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年(明天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夜,后金一面派军队彻夜攻城,一面将主力转移到城西南五里龙宫寺一带扎营。
其目的一则是龙宫寺距觉华岛最近,便于登岛;二则是龙宫寺囤储粮料,佯装劫粮。

此计确实迷惑了明军。
努尔哈赤进攻时正值隆冬,海面被冰封住,后金军队从岸边履冰,可直达岛上。
姚抚民等守军,为加强防御,沿岛凿开一道长达15里的冰濠,以阻挡后金骑兵的突入。
然而,天气严寒,冰濠凿开之后很快就又冻上。
姚抚民等率领官兵,日夜不停地开凿冰濠以防御努尔哈赤的进攻。
正月二十六日,后金一面派少部分兵力继续攻打宁远城;一面命大部分骑兵突然进攻觉华岛。
率军登岛 后金军由武讷格率领蒙古骑兵及满洲骑兵,约数万人,由冰上驰攻觉华岛。
明军凿冰15里为濠,列阵以车楯卫之。

辰时,武讷格统领的后金骑兵,分列12队,武纳格居中,扑向位于岛“龙头”上的囤粮城。
岛上明军,因为日夜凿冰又冷又辛苦,既无盔甲、兵械,又都是水手,不能有效的作战,并且人数太少不能抵御金军;不料大雪纷飞,冰濠重新冻合。
后金骑兵,履冰驰进,从靺鞨口登岸,攻入囤粮城北门,猛烈厮杀,冲进城中。
后金骑兵驰突乱斫,岛上水兵阵脚遂乱。
火烧囤粮 后金军火焚城中囤积粮料,浓烟蔽岛,火光冲天。
后金军队焚烧城中囤积粮料的时候,守将金冠刚刚战死,其子金士麒与事丁800人至觉华岛迎榇,亦与后金军作战,全部被杀。
金冠既死之榇,被后金兵俱经剖割。
岛上囤积粮料尽焚之后,后金军旋即转攻东山,万骑驰冲;巳时,并攻西山,一路涌杀。
后金军的驰突攻杀,受到明守岛官兵的拼死抵抗。

明将姚与贤等皆力战而死。
后金引退 当努尔哈赤率军进攻觉华岛取得胜利时,配合辽西的明军,出兵袭击后金后方的城市永宁,努尔哈赤得知情况之后率兵撤退,二月九日返回到沈阳。
战役结果 觉华岛争战的结局是明军覆没而后金军全胜。
觉华岛上明军7000余名和商民7000余丁口都被后金军杀戮;粮料8万余石和船2000余艘都被后金军焚烧;主岛作为关外的后勤基地也被后金军摧毁。
同时,后金军也付出代价,明统计其死亡官兵为269名。
作了《祭觉华岛阵亡兵将文》。
随机文章唐朝的官制?谁是美国第一位女性银行创始人和总裁?翼装飞行死亡率31%,全球近500人敢玩(装备值120万)秒杀人类的火焰龙卷风,比世界上最恐怖的龙卷风还牛(尸骨无存)揭秘英国恐怖骷髅头洞穴,不少潜水员被骷髅头吞噬(魔鬼之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周武王姬发发动的牧野之战的性质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有一场十分著名的战役,那就是由周武王发动的牧野之战,也被称为“”。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当时正值商末,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解救天下百姓,于是就有了牧野之战。那么,牧野之战的性质是怎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史料的记载,当时的为帝辛。商纣王帝辛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暴虐成性,喜好女色,将商朝的朝政搞得一团糟。商纣王又是一名十分喜欢打仗的君主,他先是对西北的部落发动了战争,然后又扫平了东南夷,虽然这两次战役都取得了胜利,但商朝的国库却空虚了。后来,商纣王宠信妖妃妲己,,兴建了许多亭台楼阁,供自己和妲己两人享乐。等到后来,商纣王帝辛听信奸佞小人的话,大肆残杀朝中大臣,要是有大臣不顺着他,他就将其处以极刑。商朝重臣、箕子等人都被商纣王杀害,商纣王的这一行为加剧了商朝的灭亡。 公元前1046年,周国这一小国逐渐发展,终于有能力跟商朝一决雌雄了。两方人马在牧野进行决战。在姬发和丞相姜尚的精心安排下,终于打败了商朝的军队,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牧野之战时我国历史上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它终止了统治国家长达六百多年的商王朝,直接导致了西周这一全新王朝的成立。虽然,在接下去也有其他类似性质的战役发生,但却再也没有牧野之战这么成功的战役了。牧野之战也成为后世百姓推翻暴政的代表性战役,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牧野之战的结果 据史料的记载,周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发动了对商王朝的战争,史称牧野之战,亦称“武王伐纣”。这一场战役的成败决定着两方最后的命运,那么牧野之战的最终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商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生活非常的困苦。当时商朝的皇帝是商纣王帝辛,帝辛是商朝的第三十一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王朝,开始走向了没落。商纣王帝辛为人英勇善战,有着极高的天赋,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个明君的,但帝辛为人凶残,根本不是一个明君,这加速了商王朝的覆灭。 而与商纣王帝辛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西伯侯,西伯侯姬昌一直爱民如子,不忍天下百姓受苦,于是他一面假意向商朝效忠,一面又暗中发展周国的实力,为推翻商王朝做准备。西伯侯姬昌于公元前1050年病逝,其子姬发继位。经过多年的准备,姬发联合其他国家准备一起攻打商朝的国都朝歌。姬发接连获得胜利,最终两方在牧野展开决战。 姬发先派丞相姜尚率领数百士兵前去迎战,震慑商朝的军队,然后姬发自己再率领士兵冲进敌军,打破敌军的阵型。由于当时商王朝国库空虚,士兵的人数也不够多,于是商纣王就用奴隶来充数。那些奴隶见到周国的军队如此英勇,纷纷弃械投降。就这样,姬发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商纣王帝辛见大势已去,于鹿台自焚而亡。 牧野之战时间 根据史料的记载,牧野之战推翻了商王朝的暴政,结束了商王朝长达六百多年的统治。在牧野之战后,姬发成为了西周的开国皇帝,建立了西周这一全新的政权。那么,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又是在哪一年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国的姬发联合众多小国组成了一支反抗商王朝的联军,联军与商王朝的军队在牧野进行决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牧野之战决定着决战双方未来的命运。根据时间的推算,公元前1046年正是商朝末年,当时的皇帝为商纣王帝辛,是商王朝的第三十一任皇帝。历史上的商纣王帝辛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君主,本来可以成为一代明君的他却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喜欢女色。当时有大臣为了讨好帝辛,献了一名美女给他。那名女子便是妲己,妲己有着一张的脸,长得十分的美丽,帝辛十分宠爱她。商纣王帝辛不顾国库空虚,大兴土木,建造了无数的宫殿楼台,供自己和妲己享乐。 越到后期,商纣王越是暴虐。因不喜朝中大臣对他的劝谏,商纣王残杀了许多大臣,造成了后来无人可用的局面。商纣王的种种行为,终于引起了民愤。因不满商纣王的暴政,周国联合其他小国组建了一支多达四万人的联军,对商纣王进行讨伐。联军在姬发和其丞相姜尚的带领下,一路获得胜利,两方最终在牧野进行了决战。 在丞相姜尚的精心布置下,周国所率领的联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忽必烈之兄蒙哥攻宋之战过程:出师未捷身先死
世界皆知大开国的大名,然而忽必烈之兄——孛儿只斤·的事迹却鲜为人知。实际上,他比忽必烈更早登上的宝座,若不是在伐宋之战中忽然暴毙,或许元朝历史就将改写,忽必烈又岂会成为雄霸整个中原,乃至欧亚大陆的王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论军事谋略及政治才能,蒙哥与忽必烈都只在伯仲之间。早在在世之时,蒙哥就已显露出骁勇善战的本色,因而颇受前任大汗的喜爱,不仅将他收为义子,更许他久居宫中,学习兵法,以便将来让他领导。 蒙哥长大成人后,窝阔台亲自为他娶火鲁剌部女子火里差为妃,并赐部众,对其恩宠有加。欺生父拖雷去世后不久,蒙哥继承了父亲的封底,实力因此大增。 为报义父的养育栽培之恩,蒙哥先后几次遂窝阔台出征,作战英勇,功勋卓著,更受窝阔台器重。由那时候起,不少人已经看好,窝阔台身后,继承汗位者,非蒙哥莫属。 公元1241年,窝阔台大汗去世,皇族内部顿时陷入的格局。 宗亲大汗的遗孀斡兀立·海迷失皇后趁机谋划政变,意图打压蒙哥,继而传位于窝阔台系的一位皇子。 在母亲唆鲁禾帖尼强有力的支持下,蒙哥迅速平定叛乱,夺得了汗位。 为绝后患,唆鲁禾帖尼亲自下令处死斡兀立·海迷失皇后,为儿子扫清了统领宗亲的政治障碍。从此,蒙哥大汗的威名在大草原崛起,蒙古走上了强军备战,向外扩张的道路,这也为蒙哥日后的南侵大业埋下了伏笔。 蒙哥攻宋之战 大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长兄蒙哥汗,在蒙古草原上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早在之前,他是继窝阔台之后蒙古部族的领袖,据《》记载,蒙哥汗骁勇善战,一生致力于元朝入主中原的大业,因而穷后半生之力攻宋,为后来忽必烈坐拥江山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宝佑六年,刚刚继任汗位的蒙哥急于建功立业,遂亲率三路大军沿巴蜀地区一路南下,进攻,此时,宋元之战已进入白热化。蒙古大军气势如虹,一路夺取了四川以北大部分地区,战至合州钓鱼城,遭到了早有准备的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一度战事进入胶着状态。 蒙哥见状,急昭各部大将商讨对策,均未果。这一仗,双方你来我往打了足足半年有余。 蒙古侦察兵得知,南宋军民早在数年前就开始囤积粮草,准备迎战蒙古大军,目前城内粮草充足,丝毫不惧打持久战。再加上蒙古军从大漠远征南宋,乃疲惫之师,而宋军则是以逸待劳,若战事继续持续下去,只会对蒙哥大军更为不利。 想到此处,的蒙哥决定亲自上阵督战,在钓鱼城下与守城军民。 一时间,火炮轰鸣,杀声震天。在两军的激烈交战中,蒙哥不幸被炮火击中,最终伤重不治。也有说法称他是被南宋悍将张珏击毙,事实究竟为何,难以考证,毕竟元朝文献与南料所载各自不相同。 无论如何,蒙哥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倒是为南宋国运延长了十几年的寿命。 蒙哥生平 幼子拖雷与妻子唆鲁禾帖尼育有四子,蒙哥为长子,他也是继养父窝阔台之后继承汗位的蒙古部族统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1251年,蒙哥在平定了贵由残部的叛乱之后,被氏族宗亲推举为大汗,由此全面揭开了蒙古大军南下侵宋的历史。 据《元史》记载,蒙哥自少年时期随义父窝阔台四处征战,至完成蒙古部落统一大业,一路之上虽然有挫折,然而大体还算顺利。唯独在伐宋大业上吃了败仗,竟在合州一处名曰钓鱼城的小城遭遇宋军迎头痛击,苦战半年未果,这对此前攻无不克的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为迅速解决合州战事,蒙哥身先士卒,亲临钓鱼城下督战,不料被南宋火炮发出的飞石击毙,临终前道:将来若破此城,必屠尽城中军民,片甲不留。 由此可见,蒙哥对这次倾全国之力,力图一举灭宋的军事行动寄予了多大的厚望,失败之后又何等心有不甘。 然而仔细想想,蒙哥之死,对南宋民众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蒙哥汗虽然极具领导才能,然而刚愎自用,本质上是一位蒙古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仍旧是传统的游牧民族政策。若蒙哥一举消灭南宋,必定疯狂屠杀汉人以便统治,这方面,元世祖忽必烈则要好得多。不容否认,忽必烈是蒙古统治集团中鲜有的倾慕南朝文化的开明人士,较之其兄蒙哥,忽必烈更能包容并利用异族文化,因而在钓鱼城守将率部投降后,忽必烈并未依照王兄遗愿屠杀南宋军民,而是赦免了全部军民,从而避免了更多的战乱与流血,多多少少为元朝统治阶级的暴虐形象做了一些修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