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宋朝文人是如何爬到武将头上去的?宋太祖赵匡胤总结的教训使宋朝变弱?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北宋政权建立起来后,总结最大的一条教训就是:一支无法控制的军队比一支无能的军队更糟糕。

所以赵匡胤上台以后就开始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当然,他的很多做法并不是自己的发明,后周的君主已经开始有意识这么做了。

从某个角度上说,赵匡胤是政策的继承者。

《大驾卤簿图书》(局部),图中共绘官兵5481人、车辇61乘、牲畜近3000只、乐器1701件等 具体怎么做呢?当然要削弱藩镇。

这个倒比较容易。

五代后期,藩镇的力量已经很弱了,没什么抵抗能力。

更重要的是对付禁军。

大家都知道赵匡胤“”的故事。

有的读者会误以为这是去掉节度使们的兵权,其实恰恰相反,赵匡胤是把禁军高级将领撵去当节度使,其中就包括他的一批把兄弟。

赵匡胤这么做是要把位高权重的人赶出禁军,把禁军将领们换成一批品级不高的新人,以方便他控制。

但是这么做还不够,这只是一种权术,虽能取效于一时,但要想长治久安还得更改军事制度。

于是,赵匡胤永久性的改变了禁军制度。

后周已经把禁军核心拆分为侍卫司和殿前司,赵匡胤更进一步将侍卫司拆分为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

这样禁军就割裂为不相统属的三部分,二司就变成了“三衙”。

这样做赵匡胤还不放心,他进一步降低了三衙领导的品级。

像殿前都点检、侍卫司都指挥使这样高级别的官职都空着不任命,三衙最高领导至多是从二品,甚至是四品官、五品官。

所谓“位低则易使”,级别低了总是听话些。

这样就能让赵匡胤放心么?还是不踏实,还要再分权。

三衙里有好多高级将领,赵匡胤蓄意降低他们之间的权位差距,让他们彼此牵制,总之是防范一元化领导,防止三衙长官翘尾巴。

北宋禁军印信 但是光这样就够了么?终究三衙里是一帮子武将,有共同语言,碰到特殊情况说不定会勾结起来?赵匡胤又让枢密院帮助三衙一起领导禁军。

枢密院的领导叫枢密使,基本由文官担任。

禁军的领导权在枢密院和三衙之间做了分割。

三衙有管理权,枢密院有调度权。

按后来的说法,就是“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这个制度在后周时期已有苗头,赵匡胤将其进一步固化,持续了整个。

这样赵匡胤还是不太放心,赵匡胤武将出身,根据切身经验意识到了一件事:如果一个将领长期带领某支军队,那么将士之间就会有某种感情联系,这对作战当然有帮助,但也带来造反的可能! 《立像》轴,绢本设色,纵265.5厘米,横127.8厘米,南薰殿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所以赵匡胤推行了“更戍制”。

按照惯例,禁军也要到各地驻防,不可能都屯在首都吃闲饭。

以前这些禁军往往长期驻扎在当地。

现在赵匡胤规定禁军在一个地方驻扎不能超过三年,往往一两年一换防。

而且除了极个别例外,全体禁军都要参加轮换,这样一来,整个宋朝大地上布满了频繁换防的禁军,像蚂蚁搬家一样来回跑。

司马光夸奖这种制度,说它能让士兵“均劳逸、知艰难、识战斗、习山川”。

士兵可能确实借机领略了祖国的大好风光,熟悉了不少山川,但问题是他们不太熟悉自己的将领。

这样当然也有好处,守边大将手下的军队虽然不少,但一两年一换,你怎么培植个人势力?你又怎么可能带着一群半熟脸去造反? 制度上的变革也需要文化上的配合。

赵匡胤大力崇尚文化教育,反复让将军们“多读书”,以前被看不起的“毛锥子”们开始神气活现,到了他弟弟的时代,这个趋势更加明显,文化人坚定地爬到了武将的头上。

五代时期的格局出现了大翻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昌都工龄28年退休工资是如何计算的?养老金如何领取的?(2025/04/21)

社保就是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体系。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昌都社保养老金计算举例如下:张某一位1970年出生的女性,目前定居在风景秀丽的昌都并享受着退休生活。她的社会保险缴纳年限是28年,且一直以较高的100%档次进行缴费,展现了她对未来生活的充分规划与准备。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测算得出养老金可领取:基础养老金:张某的基础养老金部分已经稳稳地落在了3230元的水平线上。个人养老金:再来看张某的个人养老金部分,这可是根据张某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积累,再除以一个特定的计发月数来得出的。这么一算,每个月能转换成大约1890元的养老金。养老金总和:最后,把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一加,张某每个月能领到的养老金总额就是大约5120元,这个数可是相当可观的!

清朝文字狱到底有多恐怖是怎么回事?死了都要挖出来鞭尸

,是指作者在其诗文、著作中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有反对当朝的思想倾向,或者文字中触及当政者某方面的忌讳等原因而遭到治罪的狱案。从建立之后,文字狱在各朝各代都时有发生,但论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当属了。 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对于抱有以文化为中心的传统华夏观念的广大汉族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对满族人的统治大都怀有极强烈的敌对情绪。虽然大规模的武装反抗失败了,但反清复明的思想又通过各种文字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使清廷坐卧不安。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朝的统治者对汉人的反清思想一直严加防范,严厉打击,致使文字大狱泛滥,这是满、汉民族矛盾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同时也反映出清朝统治者以少数的满族人驾驭人口众多的汉族人的一种不自信。 清代的文字狱从康熙初年就拉开了帷幕。康熙二年(公元1663),还在四大臣辅政时期就发生了清代文字狱史上的一桩大案一—庄廷陇《》案。庄廷陇本是浙江湖州富豪庄允诚之子,明末入选,但后来因病双目失明。庄廷陇有感于左丘明失明后写《国语》的事迹,也想创作一部传世之作。他用1000两白银买到朱国桢撰写的《明史》稿本,又出资延臣请到一批江浙名士补写了朝和南明的史事,成书后名为《明史》。书中奉南明的弘光、隆武、永历政权为正朔;不尊清朝祖先,称为建州都督,直呼其名;不使用清朝年号,而用年号;对降清的明朝将领称为“叛”…….字里行间流露哀悼故国之情。 康熙二年,因贪污被贬的原浙江粮道李廷枢知道后,将此事告乍诉他的亲家也因贪污被革职的吴之荣,二人贪婪无度,想借此讹诈庄家,于是向朝廷告发此事,而成大狱。此时,庄廷陇已死,但他的尸体还遭屠戮,其父被捕,病死于大狱。此案株连甚众,凡为该书作序、校补、刻印、编撰的人,以及家族中15岁以上的子侄共70人被斩决,而被流放的达数百人。 康熙亲政后,实行仁政,一度控制了文字狱的恶性发展,但到康熙晚年又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南山集》案。 戴名世,安徽桐城人,清初著名学者,曾任编修。但他对清廷官修《明史》不满,想自己编写一部。后来,他的弟子龙云鄂和族人方正玉把他的文章、书信结集刊行,取名《南山集》。书中记录了南明抗清的史事,采用南明的帝号,触犯了清廷的忌讳。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都察院御史赵申乔参劾《南山集》倒置是非。又因为《南山集》一案被牵连进当时的诸皇子的储位之争,审理此案的过程中还引起两江总督噶礼和江苏巡抚张鹏翻之间的相互攻击,种种因素使得案情扑朔迷离。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审理,刑部最后的判决十分严厉,要判处戴名世凌迟处死等。康熙对此案很慎重,最终戴名世被判处斩,其余受株连的人都得以从宽处理。 朝的文字狱是最为严厉的。即位之初,雍正就将编修《古今图书集成》的著名学者陈梦雷父子发配边外,这还主要是因为父子当时依附在雍正的政敌诚亲祉的门下,而成为了皇权斗争的牺牲品。 此后,又有汪景祺案和查嗣庭案,皆因二人分别是的幕宾和依附隆科多,所以这些文字狱都是因雍正初期统治集团内部斗争而引发的。在雍正朝如此众多的文字狱案中,以投书案和文字狱案最为重要。 吕留良,浙江石门人。清初学者,早年参加抗清活动,明朝灭亡后,他始终不肯到清廷为官,拒不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后来,干脆削发为僧,归隐山林,。他的著作中强调“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这实际上是表达了保持民族气节,不做满族臣民的强烈的民族情感,他的这种立场影响很大。 曾静是一名落第的书生,他就深受吕留良反清复明思想的影响,对吕留良十分崇拜。于是,曾静派他的学生张熙到浙江访求吕留良的遗稿,并与吕留良的门人严鸿逵及其再传弟子沈在宽等结识。 雍正六年(公元1728),曾静得知川陕总督遭到清廷的猜忌,他又误以为岳钟琪是抗金名将的后人,就写了一封信让张熙投书岳钟琪,劝他起兵反清。信中列举了弑父、逼母殉死、杀兄屠弟、、诛忠用奸等十大罪状,完全否定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如此直指当朝,胆量之大,实在惊人。但岳钟琪在铲除年羹尧集团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得雍正信任,雍正命他接替年羹尧任川陕总督。本来这个职位一直由满人担任,而他以汉官高升此职,确实引来一些人的诽谤和攻击。为了向皇帝表明心迹,岳钟琪立即亲自审问化名张倬的张熙,但张熙宁可舍身取义,也不肯开口。 岳钟琪无奈密报雍正,雍正则回复说让他设法诱使张熙招供。岳钟琪便谎称自己早有谋反之心,对张熙用刑不过是想考验他。于是,这个毫无经验的张熙将老师曾静,以及平时往来交好诋毁清朝的人物姓名、住处都说了出来。岳钟琪将张熙供出的湖南、浙江等地十余人的名单密报雍正。雍正借曾静案又进一步挖掘出这些关于他失德的谣言都来自于皇八子允禩集团,于是一场文字狱与一次彻底消灭允禩集团的斗争同时开始了。雍正命人将有关这个案子的上谕,连同曾静、张熙的口供和忏悔,以及吕留良的诗文,还有自己的辩驳文章编成了一本《大义觉迷录》,刊行于世,并下令将此书作为州县官学的教材,以宣扬自己初政的伟业和嗣位的合法。 对一脉则严厉惩处:吕留良和其子葆中,被开棺戮尸;门人严鸿逵死于监狱后,又被戮尸,斩首示众;吕家全部财产被没收充官;吕留良的学生以及刻印、收藏吕氏书籍的人,不是被杀,就是被革去功名,或流放到边疆为奴。曾静和张熙却没有被杀,雍正命他们现身说法,到江浙一带宣讲皇帝的“圣德”。 雍正皇帝在处理曾静、吕留良一案上奇特又富有策略,他以曾案为导火线、以谋反书为突破口,从而把焦点自然地引到“华夷之辨”上,刊行《大义觉迷录》,证明清朝统治的合理性和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将政治斗争和思想控制有力地结合起来,适应了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需要。曾、吕之案后,雍正更加密切注意对知识分子即阶层的思想控制,文字狱案仍屡有发生。 随机文章隋朝是怎么灭亡的?中国重庆小寨天坑,深达666.2米的天下第一坑史上最强双翼战斗机,英国剑鱼蹂躏德军潜艇(时速仅222公里/时)中国的军用无人机排名,翼龙无人机屌炸天(能发射千枚武器作战)与墨菲定律相反的定律,莎莉定律(你认为糟糕的事往往会出现惊喜)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