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高曝光率增加了我们对李煜的同情,恨其生在帝王家。
其实不然,若不是生在帝王家,李煜也没这个机会体验大喜大悲的人生,也不能发出这么高水平的牢骚,而其在位时期,更多的是作死,哪里来的惋惜!网络配图 李煜当政时期是比较昏庸无能的,他手下有一位大将,名为林仁肇。
林仁肇行伍出身,其人身材魁梧,武艺高强,从一个小兵慢慢爬到南唐水军大将的位置,对南唐更是。
后周时期,发兵淮南,侵占南唐领土,寿州城被围。
李煜让林仁肇率军救援,然而后周正阳浮桥建成,挡住了林仁肇的去路,林仁肇亲自率敢死队,想趁风势用火攻破坏浮桥,可惜天不助他,火船跑了一半,风向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反而向本方营寨高速奔来,林仁肇率军慌忙撤退,被后周军队追杀,死伤极多。
但是就在撤退的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当时林仁肇殿后,后周德令人射箭,屡次射箭都被林仁肇拨开,应付自如,张永德大惊:“敌方有奇人异士,不可再追!”虽然林仁肇勇猛,但是天命所归,淮南从此为后周所有,后来,淮南归宋。
网络配图 970年,加兵南汉,林仁肇向李煜提出此时宋朝在淮南地区防御单薄,可趁机收复失地,而李煜沉默不语。
林仁肇见状又向李煜说:“此次出兵,陛下可向外宣称臣为叛军,若臣趁机收复失地,功劳为陛下所有,若臣不幸失败,陛下可灭我满门,以平宋朝之怒。
”林仁肇此番谋略可谓对李煜,好处都是李煜的,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风险。
可是李煜优柔寡断,仍然说:“你就不要乱搞了,这样会给国家招惹麻烦的!”在李煜这里,恐怕在世,也难以作为。
971年,赵匡胤从南汉收兵之后,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南唐,但是李煜对此毫不知情,也没有什么危机感,依然整天研究佛学,想着怎么参透人生,但是赵匡胤已经开始有所作为。
网络配图 972年,赵匡胤想要除掉林仁肇这个心腹大患,从各方买到了一副林仁肇的画像,并将其挂在一座大宅之中。
当时李煜的弟弟从代表南唐向大宋朝贡,赵匡胤就带着李从善看了林仁肇的画像,并问李从善此人是谁。
赵匡胤听了以后哈哈大笑,并称林仁肇已向他投降,此画便是信物,说着便手指着空着的大宅:“这便是我要赏赐给他的礼物!”李从善听了以后,暗中派人禀报给李煜,李煜大怒,命人送毒酒给林仁肇,林仁肇也悲愤而死。
林仁肇死后,赵匡胤便开始了平定南唐的计划,975年南唐灭亡。
不仅仅是林仁肇,李煜手下还有很多勇将智士,但是熊了,将领再牛又有何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古代,每个皇帝都有几个自己的心腹,这样才可以巩固自己的皇权。
然后有一个皇帝,手里有一名大将,号称“战神”,但是他不用,留着给儿子用。
根据史书记载,慕容绍宗是一名全能的人才。
由于他精通兵法,打仗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所以他在战场上基本没有失败过,号称“战神”。
那时候的慕容绍宗追随的是,也就是献武皇帝。
高欢是一位精明的皇帝,他带领着东魏逐渐变强。
由于慕容绍宗的才能,所以每次有战争,高欢都是让慕容绍宗出战。
不负众望,慕容绍宗每次都凯旋而归,高欢对他就更加喜欢。
慢慢的,慕容绍宗有点恃宠而骄,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里。
后来,慕容绍宗变得有点懒散,没有那么勤劳肯干。
但是他没有想过背叛皇帝,他还是很忠心的。
不过高欢看他态度如此不端正,逐渐对慕容绍宗产生不满。
所以高欢就要找个机会让他放下架子,端正好态度。
刚好有一次,慕容绍宗打了败仗,高欢就借此机会将他关进牢里,还不许任何人求情。
慕容绍宗才打了一次败仗便被关进牢里,难道他之前的胜仗抵不过这次的失败吗?其实高欢意不在此,他主要目的是要磨一磨慕容绍宗的锐气,好留着以后给他的儿子用。
慕容绍宗被关进牢里后,朝中没有其他大将可以出去打仗。
所以高欢只能自己带兵出征,但是他毕竟很少实战,所以有很多场战争都是失败了。
为此,高欢日渐消瘦,抑郁寡欢,后来染上疾病死了。
高欢害怕他治理不了国家,便传授一些自己摸索出来的治国之道。
最后,高欢对其儿子说:“等我死了,你就把慕容绍宗从牢里放出来,还要重用他,他是我特意给你留下的大将。
” 高欢死后,他的儿子高澄,听取建议放出了慕容绍宗。
此时的慕容绍宗变得很谦和,很感激高澄的赦免,更加用心辅佐他。
高澄立马让慕容绍宗出战,带领大军把敌军打的落荒而逃,大胜而归。
在后来的日子里,慕容绍宗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一直用心辅佐高澄,高澄也对他很重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而且,这次是正史出场的还比演义多,一个个说吧。
吕布直辖的部将(共计十一位): 高顺,正史里是吕布的中郎将,也是最重要的是部将,能带兵打仗,统领着陷阵营,又能在适当的时机劝解吕布,可惜吕布对他任而不亲,最后和吕布一起被所擒杀。
演义里的高顺也差不多,曾经和大战四十五回合被打败,武力设定弱了一些,结局和正史差不多。
,正史上,是之首,具体功绩就不一一说了。
值得一提的是,张辽的真实武艺按照史书记载用“武力过人”来形容,后来斩单于蹋顿,逍遥津以800破敌,杀数十人,斩二将,更是印证了张辽的真实武力。
历史中,张辽是病死,演义里张辽是被射中腰部,伤重而死。
魏越,根据《志》记载,吕布曾经带领亲近骁将成廉,魏越大破黑山军,后来就下落不明了。
在演义中,魏越没有出场,也没有记载魏越和魏续是否有关系,总之吕布倒是对两位将领挺信任的。
成廉,也是正史里的骁将,被曹操打败并擒获,下落不明。
演义里,是八健将之一,吕布被两夏侯许典李乐围攻而走,成廉则被射死。
郝萌,正史里郝萌谋反,吕布没有穿鞋就逃到高顺大营,被高顺打败。
演义里,八健将之一,后被生擒,曹操斩杀。
曹性,正史里同上,只是曹性杀了郝萌后,吕布让他统领其军,此后不见记载,看来火并中被斩断一臂,影响不小。
演义里,八健将之一,射伤夏侯惇的眼睛,被反杀。
魏续,吕布的亲戚,取代高顺统领陷阵营,后和侯成,宋宪谋反,导致吕布失败被擒,后来不见记载。
演义里,八健将之一,魏续为替宋宪报仇,一合被斩杀。
侯成,正史里侯成因为偷酿酒违反了军令,于是才策动魏,宋一起谋反,此后不见记载。
这两人演义中都没出场,刘何是句阳守将,被生擒,高雅是吕布别将,被攻破。
归附吕布的泰山势力(泰山派共计六名): ,正史里属于吕布的联盟,吕布败亡后归降曹操,地位和功绩在吕布原降将中仅次张辽,一直到继位后才去世,由儿子臧艾继嗣。
演义里,臧霸是八健将,吕布的直接下属,曾经和乐进大战三十回合,归属曹操后,与一起镇守长安,此后没有记载。
孙康,正史里泰山群寇之一,孙观的兄长,一开始归附吕布,后为曹操效力,官至城阳太守,生卒年无载,演义没有出场。
孙观,正史里和臧霸一起,先是归属吕布阵营,后为曹操效力,功劳和地位仅次于臧霸,后任青州刺史。
但是,由于讨伐东吴时,作战勇猛,被箭射中,伤重而亡,不过他的儿子孙毓才能出色,也官至青州刺史。
演义里,孙观和吴敦,尹礼,昌豨俱为泰山四寇,被许褚一对四打败,后来吕布中了陈登的“离间计”,把支援他的孙观等人杀散,此后泰山四寇不见于小说。
吴敦,泰山群寇,归投曹操后,官至利城太守,生卒无载,演义同上。
尹礼,泰山群寇,正史里参与了三路伐吴的东路军,攻入徐陵,被东吴援军全琮,斩杀。
昌豨,泰山群寇,反复无常,先是被张辽劝降,再次造反后被于禁斩杀。
叛迎吕布的势力(兖州派共计3位): 陈宫:正史里,陈宫对曹操入兖州是有功的,但是曹操怒杀边让等名士,让陈宫等人不安,于是叛迎吕布,给曹操带着巨大的打击,兖州只剩三城。
吕布下邳城被攻破,陈宫不愿投降被处决,不过曹操答应照顾他的老母。
值得一提的是,陈宫不算猛将,但是算大将,事见《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郝萌造反,陈宫也涉嫌其事,吕布以陈宫为大将而不问。
演义里,陈宫为吕布重要的谋士可惜吕布不听,导致殒命,陈宫的结局和正史差不多。
,曾经是讨董联盟的诸侯之一,本来和曹操挺好的,因为惧怕曹操会为对他不利,于是和陈宫等迎吕叛曹。
后来,吕布势微,张邈去处讨救兵,半路被部下所杀。
张超,是张邈之弟,也是方面讨董联盟诸侯之一。
二人一同反曹,张超负责带着家小守雍丘,被曹操攻破身死。
另外还有两个人要交代,一个是吕布的彭城相侯谐,不知文武,所以没有列上,被曹操攻破擒获,记载不明,演义也没有出场。
一个是陈登,属于无间道,不算猛将,却是能文能武,镇守广陵时还打败了派出的等别部,可惜最后得病而亡,事见《三国志.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