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俄勒冈州班顿以西175公里处发现了虎鲸。来源:uux.cn/俄亥俄州立大学Robert L.Pitman
(神秘的地球uux.cn)据《迈阿密先驱报》(记者 艾琳·赖特):一项新的研究称,二十多年来在加利福尼亚和俄勒冈海岸发现的一群虎鲸可能实际上是它们自己独特的动物种群。
当臭名昭著的虎鲸黑鳍出现在海浪中时,它几乎总是被另一条接着另一条尾随其后。
这种群居的、以家庭为导向的动物成群结队地旅行,是捕食同一物种、在同一水域活动的更大动物种群的一部分。
但是发表在《水生哺乳动物》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有一群虎鲸没有被研究人员归类。
“公海是我们星球上最大的栖息地,在公海上观察到虎鲸是罕见的,”该研究的作者、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的硕士生乔希·麦金尼斯在3月15日的新闻稿中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始了解虎鲸在公海上的活动,以及它们的生态和行为与居住在沿海地区的种群有何不同。”
为此,麦金尼斯和其他人研究了1997年至2021年期间49只不同虎鲸的目击和照片,以了解它们是否在任何其他现有的虎鲸种群中被编目。
虎鲸生活在三种不同的生态类型中。研究人员说,常驻虎鲸靠近海岸,主要以加拿大西海岸的鲑鱼为食,并进入美国西北部的太平洋。短暂的虎鲸也会造访海岸线,但它们会在北太平洋的深水区呆上一段时间,以鳍足类动物和鲸目动物为食。近海虎鲸以深水中的鲨鱼和大型鱼类为食,很少靠近岸边。
研究人员收集了虎鲸游到离海岸线数英里以外的更远海域的例子和证据。
研究称,当他们将这些动物的照片与已知种群进行比较时,它们并不匹配。
研究人员说,虎鲸只被发现过九次,但根据发布的消息,这足以成为一个“可靠的假设”。
研究称,它们身上还有其他虎鲸身上没有的奇怪疤痕。
根据新闻稿,“新种群推测栖息地范围的一个关键线索在于在几乎所有虎鲸身上观察到的雪茄达摩鲨咬痕。”“这种寄生鲨鱼生活在开阔的海洋中,这意味着新的种群主要生活在远离陆地的深水中。”
雪茄达摩鲨附着在虎鲸身上,最终留下小的圆形疤痕,这在动物照片中可以观察到。
“在研究人员与一群海洋虎鲸的第一次相遇中,他们被观察到与一群九只成年雌性抹香鲸搏斗,最终带走了一只。麦金尼斯说:“据报道,在西海岸,虎鲸袭击抹香鲸的事件还是第一次。”“其他遭遇包括袭击侏儒抹香鲸、捕食北象海豹和里索海豚,以及在捕食棱皮龟后似乎是饭后的短暂休息。“
研究人员表示,深海钓鱼者和船上的乘客已经把尝试寻找鲸鱼当成了一种“爱好”,甚至购买相机设备来拍摄更好的鲸鱼照片。
“发现一个新的种群是非常独特的,”合著者、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教授安德鲁·特里特斯在新闻稿中说。“收集照片和观察结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认识到这些虎鲸的不同之处。”
加拿大如何系统的灭亡印第安人文化?他们做了些什么
加拿大一直为自己没有像美国在西进运动中那样残忍的对待印第安人而骄傲,但同为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并没有它自己描绘的那么仁慈。在几代人的时间里,加拿大政府换了一种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的在系统性的灭亡了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 在欧洲人抵达美洲大陆之前的上万年里,印第安人原住民居住在加拿大的很多地区。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衍生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这种的文化形成了当地土著居民的身份认同和对于自己文化独特的归属感。相比之下,加拿大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在英国人开始在圣河流域殖民以后的两百年里,加拿大坚守甚至保卫自己的英国殖民地地位。 欧洲人到来之前北美印第安居民的不同土著语言的分布范围,现在这些语言基本上都消亡了。 在美国的独立战争期间,加拿大作为英军的大后方提供物资和兵员补给,大量美国的保皇党人移民到加拿大。在1812的英美战争里,加拿大人甚至在英军将领的率领在波士顿登陆,一把火烧了白宫。最终加拿大在1867年从英国独立,成为英王自治领地,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加拿大才从英国人手里拿到加拿大宪法的修订权。 在独立后,加拿大也就继承了英国和当地印第安土著居民签订的协议。加拿大政府控制了土著居民的土地,并且在没有和土著居民协商的情况下,在1876年颁布了印第安土著居民法案,限制了土著居民的自治,规定他们如何使用土地,并且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做出了限制。这部法律到现在依然有效。 在此期间,与生活在美国的土著居民一样,原住民拥有保留地。在这些保留地内,加拿大当局有计划的消灭土著居民的文化习俗。禁止当地居民庆祝传统节日,将某些文化习俗列为犯罪等,这些禁令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中叶。 一位加拿大的印第安部落酋长。 这是加拿大当局有意识地试图消除土著居民的身份认同,并将这些民族融入加拿大文化的更大计划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希望土著居民作为具有独特地位的少数民族群体能够慢慢从历史里消失。1920年,加拿大印第安事务部副部长邓肯.坎贝尔.斯科特地说:“我们将继续这种政策,直到每个印第安人都被吸纳在现代社会中,那时候将不会有印第安人这个民族,也就没有印第安事务部。” 当时的加拿大政府想要消灭印第安人的文化,使其融入西方社会出于很多动机。有些动机充满文化霸权主义,但当时他们认为是善良的本意。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土著居民才能在现代世界中生存。还有一些原因则是纯粹为了利益,当印第安文化不存在了,也就没有印第安民族了。那么,加拿大人就可以免于侵占印第安居民土地的指责。另外,原本保留给印第安人的土地也就可以重新分配给加拿大人了。 当地印第安人的传统民居。 这个文化灭绝计划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印第安儿童寄宿学校。这些学校刚开始大部分由教会管理,后来由国家管理,从19世纪末延续到20世纪末,最后一所学校于1996年关闭。土著居民的儿童被迫与家人隔离,如同现在美国境内移民儿童与父母骨肉分离一样,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1901年的圣保罗印第安寄宿学校的师生们。 约有15万土著儿童被安排在全国的寄宿学校,在封闭和受歧视的环境里,有很多土著儿童受到极端的心理和生理虐待的案例。由于糟糕的食宿和卫生条件,约有6000名土著居民在学校丧失生命,死亡率高达4%。在个别学校,由于结核病的互相传染,死亡率达到了69%。就读过印第安儿童寄宿学校的印第安居民后来回忆说:“除了英语,你什么都不能说。你要去白人教堂,穿着白人的衣服,学白人的课本……” 1945年圣安妮印第安寄宿学校的印第安学生们正在上课。 所有这些都是的,没有课程去直接讲授这些印第安儿童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但是这些印第安儿童从小就学习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他们长大了也是一个西方人,而非是印第安人了。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疏远儿童与他们的家庭身份,他们从小被强迫离开家庭,也再也没有办法重返自己的家庭了。 脱离了原生的印第安文化,这些印第安儿童离开学校后希望至少自己能够按照白人的方式生活,但是加拿大社会有形的和无形的歧视,政府设立的种族主义界限,都将他们挤在了社会的角落里。他们没有投票权,通常也很难合法继承到财产。他们也无法返回印第安家乡,西化的他们往往无法适应传统的印第安生活,这样,一个贫穷的被歧视的印第安城市居民阶层被创造了出来。 2015年,加拿大政府承认这是为“文化上的种族灭绝”,这些学校故意阻止“土著居民的文化价值观和身份认同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加拿大的印第安居民仍在忍受殖民主义的后果。比起白人,他们大部分人的住房过度拥挤,失业,拿着只有白人70%的薪水,青年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对司法不公更是司空见惯。2015年,尽管土著居民只占人口的5%,但他们组成了谋杀案受害者的四分之一。比起白人,女性土著居民的平均寿命要少6年,而男性土著居民则要少8年,只有69岁,这接近典型的失败国家海地的平均寿命。 加拿大各省还不顾土著居民反对,允许企业在土著居民的保留地开采自然资源。原住民的主权仍然有限。加拿大政府依然提防着土著居民,只允许土著居民开放其保留地中0.2%的土地和自然资源。 加拿大对原住民一直采取的都是文化上灭绝的策略,美国人用武力征服印第安人,加拿大人从文化上灭绝他们。 我把你拉入了现代社会,你那点落后文化算什么,你为什么不谢我? 随机文章龙吸水拍到真龙图片,疑似真龙快速飞过云层海上的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专家称50年后将被水淹没揭秘外星人暗中帮助中国人真相,盘古女娲大神竟然都是外星人揭秘99年轰动全球的事件,80后/90后组太空舰队抵御外星人入侵土星为什么恐怖?夏季温度仅-140℃(29年公转一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湖广填四川的正负影响是什么 对四川的生态环境有什么破坏
正面影响 三百多年前的“湖广填四川”给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为多数四川人的先祖。 负面影响 然而,“湖广填四川”对四川的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破坏“痕迹”。 资源破坏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长年研究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曾对当时情况作出推测:“清初广大的成都平原和浅丘地区曾是农耕垦殖地区,但灌丛林、茂草和次生林的覆盖率已经恢复到50%左右,盆地内其他长期的垦殖地区此时也多为灌丛、茂林覆盖。八年,川耕地不足1.2万公顷。”陈世松也介绍,从战后到移民高潮来临前的这一时期,森林植被有了短暂的恢复。“城市鞠为茂草,村尽变丛林”,就连曾经繁荣一时的成都府也变成了“城中杂树蓊郁成林”。清初川北巴山地区主要分布的是以楠木、松柏为主的针阔混交林。 而移民入川后,四川的农业垦殖从最初平原荒芜地的复垦,逐步向丘陵中部、山地推进,垦殖范围进而到达丘陵顶部、半山上部,当时山田盛行,梯田出现,水土流失严重。总耕地面积上百万公顷,而森林植被则破坏严重。 物种消失 专家一致认为,元年时期,移民开发把耕地范围扩张到了山地、丘陵,这是农田垦殖突破传统范围的标志,但同时也是生态环境逐渐萎靡的开始。在森林物种资源方面,一些动物群落不断减少,生物数量乃至物种不断消失。川北出没寻常的华南虎消失就是很好的例证。清初关于虎患的记载有:“直至清初,华南虎在四川分布广泛,说明那时垦殖率还比较低,森林相对茂密。”“西乡县山深林密,经常有老虎出没,清溪、桑园铺等地均有虎食人。”乾隆以来,蜀道沿线各府线仍有虎患,但较清初已经锐减。因此随着移民的涌入,物种消失的进程显著加快。 旱灾频繁 研究发现,大移民以来,地质地貌灾害、旱涝灾害等在四川地区发生得更为频繁。16世纪至17世纪是整个明清时期发生干旱灾害最为频繁的时期,尤其是17世纪盆地东部地区。陈世松等相关专家整合相关的史料时发现,大移民时期是盆地的大旱年份,平均每3年左右就要出现一次。这与《四川历史旱灾表》统计的结论保持了一致:16世纪平均3.3年一次,17世纪平均3年一次,18世纪平均3.7年一次,19世纪平均1.2年一次。 随机文章兴义万峰林天坑深达600米,人类在坑底定居了600多年外道魔像最后去哪了,斑从带土体内通灵后不知行踪(或变回神树)美国RGM-84反舰导弹,生产7000多枚服役20多个国家中国风水师断日本龙脉,日本军刀楼意图不轨/中国转移煞气到日本揭秘神话中四海龙王的来历,是远古洪荒时代祖龙后羿(瘦死的骆驼)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