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解密:中国史上第一个黄袍加身的帝王是哪位?

时间:2025-03-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说起“”这则典故,都知道是所为。

出身军将世家的他,在五代乱世中成长崛起,通过施展权谋,最终黄袍加身,走上最高权力的宝座,建立了大宋王朝。

其实,开此先例的不是赵匡胤,而是后周。

唐末五代,群雄纷争,,中原五代八姓十三君如走马灯交替,南方更是列国割据,混乱不堪。

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驻兵邺都,防范契丹南侵。

后汉隐帝在舅舅李业的挑拨下,恐郭威手握军权,功高盖主,嫌“厌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邺都去谋杀郭威,激起了郭威兵变。

隐帝领兵出征,结果被乱兵杀死。

公元950年冬,郭威发兵南向,攻入开封,聪明的郭威让隐帝之母李主持朝政,以安人心。

之后,郭威假借契丹南犯,率兵离京,在澶州,数千将士发生兵变,拥立郭威为帝,推翻了后汉王朝。

公元951年2月13日,郭威即位建元,国号周,史称后周。

他生性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

郭威登基的第一天,他就当众销毁了从后汉宫中搜出来的宝器,把这些被后汉的皇帝和皇室们看重的珍珠、翡翠、玛瑙和金银器皿,统统砸了个稀巴烂。

一边让人砸,还一边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别人都可以喜欢这些东西,就他妈皇帝不能!当了帝王,就千万不能眷恋这些东西!”自打他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就一连下了几道圣旨,降低赋税,减轻刑罚。

郭威自己的生活,也一向节俭,做了皇帝,反倒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

他经常对臣僚们说:“朕起身寒微,自幼就饱尝了人世的艰辛。

遭逢这样一个丧乱的时代,一夜之间作了帝王,怎么忍心搜刮百姓,来奉养自己呢!”郭威下令:“从现在开始,禁止各地官员向皇帝送礼。

同时,也禁绝各地官员,借各种机会,以各种名目,向皇室供奉各种珍器重宝和土特产品等生活物资。

” 郭威还亲自到孔庙祭祀,向孔子塑像行跪拜礼。

跟在身边的大臣看到了,上前劝阻说:“孔子只不过是个陪臣,作为帝王,您不应该给他行这么大的礼,他不应享受这么高规格的礼遇。

”郭威听了以后,感慨地说:“孔子是万世帝王的老师和楷模,我怎么敢不敬重这位伟大的圣人!”行礼过后,郭威还下令修缮孔庙,禁止在孔林打柴毁林,命人四处寻找孔子的直传后裔,任命为曲阜令,又找来了孔门大弟子颜回的后人,授予曲阜主薄的官职。

让孔颜的后代,共同管理孔颜的家乡——曲阜的全部事宜。

郭威说自己生长军旅,没有时间和心思读书,不懂得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

于是诏令全国各地,只要能提出有利于国家和民众的方略,朝廷都愿意虚心接受。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危,临终前告诫说:“前两年我带兵西征,看到十八个皇帝的陵墓,都被人盗伐了。

你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下葬时放进了太多的。

我死了以后,你要遵照我的遗嘱,给我穿纸做的衣服,用瓦片作棺材,尽早下葬,不要在宫中停放太长的时间。

随便雇几个人,草草埋了就行了,不要搞大的仪式,劳民伤财。

也不要搞什么石羊、石马、石狮子之类。

你还要在陵墓的前面刻一块石碑,碑上就写:‘周天子平生好简约,遗命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命’。

如果你违背了我的遗嘱,我在地下也不保佑你。

”说罢,看了柴荣最后一眼就溘然长逝了。

的柴荣,就在郭威的遗体前,接过了后周的统治权。

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3年,从正月里称帝,正好又在正月里病逝。

终年仅51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说武则天是历史上最残忍的小三?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谁是中国史上唯一的驸马状元?万寿公主驸马是哪位

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古代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自创立科举制度,并在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孙伏伽成为壬午科状元开始,至清末三十年(1904年)刘春霖成为甲辰科状元为止(次年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据不完全统计,1300年来史上共有592名文科状元和118名武科状元,合计710名。而在古代戏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殿试夺魁、状元及第而被招为东床驸马的诸多感人故事,如:京剧《铡美案》中,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双儿女的陈世美,赴京赶考高中状元,继而隐瞒婚史,与公主成婚,做了驸马爷;黄梅戏《女驸马》中,民女冯素贞为了解救丈夫,男扮女装冒夫名进京赶考,应试中魁,被强招为驸马;……可能是因为这些流传甚广的戏剧的影响,很多人会误认为驸马多为状元出身,而中了状元也就很有希望被招为的女婿,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实际上,据史籍记载考证,在这1300年间的多达710名文、武状元中,只有一位曾被招为驸马,他就是的郑颢同志。 郑颢,字奉正,唐朝的荥阳(今河南郑州境内)人,后落籍何清(今河南洛阳孟津),生年不详,卒于唐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为时期的宰相郑絪的,是典型的官后代哟! 会昌二年(842),郑颢在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高中状元。登第后任右拾遗,诏授银青光禄大夫。四年之后,李忱继位,改元大中。李忱虽然贵为天子,但却是个科举迷(具体见拙作:谁是史上最迷恋科举制的皇帝?),不仅给自己另取了一个名字叫李道龙,还在文书上自题为“乡贡进士李道龙”,每遇到朝臣,总要问人家何时登第。若对方是进士出身,他则龙颜大悦,若不是进士出身,他则为之惋惜不已。 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郑颢充翰林学士。宣宗为长女万寿公主招婿,宰相(同平章事)白敏中,他也就是大诗人的堂弟,就向宣宗李忱荐举生得俊秀的郑颢。唐宣宗既迷恋科举,又欣赏状元郑颢的才学,故而一定要将自己的女儿万寿公主嫁给郑颢。 郑颢对于这送上门的好事却很犯愁,因为一则他已经与名门望族订婚,其时已赴婚楚州(今江苏淮安市),将娶卢氏,并已行至郑州;二则唐朝的公主一直都有彪悍的传统,如的女儿,就是一代女强人,郑颢也担心自己取回来的是位难伺候的主儿。郑颢为此就想方设法推掉这门婚事,然而白敏中可能是收到了皇帝李忱的死命令,于是他便派遣快马,前往卢氏家里,追回了聘礼和堂贴。卢氏一家原本正在为与状元的联姻而大举庆祝,不料却遇到了这样的事,但也无可奈何,谁让横刀夺爱的是当朝天子的女儿呢。 最终郑颢迎娶了万寿公主,宣宗亲自为他们主持完婚仪式,拜郑颢为驸马都尉,又提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婚后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万寿公主的表现还算谦逊,但皇家的傲气终究难改。某一天,郑颢的弟弟郑凯得了重病,全家上下都焦急万分,而万寿公主居然跑到慈恩寺看戏去了,对于小叔子的病情毫不关心,有失嫂子的礼节。后来皇帝李忱听说了这件事,专门训斥了万寿公主,说她有失体统。每次觐见之时,李忱还不忘训勉女儿:“无鄙夫家,无干时事。”要她不要干预朝政,重蹈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的覆辙,也不要因为身份高贵而轻视夫家。受此训诫的万寿公主此后收敛了很多,与郑颢也算相处甚洽。 强扭的瓜不甜哟。郑颢娶了万寿公主,因带有被逼婚的意味,因一直怀念卢氏女,婚后两人的生活并不算幸福。但他不敢为此迁怒于岳丈皇帝大人,而是深恨白敏中,常拿白敏中出气,后常于宣宗面前告白敏中的状,并曾多次弹劾白敏中,幸亏李忱知道自己理亏,不以为然,压下了郑颢的奏章,白敏中才没有受到处罚。 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郑颢升任校检礼部尚书,又任河南尹(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次年因病去世。郑颢的轶事在《》、《新唐书》和《幽闲鼓吹》等书中均有提及。郑颢善于选拔人才,于礼部任上,曾两主礼试,处事公允。这位中国史上有据可查的唯一的“驸马状元”为政还是清明公道、得人称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