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菊科植物宽穗兔耳风Ainsliaealatifolia(D.Don)Sch.-Bip.的全草。
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消肿之功效。
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腰痛,肠炎,痢疾,跌打瘀肿,外伤出血,中耳炎,乳腺炎。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绞汁滴耳。
治风寒咳嗽,肠炎,痢疾。
”2、《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用于外伤出血,跌打损伤,中耳炎,乳痈,风寒感冒。
”
水煎服。
(《四川中药志》1979年)2、治头风:青皮草、苍耳草、路边姜、野菊花、钩藤各9g。
水煎服。
3、治肾虚腰痛:青皮草、八月瓜根、巴戟天、猪獠参、小茴香根各9g,缬草3g。
水煎服。
4、治龋齿痛:青皮草6g。
搓成团,噙牙痛处。
(2-4方出自《万县中草药》)5、治跌打损伤肿痛:青皮草30g,或配九节风30g。
泡酒服。
(《四川中药志》1979年)6、治外伤出血,疮口不收:青皮草、白及各适量。
研细,外敷患处。
(《万县中草药》)7、治中耳炎:鲜青皮草,捣汁滴耳。
8、治乳腺炎:鲜青皮草,捣烂外敷。
(7-8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79年)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
根茎粗短,密生多数须根。
茎直立,不分枝,具蛛丝状绵毛。
叶基生;叶柄与叶片等长;叶片卵形或心形,长4-7cm,宽3-4cm,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急狭成宽翅的叶柄,上面疏生长毛,下面生白色绒毛,边缘有不明显的圆齿。
头状花序多数,排成宽短的穗状花序,苞叶披针形;总苞片卵形至披针形,长2-7mm,先端渐尖,边缘膜质;每头状花序有3小花,花冠白色或带紫色。
瘦果长约3mm,倒披针形,生绢状柔毛;冠毛羽毛状,淡褐色,长约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