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常洛一生福浅命薄,因其生母身份低微,一出生就不招老爹待见,好不容易在近20岁时才被立为太子,仍然整日生活在恐惧和担忧中。

这种仰人鼻息,担惊受怕的日子又过了十几年,终于熬到了老爹朱翊钧驾崩,总算登上了皇位,却只做了一个月的就驾鹤西去,被称为“一月天子”。
那么,为什么朱常洛的一生如此曲折多舛?又为什么仅仅登基一个月后,就暴毙了呢?他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 一、朱翊钧无心插柳,朱常洛意外出生。
9年的某天,朱翊钧到给李请安,恰逢母亲不在。
朱翊钧闲来无事,向宫女“索水盥手”时,宫女“奉匜以进”。
也许是王氏第一次侍奉皇上,腼腆娇羞之情,让一个少女的媚态尽显。
抑制不住激情的朱翊钧“悦而幸焉”。
没想到,朱翊钧这次无心插柳的风流之举,竟然让宫女王氏珠胎暗结。
一年后,生下了长子朱常洛。
此时的朱翊钧,虽然已经大婚数年。
但一直没嗣,朱常洛虽是宫女所生,但仍然给大明王朝带来了喜庆和希望。
王氏也凭着“母以子贵”,被朱翊钧册封为。
但随着大兴县豪门之女入选后宫,朱常洛母子俩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从此开了苦命的人生。
二、宠冠后宫,朱常洛备受冷落。
万历十年,郑氏入选九嫔,她的小家碧玉和聪慧娇美,让朱翊钧爱不释手。
从此,郑氏宠冠后宫,身份地位也扶摇直上。
三年不到,就由当初的淑嫔晋封为贵妃。
万历十四年,受神宗专宠的郑贵妃生下了三皇子。
朱常洛母子的境遇,便开始急转直下。
朱翊钧对朱常洛特别冷淡,“一切恩礼具从薄”,而且从不正眼看朱常洛母子一眼。

对她们经常不闻不问,对朱常洛的成长漠不关心。
更为要命的是,朱翊钧居然打算立朱常洵为太子,这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引发了著名的“”。
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制,应该立朱常洛为太子。
但朱翊钧并不喜欢朱常洛,一直想立朱常洵。
因此,面对大臣们一再上奏立朱常洛为储君的请求,朱翊钧采取了“拖字诀”。
终于,在李太后的干预下,万历二十九年,年近20的朱常洛才正位东宫,被确立为太子。
即便成为了太子,朱常洛仍然如履薄冰,整日,对郑贵妃更是逆来顺受,“以母事之”。
即使生母王恭妃被老爹打入冷宫,朱常洛也不敢有半句怨言。
直到王氏去世,朱常洛才见到了母亲最后一面。
朱常洵被封为福王后,拒绝离京就藩。
对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也造成巨大威胁。
尤其是在万历四十二年,李太后去世后,朱常洛失去了保护伞,太子之位更是岌岌可危,并由此产生了万历四十三年的“”。
三、朱常洛终登帝位,浅薄命撒手人寰。
万历四十八年,朱翊钧去世后,朱常洛终于龙袍加身,如愿以偿地即位称帝。
但在一个月后就暴毙身亡,成了“一月天子”。
那么,朱常洛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有人说,他是被郑贵妃的人谋杀的。
因为在朱常洛登基后的第十天,“上不豫, 召御医陈玺视”,御医诊断他“得身软之病”,连正常朝仪典礼都得让人搀扶。
4天后,御药房提督内监崔文昇进献大黄,朱常洛服用后“一昼夜三、四十起, 支离床褥间”。
两天后,朱常洛的病情恶化,“头目眩晕, 四肢软弱, 不能动履”。
这时,鸿胪寺臣为他进献了“红丸”一粒。

朱常洛服用后感觉良好,“圣体用药后暖润,思进饮膳”。
一天后,朱常洛又命李可灼再进一粒,“传安如前”。
但几个时辰后,朱常洛暴毙。
于是,人们将矛头指向了郑贵妃,因为不管是泻药大黄,还是被称为是房中药的红丸,对于孱弱的朱常洛而言,无疑都是毒药。
而进药的人,要么和郑氏家族过从甚密,要么已经被郑氏收买。
郑氏成为了弑君嫌疑人。
不过,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
因为朱常洛死后,即位的并非是福王朱常洵,而是朱常洛的儿子,郑氏家族并未因朱常洛的暴毙而受益。
而且此时的朱常洵已经离京之国,和郑贵妃天各一方,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其实,朱常洛是死于放纵恣欲和心力衰竭。
神宗死俊,朱常洛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他从此君临天下,原有的危机顷刻之间烟消云散。
因此他踌躇满志,任意由己,放纵恣欲。
在他刚刚登上帝位后,就沉迷于后宫之中。
对原来的仇敌郑贵妃选送来的数位美女,照单全收,日夜欢娱,恣意淫乐,“退朝内宴,以女乐承应”。
这样的生活,很快拖垮了朱常洛原本就羸弱的身体。
加上他长期精神紧张,胆战心惊,小心谨慎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很少有片刻的欢愉。
这样长期的精神压力,会让人产生悲伤、忧郁、恐惧,进而损伤身体。
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朱常洛心力交瘁,身体严重透支,就此暴毙身亡,成为了“一月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明光宗朱常洛的文盲儿子是如何当上帝王的
生下了五个儿子,除了长子,第五子活了下来,其他孩在幼年夭折了。在一片混乱之中,只好推出朱常洛的大儿子、十六岁的朱由校仓促即位。朱由校当上的过程简直是一场闹剧! 原来,朱常洛还在当太子时,有一个正妃叫郭妃,她却早早就病死了,东宫中就没有了正妃。朱常洛身边嫔妃众多,但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叫做李选侍,由于她住在西宫,人称之为“西李”。西李和这两个女人辈分不同,但在梦想控制皇帝这一点上,目标相同。她们之间既相互争斗,又相互联手打击其他的嫔妃。因为她们俩的人生目标都非常清楚,郑贵妃想当皇,西李梦想当皇后,因此各怀鬼胎。郑贵妃争宠的手段是柔性进攻。她不断地奉献美女让朱常洛纵欲,满足皇帝的肉体之欢,以换得当皇太后的地位。李选侍当然也要施展自己的美色来迷惑朱常洛,同时,她又放长线、钓大鱼,这些年来,她先后当上了朱常洛两个儿子朱由校、朱由检的监护人,照料他们的生活。为了专权,甚至用打骂、羞辱的方法来折磨这两弟兄的生母王选侍和淑女,以至于她们早早就死去了。只是在李选侍自己生下公主后,朱常洛才把年幼的朱由检交给住在东宫中的、也名叫李选侍的女人看管。东宫中的这位李选侍人们称之为“东李”。网络配图 谁知朱常洛刚当上皇帝,还没有来得及册封皇太后、皇后,也没有来得及决定谁当太子就死了。现在,这郑贵妃和“西李”这两位女人都知道,皇帝死了,郑贵妃要想当皇太后是不可能的了;李侍选要当皇后也是不可能了,只能竞争当皇太后了!李选侍当皇太后的心非常迫切。听说要让皇长子朱由校当皇帝,她就把皇长子朱由校挟持在手中,并要挟内宫和朝廷的大臣们:只有同意她当皇太后,才放出太子朱由校! 国家不能一日无君主啊!面对西李的要挟,朝廷的大臣们一时束手无策。这时,有一位名叫王安的心生一计。什么计策呢?很简单,就是把皇长子朱由校抢出来!大臣们出于无奈,只好同意了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九月一日,太监王安以太子伴读的身分,进入李侍选住的乾清宫中看望皇长子。在骗过李侍选之后,王安扛起皇长子就朝着乾清宫的大门外奔跑。大臣们一看王安抢出了皇长子,就蜂拥上前围住皇长子。乾清宫守门的太监们要抢回皇长子,却遭到了大臣们大声训斥,给震住了。大臣们连忙把皇长子塞进马车中拉走,然后把朱由校拥进文华殿中,立即让朱由校坐上了太子之位。紧接着,内阁大臣们把太子朱由校像“国宝”似的收藏起来。五天之后,即九月初六,内阁大臣硬是把生米煮成了熟饭,举行了新皇帝的登基大典,让朱由校登上了皇帝宝座,当上了皇帝。这就是朱由校。 朱由校当了皇帝后,李选侍还不死心,自认为抚养熹宗有功,理所当然应成为太后。她死皮赖脸地依然同熹宗住在乾清宫,每天,纠缠着小皇帝熹宗册封她为太后。 大家知道,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李选侍却依仗着自己是先皇的宠妃,赖在乾清宫不走,这。熹宗心里面根本不想封李选侍为皇太后,不愿继续被她支配。但又想到李侍选曾经抚养过自己,是自己的保姆,碍于这个面子,又把她赶走。太监王安代表大臣请求熹宗下诏,逼迫李选侍搬出乾清宫。李选侍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自己亲生的公主,悲愤地离开了乾清宫,住进了普通宫女们所住的宫殿里,从此,她再也没有了出头之日了。这就是上著名的“”。李选侍为了当皇太后的而敢于挟持皇子,敢于对抗群臣,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中纲纪废弛,皇权软弱,宫中各派力量都想争夺控制皇帝的权力。李选侍的撒野仅仅是一个低水平的夺权表演而已,更危险的夺权活动则随着明熹宗的登基而展开!网络配图 朱由校从皇族中一个跑龙套的皇子,当上皇帝。当了皇帝后,他的表演就更有意思了。从当皇长子到当上皇帝,角色身分变了,但他的特点却一点也没变。他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贪玩。他从小在宫中,却没有上学读书,文化水平很低。有的学者称他为“文盲儿子”,“一字不识,不知国事”。他喜欢欣赏戏曲歌舞,喜欢骑马射箭,更是喜欢做木工活和油漆活,喜欢发明创造些小玩意取乐:例如,做一些小型的木工机械设备呀,造房屋的模型呀,做砚台盒呀、梳妆盒呀等等来赏玩。他制造这些玩意时求巧、求新,并且精益求精,一直做到非常满意时为止。在这方面,明熹宗可以说得上是,奇思妙想。 当上皇帝之后,朱由校对工艺制造的爱好有增无减。他对于要处理的朝政大事很不耐烦,总认为这些朝政杂事妨碍了他的木工活、油漆活。这位也是一个“干错了行”的皇帝,如果让他去干木工活,我相信,他绝对不比后来宫廷中的巧匠“样式雷”差!明熹宗干木工活、油漆活时精力非常投入,他有一个怪习惯,就是不让人偷看,就像他在偷偷地制造原子弹一样!他更不喜欢有人在身边影响他干活,除非是平日里特别亲近的大臣可以来简短汇报工作之外,其他任何人不得在他的工作间逗留。网络配图 他挖空心思做出许多精美的器物放在宫里又没啥用处,他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处里这些成果,只是一味地做。有时。他也叫宦官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市场上去卖。难道明熹宗还贪图这点钱吗?他并不是想赚钱,他不需要这点钱,他只是想知道自己的作品能否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能卖出高价钱就表明市场对自己作品的认可程度。有一次,他让小太监拿着刚做好的“护灯小屏八幅”和雕刻的“寒雀争梅戏”到市场上去卖,他还叮嘱小太监:“御制之物,价须一万。”第二天,小太监果然交上了一万两银子,熹宗非常高兴。至于这一万两银子真是这两件玩意的卖价,还是有人为了讨皇帝的高兴而做的手脚,那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皇帝应该干的事他都不想干,那么,这些事谁来干呢?自然有人愿意帮忙干咯。这主动帮忙干皇帝活的人是谁呢?就是独揽大权、权倾一时的宫中总管太监、兼太监!进宫的第一夜,防备的就是这个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帝王普遍比较短命? 以朱常洛为例
的褚人获在《坚瓠丙集》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某帝时,宫人多怀春疾。医者曰:‘须敕数十少年药之。’帝如言。后数日,宫人皆颜舒体胖,拜帝曰:‘赐药疾愈,谨谢恩!’诸少年俯伏于后,枯瘠蹒跚,无复人状。帝问是何物?对曰:‘药渣!’”故事虽然荒诞,寓意却极其深刻。无论多么精壮的男人,如果在美色面前毫无节制,轻则面黄肌瘦,沦为“药渣”;重则身体垮塌,一命呜呼。网络配图 就是一个短命的“药渣”。他的短命,不仅在于他只活了三十九岁,还在于他只当了二十九天皇帝。三十九岁,虽然略低于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但二十九天,却毫无悬念地冲进了中国短命天子中的“前三甲”。如果说完颜承麟只当了半天皇帝,是因为蒙古军的破城;当了二十七天皇帝,是因为的专权;那么,朱常洛的短命,则是因为他近乎“自杀”性质的纵情。 朱常洛(1582—1620),长子,第十四任皇帝。因为生母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宫女,因为父亲一直不愿意正眼看他,因为郑贵妃想让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所以,朱常洛早年一直生活在受冷遇、被欺凌、遭迫害的险恶环境中,各种供给待遇也极差。这种坎坷状况,直到“廷击案”后,才稍有改观。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神宗去世。八月初一,朱常洛即皇帝位,是为明光宗。 一般来讲,一个长期受压抑的男人,如果突然站在了世界的顶端,喜悦之余,必然有一番疯狂的淫逸倾向,况且朱常洛原本就好色。而百官的有意奉承,尤其是郑贵妃的,更是为郁闷多年的朱常洛提供了纵欲的温床。即位的第二天,郑贵妃就送给朱常洛大量的钱财、珠宝,同时还进献了八名漂亮妩媚的女子。《·方从哲传》对此事记载得惟妙惟肖,称郑贵妃“进珠玉及侍姬八人啖帝”。网络配图 啖,有吃的意思,也有引诱的意思。《明史》中提到的“啖”字,其含义应该是后者。郑贵妃此举,是想通过美色无休止的纠缠和引诱朱常洛,使其在“温柔富贵乡”里堕落心志,撒手政务,从而达到间接操控朝政大权的目的。这一狠招,与当年为夺回荆州,用妹妹迷乱的伎俩如出一辙。雄心壮志的枭雄刘备,在华堂大厦、子女金帛、面前,尚且不能自拔,更何况是朱常洛了。 朱常洛的体质原本比较虚弱,尤其是当了皇帝以后,日理万机,单是繁杂琐碎的政务,就让他力不从心。然而退朝之后,他却耐不住美女的诱惑,在**的有力激活下,有时一夜连幸数人。这种对美色变本加厉的贪婪,这种只争朝夕的劲头,大有一口气补足三十多年美色亏空之势。权利,对于男人来说,固然是最好的“伟哥”,但在女色的轮番“啖”力下,朱常洛很快就把自己熬成了“药渣”。 朱常洛在位的一个月中,有二十天是在床上度过的。八月初十,也就是他即位的第十天,便卧病不起。十四日,内侍崔文升开出一剂泄药,朱常洛服用后一天内竟腹泻三四十次,顿时萎瘁不堪。,皇帝也不例外。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红丸”,朱常洛服用一粒后感觉很舒服。入夜,他担心药力不足,不听劝阻又服一丸。结果到了次日一早,即九月初一清晨便去世了。网络配图 朱常洛在位时间虽短,但也做了不少令人称道的事。据《明史·神宗本纪二》记载:“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丁酉,太子遵遗诏发帑金百万犒边。尽罢天下矿税,起建言得罪诸臣。己亥,再发帑金百万充边赏。”此外,朱常洛即位后,坚持临朝听政,果断实行改革,这无疑是神宗多年厌朝怠政后,明朝政坛出现的一缕新鲜空气。可惜“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便短命暴亡,史称“一月天子”。 一位海内属望、颇思进取的皇帝,因为在个人私生活方面恣意纵欲,不加节制,最终让他丢掉了健康,断送了性命,真可谓一代哀主。朱常洛死后,他的儿子即位,尊谥为“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庙号“光宗”,葬庆陵。忽然想起了的一首《警世》诗:“体似酥,腰中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中教君骨髓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