主人下葬的姿势。他们的姿势很是特别,在现在所发掘的古代墓葬中是的,仰面朝天,右手扶着自己的面颊,被称为“北斗七星”式的葬式。 这神奇的“北斗七星”葬式具体是什么样子呢?据材料说,出土的万历皇帝棺材里,万历的尸体已经腐烂,只剩下骨骼,但是还能清楚地看到他的姿势。他的身体头朝西、脚朝东,整体是仰卧在棺材里的棉被上,但是四肢的位置很有特色。头是仰面朝天,但头顶有些微向右偏;右胳膊向上弯曲着,右手放在脸旁边,扶着自己的面颊;左胳膊向下弯曲,左手放在自己的小腹位置,还拿着一串念珠。两只腿也各不相同,左腿正常伸直,右腿却向外弯曲,两只脚各向外。两位合葬的和孝端皇后的葬式也不是一般的仰卧。孝靖皇后和万历皇帝类似,下肢弯曲,左臂弯曲下垂,手扶在腰上,右臂向上弯曲,手在头旁边。孝端皇后左臂与孝靖皇后一样,右臂却垂直向下,两只脚交叠在一起。 网络配图 按理来讲,他们下葬的姿势应该是一样的,可能是因为在尸体入棺之后的运送过程中出现颠簸,导致了最后出现姿势的差异。据记载,从紫禁城到定陵一路上,路途遥远,抬棺材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棺材的一角也曾掉到地上,这样出现姿势的不同也就不足为怪了。孝靖皇后的姿势应该是本来的姿势,整体看来,她的整个身体就像是天上北斗七星的形态。 这个奇怪的姿势到底为什么出现在的身上呢?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常见的星座,斗柄指向北极星,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很多中国古代的风水、天象,都是与北斗七星密切相关的,甚至每颗星都被赋予了名称,斗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斗柄是玉衡、开阳、摇光,几颗星的方位及运行对于古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北斗七星被赋予了政治上的意义。古人认为,皇帝的居处正对着天上的紫微星,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两代的皇宫被称为“紫禁城”的原因,而北斗七星在星宿理论中是属于紫微星垣的,也就是人间帝王在天上的对应物,他们在天上就住在北斗星附近。所以,他们要以北斗七星的形制下葬,就更易于他们走到极星天边,为死后去向天上的帝所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出土的帝王墓葬来看,只有定陵万历皇帝的葬式是这样的,其他却都并未如此。这也许是因为明朝皇帝格外重视这一点,所葬的明孝陵虽然没有开掘地宫,但是从地上建筑来看,并不是像一般的陵园呈笔直左右对称的,而是弯弯曲曲,不成直线。这一方面是顺从梅花山的地形,因地制宜,更重要的则是陵园神道也是形似北斗七星的样子,这在中国的帝里也是唯一的。从明孝陵的神道可以看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格外重视北斗七星的形制,把自己的墓道建成弯曲状,那么万历皇帝作为他的子孙,以北斗七星的葬式下葬,也就不足为怪了。定陵是唯一一座被开启的明帝陵,一般认为,其他明朝皇帝的葬式也都应该与他一样,呈北斗七星状。 网络配图 在万历皇帝统治明朝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昏庸腐朽不理朝政,明王朝渐渐走向衰败腐朽,直至无药可救。而他却没有体会到亡国的苦果,仍是安然入土了他之前为自己营造的地下宫殿,以北斗七星的葬式长眠在定陵地宫中。大明王朝可以说是他断送的,他却享乐一生;继位的皇帝努力想要励精图治,试图阔斧地改革,拯救这个王朝,但是病入膏肓的明王朝已经无法治愈,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躺在定陵里的万历皇帝,不知道是否会不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未解之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