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东晋名士王子猷才高八斗为什么名气却不大?

时间:2025-02-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王子猷,又可以称为王徽之,是时期知名大书法家的第五个孩子,也是王献之的哥哥。

虽然大家对这个人的了解并不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才华和气度并不输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王羲之和王献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王子猷这个人,我觉得最适合他的词就是洒脱。

他身上充满了东晋知识分子的那种傲然之气,像是挣脱了世俗的那种淡然。

他不想让他的骄傲被任何人践踏。

所以,他开始不在乎世人的眼光,披头散发又如何?蓬头垢面又如何?他端的是一种对生活本真追求的态度。

于是,他辞了官,住在了山阴。

适逢下雪的时候,他会打开窗户赏雪,温一壶酒,在院子徘徊着吟诵文章。

他还会时时想起他的老友,然后就临时起意去探访他。

路途遥远,他却并不在意,哪怕船已行至朋友门前。

他还是随自己的意趣折回。

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潇洒的人了吧!他看竹的故事也是一样。

说他有一次碰巧经过吴地,了解到当地有一个官员的家里有一个很漂亮的竹园,便起意想去看。

竹园的主人听说了这件事情就特意打扫,布置了一番,在府里的大厅里等着他。

然而不按常理出牌的王子猷并没有从正门进,他径直进了竹林,徘徊良久。

等的主人都急了,他也没出来,后来,他想直接出去,主人急了,派人拦住了他。

王子猷因为主人的这个举动才留下来,玩赏了一番才离去。

这就是王子猷看竹的故事,真是狂放不羁也。

王子猷出都 王子猷既然是东晋名家王羲之的后代,自然耳濡目染从小也是多才华。

成年的徽之数次在官任职,却也是生性傲慢,随性洒脱,对官场不热衷,这种倨傲之风和东晋时期盛行的名士之风相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晋是在西晋灭亡之后皇室逃至长江流域建立的政权,因为受到外族入侵却无力复国,东晋时期的许多文人学士都开始选择避世形态对于政治也不热衷,只在乎个人感受,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反而流行了起来,由此形成了名士之风。

王子猷的出生和才华加上个人性格形态,便反而受到了推崇,声名传播在外。

王子猷有一次在江中乘船进都城,还没有上岸,行船正停泊在码头。

这时候有另外一行人乘船上岸,经过他们。

和王子猷一起的人认出了这行人正是擅长吹笛子的桓子野。

王子猷过去听闻这个人擅长演奏笛子便十分仰慕他的才华,可是并没有真正见过本人,这次恰好经过,于是请人过去传话,说自己很想听他吹奏乐曲,能否为自己演奏一首。

其实桓子野已经当了朝廷大官,早就听闻王子猷的性情,听到王子猷叫人传话的请求,立即就停下来,回头来到子猷船上,坐在船边为子猷吹奏了三首曲子。

三首曲子结束,桓子野也没有说什么话,就重新坐上马车离开了。

两人并没有进行对话。

这故事说明了王子猷和他人结交朋友甚至不在乎形式,只求真心相交,彼此相知。

虽然也许有夸张成分,但是仍说明了那个时代形成的文人的习气风俗。

王子猷雪夜访戴 大家都应该知道这是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刘义庆的大作。

它来自《》。

这是一篇描述日常生活事情的小短文,通过他对王子猷夜晚探访好友,中途高兴返回的描写体现出了王子猷率直,爽快的性格。

同时也反映出了晋朝士子自由,旷达的精神品格。

他的文章语言简单传神,刻画的王子猷也栩栩如生,生动异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子猷,也被称为王徽之,他是历史上知名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

他虽然没有王献之名声大,但也是才华横溢,,在当时也是个生性豁达的名士。

他不羡名利,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更是避之不及,所以,他选择辞官去寻找他的,所以,最后他住在了山阴。

这就有了这个故事的开头。

那一晚适逢雪夜。

王子猷一觉醒来,习惯性的推开窗户来看,屋外大雪纷纷,像是要把这个世界都遮掩住。

这种情景总是能激发内心的某种情感的,何况他还是王子猷。

所以,他立即招来仆人,让他们上酒,自己从屋里看去,整个世界一片洁白。

他终于忍不住站起身来,一边一步一步地徘徊,一边深情地背诵着的文章。

不知是文章的哪一句又触动了他的神思,他忽然间就想起了好友戴逵。

不巧的是,戴逵住的远。

可是这不会成为阻挡他前往的原因,毕竟他是王子猷啊。

所以他连夜乘船去了,好不容易赶到了,他却又转身回返,有人不解,他也只是笑笑,“已尽兴,见不见戴逵也就无所谓了”。

看!这就是那个潇洒至极的王子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武帝刘彻托孤匈奴王子,传为千古佳话!

托孤匈奴王子,传为千古佳话!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代君王。在经历了高祖、以及文帝和景帝的休养生息之后,武帝时代的国力强盛、粮仓秉实、军械充盈、朝政稳定。基于此,汉武帝发动了针对匈奴的一系列战略反击,由此拉开了汉匈百年争霸战争的序幕,强化了中原族群对“汉”的身份认同。 然而同样是在汉武帝时期,穷奢极欲,繁刑重敛的行径加重了社会负担,引起底层百姓投奔地方豪族,加剧了土地兼并之风。正因如此,在宋人司马光所著的《》中,对汉武帝既有褒奖、又有贬斥。贬斥他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与暴秦无异。褒奖他的地方在于,二世而亡,但汉武帝虽然同样穷兵黩武、繁重赋税徭役,却始终秉承正道、赏罚分明、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更为重要的是他晚年发布《轮台罪己诏》,缓和了社会矛盾;且“顾托得人”,稳固了政权的交替。 汉武帝去世之前,“顾托得人”的托孤大臣一共四位,分别是(大司马大将军)、(车骑将军)、(御史大夫)、上官(左将军)。这其中尤其以后来专权的霍光最为出名,霍光在击败桑弘羊和后,成为唯一的辅政大臣,独揽大权。然而此事发生在车骑将军金日磾去世之后。 金日磾,字翁叔,原为匈奴休屠王的王子。在武帝朝的一系列战争中,折兰王、卢侯王相继被斩杀,浑邪王、休屠王同样遭到汉军的削弱。此事被匈奴单于得知后,准备以此为借口,准备召二人前往王庭之后斩杀之,而后吞并其众。此事被浑邪王、休屠王率先获悉,于是他们派使者通报汉朝准备内附。 当汉庭派遣率军前去迎接之时,休屠王惧怕汉朝会清算旧账,于是反悔,但被浑邪王所杀,率领两个部落一同降汉。金日磾正是在此时,因父亲反悔不降而被押没官府,分配到宫廷养马,时年十四岁。 没过多久,汉武帝就下诏检阅宫廷御马,正是这一次碰面,金日磾给汉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询问来历之后,汉武帝当日即对金日磾赐汤沐浴,更换衣冠,并封为御马总监。没过多久,又将其迁升至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金日磾受到汉武帝的宠信是有原因的,这离不开他母亲对两个儿子教导有方。受到汉武帝赞赏之后,金日磾从未恃宠而骄,反而言行举止、谨小慎微。他母亲病逝之后,武帝下诏将她画像悬挂于甘泉宫之中,以“休屠王阏氏”署名之。阏氏是匈奴王后的意思,可见武帝对她的敬重。 武帝晚年,曾发生“巫蛊之祸”。此事源于江充对卫太子的诬陷,促使太子刘据起兵反抗,被江充死党侍中仆射马何罗的弟弟马通力战攻克,马通因此被封为重合侯。然而次年,事件水落石出,江充被诛灭宗族及党羽。兄弟因惧怕遭受株连,遂阴谋造反。但此时被金日磾察觉,始终监视二人,令他们不敢妄动。后来二人终究造反起事,却被金日磾撞破,遂败。 纵观金日磾的一生,尽心尽责。赐予宫女不敢亲近(谨小慎微、敬而远之);皇帝欲取其女儿,他也不同意(不为,为女儿幸福计);其子目无帝王,恃宠而与宫女调情,杀之(,杀之以绝后患)。 正因他的敦厚谨慎,让汉武帝特别惊异和感动。当霍光推荐金日磾辅佐太子时,他竟然说出恐使匈奴轻汉的言语。然而汉武帝终究是千古一帝,其的用人风范,最终还是将金日磾这位匈奴族前王子,位列辅政大臣行列,传为千古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司马睿:东晋第一任帝王晚年悲惨

是西晋的开国,说起他就不能不提到权臣王敦。司马睿晚年的悲惨很大程度来自于王敦,最后司马睿是被王敦活活气死的。王敦至今都留下了一个谜,那就是:他到底想不想改朝换代?在权臣和皇帝之间,他似乎摇摆不定。皇座曾经触手可及,然而他掉头离去。可惜转眼一生,转身一世。等他再次回首,才发现荆棘密布,云遮断归途,建康已是咫尺天涯。他只有站在长江边仰天悲歌,奔腾不息的江水卷走了他的万丈雄心,却没能冲洗得了对他的万世骂名。网络配图王敦是个矛盾的双面人:1、他对钱嗤之以鼻,但给他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家里堆满了各方的贡品财物;2、他,杀人不眨眼,但每次开会都吵吵嚷嚷,他大声发火都控制不住;3、他推崇清谈,尊重名士,但最信任的两个人沈充、钱凤,都是卑鄙小人。两人胡作非为,王敦也不管;4、他意志顽强,坚韧不拔,但他的决策朝令夕改,变化随意。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那就是:他有当皇帝的野心,但没有当皇帝的魄力。掌控东晋大权后,他到处树立党羽。在朝内,王导加尚书令,是行政一把手。亲哥王含为卫将军,掌管军队;在地方上,重要州的负责人全换成同一族的。比如王廙为荆州刺史,王廙死后,换成王舒;王彬任江州刺史;王邃为徐州刺史等等。整个东晋大地挂满了“王”的族帜。真正的老大司马睿,已被“软禁”在皇宫之中,王敦自始至终没有看他一眼。司马睿说的话只在宫门内有回响,天下的新闻报道中再也找不到他的名字。他在恼怒中患上了忧郁症,越病越重。有一个大臣叫荀组对他忠心不二,司马睿最后一次挣扎,任命他为太尉兼太子太保,希望能发出一丝光亮。没想到荀组不久就病死,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司马睿放弃了所有的幻想,夕阳西下,晚霞散尽,余辉皆灭。322年11月,也就是建康城破的半年多后,司马睿带着无穷的愤恨和幽怨撒手西去,终年47岁。对一族动了杀心网络配图司马睿当“囚徒”的日子,整个司完全被打翻在地,王敦只需要补上最后一刀时,却停手了。他在建康呆了一个多月,就匆匆返回了武昌。武昌是他的大本营,他可能认为,遥控朝廷和现场指挥效果是一样的。但一着走错,满盘皆输。司马睿病逝后,太子毫无阻碍地顺利即位,史称晋明帝。才过一个月,王敦终于意识到离朝廷太远,鞭长莫及。于是猛吃反悔药,暗示建康征召自己回去。司马绍没有抵抗,非常听话,亲手写诏书,说:回来吧,朝廷离不开你。但王敦还是没有到建康,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嫡系部队的大营设在姑孰南边的于湖,离建康很近。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采取任何动作,任司马绍慢慢坐稳了位置。上天也许看他频频浪费机会,再也无法容忍。323年下半年,离司马睿去世不足一年,他患病了,而且病来如山倒。他身体棒棒的时候,总觉得来日方长;此刻,才知道时不我待,隐约有了的念头。他要先把地方上的豪强一个个清除干净,然后从容走进建康,踢掉司马绍这个傀儡。屠刀先举向了江南的周氏。周氏犯了什么错呢?周氏的领头人是周札,守石头城时主动投降王敦,立了大功。因此周札被任命为光禄勋,很快转为尚书,接着又转为会稽内史。整个周氏全部封赏,一共有五人封侯。周札这个人不懂得,只想到衣锦还乡。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老虎长大了,即使不咬人,也让王敦不放心。网络配图钱凤和沈充看着死对头越来越傲气,要爬到咱们头上,怎么受得了。钱凤更担心如果王敦突然死了,自己搞不定周家,于是对王敦说:周家有才能的子孙多啊,只有除掉他们,您的后代才平安,国家才能稳定啊。王敦决定除掉这个后患,还要一并处理北方的周家。周顗被杀死后,弟弟周嵩一直怀恨在心,王敦假装派人去慰问,周嵩说:他被天下人所杀,吊唁什么?王敦听了极其愤怒。王敦自己没有儿子,哥哥王含家的第二个儿子王应,过继给了王敦,被王敦指定为接班人。周嵩公开批评王应不适合领兵,说是他纨绔子弟。王敦对周家非常厌恶。为了杀他们,找了一个借口。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历史上,他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迹来让人们歌颂他,可是他的死却让人记忆深刻的,因为现有资料表明,司马睿是被气死的。司马睿作为君主,其实没有什么实在的权力,他能当上皇帝主要是靠王导和王敦的支持。其实,没有实权也不至于能把他气死,他最终是死于疾病,但是,疾病的来源是因为他的心病,也就是说,疾病主要是他每天的忧愁、不开心所导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