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南北朝时期北魏新旧交替,权臣更迭

时间:2025-02-2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2
北魏宣武帝病重,在式乾殿病故,终年三十三岁。

崔光、王显、于忠、侯刚等人到东宫把太子迎接到显阳殿。

王显想等天亮以后再为太子举行即位仪式,崔光说:“皇位不可片刻无主,为什么要等到天亮呢!” 王显说:“这事必须报告中宫皇后!” 崔光反驳道:“皇上驾崩,太子即位,这是国家正常的规定,何必要等待中宫的旨令呢!” 于是,崔光等人请求太子停止哭泣,站在东面,于忠和元昭扶着太子面向西哭了十多声后停止哭泣。

随后,崔光代理太尉的职务,捧着策书献上印玺和绶带,太子跪着接受了,穿上礼服,走上太极殿,即位。

崔光等人站立在庭中,向北叩头高呼万岁。

高皇后想杀掉皇帝的生母胡贵嫔,刘腾将这件事秘密地告诉了侯刚,侯刚告诉于忠,于忠向崔光请教计策,崔光就让他将胡贵嫔搬到别的住所,严加守卫,因此胡贵嫔深深地感激这四个人。

元诩登基后,大赦天下,是为孝明帝,朝廷召回全部在西面讨伐蜀地和东面防范淮地的军队。

骠骑大将军抱病入朝,径直来到太极殿的西殿,他,叫来侍中、领军、黄门、左右二卫将军,对他们说:“我要亲自上殿哭悼,并要面见圣上!” 众人都惊惧地面面相觑,没有人敢答复他。

崔光整衣举杖,引用死后赵熹扶诸王下殿的旧事来加以说明,他,听的人没有说不好的。

(光武帝去世后,太尉赵熹掌管丧事,皇太子和诸王杂处同席,赵熹横剑殿阶,扶诸王下殿以明尊卑。

) 元怀的眼泪和喊叫声都停了下来,说:“侍中您用古代的事理来教导我,我怎敢不服气!”于是就回去了,回去后仍多次派手下人前来谢罪。

高肇专权的时候,他特别忌恨宗室里面有名望的人,任城王元澄多次被高肇诋毁、陷害,他害怕不能保全自己,就整天纵酒装疯,朝廷里的重要事务都不参与。

等到宣武帝病故,高肇统兵在外,朝廷内外都很不安。

于忠和门下省的官员们商议,由于孝明帝元诩年幼,不能亲自执政,建议让高阳王元雍住进西柏堂处理各种政务,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尚书令,总管大小官员,而且上报皇后,请她当即用手敕任命二王。

王显一向受宣武帝的宠信,凭借权势滥施淫威,被众人所忌恨。

他害怕自己不被元澄等人所容纳,就和中常侍孙伏连等人密谋停止门下省的奏议,伪造皇后的命令,任命高肇录尚书事,任命王显和高猛等人共同作为侍中。

于忠听到了消息,以服侍皇上治疗无效的罪名,把王显抓入监牢,下令剥夺他的爵位、官职。

王显在被抓时大声喊冤,侍卫就用刀环猛击他的腋下,将他送到右卫府,过了一夜就丧了命。

朝廷下令批准了门下省的奏议,百官各安己职,听命于二位王爷,朝廷内外都衷心信服,又尊高皇后为皇。

孝明帝自己称名写信给高肇报告丧事,并且召他回朝。

高肇接到告丧的变故,知道大势已去,心中非常忧伤、惊惧,整日哭泣,以致身体越来越瘦弱憔悴。

他回来时,家人去迎接他,他却不与他们见面。

高肇来到皇宫前,登上太极殿穿着丧服号哭。

元雍和于忠秘密商议,将邢豹等十多人埋伏在舍人省,等高肇哭完,把他引入西殿,清河王等众王都盯着他窃窃私语。

高肇进入舍人省,邢豹等人扼杀了他。

接着,下诏公布高肇的罪恶,假称他是畏罪自杀,因此,对他的亲友全都没有加以追究,又剥夺了他的职务、爵位,用士大夫的礼节安葬他。

到了黄昏,从侧门把他的尸体送回到他的家里。

北魏的军队正在攻打蜀地,大军开到晋寿,蜀人非常恐惧。

傅竖眼率领三万步兵攻打巴北,派任太洪从阴平抄小路进入州城,招诱氐人、蜀人,并且断绝了北魏军队的运输线路。

正赶上北魏大部队接到命令向北撤退,任太洪袭击了北魏的东洛、除口两个据点,并且声称梁军紧接着就会到来,于是氐人、蜀人都归顺了他。

任太洪进军包围了关城,傅竖眼派姜喜等人攻打任太洪,将他打得大败,任太洪放弃关城逃了回来。

北魏将宣武帝安葬在景陵,庙号为世宗,尊胡贵嫔为皇太妃,令高太后做了尼姑,把她迁居到金镛城瑶光寺,不遇到重大的节日庆典,不许入宫。

于忠仗着自己有拥戴之功,他既担任侍中,又总管禁卫事务,独揽朝政,权倾一时。

当年,在孝文帝时期,国家由于频繁用兵,孝文帝把百官的俸禄减少了四分之一。

于忠想要用小恩小惠笼络百官,下令全部恢复了减少的俸禄,又把旧法规定要缴纳的绢、绵全部免除,诏令文武百官每人晋升一级。

僧人法庆用妖术迷惑百姓,与李归伯共同作乱,并推举法庆做首领。

刺史派崔伯攻打法庆的叛军,崔伯战败而死,叛贼气焰更加嚣张,所到之处毁坏寺庙、斩杀僧尼、烧毁经像,还说:“新佛出世,除去众魔。

”朝廷诏令元遥前去讨伐法庆。

尚书裴植(河东),自认为门第不比王肃(琅琊)低,而在朝廷里官位却不高,为此常常怏怏不快,就上书请求辞去官职,退隐到嵩山,宣武帝不同意,还怪罪于他。

等他做了尚书后,志高气傲,常常对人说:“不是我想做尚书,是尚书要由我来做。

” 每次他入朝晋见议论时事时,都喜欢当面讥讽伤害众位官员。

他还上表诋毁征南将军田益宗,说到:“汉人、夷人种类不同,不应当让夷人的职位在百世衣冠的汉人之上。

”于忠和元昭见了他,都恨得咬牙切齿。

左仆射郭祚上书宣称:“狂妄无道,修筑浮山堰,想要截断山川沟渠,以致国内劳役繁重、百姓疲敝,灭亡的危险已经显露出来,我国应当派将出兵,,讨伐敌人。

”于是朝廷诏令平南将军率军镇守荆山。

郭祚总是企图升官,自认为曾经做过太子的师傅,就希望也被封侯和开府仪同三司,于是朝廷诏令郭祚为都督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及雍州刺史。

郭祚和裴植都讨厌于忠专权无道,暗中劝高阳王元雍,让他离开朝廷。

于忠知道后万分愤恨,命令有关部门诬告郭祚、裴植犯了罪。

于是尚书上奏说:“根据羊祉的报告,裴植的表弟皇甫仲达说:‘我接受了裴植的命令,假称受圣上的旨令,率领部曲想要谋害于忠。

’此事我们已经审理完毕,他们虽然不认罪,但是各种证据都很清楚,按律当处以死刑。

这些证据中虽然没有直接是裴植的,但大家都认为:皇甫仲达是被裴植指挥的。

所以一致提议对裴植处以和皇甫仲达一样的死刑。

” 于忠假传圣旨说:“罪行已经犯下,他的罪恶不能宽恕,虽然也有诚心归顺我们的行为,但不必再经审理,也不用等秋分过后再判处死刑。

” 八月初五,裴植、郭祚以及韦俊(郭祚的亲家)全部被赐死。

于忠又想杀高阳王元雍,崔光坚决不同意,于是就罢免了元雍的官职,以亲王的身份回到了他的王府。

朝廷内外都含冤忍悲,没有人不切齿痛恨于忠。

初六,北魏遵奉胡太妃为皇太后,居崇训宫,于忠亲自担任崇训宫的卫尉,刘腾担任崇训宫的太仆,又封胡太后的父亲胡国珍为光禄大夫。

随机文章公元前300年希腊化贸易路线牧师的蓝洞天坑,世界上最深的盐水天坑(深达202米)北极是陆地还是海洋,是被冰川覆盖的海洋(生活有900种植物)揭秘印度2018登月计划,阿三开挂仅靠960万美元登月(牛飞了)盘点墓地风水禁忌事项,风水宝地不葬无福之人(坏人葬下去得恶果)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秦昭襄王在位时期都做了什么 为什么秦国能在短时间有如此之大的优势呢

在位时期都做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过程中,秦昭襄王可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君主。

因为,正是在其执掌秦国期间,秦国在军事上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而也就是在这段历史时期取得胜利,使得秦国定鼎天下的局势,愈发明朗了起来。

而后世学者,在评定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时,也多称秦昭襄王在位的这段历史时期为“决胜时代”。

由此可见,秦昭襄王对秦国此后能够彻底灭亡六国,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秦国为何能够奠定巨大的优势? 首先,我们在回顾秦昭襄王在位的这段历史,总是间接性的忽略了一个最为基本的因素,这个因素便是秦昭襄王的在位时间。

历史上秦昭襄王的在位时间达半个世纪之久,这样的情况,不仅超越了此前、,同时也超过了此后的的在位时间。

如此长的在位时间,对于秦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如此之长,可以使得秦国的既定战略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

再者,王位的长久保持则使得秦国的国策,不会因为王位的频繁更迭而带来巨大的变数。

由此可见,秦昭襄王在位的时间,使得其能够替之后的秦国君主,完成众多大事。

而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

如果,秦昭襄王没有如此长的在位时间的话,那么,秦国很有可能无法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便建立如此大的优势。

历史上诸多有作为的君主,都是因为在位时间过短,而使得其改革、战略等等,最后随着君主的离世,而付诸东流。

虽然,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秦王没有实际掌控秦国,但秦昭襄王在位时间长的特点,使得其最终能够发挥自己的才略。

当然,秦国能够在秦昭襄王时期,建立如此巨大的优势。

很大程度上,同秦昭襄王此前君主建立的基础,有着很大额关系。

这是因为,秦国所以能够雄起于诸侯列国之间,同“耕战”的基本国策,有紧密的联系。

而秦孝公、秦惠文王在位时期,可以说使得这项国策,得到了充分的沉淀。

以至于,到了秦昭襄王时期,这项国策的衍生品使得秦国军队的战斗力,能够得到很大的发展。

同时,除却耕战外,秦昭襄王之前的君主,在位期间对列国的战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在这中间,当首推秦惠文王灭巴蜀之战,这场大战对秦国的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因为,一来攻灭巴蜀使得秦国获得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秦国的实力为此获得了极大的增长。

再者,巴蜀地区自古便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秦国占领这个地区之后,使得秦国获得了一个巨大的粮仓。

这使得秦国在取得江汉平原、河东地区前,有了一个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

这对于秦昭襄王时期,频频出兵山东六国有着极其现实的影响。

历史上的秦昭襄王时期,可以说是不亚于此前秦孝公、秦惠文王在位时期,因为在这段历史时期中,秦国奠定了灭亡六国的大势。

但是,秦国的崛起并非是秦昭襄王时期的偶然,因为秦昭襄王时期,秦国能够崛起同其在位时间长,以及此前秦孝公、秦惠文王奠定的大秦基业有着很大的关系。

历史或许这样写更为合适,六国并非亡于秦始皇时期,而是亡于秦昭襄王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巅峰时期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的权利究竟有多大呢

还不知道:巅峰时期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雍正帝是清朝历史上非常出色的一位皇帝,他夹在了康熙帝和乾隆帝的中间。

不过雍正帝的存在感是非常低的,因为他的父亲康熙是非常厉害的,其次他的儿子乾隆也不是吃素的。

人们都说,结果将中间的雍正帝忽略了。

这可不代表雍正没有能力。

试想一下,康熙晚年时期,出现了九子夺嫡。

能够在九子夺嫡中胜出,足以说明雍正帝的优秀了,当时的雍正没有参与,只不过后来卷入了其中。

没有卷入的时候,康熙就已经对雍正是非常重视了,因为其他皇子对皇位都是。

只有雍正在当时没有表现出皇位的渴望。

雍正继位后,当初支持自己的心腹大臣,都脱颖而出。

这些人都在雍正帝时期做了大官。

那么雍正帝的心腹大臣都有谁呢?雍正最为信任的就是爱新觉罗·,康熙的第十三子,深得雍正信任。

还有年羹尧,清朝名将。

不过年羹尧的结局不好,最终被年羹尧赐死。

其次雍正帝信任的大臣还有隆科多、张廷玉、鄂尔泰、李卫等等,这些人都是雍正帝的心腹大臣,同时也是为雍正帝建功立业。

李卫是深得雍正帝信任的,直到李卫去世,都是如此。

李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不过李卫在雍正帝时期,是得到重用的,在乾隆帝时期,没多久就病逝了。

李卫的官职不是通过进入的,当时李卫的父亲是当地富甲一方的商人,于是给李卫买了一个官职。

不过刚刚开始的时候,李卫的官职没有实权。

康熙五十六年,李卫的父亲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

就这样李卫成为了朝廷的官员。

可是李卫做官是非常清廉的,于是得到了雍正的重用。

那么得到雍正重用的李卫,在巅峰时期的权力有多大呢?要说势力最大的时候,应该是李卫担任两江总督的时候。

这个职位是清朝九大封疆大吏中地位最高的。

官至从一品。

能够做到这个位置的人,足以看得出李卫得到了雍正帝的充分信任。

能够做到两江总督的官员,最后都成为了清朝的重臣。

清朝时期,总督与巡抚是不同的,总督管理数个省,侧重军事,巡抚是只管一省,侧重民政。

两江总督的职责就是管理江南、安徽和江西的政务,同时两江总督管理军事事务。

可是李卫还要管理浙江,这个时候李卫已经开始管理四个省份。

也就是在这时候,李卫的权力达到了巅峰。

之所以李卫能够做到两江总督,更多的是能力。

除了深得雍正信任之外,在雍正时期,李卫的能力凸显,这样一来才得到了重用。

当初李卫云南盐驿道时,这时候的清朝私盐泛滥,这就代表了朝廷的盐税不好收,其次就是私盐泛滥对朝廷产生了威胁。

于是李卫被派往了云南治理私盐。

到了云南治理私盐之后,李卫没有让雍正失望。

李卫将云南盐政打理得井井有条,由此更是得到了雍正的重用,这样的人在能力方面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在管理盐政上成绩优异,其后李卫到了浙江治理私盐,后来李卫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这之后,李卫就成为了两江总督,管理四个省的军政事务,同时这时候的李卫也到达了他人生的巅峰。

雍正末年的时候,李卫开始巴结宝亲王,这就是后来的乾隆帝。

不得不说李卫的眼光是很独到的。

最终的乾隆帝即位,成为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

不过在正史上的李卫没有做过两江总督,正史中的李卫直接从浙江升任了。

这个总督要比两江总督还要厉害。

在一些清朝的电视剧中,李卫是做了两江总督。

正史中的李卫是没有做过两江总督的。

李卫总管直隶,就是现如今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可以说这时候的李卫要比两江总督还要有权力。

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