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中国古时候历史上最著名的九大酒鬼大盘点

时间:2025-02-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九大酒鬼 酒色财气中酒排在第一位。

白酒据传说是的时候杜康发明的,不过杜康可不是酒鬼,人家是用酒来赚酒鬼的钱。

中国历史上酒鬼也不止九位,不过奇闻逸事最多,名声最响的,就要算下面这几位了。

1. 孔融让梨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是孔融是个酒鬼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话说以前,酒是随便喝的,直到开国后,立法禁酒,此后历朝历代每到收成不好的时候,就开始禁酒来节省粮食。

不禁酒的时候,大家放开了喝,也看不出谁是酒鬼。

这禁酒令一颁发,别人都不喝了,唯独酒鬼还在那喝,就显得了。

有点粮食恐慌症,一到粮食缺乏的时候,颁发禁酒令。

一般人这个时候再怎么想喝,也得收敛一下,可是孔融不这样,他直接上书给曹操,文采飞扬的写了好大一段。

孔融嘴巴毒,终于惹火了曹操,把孔融全家都杀掉了。

孔融死的时候感叹说;“言多令事败啊”,可见他一直没明白,要不是喝酒太多嘴巴不受脑神经控制,怎么能说那么多胡话呢? 2.郑泉 人们普遍认为北方人的酒量比南方人要好上一些,不过时代的酒鬼,北方有孔融,南方却有一个更胜他一筹的,那就是吴国人郑泉。

郑泉人称“酒中奇人”。

郑泉老兄希望自己有一艘装载着五百斛美酒的船,船的两边都放着最喜欢的下酒菜,自己随时随地可以放怀畅饮,而且这些酒还不会减少,喝一斗补一斗,喝一升添一升,自动给他加满,永远保持五百斛的最佳状态。

郑泉说话的水平比孔融高上一截,他在手下做到郎中,经常给孙权提意见。

他活着的时候天天喝酒还不算,还期盼死后尸骨化成泥土,能够幸运的被制作成酒壶,永永远远泡在酒里,生生死死与酒不分离!他对酒的执著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3. 我醉欲眠卿且去是大酒鬼陶渊明的名言,陶渊明平生好酒,最喜欢把别人拉到自己家里喝酒,一旦自己先喝醉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 陶渊明在做彭泽令时,来了一句“我岂能向乡里小儿!”之后愤然辞官归隐,再也没有复出过。

陶渊明有酒可喝时,他就和一帮朋友到两里外的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饮酒作乐。

日复一日,石头的中间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

于是,这块石头就被命名为醉石。

陶渊明一辈子喝酒太多,自己没什么事,五个儿子却都有些呆傻,可能是陶渊明喝酒留下的后遗症。

4.刘伶 杜康造酒刘伶醉,谈酒鬼就不能不谈刘伶,刘伶是安徽人,之一,崇尚的是老庄思想。

刘伶经常坐着鹿车,车上放着酒,车走到哪里就和到哪里,后面还跟着一个人扛把铁锨,职责是等刘伶喝死的时候把他埋了。

刘伶最喜欢脱光衣服,一边喝酒一边裸奔。

刘伶以诗文著称,不过没有什么作品传世,只有一篇酒德颂很出名。

刘伶老先生活着声名不响,死后称了名人,有人赞扬他:“一生浑是醉,万古复何悲”。

世人爱酒,也许是现实过于残酷,所以只有酒中才有乐土吧。

可是一醉纵能无悲,醒了又怎么办? 5.阮籍 阮籍听说步兵营的地窖里有美酒三百桶,就主动申请去当步兵校尉,每天喝酒,喝完走人,因此大家都称他为阮步兵。

阮籍家附近酒店的老板娘是远近闻名的大,阮籍没事干就去喝酒,喝完还不走,老板娘坐在哪里,他就往身边一躺,倒头就睡。

阮籍也和刘伶一样,喜欢坐车喝酒,走到哪里算哪里,喝到感情上来了就下车大哭。

尽管阮籍当官不做事,又不遵礼法,仍然安安稳稳的得享天年,做了个快乐的酒鬼。

6.王绩 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

山西人,王绩的五言诗非常出名,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而且王绩颇为博学,他善于弹琴,曾经改编琴曲《山水操》,还会占卜算卦。

是个很全面发展的酒鬼。

王绩家有田十六顷,奴婢数人,他和家人种粮食酿酒,还养家畜、采草药,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隋灭亡后,他的上司陈叔达听说他工作变为酒时,把三升给他加到一斗。

王绩不说话了,每天闷头喝酒,大家都很佩服他对酒的执著,就叫他:“斗酒学士”。

7.毕卓 晋毕卓公开宣布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

”因为这一句话,毕卓就成了名人, 毕卓作吏部郎的时候,晚上跑邻居家去偷喝,用一绳子捆在那里,到了天亮,邻居一看,放了他,连声道歉。

毕卓说:让我闻了一夜的酒香,多谢了,你要是觉得,就让我打点酒回去喝吧。

至今民间还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的劝酒对联。

毕卓盗酒也成了民间故事之一。

8.怀素 怀素是个和尚,从来不坐禅,吃肉、醉酒、云游、草书。

一辈子都在做这四件事,就连睡觉,那也是因为喝醉酒才睡的。

怀素颇好书法。

既不念经,又污染大家的水源,很快就被开除了。

怀素回到家中,开始练习书法,怀素喜欢写草书,买不起纸,就种了一万多株芭蕉。

终于写出了成绩,笔也写秃了,怀素把这些东西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人请他写字,就要请他喝酒,怀素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家名门,纷纷置办上好的酒席,请怀素到自己家中热情款待。

怀素别无他求,也不用什么下酒菜,几杯酒一下肚 怀素最后成为狂草的代表人物,醉僧怀素,也因此在书坛和酒坛。

9.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历史上,李白被称为酒仙,这不是李白的酒量有多大,而是李白的诗歌太过出名。

传说李白和县令吟诗联句。

忽然从上游漂过来一具女尸,岸上的人都大声惊呼起来。

县令手捻胡须,大笑着吟出一首诗来: 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

县令认为自己终于赢了李白一次,回头一看,李白早走了。

后来,李白了解了事情经过,找到那个恶霸,为那名少女。

史传李白曾手刃数人,这就是其中一个。

李白从此,仗剑去国,壮游天下。

东游西逛十几年,终于闯出了名声,李白喝起酒来谁都不放在眼里,敢让给他脱靴。

被破格录取为翰林。

可是这份工作名义好听,实际就是做诗供取乐的,李白索性每天大醉,狂态毕露,终于被炒了鱿鱼,回复了平民身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最美的皇后:盘点古时候著名的“五大艳后”

导读:对于古代“”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又说回来,其真实性还真大打折扣。她们身上大多只是承载的一种人文负荷,掺杂着诸多后世附会的演义色彩。那么,历史上的五大艳后是否也承载了太多演绎色彩呢? 五大艳后之 春秋第一艳妇-夏姬 春秋时期的第一艳妇,当数夏姬。夏姬自幼生得,蛾眉凤眼。长大后更是体若春柳,步出莲花,具、之美貌,更兼妲己、之狐媚,人称“一代妖姬”。史书上说“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她曾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可谓。 据传夏姬懂“采补术”。嫁给陈国夏御叔后,不足九月,便产一子,即夏征舒。御叔虽存疑惑,但早已被夏姬的美艳弄得,无暇去深究。后夏御叔正值壮年而亡,有人说可能死于夏姬的“采补术”。夏姬一直到四十多岁,仍容颜娇嫩,皮肤细腻,保持着青春少女模样,以其罕有的独特魅力为国君士大夫倾倒。网络配图 守寡后的夏姬先是让大夫公孙宁、仪行父魂不守舍,后又将国君陈灵公卷入其间难以自拔。史载,每当夏姬之子夏征舒上朝后,陈灵公、公孙宁、仪行父三人便轮流与夏姬幽会。夏姬还把自己的内衣分赠三人,而陈灵公仨竟敢穿着夏姬的赠衣上朝,公开谈论与夏姬的风流事。一次,陈灵公仨在夏家饮酒作乐,席间竟相互争论起夏征舒到底是他们仨谁的孩子。夏征舒受辱不过,怒杀陈灵公。公孙宁和仪行父逃至楚国,诉说夏征舒弑君。偏听一面之词,便兴兵伐陈,杀死夏征舒,掠得夏姬。 当时,楚庄为夏姬的美艳绝伦而怦然心动,欲纳入后宫,为申公巫臣谏阻只好放弃。将军子反见夏姬美艳,欲霸为己有,亦为巫臣所劝阻。楚庄王便把夏姬赐予连尹襄老,不久,襄老战死沙场。襄老的儿子甘愿背上与庶母乱伦的骂名,很快就拜倒在夏姬裙下。其实,那申公巫臣早已对夏姬,最终设计夺得夏姬叛逃至晋国,所付出的则是抄家灭族的代价。 五大艳后之 魏文帝皇后- 时代的绝代佳人甄氏,姿貌绝伦、气质非凡,才智过人。当年甄氏虽系寡妇之身,却博得父子仨同倾爱慕之情,并最终成为称帝后的皇后。 《·惑溺》有载:“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这攻下邺城后便地让人把甄氏找到,却被儿子曹丕先行一步抢得甄氏。曹操得左右禀报后长叹说:“今年攻打邺城,正是为夺取甄氏啊!”曹操懊悔莫及!当时也有心娶甄氏,曹操不允,最终将甄氏再嫁给曹丕。 曹植心中不平,十分怀念甄氏,终日借酒浇愁,言行更为任性。看来曹氏兄弟之后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中,似乎还带有甄氏的因素。曹丕称帝后,曹植虽靠“”与的干预幸免一死,却被谪贬雍丘。 曹丕娶得甄氏后,起先对其很宠爱,生育了后来的和东乡公主。称帝后,则日渐冷落甄氏。不久,甄氏便因曹丕新纳宠妃栽赃诬陷其埋木偶诅咒曹丕而被赐死。甄氏死后,有一次曹植入朝进宫,曹丕忽动恻隐之心,将甄氏使用过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他。曹植,。归途中经过洛水,夜宿舟中,取枕而眠,恍惚间遥见甄氏凌波御风而来。梦醒后,便彻夜写下那传世名赋——《感甄赋》,“,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抒发蕴积已久的爱慕之意。后来魏明帝将叔叔的这首《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大概是觉得原赋名太过直白,难免让世人联想起曹植与甄氏间的叔嫂恋情。 据传甄氏曾在宫中创造了美妙的灵蛇髻,并流行于魏晋女性中。大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洛神就是梳着灵蛇髻,这是甄氏生前常梳的发型。顾恺之在画中展示了曹植爱恋甄氏的故事传说,交织着人神异路,既难以割舍,又无法实现的悲情。 五大艳后之 文宣帝皇后- 《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昭君、、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网络配图 取代东魏称帝后,李祖娥被立为皇后。文宣帝高洋是个著名的性虐待狂,嗜好用鞭子抽打嫔妃,甚至当众杀掉嫔妃。只有李祖娥一直受到高洋的礼遇与敬重。可见,在高洋心目中,这李祖娥是无人能替换的绝代佳人。 高洋死后,其子即位,尊李祖娥为太后。不久,高殷被废,高洋弟当,李祖娥迁居昭信宫。高演早逝,武成帝(高洋另一胞弟)继承皇位。高湛垂涎这位兄嫂的美貌已久,即位后就逼迫李祖娥与之淫乱,以不同意就杀掉其儿子威胁,李祖娥只得被迫顺,还怀上身孕。她的儿子太原王高绍德来拜见母亲,被告知不见后,就恼怒地说:“肚皮弄大了,所以才不见我。”李祖娥听后极其羞愧,生下一女后就弄死不养。高湛闻知手提钢刀大骂李祖娥:“你杀死我的女儿,我就杀掉你的儿子!”便当着李祖娥的面,将高绍德用刀柄打死。高湛又剥光李祖娥的衣服用棍棒乱打,再装进袋子扔至水沟。李祖娥苏醒后,被送至妙胜尼寺中。 李祖娥生性喜爱,因此当了尼姑。齐朝灭亡后,倒霉的李祖娥想当个尼姑也不成,被俘获送进关中长安。直到称帝建立时才得以返回赵郡老家。 五大艳后之 皇后- 天生就是一个人间尤物,她出生时,当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纲曾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个字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以后的人生经历似乎恰好印证了这八个字。她自十三岁作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了隋炀帝的皇后、的淑妃、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后宫中的昭容。 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天生就是人间尤物,脸似牡丹,美眸流盼,腰似杨柳,,娇媚迷人,几乎集天下之美于一身。中国历史上能象萧皇后那样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的女人寥寥无几。 史书记载,萧氏十三岁成晋王妃,颇得文帝与宠爱,杨广也对其宠幸有加。杨广即位后,萧氏被册封为皇后。杨广虽妃嫔众多,但对萧氏一直相当礼遇。杨广曾数次下江南,萧皇后必随行。对杨广的暴政,萧皇后因惧怕而不敢直述,故作《述志赋》委婉劝戒。网络配图 大业十四年,杨广在江都行宫被叛军杀死后,萧氏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先是被宇文化及带至聊城做自己的淑妃。宇文化及被打败后,落入窦建德手中,被迫做的宠妾。突厥王久闻萧氏美艳,从窦建德处强要萧氏,窦建德不敢挽留,于是萧氏便当了两代突厥番王王妃。贞观四年,李世民大败突厥,迎萧氏回京,萧氏又成为比她小15年的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萧氏逝世后,李世民以皇后礼将其葬于杨广之陵,谥愍皇后。 五大艳后之 皇后-张嫣 张嫣,字祖娥,小名宝珠,是明天元年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一美女,被册立为皇后。史载张嫣“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 张嫣个性严正,很有皇后风范,是位能母仪天下的女性,她非常不齿宦官和熹宗乳母—奉圣夫人客氏两人联手为非作歹的行径,经常数次在熹宗面前提起两人的过失,更曾以身为皇后的地位处置客氏,因此造成魏忠贤和客氏对她恨之入骨,但因为张嫣是皇后,不同于其他嫔妃一般容易对付,因此两人在背地里造谣说,张嫣非张国纪之亲生女儿,以混淆熹宗的视听。明熹宗天启三年。皇后怀有身孕,虽不知是男是女,却被客氏与魏忠贤暗中陷害而流产,此后张嫣一生未曾再生育。 张嫣曾亲自处置客氏,使魏忠贤与客氏对她恨之入骨。天启三年,张嫣怀有身孕,却被客氏与魏忠贤暗中陷害而流产,从此不能生育。张嫣还经常劝谏明熹宗能“远小人而近贤人”。有一次,熹宗见张嫣手握书卷在读,便问是何书,张嫣回答说:《传》。 明熹宗病危时,遗诏传位于自己的五弟信王,即之后的。明思宗能够顺利登基为帝,张嫣功不可没。因此,明思宗即位后,尊封张嫣为懿安皇后。 十七年,攻陷都城,眼见亡国在即,明思宗命自己的周皇后和袁贵妃自尽殉国,又挥剑砍断了自己的长女——十五岁的之左臂,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幺女——,至于懿安皇后张嫣,则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身亡,殉国明节。 元年,顺治帝命人将张嫣和明熹宗合葬德陵。弘光元年三月甲申朔己亥十六日,明安宗上懿安皇后谥曰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杀父乱母的历史真相如何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