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两性心里

探讨文学与现实中的两性关系——访英国著名女作家费伊·韦尔登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近日,英国著名女作家费伊·韦尔登1967年的文坛首秀《食戒》(又译《胖女人的笑话》)中文版问世后,进一步引起人们对于两性关系、节食减肥等问题的热议。

已近耄耋之年的韦尔登著作颇丰,其作品探讨两性关系,关注弱势一方。她关注女性权利与福祉,但是不赞同极端的女权主义观点。记者对她进行采访后,感到她赞同的是男女“同权不同质”,认为不应当因为争取女权而否认女人自然的特质。与西蒙娜·德·波伏瓦不同,韦尔登更倾向于女人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塑造的。

或许,女权运动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让女性真正获得受教育及工作的权利,有资格获得平等、独立与尊严,而且拥有选择做家庭主妇或是外出工作的自由而不受责难。

探讨文学与现实中的两性关系——访英国著名女作家费伊·韦尔登

处女作展现女性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1967年的文坛首秀《食戒》近期在中国出版后,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对于女人来说,吃或不吃、减或不减,一直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美食大国,爱情和美食常常密不可分。正如您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样,节食意味着新的生活方式的开启,然而,当我们不能一起吃了,或者说吃不到一块的时候,生活往往变得索然无味。当时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要写这样一部作品的?

韦尔登:《食戒》是我大约半个世纪前的作品。自21岁离开大学后,我身为单身母亲,其实一直在为生存而挣扎,但我当作广告文案撰稿人突然大获成功,几乎一夜迈入中产阶层。生活的美妙和不平都给我灵感。于是,我34岁新婚燕尔时开始创作《食戒》。此后,我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相同的灵感来源。

女人真的相信自己的幸福取决于身材吗?胖或瘦、多或者少一两英寸真有那么大的分别吗?我让笔下的主人公爱丝特(Esther)发出这样的疑问。

爱丝特是我的一个缩影: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近40岁,正在节食。我当时认识的大多数女人都是这样。我想要通过《食戒》向她们解释其困境。我看到,大多数妻子注定要一辈子持家, 即使在孩子们长大离开家庭之后也依然如此。

在我和爱丝特看来,中产阶级——举行宴会的阶层——中的太多女性都没有必要过于重视自己的身材和体重,为这种想法所累。在女性很少外出工作赚钱的时代,大多数女性在接受完教育后到结婚前几年间可能外出工作,而结婚后就成为全职家庭主妇。她们的生存先是依靠父亲,然后就是丈夫, 因而很担心丈夫会被更年轻、更有魅力的人抢走。所以,如俗语所说,“莫让红颜凋谢”就显得十分主要。无论当时或现在, 哪个女人想发胖呢?苗条意味着青春、处于良好的状态、活力、金钱, 而肥胖则与衰老、懒惰和消沉相联系。

美貌一度是女人获得男人欢心和金钱的途径。在女人数量多于男人、女人收入微薄而男人是家中顶梁柱的时代尤其如此。

如同我一样, 爱丝特忍受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性的遭遇。我们那个时候很害怕自己嫁不出去,真相是这样不但会蒙受屈辱,而且会陷入经济窘境。正如当时的名作家萧伯纳所观察到的那样,“女人的义务是尽早结婚,而男人的义务是尽可能保持单身”。

50多年前,生长于西方的爱丝特决定放弃节食而长胖、变得不修边幅。这是卡尔·荣格所说的“反向转化”(enantiodromia)的一个例子,意即一个人其实痴迷于某一行动,但是却突然转去做完全相反的事情。

爱丝特现在如此享受廉价却让她感到舒服的食物,徜徉在脂肪和糖的全球里。穷人的饮食富含碳水化合物,而富人则相反,其结果自然就是穷人往往很胖,而富人身材苗条。

准备宴会的为人妻者需要保持身段苗条、外表整洁,以免丈夫误入歧途,被更年轻、更风趣、更苗条的人抢走。如果以离婚告终、丈夫离开妻子,人们往往会归咎于妻子,认为她没有保持容颜,没有努力留住丈夫的心。如果妻子要离开丈夫,那么房子、财产和孩子都要归丈夫所有。这就可以理解为何那个时候很少有女人要求离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67年的爱丝特向命运抗争。爱丝特是我的代言人,也是我们这一代很多女性的代言人。

探讨文学与现实中的两性关系——访英国著名女作家费伊·韦尔登

《中国社会科学报》:除了节食这一共通之处,您的生活似乎与当时的大多数女性很不一样。您怎么平衡职场生活与家庭生活呢?

韦尔登:我自己的生活和她们颇为不同。我来自新西兰,能看到女性的生活是可以有所改变的。

写作《食戒》的时候,我的孩子们还小,家里又没有洗衣机。我当时的丈夫是位艺术家,他的耳朵难以容忍家用电器的声音,当时那种打字机发出的声音也包括在内。因此,《食戒》是我用笔和纸写出来的。我每天一大早都是在家人还没有起床时就在炉火边写作。

白天,我把三个孩子留给保姆照顾。我工作的内容是做好广告策划,为客户盈利。午饭时间,我每周都会有两顿吃着最奢侈的食物。下午我计划着怎么让孩子们安睡,然后按照当时烹饪专家伊丽莎白·大卫的食谱为丈夫和客人准备晚宴。现在回想起来,我惊叹自己当时精力那么充沛。

我很快也涉足电视剧编辑和电视广告。但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工作环境中,我开始意识到女性在巨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一些成见的影响。比如人们认为,妻子赚的都只是“零花钱”,因而对其征收重税。人们还认为,任何一个女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男人为她埋单。

我接受升职却受到一个男同事的责难,说我抢了男人的饭碗。实际上,我在这个工作环境中的存在对他而言就是一种痛。然而据我了解,那时候工薪阶层的很多女性,无论是未婚、离婚还是被遗弃、身有残疾者,往往才是养家糊口的人,她们做着卑微的工作,拿着微薄的收入——清洁、护理、洗衣、烹饪、打字等,本来也是她们传统妻子角色的延伸——而且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男人的支持。人们对她们视而不见而且加以拒绝,甚至广告商也会忽略她们,因为从她们身上无利可图。我觉得,自己当作作家,就是要打破造成女性无助感的种种迷思。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时您的作品也引起了争议,而且有人对您的个人生活产生了误解。

韦尔登:创作《食戒》后,我不是很受欢迎。男人们对这部作品的愤怒让我吃惊。在一些聚会上,如果我走进房间,一些男人甚至会掉头走开,不愿与我共处一室。在他们看来,宣扬女人除了熨烫男式衬衫还可以做其他事情,是一种大不敬,好像恒星从此不再升起似的。

有些人以为,我写出这样的小说,首先是我自己有严重的超重问题。这种说法并不错:我一辈子或多或少都在“节食”。我婚姻有问题?本来不然。但是正如爱丝特在书中所说:“婚姻就像是背在我身上的一座制度大山,这个负担过于沉重。”“她感到婚姻仿佛化作一股压倒性的力量向她袭来,在这股力量之上,承载着整座人类文明大厦,包括城市与国家、知识与宗教、金融与法律;除此之外,还有文明的浮华、狂热的激情和人类的繁衍。……当她向自己丈夫的权威发起挑战时,她实际上是在与自己所知道的整个全球为敌。”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50年后的今天,女人的身材、外表似乎依然很主要。

韦尔登:在大街小巷遍布照相机的情况下,今天的女人们自然很在意自己外貌上的不足。只有少数人是天生丽质,但是大家总是被天生丽质者的美照所包围。

现代女性可以自食其力,或者说至少社会也是这么期望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中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可或缺。在自拍盛行的当下,女人之间竞争的重点开始变化,以前是为了争取男人,现在是要让其他女性叹为观止,对“节食”的强烈需求尤胜以往。厌食症成为一个问题。

书中的爱丝特不再节食, 这对她苗条、优雅的朋友菲利斯(Phyllis)来说非常可怕。菲利斯认为,爱丝特因为纵容自己发胖而失去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处于节食中的菲利斯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正在提升。今天西方的节食者仍然有这种想法。我想,现在东方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这么想。

从“复仇男人”到“同情男人”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1983年所著《女魔头的人生与爱情》一书风靡英美文坛(小说主人公原本是一位家庭主妇,平日恪尽职责相夫教子,却饱受家人的轻贱,并被丈夫抛弃,后来她摇身一变,整容实施报复计划,将前夫玩弄于股掌之间,反倒坐享一切)。书中似乎既有女权主义思想,又有对于它的质疑。该书在出版36年后仍然畅销,在很多读者中引起共鸣,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韦尔登:创作《女魔头的人生与爱情》的时候,我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女权主义者。我认为这部小说在更大意义上是关于妒忌而非复仇。丑女自然容易嫉妒美女,因为美女们往往得到最好的男人、最棒的工作、最佳的爱情。相貌平庸者或许是天生丽质者的10倍之多,但是后者获得的关注是前者的10倍,在书中、荧屏上或是政治上均是如此。

妒忌令人感到痛苦,但报复不是解决之道。唯一的办法就是成为别人

几月份的虎最好命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去探寻命运,尤其是关于自己的命运发展来看,都会希望能够了解自己的后续发展走向与结局,看看是否存在有机遇,但会与出生时间日期息息相关,需要分析清楚。那么,几月份的虎最好命?2月对于属虎人而言,在2月出生会拥有大富大贵的命格,他们才华横溢,具有令人羡慕的天赋,还会足够努力,表现的让人望尘莫及,在物质,精神方面都会拥有不俗的表现,特别的命好。他们具有好奇心,自学能力,上进心,总会让人刮目相看,无需过多的指点就能够领会书本的内容,成年以后能够一鸣惊人,展现出才华与能力。3月属虎人在3月出生,有想法,执行能力强大,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付出实践证明一系列的成果。他们的家境殷实,可以获得长辈的帮助,在正常生活中会拥有更多的机遇与资源,想要的就能够得到,在求财方面比较轻松容易。4月属虎人在4月出生,父母资产雄厚,从小到大他们能够见过很多常人没有遇见过的场面,获得的情报也是常人所缺乏的,这类资源对于他们的事业发展来看,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让他们能够轻松实现事业的成功,源源不断的财富悄然而来。8月属虎人在8月出生,他们天生能够拥有大富大贵的命格,也会拥有一系列的收入与来源,不仅仅家庭关系表现的很富贵。衣食无忧的生活悄然而来,长大成人以后也会凭借着个人的努力积累一系列的收入与来源,后续的生活可能会有爆发式增长。

冯延巳:文学上开北宋一代词风,但做官却昏庸惑主

冯延巳,生活于其间的词人。相比词坛那些大人物,他可能算不上鼎鼎有名,事实上,后代文学评论家对其评价都很高呢。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 冯延巳,字正中。作为五代期间的文人,他虽然沿袭了那个时代流传下来风格,却又具有创新精神,开北宋词风。唐主李煜的那些词,“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去也,天上人间”“问君能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写得耐人寻味吧,其实是从冯老师那里学来的,可又没学到精诣。 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说: 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得其深。 晏同叔,就是代表词人;欧阳永叔,就是不用多介绍的。这二位重量级文人原来也都学冯延巳,但也只学到他一部分的吉光片羽。 词学专家陈廷焯,更是把他的词作评为“五代之冠”。 总之,冯延巳是很多词坛大神的领路人。这一点,够他臭屁的。 这么厉害,没几句“千古佳句”怎么说得过去?当然有啊,比如: “风乍起,。”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词句后来被欧阳修引用) 官至宰相,昏庸惑主 五国十代,升官发财,似乎不注重政治才能,而是看一个人的文艺才华 。 像冯延巳这么多才艺,尤其写得一手好词的人,自然让老板青眼有加。那时候,后主李煜还小,玩不到一块,不过他的父亲和兄弟对冯延巳都很信赖。 凭其渊博学问与清婉词作,冯延巳官运亨通,后来还升至宰相。 事实上,他并没有辅佐国君经邦济世的政治头脑。后来为冯延巳作,直接说他是个“谄媚险诈”的官员。 关于什么是英雄豪杰,冯延巳曾发表过这样一番言论:先主(南唐开国)当年丧师数千人便茶饭不思,整日哀叹,这幅情形,简直像地道的田舍翁所为,又如何成就天下的大事?当今主上(南唐中主),千万军队打仗在外,他丝毫不放心上,照样不停地宴乐击鞠,这才是真英雄真豪杰! 噗,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大人,这样看问题,不管是昏庸荒唐,还是谄媚惑主,都是无法让世人接受的好吗。 ,写出最美祝酒词 我们不应该以一个人的人品、官品去讨论他的文品。做人是做人,做文是做文,有时候未必就是。 冯延巳这人做官不怎样,写词确实一流。除了以上所举例子外,他还有一首词作,不足50字,却写出夫妻之间最真挚最质朴也是最实在的祝愿: 长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 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 岁岁长相见。 “长命女”是当时的教坊曲名。写的是一个平常场景,春天到了,花儿绽放,燕子呢喃。在这明媚春光下,摆出一桌酒宴,并不少为了呼朋引伴,而是夫妻俩静静对饮。 端起酒杯,总要说两句祝愿的话。祝愿什么呢?首先祝愿夫君你长命千岁;其次祝我自己健健康康的;最后祝愿我和夫君就像梁上的燕子,双宿双飞,恩恩爱爱。 整首词,没有什么华丽辞藻,也没发填什么狠誓,平淡如水的话语,道出真切深挚的情义。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 文章做到妙处,无有其他,只是恰好; 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冯延巳做到了文章的“恰好”,却没做到人品的“本然”。 随机文章英国语言:如何像英国人一样拼写中国唐朝简介埃及法洛斯灯塔历史价值,世界最高的便民工程(400米)揭秘印度2018登月计划,阿三开挂仅靠960万美元登月(牛飞了)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恐怖,实验证明世界虚假(造物主玩弄你的人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