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东吴淮泗集团三大统帅,为什么没有一人善终?

时间:2025-02-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兄弟东进,到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成为吴王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面,淮泗集团一直都是东吴的中坚骨干力量。

孙权正是紧紧地依靠着他们平定诸郡对抗外侵,为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淮泗集团,指的是淮河、泗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地域主要包括现在黄河以南的河南、山东地区和安徽、江苏、湖北等地的北部地区,为躲避战乱而逼祸江东的士族及宾客和早期跟随孙氏兄弟东进的主要将领们。

在这其中有三位知名的人物曾先后担任过军事统帅。

他们谋武兼备、胆略过人,在建立东吴大业的过程中靠着长远的战略眼光、出色的战绩和优秀的指挥能力,声震魏蜀居功至伟。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这三个人当中,却没有一个人得以善终。

三大统帅第一位:周瑜。

周瑜是三国里面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无论在小说、影视剧,还是一些其它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包括在正史当中都是东吴的一位知名代表。

据《周瑜传》载,周瑜在少年时期就跟孙氏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二十一岁开始辅助孙权东进,平定吴、会、丹杨等郡,打下了东吴最初期的基础。

病逝之后他又统领江东武将辅佐孙权,是当时东吴政治集团中的核心成员,也是孙权早期最为仰仗的几位重臣之一。

他的主要成就除了帮助孙权坐定大位开拓局面之外,在平定山越叛乱、征讨黄祖、制止遣送质子等大小战役和事件当中,居功至伟无人能比。

其中最为经典也最为知名的,就是统率东吴大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抗击,在江陵对战的两场战役。

周瑜不仅胆略过人、勇猛刚毅,而且还且性度恢廓处事优雅得体,再加上其俊朗洒脱的外表,被后世誉为“三国第一儒将”,是的淮泗集团中的第一主帅。

说起周瑜的命运也是一个很大的悲剧,在其正值壮年有待继续建功立业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在率部西进的时候,“病卒,年三十六。

”不过值得称道的是,周瑜在临死之前仍在想着国家大事,最后为孙权推荐了当时淮泗集团中的二号人物,。

三大统帅第二位:鲁肃。

鲁肃是继周瑜之后东吴军事领域的又一主帅。

说起鲁肃这个人,他的遭遇相对来说略微有些坎坷。

据《三国志鲁肃传》载,周瑜在寿春的时候跟鲁肃结识,后来把又把他引荐给了孙策,不过孙策当时正在忙于征伐东进的事务当中,很快就把他给忘在曲阿了。

鲁肃在的等待中也了,准备要放弃的时候,正好赶上建安五年(公元203年)孙权接掌江东,周瑜又连哄带骗地把他引荐给了孙权。

幸好孙权当时求贤若渴,见鲁肃第一面的时候就对他赞誉有加并留在身边加以重用。

鲁肃最大的贡献就是为东吴提出了第二套发展战略:占据荆州依托长江天险建国图存与北方抗衡,直至完成一统大业。

这就是著名的“榻上对”。

后世赞誉鲁肃此次跟孙权的对话在东吴的影响,堪比与的“”。

此外鲁肃也是中的主要倡导者和其中的功臣之一。

尤其是后来周瑜病逝之后,荆州的局势变成了三方割据的复杂局面,在这个时候鲁肃统领荆州事务,为东吴边境的维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也是因为荆州问题孙权对他开始有了嫌隙,君臣之间逐渐开始疏远。

鲁肃的最终命运也没有得以善终:“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卒,(鲁)肃年四十六。

”鲁肃在临终之前也为孙权推荐了一个接班人,严畯。

据《三国志严畯传》载,严畯字曼才,跟当时的重臣是同乡,并且还是由张昭引荐给了孙权。

这个人很有才华且性情忠厚,最大的特点就是有。

当时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准备晋升他的时候,他说:“我就是,对军事上的事情,没有办法胜任这个职务。

”然后就给辞谢了。

三大统帅第三位:吕蒙。

严畯辞谢了孙权的任命之后,吕蒙就成了继鲁肃之后的第三位军事主帅。

吕蒙是成长于孙策时期,成才于孙权时期的一位淮泗集团中的著名将领。

吕蒙十五岁从军,由于不学无术且粗莽好武犯下了大错,孙策一方面看中了他的勇猛,另外也是看在他姐夫邓当的面子上才没有对其进行追责,从此留在自己的身边行军打仗。

孙权接位之后,就劝他在闲暇之余多看看书来提高一下自己。

后来在孙权的刻意安排之下,吕蒙参加了早期对抗魏、蜀的所有主要战役,在实际的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历练和提升。

其中最为经典和知名的战绩,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他趁着北上伐魏之际,统率三军平定荆州南郡并最终斩杀关羽父子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吕蒙的最终结局也跟两位前辈一样,正待继续建功立业的时候英年早逝,荆州之战刚刚结束就“年四十二,卒于内殿。

” 周、鲁、吕这三个人不仅是淮泗集团中的主要将领,同时也是孙权早期最为信任和重用的军事统帅,他们在东吴前期的稳定和发展中立功无数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都是在三四十岁这个正值壮年时期病逝,没有一个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周瑜如何死的 三国时期东吴周瑜到底是如何死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东汉群雄之一刘表是如何杀掉东吴孙坚的

为末年名士,群雄之一,为山东人,其身长八尺,少时知名于世,善谈时政评论名士,为“八俊”之一,后任北军中候、荆州刺史,在荆州统治长达二十年,为人优柔寡断,生性怀疑,但为自保坚守其中,目光短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表字景升,为汉室的宗亲,少年时曾在当时名家王畅门下学习,且因才能出众,而与当时同样才能超群的几位才子合称为“八俊”。因刘表身材高大英俊、且有学识便被当时的掌权者举荐提拔为北军中候。 当时地方动荡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遂上级便提出这个问题为了改正地方官员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行为,便选拔清廉而又威望的官员前去地方镇守为州牧,因此刘表被任命为荆州刺史。 此时刘表空有一纸文书却无实际之势,加上荆州此时无首,各地豪强均争相抢夺,遂刘表入荆州,根据兄弟的建议,打压各地豪强,安定民生,渐平定荆州。 后逢和来击,两军交战襄阳,孙坚败,遂刘表不被袁术打击,此时刘表又向进贡又和来往,气走心腹邓羲。 后逢和袁绍交战,刘表为保全自己,隔岸观战,立场中立,以观天下之变,错过良机致使曹操势力大涨。公元208年,刘表因宠爱造成子嗣夺嫡,同年病逝,次子继位不过一个月便投降曹操。 刘表的谋士 刘表年轻时便闻名中原,为八俊之一,后得何进赏识为北军中候,在荆州郡守纷乱不已时刘表被朝廷委任荆州刺史一职,空有其位却无实权的刘表幸得手下谋士在其左右出谋划策,最后得以在这不安宁的环境下控制荆州成为当时一股重要的割据势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表一生多疑、用人不信且中庸的性格导致其损失很多谋士,便是其中一个,且说韩嵩年少好学,深知世道之乱不出,与好友隐居,后因黄巾之乱被迫成为刘表谋士。韩嵩数次谏刘表不得渐失信心,后在被刘表派去曹营打探虚实,回来后大赞曹操,劝其依附,被刘表以背叛之名囚禁。 蒯氏兄弟也是刘表重要谋士,当时刘表初来荆州,幸得他们的建议得以建立雄厚军事力量,他们本为何进手下,但因深知何进优柔寡断之性便离去。蒯越认为刘表夺荆州要讲究权谋的运用,“兵不在多,在得人”,其兄蒯良认为要行仁义之道方能使人附和,后刘表按照蒯越的主张平定了荆州,后在治理上运用蒯良的主张。 邓羲在刘表占据荆州后得以上任为治中,当时刘表立场中立,与曹操和袁绍均有联系,邓羲以其中利益相谏刘表舍弃袁绍,但却被刘表拒绝,深感失望的邓羲辞官而去。后逢刘表逝世,荆州被曹操占领,邓羲复被曹操任为侍中。 刘表杀孙坚 刘表初入荆州,时逢荆州各郡守大乱,局势纷乱,刘表单马入宜城得蒯氏兄弟和等谋士相助,得以控制住荆州。后在各郡守之主联手讨伐之时并未加入联军,但却为了保卫地位暂时示好袁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且说孙坚所占据的领地荆州乃是割据的重要地势,遂有袁术等人欲夺之,但是刘表广纳贤士,得以充实部队,扩展了军事力量,于是袁术便派遣孙坚前去攻打刘表。面对这个情况,刘表派黄祖应战,驻守在樊城一带。 孙坚率军来袭,双方首次交战中孙坚大败黄祖,将黄祖节节逼退,围困刘表至襄阳城内。遂刘表暗中派遣黄祖连夜出城前去调集各路援军,在他欲率军欲回襄阳城时被孙坚击败至砚山。黄祖帅率部队逃进砚山,孙坚紧追不舍,被黄祖事先埋伏在树林中的部队乱箭射死。 因此刘表射杀孙坚之事告一段落,孙坚已死也使得袁术不得再轻举妄动,断了袁术盘踞南阳的愿望。由此间接造成了孙坚和刘表的匡亭之战,正好不仅除去了袁术觊觎荆州的野心也正好能使曹操的军事力量削败袁术的军事力量。 袁术离开荆州之地,减少了对荆州的军事威胁,也进一步的巩固了刘表对荆州的统治权利和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