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婚嫁百科

谈钱伤感情吗?不谈才伤

时间:2024-09-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都说谈钱伤感情,关系近的人,一谈钱就远了。尤其是对于中国人而言,越是关系好,就越不好意思把钱算清楚。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在男女谈情说爱的阶段,谈钱真的伤感情吗?

谈钱伤感情吗?不谈才伤

一、谈钱伤感情吗?不谈才伤

首先,某种程度上讲,钱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拥有的钱,反映了ta在这个社会上拥有的资源(至少是一部分资源)。所以我们首先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经济状况评估ta与我们的实力是否匹配。

其次,一个人愿意为你付出多少钱,也代表了他愿意给你多少爱。钱是一个人的资源,里面包含着ta奋斗的辛苦,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拥有的多少资源分给你,某种程度上也就反映了他有多在乎你,多重视你,多情愿跟你分享自己的奋斗果实。

在跟伴侣谈情说爱的时候,我们究竟该如何“谈钱”呢?详细的技巧因人而异,但是谈钱的时候,有这样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清晰地说出你的底线和需要。

2、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除了表达你的需要,也要表达你愿意为对方付出和提供什么。

3、只把这个沟通当做交流信息。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少评判对方花钱的习惯。不要说哪个钱伴侣不该花,太浪费了此类的话,而是告诉伴侣,哪些钱花了你很舒服,哪些钱让你不舒服,甚至有些心疼。多和对方沟通你的消费观和消费习惯。

“谈钱”让我们能够时时去审视在关系中的付出与得到,大大增加了关系成功与幸福的可能性。“谈钱”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方法,但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我们对自己、对对方以及对关系都能有一个及时的评估,适时沟通我们的需要,共同让关系更加健康。

试驾明锐旅行版1.4对照1.2差异 试驾不用谈情怀的旅行车

每每看到有新的旅行车,推出厂家的宣传中总绕不过一个词—情怀,的确在国内买旅行车是需要情怀的,毕竟它的价格要比普通车型高出不少,这也导致了旅行车的销量往往都不高。不过在我的印象中,2015年斯柯达以进口形式引进的明锐旅行版销量还是非常不错的,如今这款车也已经完成了国产,将于8月22日上市,而我也有幸赶在它上市之前体验了一番,今天我们就不聊情怀,只聊车。 明锐旅行版保留了斯柯达品牌的标志性设计,像钻石切割、直瀑型格栅、C型尾灯。同时,它的车身尺寸达到了4687mm1814mm1509mm,在同级别的车型中处于领先地位。 过了起步的初级阶段动力输出还是很顺畅的而且动力储备也很充足,涡轮没有明显的迟滞现象,大脚油门的话还能够感觉到不算强烈的推背感,切换到S挡油门的灵敏度会提升,换挡转速也会升高。 在抑制了缺点的同时,双离合变速箱的换挡速度快的优点继续保持,而且它对驾驶员的意图把握得很准确,正常驾驶时积极的升挡,大脚油门时会迅速的做出降挡动作。 由于后悬架的真相,明锐旅行版的底盘整体表现偏硬,在处理较大振动时会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后排乘客的感受会更加明显。但这属于底盘结构所带来的硬性指标问题。 头条说:近两年旅行车市场正在逐步火热,有几个品牌相继推出了相应的车型,而且销量也不像之前那般惨淡,说明中国消费者正在逐渐接受旅行车。斯柯达此时将曾经销量还算不错的明锐旅行版进行国产算是一个合乎时宜的举动,如果它的价格能够展现出一定的诚意,就此打开旅行的蓝海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古人打伞风俗 伞在宋代已成谈情说爱道具

说到伞,有一个歇后语最为流行,叫“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除了僧人不蓄发和打伞会遮住天空的客观事实外,就是因为古代用伞有规制,包括和尚在内,是不能随便打伞——称为“华盖”的伞曾是中国帝王和贵族的御用品。这个制度的出现,与一个传说有很大的关系。西晋崔豹《古今注·舆服》“华盖”条中有这样的说法:“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古今注》里所说的“华盖”,实际上是一种伞状的吉祥云。伞状的五色祥云被认为是上苍显灵,护佑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正因为这一传说,后来作为天子的封建帝王,出行要乘华盖车,撑华盖,类似的“翠盖”、“芝盖”、“凤盖”、“鹤盖”、“罗盖”等,也都是高贵者的专用伞。但到先秦时还未出现“伞”这个字,伞具在当时多称为“盖”。皇帝出行用伞除了吉祥用意和挡风避雨、遮阳防晒外,还是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黎民。帝王对伞的迷信,还与虞舜的传说有关。《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虞舜是黄帝的八世孙,其父是个瞎子,人称“瞽叟”。虞舜的母亲死后,瞽叟再婚,生了儿子“象”。瞽叟偏爱象,想烧死虞舜,“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虞舜借助“笠”逃出了火海。此笠系何物?有的译为斗笠,其实不然。助虞舜逃生的笠应该是一种叫“簦”(dēng)的雨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簦,笠盖也。”意思是,簦是一种带手柄的笠,不就是伞吗?清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就此注解:“笠而有柄如盖也,即今之雨繖。”段注里又出现了一个古字“繖”,音读sǎn。宋代官纂字书《类篇》称,繖也写作“傘”,傘即现代“伞”的繁体。历代用伞有何特殊规定?皇帝出行用“黄罗伞”“三公九卿”用黑伞“皂盖”皇帝所用“华盖”,除了传统的圆形外,还制作成方形,又称“方伞”。帝王用伞在制作、用料上十分讲究。《清会典图录·舆卫·方伞》称:“方繖,缎殊红紫二色,皆方五尺,不施绣纹,四角出铜龙首,垂五彩流苏,直柄,顶及柄尺寸,俱如九龙曲盖之制。”历朝历代对用伞都有严格规定,伞的质料、色彩、尺寸等,就像头上戴的乌纱、身上穿的朝服一样,要区分官职大小和身份尊卑。《周礼·春官》中“巾车”条规定,王及王后的车辇用“羽盖”,即用漂亮的鸟羽装饰的伞,罩在车上。汉代规定二千石以上的“三公九卿”可以用“皂盖”,即用黑伞。南北朝时,官仪用伞已有规定,帝王、贵族出行用“罗伞”;皇帝所用罗伞,都是黄色的,俗称“黄罗伞”。在隋代,“紫盖”是皇帝及三司以上官员专用伞,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用“青盖”;官大的最多可撑8把,级别低的只能撑1把。宋代天子用伞是红、黄二色,臣僚的伞是青色。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曾禁民间用布帛伞。据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记载,当时京城汴梁有点身份的人都使用青凉繖,难分上下尊卑。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九月,赵恒规定:“惟许亲王用之,余并禁止。”为什么宋朝皇室强调用红黄两种伞?宋高承《事物纪原》是这样解释的:“今天子用红黄二等,而庶僚通用青。其天子之以黄,盖自秦汉黄屋左纛之制也。”“黄屋左纛”是秦汉时天子专用车的款式,伞盖用黄缯做里子。在明代,知府级别官员才有资格使用“青凉伞”。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称帝后却极讲等级,曾下旨禁民间使用上好绢帛做的“罗绢伞”。青凉伞曾是明代官场中人的追求。明《解愠编·讽谏》“青凉伞”条记载了当时发生的一则冷笑话:有个叫刘子仪的人,因得不到提拔重用,称病不出。有同僚前来看望他,他自称是“虚热上攻”。一名叫石文定的在座者戏称:“只消一服清凉散即愈矣。”清凉散谐音“青凉伞”,一语双关。伞是何时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北宋时期伞已成为谈情道具“把青凉伞儿,皆两人同行”伞在先秦时期是一种贵重用具,孔子当年就为没伞而尴尬。据《孔子家语·致思》,“孔子将行,雨,无盖。”作为当时有名的大学者,连把雨伞也没有,门人建议孔子去向其弟子卜商(子夏)借把伞,但孔子担心弟子不借,拒绝了,因为子夏太吝啬。在伞没有普及的年代,古人挡风避雨使用什么物件?更多是蓑衣、斗笠(斗篷)一类雨具。《诗经·小雅》中的《无羊》诗即称:“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从中可以看出,先秦时,人们外出放牧,防止下雨,是带着蓑衣和斗笠的。一直到唐宋时,蓑衣和斗笠仍是古人防风避雨的主要用品。唐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的就是柳宗元当年被贬到永州后,看到渔民穿蓑戴笠于下雪天在江边钓鱼的情景。宋苏轼《渔父》诗中也称:“自庇一身青蒻笠,相随到处绿蓑衣。”从苏轼的诗中来看,做斗笠的材料不只是竹子,还有用蒲草编的,即所谓“蒻笠”。唐宋时期民间用伞逐渐放开,但只能使用纸伞。制作纸伞成为民间一种新兴的手工业,伞的一个别称“高密侯”,就是因制伞发家而来。据宋陶穀《清异录》记载,南唐时,有个叫周则的人,以制造雨伞为业。他早年贫贱,后来却大富大贵起来,南唐后主李煜戏问他怎么发达起来的,周则说,当年为了有口饭吃,每天制两把伞来卖,即所谓“臣急于米盐,日造二伞货之”。当时正遇连月阴天,伞特别好卖,慢慢地日子就好过了。李煜听罢说:“非我用卿而富贵,乃高密侯提携而起家也。”意思是,原来不是我提拔你才富贵的,是伞让你发家的。民间制伞所用纸,可不是普通的纸,而是一种“油纸”,就是涂抹上防水油脂的厚纸,“油盖”、“油伞”等别称皆因使用油纸而来。宋代陈师道在其《马上口占呈立之》诗中即提到这种伞:“转就邻家借油盖,始知公是最闲人。”宋代民间制伞水平已很高,到明代更形成一门独特的手艺。明代纸伞多使用“小皮纸”,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造纸皮”条曾专门提到了这种纸:“芙蓉等皮造者,称小皮纸,在江西则曰中夹纸。……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当时,民间最时尚的纸伞是一种用绿油纸制作的伞,亦称“青凉伞”。这种伞曾是婚嫁风俗中的一道风景。在现代,伞是谈情说爱的极佳道具,在古代亦然。北宋时,有身份的媒婆都会打青凉伞。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条是这样说的:“把青凉伞儿,皆两人同行!”这是不是大有现代流行歌曲“我们俩一起拿着一把小雨伞”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