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陆逊曾是籍籍无名的小辈,最后成东吴头号名将

时间:2025-02-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荆州之战,成就了许多东吴将领。

、孙皎、虞翻、、、马忠等将,都在此战中拔得了头彩而名誉江东。

不过在此战中还有一个,他在荆州之战中名声不响,但是为了荆州之战最终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这个在当时籍籍无名的小辈,就是后来名震巴蜀的著名将领陆逊。

据《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吕蒙率部进入了荆州南郡,蜀将南郡太守麋芳献城投降,吕蒙屯据江陵,自此吴军取得了征讨荆州前期的阶段性胜利。

与此同时,陆逊率领部队取道宜都,并相继攻克了秭归、枝江、夷道等县,随后又回兵夷陵加固峡口的防御,以防备蜀军的支援。

从这一段记载我们就能看出来,吕蒙等将之所以能够在南郡放开手脚地跟作战,陆逊固守的外部防线也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陆逊在荆州之战中的贡献远不止这些,在吕蒙和初期进行初期战略布局的时候,陆逊就参与了进来,并在迷惑关羽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据《三国志陆逊传》载,吕蒙的计策得到孙权同意之后奉诏回建业治病,在途径芜湖的时候,陆逊前去拜见并对荆州的问题进行了一些交流。

这个时候的陆逊在江东诸将当中,的确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除了孙权之外还没有引起其它人的重视,这在陆逊跟吕蒙进行的谈话中就能看出来。

陆逊对吕蒙说:“我们跟关羽的地界相连,怎么能长久下去呢?这肯定是日后巨大的忧患。

”吕蒙说:“正如你所说的一样,可是你看我现在病势沉重,还能做什么呢。

”陆逊接着说:“关羽这个人自视刚毅勇猛且心高气傲,喜欢凌驾于他人之上,现在与魏军交战又立下了大功,更是志得意满傲气冲天。

不过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北进伐魏,对我们还没有攻伐的意图,再加上知道你患病回京,肯定没有什么防备。

我们正好趁此机会出其不意的用兵,必然能够大败关羽。

当你见到至尊的时候,应当好好地谋划一番。

”吕蒙回答说:“关羽素来威猛过人很少有人能是他的对手,而且他稳居荆州已经很久了,在位期间恩威并施大行其道,现在的地位也十分的稳固,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

” 通过两人的这一段对话我们就能够看出来,陆逊对荆州问题的看法与吕蒙的计策,但是吕蒙却对他敷衍了事。

这其中的原因,一来是吕蒙做事小心谨慎,生怕在出兵之前谈论过多会泄密;二来也说明了陆逊在当时还没有被重视起来。

不过正是通过两人这一次的谈话,使吕蒙对陆逊的才能有了新的认识,当孙权问及谁能代他守陆口的时候,他果断的推荐了陆逊:“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终可大任。

”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吕蒙后来跟孙权说的,“未有远名,非羽所忌”。

正是吕蒙这一次的推荐,使陆逊成了迷惑关羽做出错误决策的关键性因素。

陆逊到达陆口之后,先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把关羽的勇猛、功德进行了一番吹捧,表达了一个后辈小将长久以来对关羽的仰慕之情,“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

整篇信中言辞恳切、感情真挚、极尽谦恭,以至于关羽看到信后洋洋自得,对陆逊这个东吴的无名小辈嗤之以鼻,失去了基本的常识和判断,撤掉了用以防备东吴的重兵。

陆逊就这样安稳地在陆口仔细观察和收集南郡蜀军各部的情况,并及时的汇报给孙权“陈其可禽之要”。

在东吴大军集结完毕之后,孙权下达了进讨荆州的命令。

陆逊与吕蒙同时率部出击,吕蒙等将攻克公安、南郡,陆逊则率部攻克宜都等地并取得了巨大的战果,蜀将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逃,治所内城池悉数归降。

陆逊巩固了外部防线,为吕蒙等将在荆州与关羽决战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战后陆逊被任命为宜都太守加抚边将军,册封为华亭侯。

可以说陆逊在经历了荆州之战后还并没有太大的名气,只能说是在东吴诸将当中刚刚显露了出来,为他之后统兵在夷陵大败、名震巴蜀打下了一个基础。

此后,陆逊又因为在中的杰出表现成为东吴头号名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陆逊一生未尝败绩是真是假?完胜诸葛亮

如果说魏国的人才是里排第一的话,那吴国应该就是第二。其实吴国也有很多带兵打仗出谋划策的能手,只是在里被淡化了很多。其实拥有算是吴国最大的福气了,如果没有陆逊说不定吴国就不会赢,而且陆逊一生不管是面对曹魏还是汉蜀都没有吃过败绩。按照战绩来说陆逊远比要强上很多。 说起三国,如果虎臣要让大家评选出一个兵神出来,大家会选谁呢?诸葛亮??还是?这里虎臣告诉大家,他们三位在今天的主角面前,都算不得兵神。这位主角一生没有一场败仗!他就是陆逊,下面来带大家看一看。 相信大家都知道夷陵之战,演义里说火烧连营八百里,实际上这是夸张说法。但是陆逊从夷陵之战之后就已经成为孙吴军事统帅了,和诸葛亮很像,少年成名,位居高位数十年。只不过他比诸葛活得长了不少,而且后期击败曹魏,收服山越,稳定土著大族。要不是年龄大了害怕他功高震主,把他给冤死了,要不然陆逊和他儿子应该能挡住西晋不少年。论地位两人差不多,但是论功绩,陆逊可能要强于诸葛亮。 陆逊在《三国志》中与诸葛亮独自立传,其定位独特。陆逊常年主掌军事,在治国上的功绩并不如诸葛亮显著,228年发生的街亭、石亭二战,诸葛亮以兵败告终,陆逊以全胜而赢。在军事行动上陆逊亦并非好战之辈,诸葛亮活跃的时期里陆逊并没有太大动作。故而非陆逊不会打败仗,是他根本就不打险仗,没周全胜算干脆不出兵。陈寿称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又赞叹陆逊的奇谋。 在三国时期论治军水平首推、诸葛亮,曹操军法严厉,动则就使用重刑,这是他在乱世中控制人众最直接的手段。诸葛亮赏罚并重,骨子里是法家一套,倾向于严法治军。这两人建立的部队战斗力在三国的强悍。诸葛亮以正兵闻名后世,曹操精通虚实之道,对自己部队战斗力也相当自信,不怕打硬仗。陆逊与前者不同,他提倡先礼后刑,治军注重仁德,以获取民心为基础,使军民甘愿为自己效力。陆逊领军很少有与敌人正面打硬仗,每次作战无不以计策作为辅佐,疑兵、虚实、火攻、离间、佯攻、诈败无所不用。 暨艳力主反腐,陆逊常谏戒他态度不能太强硬,最终暨艳果如陆逊所言,他还是斗不过江东权贵。身为晚辈,陆逊传授他人生经验,说自己对前者共同进步,对下者加以扶持。陆逊在世时没有谁不服他,诸葛恪后来起兵二十万北伐,所能统领的部队是陆逊巅峰时期一倍之多,最终惨遭大败。诸葛恪也是一位有谋略的将领,可惜他没有陆逊那样能令下上信服的长者气度。 比起曹操、诸葛亮治乱的军事思想,陆逊首先思考收拢人心,他并不采取严厉军法控制军队,陆逊多次向孙权提倡以宽松政策治国,利用民力取胜,认为严刑峻法不是成大业者所为,更倾向于足食足兵的军事思想。故而曹操、诸葛亮是法家,陆逊倾向于儒家。陆逊以贤明被称为神君,的爷爷荀淑亦曾被称为神君。他们都是因为为官爱民,才被称之为神君。孙权占据荆州后,采纳陆逊以教化安抚的策略,使荆州没有发生过重大叛乱,相比之下曹操军令中有敌人抵抗将会被屠城的法令。曹操进攻河北,的速度很快,但是反复叛乱的情况很多,正是因为他只讲究效率,对军民安抚做得不够,只是用威吓令敌人暂时降服。 陆逊对待敌国军民都采取优待政策,诱使魏国江夏功曹赵濯、弋阳备将裴生及夷王梅颐等倒戈来降。吴国境内民变甚多,陆逊不喜欢以军队讨伐,多采取安抚策略。无不显示陆逊是一位有德之人,也许他不像曹操、有进取天下的雄风,不如诸葛亮、周瑜匡乱的气魄。在历史的进程中有两种强人,一种是通过自己奋斗开创局面的英雄,一种就是能够顺应历程利用形势的智者。 陆逊毕生中没有打过真正全败的战役,所取胜之时也是全胜之仗。刘备伐吴时,先锋攻破秭归,陆逊退回有利于防守的夷陵地区与刘备相持。采取严密的守势不能够胜利,可兵法历来提倡先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思考取胜之道。陆逊在刘备进攻时也不可能有必胜之法,在长时间对持中掌握对方将领的性格、战术、军队状态,从而想出取胜之法,这就是名将能顺应局势破敌的才能。又如,孙权与诸葛亮同年出兵,诸葛亮军春天就在街亭战败,孙权和陆逊一直筹备到五月,令周鲂做出诈降准备,一直到引诱曹休进军,八月份时陆逊才出兵。当时曹休败局已定,还没交战就进言派兵到夹石、挂车断曹休后路,陆逊否定了这一个战略。高明的将领在还没有实施具体战术前就已经算出战争的胜负,因为他们是根据整个战争的局势来判断胜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陆逊这么厉害,为什么最后会被逼死?

在后期阶段的时候,吴国和蜀国之间的联盟断开了,在的支持下面,开始带着军队攻打蜀国,想要拿回来之前被蜀国占领的荆州。那个时候蜀国还有很大的势力,还在那里守着,想要拿下荆州并不是特别的容易,东吴那里也有,他当时想要直接去战场,去把关羽给打败,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孙权派和陆逊一起去攻打荆州。 果然还是有效果的,陆逊知道关羽容易轻敌,他很多次写信称赞关羽非常厉害,因为这样,关羽也开始放松了一些,最后失去了荆州这个地方,除了这个以外,陆逊还帮助东吴拿下了通向北方的门户,因为关羽被捉到了,非常生气,所以想都没想直接派兵队去打东吴。最后我们都知道,刘备又中了敌人的计谋,所以东吴的实力又变得更厉害了。 所以陆逊还是立下了很多的功劳,但是为什么进行过石亭战斗以后,孙权还是把陆逊给逼死了呢?其实在石亭战斗获得胜利以后,陆逊就被封为了大将军,那个时候还担任了一个重要的职责,也就是辅助那个时候的太子,也就是说陆逊有了吴国在军事上面的很大权力,他没有其他的任何政治权力。 后来陆逊很多次被孙权排挤,他们之间发生的矛盾也特别的多,他常常被孙权骂,在这样的情况下面,时间一久他就很郁闷,然后就成为了一种疾病,所以很年轻就已经去世了。后来江东很多家族慢慢的衰弱了,陆逊成为最厉害的一个势力,可以说东吴的军事政治都集中在他这一块,如果孙权和陆逊两个人想法比较一样的话还挺好,但是如果出现了矛盾,很多人就可能都支持陆逊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不得不想的多一些了,他本身就是一个,自己的手下竟然比自己更厉害,如果有这种可能性,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那个时候皇位继承分为两个支持的派别,在东吴的国内,有一个方面支持太子,另一个方面就是支持鲁王,而陆逊就是支持太子的那个方面,因为这样他也很多次写信给孙权,希望一同保护太子,但是孙权并没有回应,因为如果他这样做的话,陆逊本来自己就有很大的权力,如果太子登基,那么以后国家的权力就不知道会在谁的手里面了。 所以想到这些,陆逊如果越来越支持太子,孙权自己的内心就会越来越不安稳,所以就发生了后面的一件事情,也就是在石亭战斗以后,孙权越来越开始针对陆逊的种种行为,不管在哪里,都开始逼迫他,最后把他给逼死了,和他有关系的人也被杀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