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当政时,著名的铁面公然在朝堂上与他争辩,反对张贵妃的叔父为宣徽使。
宋仁宗没好气地说:“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更是公认的脾气好,甚至比宋仁宗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网络配图 他母亲杜康妃没有得到父亲嘉靖帝的宠爱,他本人又不是长子,因此基本上没有得到父爱。
加之“二龙不相见”的魔咒,嘉靖帝对朱载垕长期漠不关心,虽然是父子,两人却极少见面。
朱载垕前去皇宫请安,也常常被冷漠地拒之门外。
就连杜康妃死去,嘉靖帝也不允许朱载垕为母亲守孝。
所以,朱载垕就在母亲不疼、父亲不爱的环境里,尴尬地度过了30个年头。
当然,或许正因为此,朱载垕得以尝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较多地接触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使得他后来登基做皇帝后,处理朝政较为宽厚仁慈。
朱载垕还在做裕王时,生活简朴,在吃方面没啥特殊爱好,唯独喜爱吃驴肠。
他登基后,一次偶然经过御膳房,听到里面传来驴子的惨叫声。
他询问厨子后得知,烹饪驴肠这道菜的过程很残忍。
众所周知,在明朝,除了、等少数时期,文官比较收敛外。
其余时期,文官表现得相当强势,动不动就上奏章“怒怼”皇帝。
1570年,即隆庆三年,大臣郑履淳打了一份报告上来:“陛下御极三祀矣,曾召问一大臣,面质一讲官,赏纳一谏士,以共画思患豫防之策乎?高亢睽孤,乾坤否隔,忠言重折槛之罚,儒臣虚纳牖之功,宫闱违脱珥之规,朝陛拂同舟之义。
回奏蒙谴,补牍奚从?内批径出,封还何自?” 意思是什么呢?陛下当了三年皇帝,亲自召见过大臣吗?亲自主持策划过国家大事吗?批复奏折,真的是自己亲自干的吗? 这几乎就是指着鼻子骂朱载垕是懒皇帝。
如果是换了一个脾气暴躁的皇帝,这郑履淳不死也得脱三层皮。
可朱载垕看了却不以为然,也不给郑履淳小鞋穿。
网络配图 海瑞外放应天巡抚期间,兴修水利,安抚穷困百姓。
同时,遏制兼并,惩办豪强,连退休阁老也被他追究责任。
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朱载垕一方面表扬海瑞干得漂亮,一方面又让海瑞改任南京粮储。
没想到海瑞毫不领情,他马上辞官不做,还上奏章,怒称“今举朝之士皆妇人也”,骂满朝文武官员都是妇人。
当时的内阁首辅芳看了奏章,自嘲道:“我应该是个老妈子吧?” 朱载垕得知此事后,也没生气,只是调侃李春芳:“国事艰难,你当老妈子的辛苦了。
” 当然,朱载垕宽厚仁慈,却并不是毫无原则的“老好人”。
该出手时就出手,他在继位之初,就着手整治官场上的腐败之风,搞掉了一批贪官和庸官。
朱载垕还干过一件注定将载入史册的事情:解除海禁。
网络配图 我们知道,在明朝初期,由于倭寇经常骚扰东南沿海,朱元璋随即颁布海禁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禁止民间海外贸易。
此后,虽然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有“下西洋”的壮举,可这纯属明朝与藩属国之间的朝贡贸易。
朱载垕继位不久,便诏告群臣:“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
随后,在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的提议下,朱载垕正式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海外贸易,还主动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史称“”。
“隆庆开关”给明朝经济注入了活力,明朝成为当时世界上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国家。
很快,白花花的银子通过贸易顺差流入中国。
数据显示,从1567年到1644年,77年间,通过海外贸易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福建月港,从此被欧洲商人形象地称为“银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那是一个武将吃杂风云的时代,那是一个猛将屡建功勋的时代,那是军事奇才纷纷涌现的时代。
而其中,作为南方的一大割据势力,帐下猛将可谓绝非不少。
然而,当时的天下第一猛将真的是徐达或常遇春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对两人做一个简要介绍:徐达 开国军事统帅,之一,民族英雄。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地方割据势力。
同年任,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
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堪称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朱元璋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①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
②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③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2.常遇春 字伯仁,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他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其为“常十万”。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
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朱元璋对常遇春“颁赏赐劳”,特意表彰他“勤劳于外,诸郡,兵不失律,民无所扰”的功劳。
常遇春的勇猛善战,得到了朱元璋极高的评价: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
由上可知,徐达和常遇春都是元末明初极其著名的猛将。
乍一听王保保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太熟悉。
以下便是王保保的详细介绍: 王保保,即是扩廓帖木儿。
他是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汉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名将。
时,扩廓帖木儿跟从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他,并卷入元廷党争及军阀混战,曾被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攻占大都,扩廓帖木儿自山西退至甘肃。
至正三十年(1370年),他北奔和林,辅佐昭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
宣光二年(1372年),他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
在历史上,扩廓帖木儿多次击败明军,名震中原。
当时民间如果有人做了点小事就自夸的话,人们就会讥笑这人说:“尝拿西边王保保来耶!”这话成为明人的一句谚语。
值得一提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对扩廓帖木儿十分重视,他曾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
”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
” 由此可见,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确实不愧为天下第一猛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