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北魏帝王拓跋余:史上第一个封宦官为王的帝王

时间:2025-02-1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宦官封王,在中国历史上至少出现过三次。

的李辅国、北宋的,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但第一个封王的宦官却是北魏的宗爱。

宦官,作为刑余之人,作为宫腐之族,身体有残缺,灵魂遭扭曲,少了的本钱,人生所剩快事也不外乎口舌上吃香喝辣、政治上了,故对金钱和权势有着强烈的追逐心。

其实,宦官靠着给皇室服务这点优势,捞取点油水,倒也无伤大局;但一旦染指权力,左右朝政,那这个帝国、这个王朝必遭劫难。

李辅国封王,虽属明升暗降,但和宦官由此互为水火,揭开唐朝“阉宦之祸”序幕,导致宦官执掌废立,皇权扫地;童贯封王,六贼胡作非为更甚,金人铁骑趁乱冲杀进来,结果演变成“之乱”,导致徽钦二帝被俘,王朝葬送。

与此二人相比,宗爱封王虽未给北魏王朝造成致命创伤,却引起了鲜卑拓跋政权政治上的一次大地震,——那个给他王爵的皇帝在位仅八个月就遭到了他的毒手。

拓跋余(?—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生母为左昭仪闾氏,鲜卑名可博真,在存活下来的六兄弟中排在最后。

延和元年(432年),拓跋焘立长子为太子,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拓跋焘封其他诸子为藩王,其中拓跋余被封为吴王。

作为宗室一员,拓跋余一则年龄小,二则无特长,只是在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九月皇帝南征刘宋、太子北伐柔然时奉命留守过京城,除此之外无其他可圈点之处。

如果不是不久发生的太子暴薨事件,拓跋余恐怕一生与皇位无缘。

太子拓跋晃之死,罪魁祸首就是宦官宗爱。

宗爱本是一名不起眼的中常侍,因为离拓跋焘近,又擅长钻营讨好,故深得拓跋焘宠。

正平元年(451年)正月,拓跋焘封宗爱为秦郡公,宗爱的地位陡升。

然而,宗爱毕竟是个“天性险暴”之人,仗着皇帝这颗大树“行多非法”(《魏书》),别人敢怒不敢言,拓跋晃却“恶之”(《》)。

拓跋晃是个精明人,监国视政期间越发恪尽职守,洞察细微,加之他的几个助手与宗爱有些私人恩怨,势必与宗爱格格不入。

宗爱担心被迟早会被太子收拾,索性恶人先告状,借之手除掉了拓跋晃的左膀右臂,东宫不少官员也受到牵连被斩首。

正平元年(451年)六月,拓跋晃在惊惧中暴薨。

拓跋晃早在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就生下一子,名为。

拓跋濬自幼聪明敏达,深受祖父拓跋焘喜爱,被称为“世嫡皇孙”。

拓跋晃死后,拓跋焘很内疚,追谥拓跋晃为景穆太子,并渐渐将关爱和关注转移到拓跋濬身上,有了立皇孙为接班人的念头。

这一点,史料中虽未明注,但这是肯定无疑的。

其一,拓跋晃死后,拓跋焘一直没有从诸子中择优重新册立太子;其二,拓跋焘在将拓跋濬封为藩王后不久随即撤销,仍以“世嫡皇孙”待之;其三,拓跋焘将诸子的王爵从一字王削弱为二字王,依此提升拓跋濬无与争锋的地位,拓跋余也由吴王被改封为南安王。

这些信号,已经清除表明拓跋焘有了日后传位拓跋濬的念头。

宗爱大概也看到了这一点,唯恐将来拓跋濬即位后会报仇,杀心渐起。

不过,他要杀的人不是拓跋濬,而是准备把皇位传给拓跋濬的当朝皇帝拓跋焘。

正平二年(452年)二月,宗爱趁拓跋焘熟睡,将其勒死,拥立年龄较小且与自己关系向来不错的拓跋余为皇帝,并将政敌铲除掉。

拓跋余登基后,大赦天下,改元永平(或作承平),成为北魏第四任皇帝。

从一个不起眼的王爷,成为高高在上的皇帝,拓跋余新的人生刚刚起步,但噩梦已在不知不觉中降临。

这场噩梦,正是由拓跋余的不自信、不作为,到后来的乱作为、不掩饰,慢慢酿成的。

鲜卑拓跋氏虽属北方游牧民族,但自道武帝拓跋珪倾心汉化以来,立嫡以长的皇位承传制度早已深入人心,。

在拓跋焘众子中,拓跋余非嫡非长,身上也没有什么闪光点,加之有那位“世嫡皇孙”的存在,拓跋余坐在龙椅上一直不自信,甚至,生怕哪天会被赶下台去。

为了坐稳江山,拓跋余摆出了大手笔,一是“厚赏群下,取悦于众”,二是“为长夜之饮,声乐不绝”,结果很快就花光了家底,“旬月之间,帑藏空罄”(《魏书》)。

即使遇到外敌侵扰,拓跋余照旧宴饮自如,不恤百姓,造成上下离心,群情愤恨。

除此之外,拓跋余为了报答宗爱拥立之功,还“以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资治通鉴》),给了宗爱无限权势。

当年,拓跋焘封宗爱为公,已是不妥;如今,拓跋余封宗爱为王,更是出格。

拓跋余由此成为第一个封宦官为王的皇帝,宗爱成为第一个被封王的宦官。

然而,狼终归是狼,给了狼王爵,给了狼权势,难保不被狼咬,不被狼吃。

宗爱总揽朝政军事大权后,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坐召公卿,权恣日甚”,俨然无冕之皇,不久便搞得内外上下人人忌惮。

大臣们也认为宗爱“必有、阎乐之祸”(《魏书》),将来一定会像赵高杀掉那样对拓跋余不利。

拓跋余也在耳闻目睹中渐渐开始怀疑宗爱,并筹划削夺宗爱的权力,但行事不够隐秘,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宗爱得知拓跋余要对他动手后,乘拓跋余十月初一夜间祭庙之机,安排几个小黄门杀死拓跋余。

二月登基,十月丧命,拓跋余在位仅八个月。

拓跋濬即位后,诛杀宗爱等人,拨乱反正,追谥没当过皇帝的父亲拓跋晃为景穆皇帝,但不承认坐了八个月宝座的叔叔拓跋余为皇帝,最后只是“葬以王礼,谥曰隐”(《魏书》)。

因拓跋余登基前曾为南安王,谥号为隐,故在史学界称之为南安隐王。

按照古代谥法,“陷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隐括不成曰隐,不尸其位曰隐,违拂不成曰隐,怀情不尽曰隐”,观拓跋余在位之情形,其死后被废去帝号,被免上庙号,被谥为隐,倒也恰如其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这位帝王做了俘虏 但是却感动敌人

,绝对是个生活上的好男人。大家都知道,土木堡惨败后,朱祁镇成了俘虏,但是历史上记载,这个男人不管什么时候,经历多少不堪的磨难,他都保持着作为天子的高贵气质。网络配图 而历史上还记载了他是“不死之身”,话说土木堡惨败后,瓦刺可汗想用剑砍死他,但是在实行的时候,剑断了。于是想把他仍在水里淹死,但是扔下去时,他却浮了起来。觉得明杀不行,绝对暗杀他。在半夜偷偷起来准备弄死他,结果天打雷,把马给劈死了。这下可不得了,于是所有人都不敢动朱祁镇,让他自身自灭。 但是朱祁镇真的是个好人呐,他在被俘虏期间,与同伴们同吃同睡,面对羞辱他都不卑不亢。只有一次让他失声痛哭,都是在侍卫袁彬身患重病,他去找太医,却无人施救的前提下,他大声的哭了出来,但是这次哭也是奇迹,让脚都踏进鬼门关的袁彬给哭醒了。 他的种种奇迹的事件,让敌人觉得他是真正的真命天子。以至于胜利之后,瓦剌可汗的弟弟帖木儿竟然提出要亲自送朱祁镇回大明,并且要把皇位还给他。还在临别的一刻,这位堂堂七尺男儿竟然,不但感动了朋友,更感动了敌人。网络配图 然而,当时的朱祁镇回大明的时候,并没有立即当上,因为在他被俘虏期间,他的弟弟朱祁钰已经做了多年的皇帝,所以,他被安置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太上皇”,但是因此却无半点权利可言,还被百般提防,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保证,只有等待他多年的钱皇后,拿出自己所有的私房钱,到处赎人给点基本生活的物资。 说起这个钱皇后,也是个痴情的女子,在朱祁镇被俘虏的期间,她日夜跪在佛堂祈求上天,让朱祁镇平安归来。她的腿因此坡了,眼睛也哭瞎了。等到她丈夫回来,她已经成为一个瘸脚瞎眼的老妇,但是这不影响夫妻两人相亲相爱,相守度日。虽然两人日常花销都要靠钱皇后日日纺织卖钱度日。但是朱祁镇却从此成为了钱皇后的脚和眼,不管她走到哪里,身边总是都他陪着,牵着她的手。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患难夫妻,演绎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一段佳话。网络配图 而好日子最终还是眷顾了朱祁镇,在他弟弟朱祁钰最后几年病危之后,在群臣的拥立下,他重新君临天下,并且做了两件好事:一、全国七十岁智障的老人,国家每年要发放粮食供养,九十岁要加倍,六十五岁以上免服任何国家差役。这也是国家最早最细化的“养老政策”。二、废除中国千年之后的殉葬制度。 回顾他这一生,日子是过得苦了点,但是最后还是完满的。并且后代人记得他,他的精神也是流传万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朝帝王都有同性恋基因?刘彻就有五名男宠

在,们拥有男宠是相当普遍的,史书上记载很多。在两汉25个帝王中,有10个皇帝有男宠,占到40%,至于其他60%的,也不是完全没有男宠,但其事迹不那么突出罢了。当然,男宠也不止一个,例如这个“,独尊儒术”,史称拥有宏图大略的英明皇帝,男宠就有五个之多。这些汉朝皇帝的同性恋,准确地说,应该是“双性恋”,因为他们一方面妻妾如云,迷于女色,另一方面又湎于男宠。他们和男宠的关系,和后世的玩弄“相公”、“小唱”不同,和男宠往往还有较为真挚的感情,如前所说的和的关系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网络配图 汉哀帝和董贤:董贤其实在当时的朝廷里,本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果不是因为一次偶然事件,估计一辈没有机会和皇帝打个照面。不过,历史就是这样,总是有无数个变数,让人无法不相信“缘分”与“命运”。不可否认,哀帝真的是对这名男子动了真情,这种爱估计比一般男女之爱有过之而无不及。能说明这一情况的就是那个著名的典故“断袖”事件:有一日,董贤与哀帝同眠共枕。董贤梦酣,头部不自觉地枕到了哀帝的衣袖上。哀帝醒后打算起身,不过董贤尚在梦中,哀帝实在不忍心打搅了“心爱之人”的好梦,便命人用刀将自己的衣袖割断。从此,在“龙阳之好”以外,人们又为形容古今人物的同性之恋找到了一个雅称——“断袖之癖”,或者直称为“断袖”。 和:汉文帝是历史上记载的一个英明皇帝,“”是整个汉朝的盛世。文帝是汉朝最勤俭的皇帝,连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舍不得丢掉,但对男宠邓通的宠爱却无以复加,在邓通身上所花的钱难以计数。 汉武帝和、李延年:、也是男宠?韩嫣,汉武帝的知名“男友”,他的出身并不低,是称帝后逃亡匈奴的韩王信之曾孙。《》和《汉书》都不怎么避讳,直说“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简言之,男色。两位史家还专门为这群“色男”立了个传,叫《佞幸列传》。汉武帝的“爱人”韩嫣就名列其中,二人“学书相爱”,对,你没看错,就是“相爱”,等到汉武帝即位之后,两人干脆“常同卧起”……有没有感到一股浓浓的基情扑面而来?网络配图 不过没有去掉是非根的男人,就算皇帝有超友谊的关系,经常出入后宫,几千莺莺燕燕在眼前晃,韩嫣终于湿了鞋。不过汉武帝似乎并不当回事,王要赐死韩嫣,他还在求情,莫非一点都不在乎帽子变得绿油油吗?既然有小JJ的不牢靠,阉人李延年就“有福”了。李延年之前因为犯法受了腐刑,在宫中做了养狗的“狗官”,这个境遇够惨了吧?可挡不住他一往无前的上进心,不但自己作词谱曲兼演唱勾搭汉武帝,还把自己妹妹送进了宫。 敢于大出血的李延年,身残志坚,终于靠着卖自己、卖妹妹当上了二千石的校尉,也和韩嫣一样,与皇帝“同卧起”,“贵幸”堪比韩嫣。不过和被点了名的另外两位相比,韩嫣、李延年的“贵幸”就是个渣啊!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作为当时人,司马迁的评价很公允,虽然卫青、霍去病因为外戚的身份显贵,并得到皇帝的宠幸,却能够依靠自己军事天赋上进求取功名,这和那些纯粹以色娱人的佞幸之辈不一样。实话说,两位无敌将帅是“以色媚上”的角色,笔者也很难接受。但是,《史记·佞幸列传》开篇即说:“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结尾处又说:“自是之後,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到《史记》惯例的列传结尾处的评价,又有“曰:甚哉爱憎之时!之行,足以观后人佞幸矣。虽百世可知也。”之语,弥子瑕是何许人?与“分桃”者也。“分桃”、“龙阳”、“断袖”,究竟何意,今人也早已普及了吧?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又有:“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注意这个“幸”字,如果没有同在《史记》之中的《佞幸列传》,我们可以理解为“宠爱”、“幸运”,乃至于“非分之得”,问题是相互印证之下,这个“幸”只能是以“色”事君。网络配图 至于说卫青、霍去病善弓马、能征战,是天才的将帅,其实和这个事实都不矛盾,因为上文中提到的与汉武帝同卧起的韩嫣,同样也是善骑射、马战的壮士。或许,汉武帝喜欢的就是这种充满阳刚气息的少年。那么,汉武帝究竟和卫青有没有发生超友谊的关系呢?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说卫青“以和柔自媚于上”,又有《佞幸列传》的记载垫底,汉武帝又规定大将军要为皇帝“骖乘”,两人的亲近是的。再看史书,在卫青任大将军之后,汉武帝说起什么事,往往都是和卫青说这个,和大将军说那个,绝对是常见面的节奏,汉武帝父子、夫妻出现了隔阂,还让大将军转告开解,其亲厚程度确实罕见。因此,我们只能理解为,有很大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