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钻石亮晶晶,好像天上闪亮的星,这首歌名就叫做《钻石》,描绘的就是钻石,这也是很多女孩子都非常想得到的东西,但并不是所有的钻石都能够带来好运,我们都听说过希望之星,这颗又被称为是被诅咒之星,只要佩戴过它的人都会遭到噩运,要么离奇死亡,要么家破人亡,除此之外还有三大被诅咒过的钻石,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四大被诅咒过的钻石。
四大被诅咒的钻石:一、希望之星
很多人在看到希望之星的时候都会联想到《泰坦尼克号》中rose戴的那个海洋之心,都以为那个就是希望之星的原型,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希望是一颗有着传奇诅咒故事的钻石,这颗无人消受得起的蓝钻最好的归宿就是被安置在美国的史密森研究所。
希望"钻石重量为45.52克拉,具有极为罕见的深蓝色。
它像迷雾一样的历史中,充满了奇特和悲惨的经历,总是给主人带来难以抗拒的噩运。
1642年,法国探险家兼珠宝商塔维密尔在印度西南部首先得到了这块巨大的钻石,质量为112 克拉。
塔维密尔将钻石献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国王封他一个官职,并赏他一大笔钱。
可噩运也随之降临,塔维密尔的财产,被他不孝之子花得精光,使他在80岁时穷得身无分文。
这样,他不得不再一次到印度寻求新的财富。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命人将这颗蓝色钻石琢磨,质量减为69.03克拉,可他仅仅戴了一次,就患天花死去。
继位的路易十五成为钻石的新主人,他发誓不戴这颗深蓝色的大钻,把它借给情妇佩戴,结果这位情妇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砍了头。
这颗蓝色大钻石又传给了路易十六,他的王后经常佩戴此钻,结果双双被送上了断头台。
路易十六王后的女友兰伯娜公主,随之成了这颗蓝色噩运之钻的主人。
她大概也是因为戴了这颗倒霉的钻石,在法国大革命中被杀。
这颗蓝色钻石于1792隼在法国的国库中被盗,被重新切割了一次,质量减为45.52克拉,并于1830年在伦敦的珠宝市场上一出现,当即被银行家霍普买去,价值18000英镑。
由于英文Hope又是希望的意思,故又名希望。
这位新的钻石主人后来娶了一位美国女演员约西为妻。
约西于1940年死于美国波士顿,晚年穷困潦倒,经常埋怨希望钻石给她带来难以摆脱的噩运。
1906年,小霍普为清偿债务被迫卖掉了希望。
1908年,希望被土耳其苏丹哈密德二世用40万美元买走。
据说,经手这笔买卖的商人在带着他的妻儿出门时,汽车翻下了悬崖,全家一起遇难。
希望在土耳其宫廷中由苏丹赏给他的亲信左毕德佩戴。
1911年,美国华盛顿的邮政负责人麦克兰,用11.4万美元购得了希望,他将它送给自己的妻子麦克兰夫人作为礼物。
有人告诉麦克兰夫人,这是一颗会带来噩运的钻石。
在她得到希望的第二年,她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而她的丈夫麦克兰先生酗酒成疯,不久后死于疯人院,她的女儿又因为服用安眠药过量,25岁便香消玉陨。
然后美国著名的大珠宝商温斯顿买下了她的全部珠宝,成了希望的新主人。
温斯顿带着这颗噩运之钻,在不同的季节多次飞越大西洋,都平安无事。
多少年过去了,温斯顿的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后来,温斯顿把它作为礼物捐献给了国家,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院。
当所有人都认为迷信终于破灭了,噩运也结束了的时候,温斯顿珠宝店频频遭到抢劫。
2008年法国史上最大的一次珠宝抢劫就在温斯顿的巴黎分店,难道噩运还没有被解除?
二、创世者之眼英国超自然历史博物馆藏着不少宝物,创世者之眼就是其中之一,这颗黑色钻石又称为黑色奥洛夫,重67.5克拉。
这颗黑色钻石相传是印度朋迪榭里的印度教神像梵天的眼睛,因此被称为创始者之眼。
最初重达195克拉,后来被一名贪财的僧侣摘除后流落在外,它的诅咒是:凡是拥有者均会跳楼自杀。
拥有过创始者之眼的三人分别是18世纪俄国公主纳迪亚和李奥妮拉,两人都在1947年跳楼自杀;将它进口到美国的纽约珠宝商帕里斯,也在黑钻卖出后不久跳楼自杀。
如此传奇的邪恶死亡宝石令人们对它敬而远之。
为了破除传说中的诅咒,这颗黑钻被切割成三块,其中一部分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收藏,其余的部分被民间的收藏家持有。
直到1990年,三块中的一块在纽约的拍卖会上重见天日,现在这块黑钻的持有者为梅萨斯。
梅萨斯曾说,20世纪中期,媒体称它是‘邪恶死亡宝石’,但是我从不觉得拥有‘黑色奥洛夫’有什么好紧张的。
还记得戴安娜王妃在众多场合佩戴的那顶珍珠王冠吗?因为王冠上镶嵌的珍珠造型很像的泪滴,而得名珍珠泪。
这顶王冠设计巧妙,顶部可自由拆卸,原本是希腊国王奥托委托珠宝商杰拉德Garrard为妻子阿玛利亚制作的,在奥托国王在送出这顶王冠后不久,就被诊断为重度精神病。
希腊国王的王后阿玛丽亚最先拥有珍珠泪,后来这顶王冠传给了巴伐利亚王后特蕾莎,又传给了玛丽·加布里埃尔公主,凡是得到这顶王冠的人,感情生活都历经劫难,让人唏嘘不已。
珍珠泪王冠的曾经拥有者剑桥公爵夫人终身不被王室认可,到死才被追封为剑桥公爵夫人。
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痛苦和泪水,风中的玫瑰最后更是历经磨难,香消玉殒。
四、摄政王之钻1701年,一个奴隶从帕尔蒂尔矿中挖出了一颗毛重410克拉的钻石,这在当时是发现过的体积最大的钻石,奴隶决定将这颗稀世珍宝完全占为己有,偷偷把钻石带出矿区,碰到了一位英国船长,愿意将这颗钻石的售价和船长平分,请求他将其带走。
可是,船长安排了一场意外,那个奴隶掉下船丧身于茫茫大海,船长自然便独吞了那颗钻石,船长将钻石卖出之后没过多久就自杀身亡。
后来这颗价格昂贵的钻石被法国王室买去,并取名摄政王钻石。
1721年3月21日,这颗摄政王钻于法国首次出现在了公众面前——路易十五接见土耳其大使时就戴着它。
在此之前,西方人还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钻石。
1799年,拿破仑自命为第一执政官,他将这颗宝钻镶在他的宝剑护手上同他一起战斗。
不知是命运弄人,还是诅咒的力量,滑铁卢战役,拿破仑被击败了。
拿破仑最后一次遭到放逐后,由于摄政王钻价值连城,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被放置在卢浮宫以供公众参观。
一直到1940年德国侵略者步步逼近之前,它都不曾离开过那儿。
为了保护它不被纳粹军抢走,人们偷偷把它从卢浮宫运了出来,藏在了尚博尔伯爵的城堡里,一直到战争结束。
如今,摄政王钻又一次出现在了卢浮宫里,冷若冰霜地躺在展示盒里,散发着耀眼而又迷人的光芒。
梦诅咒:梦身向神前诅咒他人者,主大祸将作。
梦人诅咒自己,或人报言某人诅咒,必以所言细推。
凡梦咒骂,以音声字画推说,或己身,或他人,或凶或吉。
所以司马良娣其实是一位太子的妾室,这个太子就是。
在《汉书·武五子传注》中韦昭有说,“良娣,太子之内宫也。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司马良娣是刘奭当太子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位嫔妃,但是司马良娣非常的短命,刘奭没有登上皇位之前,司马良娣就不幸去世了。
所以后人称她为司马良娣,而不是什么昭仪、妃等。
司马良娣死的时候伏在刘奭的身上,哽咽着对刘奭说,自己的死并不是天命,而是其他的姬妾因为得不到太子的宠爱,所以才嫉妒我诅咒于我,这才活活要了我的命啊。
刘奭对司马良娣说的这句话,所以刘奭悲愤而成疾,常常都是的,之后也就再也没有接纳过其他的姬妾,将其他的姬妾都远远地拒之门外。
看自己的儿子这样可不行,于是就让皇后选了五个宫女以供选择,这五个宫女里面就有后来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
当时王政君就坐在最靠近太子的地方,穿着一件艳丽的衣衫。
而太子刘奭因为痛失爱人根本就没有心情选妃子,但是皇后许平君非常着急,于是太子就随便一指就指中了王政君,许平君见王政君长得也还过得去,而且还是儿子愿意的,于是也就同意了。
司马良娣死前说的话 司马良娣是汉元帝刘奭还是太子的时候最钟爱的一个妃子,位份在良娣,仅仅在太子妃之下,是太子的妾室之中等级比较高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司马良娣也是一个不安分的女人,死的时候也不好好死,还硬要在刘奭面前嚼舌根子。
司马良娣临死的时候,哭着对刘奭说,自己的死不是天命,而是因为自己深受太子的宠爱,而其他的嫔妃因为妒忌自己盛宠,所以都诅咒自己,自己是被人给活活诅咒死的。
刘奭也是太爱司马良娣了,对司马良娣说的这些鬼话深信不疑,所以就跟出家了一样不近女色,把自己其他的姬妾都远远地拒之门外,不让她们靠近自己。
所以汉宣帝和皇后许平君看了这才着急,这样不近女色,汉室江山是没有办法传承下去的。
于是汉宣帝就让许平君安排了五个宫女给太子选,说来也是挺随便的,太子选妾就从宫女当中选,看起来汉宣帝和许平君是真着急了。
可是刘奭心里只有司马良娣,他心里难过的根本没有办法再去选其他的女人。
但是许平君却看的很紧,一定要让他选一个,当时刘奭就随便指了指自己身边的这个宫女,这个宫女身着鲜亮的服侍,相貌虽不出众,但却也端庄大方,这个宫女就是刘奭日后的皇后王政君。
当然王政君还有一个名气非常大的侄子,这个人也是子孙的仇人,这个人就是日后篡了汉朝江山的。
司马良娣怎么死的 因为历史上关于司马良娣的记载非常的有限,所以后人并不能够从这有限的资料中查证出司马良娣的死因。
司马良娣她自己的说法就是因为其他的嫔妃都嫉妒她一个人独独得到太子刘奭的宠爱,所以轮番着诅咒她,所以她才被人活活给诅咒死的。
司马良娣还说了一句话,说自己的死不是天灾。
一般人在生病的时候才会说自己是遭了天灾,所以我们大致能够猜测司马良娣应该是抱病身亡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先不管司马良娣是怎么死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司马良娣如果没有死的话,历史将会是截然不同的。
因为司马良娣当时是刘奭最受宠的妃子,刘奭一点都不喜欢王政君,王政君还是做了皇后,要是司马良娣还活着的话,汉宣帝根本不会想到要让许平君去找五个宫女给刘奭,皇后之位也就没有王政君什么事情了。
那么在汉元帝之后继立皇位的就应该不是,而是司马良娣的儿子。
最终要的一点就是王政君上位之后,一族一时成为汉朝最权势鼎沸的家族,以至于后来出现了王莽这个人。
要知道王莽可是王政君的侄儿,要是王政君没有当时皇后、,王莽是没有机会踏上政治舞台,也就更没有机会篡政了,所以汉朝的历史轨迹将会截然不同,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一个司马良娣的早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