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风土人情

西湖十景一日游玩攻略,写下攻略希望能帮到准备去的游客

时间:2024-01-2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西湖景点很多,然而最经典、最不容错过的就是形成于南宋时期的西湖老十景啦。

为此,倔强我暴走西湖7小时,差点卒,只为目睹西湖十景风采!

老表按照本篇线路走了一遍,实测环西湖一周需三万步,证明真的能走完,不光能走完,还占领了100多人的微信运动封面呢。

下面是老表的游览线路:

CN

很多人会把断桥残雪当作游览西湖的第一站,按照1-10的方向游览,但这样走有两个弊端,一是拥挤,二是错过最佳观月点 平湖秋月。

老表是按照10-1的顺序展开游览的,以柳浪闻莺当作第一站,把行程的最终一站安排在了断桥,这样夜晚在平湖秋月赏月结束后,就可以顺着白堤走到断桥,然后乘车回酒店了。

西湖十景一天逛下来,说不累是不可能滴,所以请一定把最好穿的鞋子搬出来!!

行程安排

1,柳浪闻莺

南宋时,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园,称聚景园。

当时园内有会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桥和学士桥。

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

有柳洲之名。

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但如果天气很热,这里可以走马观花看一下,或者直接不进这个公园,在外面看看就好 。

个人觉得柳浪闻莺这一景点没有特别吸引人,不值得停留很久。

西湖十景一日游玩攻略,写下攻略希望能帮到准备去的游客

2,雷峰塔


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

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时期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

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

后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崩塌,白素贞获救。

交通

从柳浪闻莺到雷峰塔可以步行,也可坐景区电瓶车,电瓶车每次20元,不想暴走3万步的朋友,建议坐一段电瓶车再走一段 。

公交车是真的不推荐,太挤太挤了!之前去西湖的时候,老表在小公交的颜值驱使下上了车,但差点没挤下车,太艰难了,那是我坐过最拥挤的公交车,还是脚走来的酸爽。

3,南屏晚钟

走到这儿,也差不多到饭点了,南屏晚钟往西走,会看到一些餐馆,西湖风味餐馆、杭州恋湖菜馆、继宏饭店等。

西湖风味餐馆的部分菜品参考: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油焖煮笋。

景区餐馆每家店都是人多且价格贵,但是没什么别的选择

西湖十景一日游玩攻略,写下攻略希望能帮到准备去的游客

4,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地处西湖西南,三面临水,一面倚山。

是一个占地300余亩的大型公园。

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故称花港。

南宋时,内侍卢允升在花家山下修筑别墅,称“卢园”,园内栽花养鱼,池水清冽、景物奇秀。

以后,卢园荒废,此景亦衰。

清康熙南巡时,在苏堤映波桥和锁澜桥之间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养鱼,筑亭建园,勒石立碑,题有“花港观鱼”四字。

南宋时有一条小溪从花家山经此流入西湖,这条小溪就叫花溪。

当时,内侍官卢允升在花溪侧畔建了一座山野茅舍,称为“卢园”。

园内架梁为舍,叠石为山,凿地为池,立埠为港,畜养异色鱼类,广植草木。

西湖十景一日游玩攻略,写下攻略希望能帮到准备去的游客

5,三潭映月

三潭映月是必须坐船才干参观的,不登岛只在西湖边上的话是看不清楚的在花港观鱼处有码头,可乘游船登三潭映月。

西湖十景一日游玩攻略,写下攻略希望能帮到准备去的游客

6,苏提春晓

走完苏堤的心路历程大概是这样子的:刚开始:妈耶,风景也太美了吧,这里好好看,快凹造型拍照呀;走了15分钟后:咋走不到头呢,风景差不多嘛;走了半小时后:这个苏堤除了两旁的树还有啥?走不得了;走了50分钟后:西湖的水,我的泪~

终于走完了,景色仿佛复制粘贴了2.8公里 ,为啥子我不坐景区的观光车或者直接坐船到苏堤尽头

7,双峰插云

南宋诗人王洧有《两峰插云》诗云:

CN

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迷,

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

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山、北山,形成环抱状的名胜景区,两山之巅即南高峰和北高峰。

CN

西湖十景一日游玩攻略,写下攻略希望能帮到准备去的游客

8,曲院风荷

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

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

总占地面积12.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8000万平米。

西湖天下名胜,自古骚人墨客蜂聚、诗词题刻如云,十大胜景更是世人瞩目首选,为其题名者非至尊之主即至显之人。

当今的如江泽民题写了“花港观鱼”、启功题写了“平湖秋月”。

古代上鼎鼎大名的康熙则题写了“曲院风荷”,立碑在曲院亭中。

可惜的是这位“千古一帝”写了个别字“曲”,害得300多年的游客苦苦寻求这个“院”到底“曲”在哪里。

当然,他刚刚写出时,杭州人心知肚明是帝王老倌写了个大别字,不敢指出而已,因为从宋朝 或晚至明朝起,当地人已把此地叫为“曲院”。


9,平湖秋月

CN

“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而以泛舟湖上流览秋夜月景为胜。

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巡幸西湖,御书‘平湖秋月’匾额,从此,景点固定。

现如今的平湖秋月观景点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

CN

西湖十景一日游玩攻略,写下攻略希望能帮到准备去的游客

10,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到了冬天,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

柳霜桃。

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

依稀可辨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

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强烈属深刻的印象。

西湖十景一日游玩攻略,写下攻略希望能帮到准备去的游客

西湖十景一日游玩攻略,写下攻略希望能帮到准备去的游客

一天的游览到这里就结束啦,可以回市区解决晚餐,也可以选择在断桥附近解决晚餐 。

沿着石函路往东走进入保俶路,可以看到很多风味餐馆。

保俶路有一家大草原羊骨馆,味道不错。

另外,楼外楼、外婆家等餐馆也隔西湖不远,好吃但人很多,食客大多是游客,饭点可能要等一两个小时,时间充裕的值友可以一试。

秦始皇嬴政和孙权都想进去的古墓,里面到底有什么?

在苏州有个虎丘山,虎丘山上有个剑池,几千年来,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在这剑池附近,有很多很多宝剑,放到现在,那都是的!公元1955年,苏州市政府准备重新修建一下虎丘园林!抽干了位于虎丘山的剑池的水,在剑池下边,人们发现了一个石碑!碑文上记录了年间,著名才子唐伯虎等人在剑池水干涸之后,下到池子底下寻宝的事迹!唐伯虎学识渊博,连这样的人都认为这剑池下面有宝贝,那自然是多少有点儿依据了!那么,这剑池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宝剑 说起剑,人们总是能够想起那把越王的剑!但是有剑的不止越王,吴王也有,夫差的老爸更是一个剑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溘然长逝,由于他生前爱剑如命,所以在他死后,夫差不仅安排人手大修陵墓,还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收集全天下他所能够找到的宝剑,一同安葬于吴王阖闾的墓中!当时,夫差征调十万人来修建陵墓,并在陵墓中一同葬下了专诸剑,鱼肠剑,等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剑,总共有超过三千柄长剑一同葬进了阖闾的墓中!而阖闾的墓,就在今天的江苏虎丘山! 古墓 当时的人们尚武,对于宝剑更是情有独钟!吴王夫差在阖闾墓中安葬三千宝剑网的事情不胫而走,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无数英雄好汉都想来到这里寻求一把好剑!然而,夫差不是个白痴,这阖闾之墓不是你想进就能进去的!时隔几百年时间,统一六国之后,也是对阖闾墓中的宝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在建立不久之后,秦始皇曾经派出军队直抵江苏虎丘山,在这里大加挖掘,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除了挖出一个地坑,什么都没有挖到!结果可想而知,负责挖掘的一干人等,全都拉去北方修长城去了! 剑池 无独有偶的是,在江苏揭竿而起之后,对自己手中的宝剑不满意,也曾经打过阖闾墓的主意,不过秦始皇都拿不到的东西,项羽也不会拿到!又是几百年后,当了,身在吴国,自然对古代的吴国更是熟悉,他有事没事隔三差五就派人到虎丘山来挖一挖,希望能够找到几把宝剑,向臣民证明一下自己比秦始皇和项羽还聪明! 结果,除了把秦始皇挖的那个坑挖的更深,也没有什么收获!这些人一个接一个来到这里,没有找到一把宝剑,但是却在虎丘山活活挖出来一个深坑,后来由于地下水渗透,这个坑就变成了一个池子,为了纪念这些人的盗墓行为,人们把这片池子定义为剑池! 建国之后,国家曾经组织考古队伍,抽干剑池水,打算对阖闾墓中有宝剑的传说进行科学的考证!第一次由于技术不行,连入口都没有找到!第二次算是找到了入口,但是入口处的悬石一个比一个厚重,最终,没有人能够进到墓中!这座超过两千年的古墓中,埋着连秦始皇都想要的宝贝,结果至今都毫发无损,可以说是世界第九大奇迹了吧!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艺术简史赵高跟秦始皇的关系是怎么的?古代沉船南海一号发掘,多达10万件宋代文物(历史瑰宝)蛇的白化种白蛇罕见异常,日本成功繁育出白蛇(最受欢迎的宠物蛇)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制导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阿速吉八是什么结局?唯一被史书抹去的元朝帝王

唯一被史书抹去的,在位仅1个月便被废,年仅8岁便被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从称帝并改国号开始,到顺帝妥懽帖睦尔退出中原为止,元朝立国共98年,按照史书的说法则是经历10位皇帝。不过在此期间还真实存在过一位皇帝,只因他年纪太小、在位时间极短,所以一直不被史学家承认。此人,便是在位仅仅1个月的。 阿速吉八的父亲,正是元朝第6位皇帝、蒙古汗国的第10位大汗也孙铁木耳。也孙铁木耳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真金太子的,晋王甘麻剌之子,跟、仁宗是堂兄弟的关系。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甘麻剌病死在漠北,遂承袭王爵,当时还只是个年仅9岁的小娃娃。 也孙铁木耳虽然身处漠北,但作为元世祖的嫡曾孙,颇受朝廷厚待,在元武宗、仁宗、英宗三朝屡受赏赐,在各地中的名望也非常高。自从驾崩后,帝国陷入一连串的变动当中,也孙铁木耳作为皇位的有力争夺者,一直在暗中观察、积蓄力量,耐心等待最佳时机。就在也孙铁木耳袭爵21年后,他终于等来“登顶”的那一刻。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与丞相拜住自上都南返大都,途径南坡店驻跸并举行宴会。结果宴会结束后没多久,英宗便被逆臣的义子铁失等人弑杀,此即史上著名的“南坡事变”。英宗遇难后,铁失一党携带玉玺北上,并敦请也孙铁木耳即位。同年九月,也孙铁木耳匆匆即位于龙居河,随即改元为泰定,史称。 泰定帝上台后,册封王妃八不罕为皇后,长子阿速吉八为太子,此时阿速吉八才只有3岁。阿速吉八虽然年少懵懂,但泰定帝为培养他,曾经将《帝范》翻译成蒙古文让他读,并派专人讲解,以期让他尽早的学会为君之道。 泰定帝在位五年时间,政绩乏善可陈,加之跟铁失集团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所以被时人视为谋杀英宗的罪魁之一,其统治合法性备受质疑。再加上泰定帝性情柔弱,霸道皇后八不罕频频干涉朝政,更使得朝政败坏的一发而不可收拾。泰定帝既无力掌控帝国,又不敢约束悍妻,所以只能在研习佛法中苟且度日。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驾崩于上都,帝国随即便陷入新一轮的动荡中。 泰定帝驾崩时,太子阿速吉八虽然只有8岁,但按照“国不可一日无君”的传统,理应马上即位,以此来安定军心、民心。然而令人的是,专断朝政的右丞相倒剌沙为能长期巩固权位,竟然在长达月余的时间里没有扶立新君,而由自己裁决军国重事。倒剌沙的举动引发朝野的猜疑和忧惧,很多朝臣有理由担心,他会利用局势的混乱篡夺皇位。 在这种局面下,元武宗当年的心腹侍从、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尔在大都发动政变,迎武宗之子怀王入京主持大局,同时又派人联络图帖睦尔的长兄和世,请求他回国接任皇帝(和世当时避难于西域的察合台汗国)。由于察合台汗国距离大都远隔万里之遥,和世就算是得到消息后全速往回赶,至少也要在一年多后才能抵京,所以权宜之下,暂时扶立图帖睦尔为帝,是为,时在当年九月。 倒剌沙反射弧比较长,直到听说图帖睦尔在大都即位的消息后,才感到大事不妙,于是匆匆忙忙地联合宗王脱脱、王禅等人,共同扶立阿速吉八即位,并改元为天顺(史书因其年号,称阿速吉八为天顺帝)。倒剌沙把阿速吉八扶上台后,随即派重兵南下,打着“讨逆”的旗号向大都进军,“两都大战”就此爆发(在元朝,大都是京城,上都是)。 战事初期,上都的军队屡破南军,连克居庸关、古北口等要塞,进逼大都城下。但不久在燕铁木尔的指挥下,大都的军队相继在榆河、白浮、石槽等地取胜,并在十月初的枣林、檀州南野两场大决战中,彻底击溃上都的军队。燕铁木尔在率军收复失地后,兵锋直指上都。同年十月十三日,穷途末路的倒剌沙出城投降,上都的小朝廷随即覆亡。 关于天顺帝的结局,《》当中并无记载,但依据蒙文史料《黄金史》、《恒河之流》的说法,则称他死于乱军之中,此说甚为合理。天顺帝虽然自视正统,但因为在位仅一个月便遇难,而且只是权相倒剌沙扶立的傀儡,所以在正史当中不被视为正式的皇帝,这也是《元史》将其故意忽略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