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濒死状态下有些病人甚至能感受到灵魂出窍

时间:2024-06-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人体陷入昏迷之前,意识就像一串断电的灯泡一般,逐渐熄灭。

濒死状态下有些病人甚至能感受到灵魂出窍

此时神经仍然能传递信息,病人能感受到亲人触摸身体时传递来的温暖,能听见亲人耳边的呼唤。

昏迷时眼前是无尽黑暗,黑暗中也许会刺眼的亮光闪现,这其实的大脑缺氧导致脑枕叶和视网膜罢工了,很多心脏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验。

这期间,病人能感受到冰冷的手术刀划开皮肤,但一切都是麻木的,丝毫感受不到疼痛。

有些人还会觉得自己像羽毛般轻盈,在云中穿梭。

对于这种奇妙的舒适感,科学家认为是死亡前精神放松产生的愉悦感。

濒死状态下有些病人甚至能感受到灵魂出窍

有些人眼前会像幻灯片一样闪过记忆中的场景、人或者事物。

这是因为此时大脑机能丧失,解除了限制,因此许多记忆会飞速在眼前掠过。

还有些人会看见扭曲的世界、不认识的人、鬼魅的场景、甚至见到上帝等。

这是因为大脑的神经系统已经出现了紊乱,胡言乱语,思维混乱,出现幻觉。

最后,有些病人甚至能感受到灵魂出窍,漂浮在空中悲悯地看着自己。

对于这一现象许多科学家都进行过研究,但对于灵魂是否存在仍未有明确答案,更倾向于是大脑幻觉。

1907年,美国医生麦克杜格尔,曾经将奄奄一息的病人放置在一张可以测量重量的床上。

濒死状态下有些病人甚至能感受到灵魂出窍

在病人去世的那一刻,病人的体重比生前轻了21.3克。

他认为灵魂是有重量的,但对此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由于濒死体验不是真正的死亡,所以抢救回来的病人无法证明这种感受的真实性。

濒死体验这种独特的现象只能让人们对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产生某种假设性的推论,而且这种推论目前还是无法证明的。

昭阳-濒死体验——窒息

死是一种什么体验?没死过的人都不知道,死过的人,都再也不能说。如果不是听说自杀的人死后会进地狱,她早就结束自己这条烂命了。活着虽然无趣,虽然糟心,虽然苦不堪言,可是,想到死后还要和那些罪孽深重的恶鬼同处一室,被他们恶心和折磨,她宁可在这个让她厌烦透顶的世上挣扎。是的,她是在挣扎。从她有思想的时候开始,她就不喜欢这个世界,不喜欢周围的人,最讨厌的就是自己。她缩在自己那个畏畏缩缩的壳子里,看着这个可笑的世界,也看着这个讨厌的自己。死亡,她不畏惧。但她畏惧死亡后的世界。她怕死了以后,会再次轮回,她怕死了之后,会下地狱,会成为最终上了人类餐桌的畜牲。她想过很多种死法。她怕疼,她怕恶心。因为这种感觉在这世上对她最不离不弃。很多年,疼痛提醒她,她还活着。所以她想,死亡的疼痛,她能忍,那一定不如她平日的痛来得彻底。而且那只是一个瞬间。很多很多年,她活成了别人眼中的强者。只有她自己知道,在每一个快撑不住的夜里或者白天,死亡的戏码在她脑海里一次次上演。她恨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洒脱一点,处处顾及别人,可是带来的却是无休止的伤害。是的,她想死,她确实想死。但她不想死得太痛苦。这一辈子,她遭的罪太多,所承受的痛苦太多。她想死的时候能轻松一点。今天,收拾那一堆不值钱的首饰,翻出唯一一件铂金项链,那是她结婚的时候,同学凑份子买给她的。她把它戴在脖子上,镜子里是一张让她讨厌的脸,她手上渐渐用力,项链一点点嵌入脖子的肉里。氧气一点点流失,她竟然感觉到从没有过的快感和轻松。项链一点点深入,她的脸色越来越红,她手上的力道加大了些,她在想项链会不会断掉?如果断了,可不就前功尽弃了?在快完窒息的时候,她松开了手。她剧烈地咳嗽了起来。是的她想死,可是,想死得干净。不想死了还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她想到大剂量的安定,可是,她怕死不了的痛苦。哪里能有一片净土,让她安安静静没痛苦地离开?

死而不亡,行走在科学边缘的濒死体验——复生男子讲述亲身经历

关于我们何时死亡的问题是人类最大的谜团之一。虽然没有证据表明死后有生命,但许多人声称有传闻作为证据。据英国《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3月2日报道,大概40多年前,一位名为兰德尔(Randall)的男子因心脏病发作而短暂死亡,经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最终死而复生,与死神擦肩而过。苏醒之后,兰德尔讲述了他这段死而不亡的神奇经历。他对濒死体验研究基金会(NDERF)的研究人员说:我当时有一种特别清醒的认识,能够意识到我在病床上的位置,能够感知到地球的运动...... 我冷静地意识到我周围的每个人以及他们在做什么,并且我和我的身体已经没有了任何联系。我也知道自己正在去往下一个境界的路上,但这种感觉难以言表。我丝毫没有任何恐惧,而是怡然自得地坦然接纳,因为对于我来说,这只是一个过渡状态。兰德尔的这种经历通常被称为濒死体验(NDE:Near-Death-Experience),是指由某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但意外地获得恢复的人,以及处于潜在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所叙述的死亡威胁时刻的主观体验。它和人们临终心理一样,是人类走向死亡时的精神活动。同时濒死体验也是人们遇到危险时的一种反应。最初的濒死体验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哲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雷蒙德·穆迪 (Raymond A. Moody)博士写了《死后的世界》(Life After Life)一书,里面收集了一系列濒死体验的叙述,至少有一部分学者相信穆迪书中收集的例子是真实的。另一个康涅狄克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心理学教授肯耐斯·瑞恩(Kenneth Ring)对濒死体验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将常见的濒死体验叙述归纳为五个阶段,分别命名为:平静、灵肉分离、进入黑暗(隧道)、见到光明、进入光明。大部分濒死体验叙述都并不包含这五个阶段的全部,而只是包含其中的几个。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濒死体验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并被正式纳入了西方主流医学与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范围。来自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研究人员此前在临床上诱导老鼠心脏骤停,同时监测老鼠的大脑活动。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在生命的最后30秒,大脑活动激增。密歇根大学分子和综合生理学副教授、神经学副教授吉莫·博尔吉金(Jimo Borjigin)博士说,"这项在动物身上进行的研究,是首次针对濒临死亡的大脑的神经生理状态而开展的研究工作。从本质上讲,如果大脑更活跃,则人们可能会产生较为生动的幻觉,从而导致他们相信自己已经看到了来世。我们在心脏骤停期间发现大脑中存在一些意识活动的迹象,这种预测已经得到了部分研究数据的证实。尽管各国科学家在此领域业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迄今为止,现代科学尚未能够合理解释为何有些人会经历濒死体验。从客观角度而言,这并不表示科学解释是谬误的,只能说明濒死体验是一种复杂、主观并饱含情绪化的体验。濒死体验就是这样一门边缘上的学问,它与医学、心理学、宗教、文学、艺术乃至迷幻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更多的谜团等待我们去解答。图片MSN,英国《每日快报》,密歇根大学官网,维基百科等
标签:濒死体验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