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汉朝十大名将之一:汉和帝麾下名将大将军窦宪

时间:2025-03-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大司空窦融曾孙,外戚、权臣、名将。

建初二年(77年),立窦宪之妹为皇后。

窦宪、窦笃兄弟亲幸,“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

永元元年(89年)窦宪派遣刺客刺杀幸臣刘畅,嫁祸,后因事泄获罪,被囚于宫内。

窦宪恐惧,请求出击北匈奴以赎死。

逢南匈奴单于请兵北伐,乃拜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手,各领四千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三万余出征。

窦宪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外蒙古额布根山),北单于逃走。

窦宪、耿秉乘胜追击,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1500多公里),出鸡鹿塞(内蒙古磴口县西北七十公里),南单于走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出稠阳塞(今固阳),三军在涿邪山会师,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至达和渠北醍海(屠申海),杀一万三千多人,俘虏无数。

后登燕然山(今外蒙古杭爱山)。

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

朝廷拜宪为大将军,位高三公。

燕然山大捷,使窦宪坚定了消灭北匈奴的决心。

永元三年(91年)窦宪派兵再次出击,出塞五千里进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单于主力,斩名王以下五千余人,俘虏北单于皇太后,北单于仓皇逃窜不知所终。

窦宪既破匈奴,权震朝廷,遂阴图篡汉。

知其阴谋,与中常侍计划铲除窦宪。

永元四年(92年),和帝命令逮捕其党羽,没收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后将窦宪赐死。

窦宪在历史上留下过种种劣迹,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被公认为是东汉外戚专权的祸首,因而备受贬斥,以致于他的历史功绩也几乎被其罪过所掩盖了。

其实,客观地分析窦宪的一生,其有些行为虽令人愤慨,但他对东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应该肯定的。

作为当时无可争议的优秀将领,他统率大军,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功”,逐北单于,迫其西迁。

他的威名震撼了大漠南北,他所奠定的中国北疆新格局,既是东汉光武、明、章三代的夙愿,是中国边疆统一和中华民族融合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渴望和平的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所以窦宪的历史功绩是不应抹杀的。

其次,从军事史的角度上看,窦宪作为指挥东汉第二次征伐北匈奴战争的汉军统帅,成功地组织实施了稽落山之战和金微山之战等重大战役,在中国军事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窦宪用兵,善于针对敌军弱点,及时掌握和准确判断敌军的动向,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方针,调遣优势兵力与敌主力决战。

如汉三路大军汇集琢邪山后,窦宪根据北匈奴势力已大大削弱,不敢与汉军正面交战的状况,派出精骑万余,向北单于庭所在地稽落山一带运动,迫使北匈奴主力出战,并一举将其击溃。

此役后,窦宪继续主动出击,盯住北匈奴主力不放,又先后在河云北、金微山取得重大战果。

窦宪在作战中,十分注意扬长避短,根据汉军准备充分、装备精良、兵力集中,但深入大漠、远离后方、不宜久战的优弱点,以及北匈奴虽行动飘忽、反应快速,但力量薄弱,惧怕决战,且有大量老少部民拖累的实际情况,采用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等战术,往往轻装疾进,速战速决。

如包抄、夜袭河云北,长途奔袭金微山,均收到了出敌不意、以奇制胜的效果。

同时,一旦逮住战机,便不轻易放弃,每次击溃敌军后,均穷迫猛打,不让敌人有喘息机会,尽量在追击中歼灭敌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史上十大开疆扩土的帝王分别是哪位

国王。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殷本纪》称:“武丁修政行德﹐殷道复兴。”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后人又称之为武丁大帝。网络配图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采取、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 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 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之一。此外,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公元608年(大业四年),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网络配图 唐太宗,是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射匮可汗,自号沙钵罗可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至显庆二年(657年),唐大将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今前苏联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部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又派遣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名巡视葱岭以西, 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设置十六都督州府,统辖八十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 当时朝鲜半岛分成: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六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高宗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至龙朔三年(663年),唐大将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年),唐军破平壤,灭亡高句丽。网络配图 此时唐朝版图达到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到中亚的咸海和波斯东北部,北包贝加尔湖。, 即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公元685-762年),因为谥号突出一个“明”字,又称,的第三个儿子。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他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但从他开始唐朝也走上了下坡路,即从开始,唐朝逐渐衰落下去。唐玄宗采取了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孛儿只斤·(1162-1227),[专区],庙号,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蒙古人开始扩张版图,三次入侵西夏,逼使西夏向蒙古求和,然后进攻金国,在1211年的野狐岭会战大破四十万金军,1214年金迁都汴京,蒙古军在次年攻陷中都,金国在黄河以北之地陆续失守。正当金国危在旦夕时,中亚的花剌子模与蒙古结怨,成吉思汗急于报仇,在1219年亲率蒙古主力西征,金得以苟安一时。成吉思汗在西征时,先后消灭了西辽、花剌子模及许多国家,又派速不台率领蒙古军向钦察草原扩张。成吉思汗回师后,再攻西夏。网络配图 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爱新觉罗·(1654.5.4-1722.12.20),仁皇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死后葬于清东陵之景陵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认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者是也”。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平定了;遏制了沙俄的扩张,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武力平定割据台湾的家族,使台湾回归;康熙还亲征新疆准噶尔,击败噶尔丹,使蒙古土尔扈特臣服清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麾下三大名将之一李道宗最后是如何死的?

提起名将,人们就会想起、秦叔宝、苏烈,但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眼里,“当今名将,唯李勣、江道宗、万彻而已”。李勣就是瓦岗寨那个徐世绩,也叫徐茂功;江夏王李道宗,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以“奸臣”形象出现,还被打掉了两颗门牙;至于薛万彻,则曾经是太子的死党、唐太宗李世民的死对头,抵抗最顽强的悍将。 无论是哪一个朝代的史料,江夏王李道宗都不是一个奸臣,他一生破刘武周王世充,灭东、吐谷浑,征高句丽,为唐王朝的统一和立下赫赫战功,李道宗晚年遭、褚遂良的陷害,在流放途中病死,死于非命,而且后世还被抹黑了名誉,成了“叛国之贼”。 李道宗被抹黑了,死得也挺憋屈,但是李世民眼中的另一当世名将薛万彻,下场更是悲惨,而且被杀的理由似乎也有些“莫须有”。 当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领着程咬金等人杀掉了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尉迟恭直接拎着滴血的长矛去逼迫唐高祖李渊承认李世民行动的合法性。作为太子建成的支持者,车骑将军、武安县公薛万彻在看到“主公”李建成堪堪要败,就带着皇宫禁卫军(宫兵,可见李世民其实是“谋反”)要去端李世民的老巢:“鼓噪欲入秦府,将士大惧”。 李世民得胜后,薛万彻逃进深山,李世民好言好语劝了回来,并且把妹妹丹阳公主嫁给了他。薛万彻给的彩礼则是自己的战功:梁师都勾结突厥犯境,“万均与万彻横出击之,斩其骁将,虏阵乱,因而乘之,杀伤被野。”突厥兵眼看着梁师都被砍死,连增援都不敢;李靖要去打吐谷浑,专门申请让薛万彻一起去。薛万彻带着一百骑兵杀进吐谷浑腹地,遇到数千敌军,大家都吓傻了(可能是怕变成),薛万彻挥舞马槊单骑冲阵,“虏无敢当者”。薛万彻回来招呼大家:“这些小贼,太菜了!”于是“跃马复进,诸将随之,斩数千级,人马流血,勇冠三军。”薛万钧还跟弟弟薛万钧一起向唐太宗李世民献上了一份厚礼:“破吐谷浑天柱王于赤水源,获其杂畜二十万计。” 虽然战场勇猛,“彩礼”也够丰厚,但是入了洞房,薛万彻却成了斗败了的公鸡,《新唐书卷八十三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罕见地写了一件搞笑的事情:“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万彻蠢甚,公主羞,不与同席者数月。”男的蠢,女的羞,差点笑破唐太宗肚皮,专门摆了一场酒宴,把薛万彻的大姨子小姨子连襟们都叫来作陪,“悉召它婿与万彻从容语,握槊赌所佩刀,阳不胜,遂解赐之。主喜,命同载以归。”至于回去薛万彻与丹阳公主有没有洞房,唐太宗知不知道,史书中没有记载。 薛万彻后来还是被妻侄唐高宗李治杀害了,而且看起来就是“冤杀”,罪名“莫须有”,而且是叛徒,也就是的二儿子房遗爱,那个眼看着自己老婆跟唐三藏的徒弟鬼混而不敢吱声的孱头。 《旧唐书》《旧唐书》的记载如出一辙。薛万彻曾经对房遗爱说过:“我虽病足,坐置京师,诸辈犹不敢动。”房遗爱说:“若国家有变,我当与公立荆王元景为主。”这其中房遗爱说话有毛病,薛万彻说话没毛病,因为坐镇京师威慑宵小,本来就是薛万彻这个嚄唶宿将的本分。 但是房遗爱这个孱头谋反失败,马上就把薛万彻攀咬了进来,薛万彻与房遗爱当堂对质,房遗爱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恨薛万彻,死不改口,气得薛万彻大骂:“我薛万彻堂堂男子汉,因为房遗爱这个小人而被杀,真特么不值(薛万彻大健兒,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 大将军有大气场,临刑时薛万彻自己解开衣服,吩咐刽子手:“快点动手!”刽子手的刀居然砍不动薛万彻的铁脖子,薛万彻又大声训斥:“你用点力好不好?”刽子手连砍三刀,这才让唐太宗心中的三大名将之一薛万彻,没有饮恨疆场,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饮恨刑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