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拿破仑十大绝密真相是怎么回事?拿破仑真的很矮吗?

时间:2025-03-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导读:作为一位成功的军事家,不仅仅有称霸欧洲的梦想,他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以往我们都是通过历史书了解拿破仑的生平,学到的只是他的丰功伟绩。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揭秘一下历史书中很少提到的真相。

1.拿破仑不叫拿破仑 拿破仑本名叫NapoleonediBuonaparte.拿破仑刚出生时,科西嘉岛成为法国附属领地仅一年,但这足以改变历程。

Buonaparte家族是科西嘉贵族后裔,而小拿破仑就出生在CasaBuonaparte,早在17世纪CasaBuonaparte便成为家族府邸。

拿破仑20岁时,有了参军的想法,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听起来更像法语的名字拿破仑·波拿巴。

但是即使这样,他的后半生仍然与没落守旧的科西嘉紧密相连。

拜英国人所赐,拿破仑的昵称有“小个子科西嘉人”和“来自科西嘉的独裁者”。

网络配图 2.拿破仑不是与生俱来便擅长战术 拿破仑不是一参军就立刻成为军事天才的,他也需要训练。

9岁时,拿破仑进入法国本土一家宗教学校学习法语。

后来拿破仑在布里埃纳军事学院学习了五年,然后又继续在巴黎军事学院进修。

拿破仑的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为了省钱,拿破仑成功地将两年课程压缩为一年。

他也是第一位从军事学院毕业的科西嘉人。

3.拿破仑是位积极的民族主义者,但却不是为了法国 1789-1793年间,拿破仑虽然在法国军队中担任军官一职,但他却支持科西嘉人革命摆脱法国的统治。

这一切都很复杂,因为1789年正好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而关于科西嘉问题的斗争则分成了三股势力,分别是法国贵族,革命派还有以雅各宾派为首的科西嘉民族主义者,而后者正是拿破仑支持的一方。

他甚至举家来到法国,投身于革命事业,还发动了一场反抗法国军队的暴乱,当然这些都发生在在他与科西嘉的一位首领意见不合之前。

拿破仑在1789年曾写道:“生我养我的故乡日渐衰亡,三万法国人却正在荼毒我们的海滨,乘着鲜血的波涛将我们的自由湮没。

” 4.拿破仑成名时还很嫩 拿破仑军队的壮大很神速。

1795年,拿破仑率队击败反动势力,挽救了法国政府,也正因如此,他被任命为卫戍部队司令兼军事顾问。

当时拿破仑26岁。

第二年,拿破仑被擢升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

这个称呼有些误导人,因为这支部队既不属于意大利,也不属于任何其占领的区域。

很快拿破仑就跳过了第二阶段,因为他赢得了一场极为重要的战役——奥地利哈布斯堡帝国之战(theHapsburgs)。

因为这场胜利,拿破仑在法国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威信也日渐增高。

他曾创办两家报社,甚至在1979年筹划了首次政变,以肃清政府中保皇党的剩余势力。

5.拿破仑的身高问题是英国人的夸张之举 拿破仑执政期间,法国的长度计量单位叫做“piedsduroi”,即“国王的步子”。

说白了,这一步的长度就是按照当朝国王脚的尺寸算的。

按照这种计算方法,拿破仑身高为5.6国王尺寸,换算成英国标准计量单位,他的身高只有5英尺3.5英寸(译者注:约合1.63米)。

然而法国人的平均身高在5英尺3英寸(译者注:约合1.6米),拿破仑的身高比平均身高还要高上一些!但是不用担心真相到底是什么,这只不过是英国人的刻意夸大宣传,以此对这个小个子,谁让他总是气愤被量身高的官员给欺骗了呢。

网络配图 6.拿破仑之死是个迷 1821年,拿破仑去世的消息一经扩散,便有两种不同的“阵营”存在。

一方认为拿破仑很有可能是被蒙托隆伯爵(CountMontholon)用砒霜毒死的。

他们的这一说法也得到相关报告的论证——拿破仑的遗体在1840年转移时,竟然完好无损。

众所周知,砷(译者注: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防腐剂。

专家在他的头发中也检测到砷物质,但是所有的结果仍然无法确定拿破仑的死因。

在拿破仑的体内的确有类似老鼠药的砷毒物,但是在圣赫勒拿岛(SaintHelena)上曾鼠疫盛行,而他却轻而易举的逃过一劫。

另一方则相信尸检报告,这份报告由多达7位照顾拿破仑的医生联名签署,尸检报告指出拿破仑死于胃癌。

而拿破仑家族史也支持了这一说法——拿破仑的祖父,父亲,兄弟Lucien和三个姐妹都死于胃癌。

拿破仑去世之前,体重也骤减。

7.拿破仑曾写过一本言情小说 《克里森与欧吉妮》(ClissonetEugénie)这部短篇小说是以拿破仑自己与欧吉妮·克拉里(EugénieClary,后改名为德西蕾·克拉里)的一段真实爱情罗曼史为背景的。

小说讲述的是,法国大革命期间,一位厌倦了战争的英勇军官在一个公共浴池遇到并爱上了小说中的欧吉妮。

从军队退役后,克里森便和欧吉妮结婚了,并抚养了几个孩子,在乡下过着般的逍遥日子。

但是战争再次爆发,克里森觉得必须去报效祖国,于是重回战场。

不幸的是,克里森在战斗中受伤了。

一个给欧吉妮报平安的战友却与欧吉妮暗通款曲,于是欧吉妮不再与克里森通信。

伤心欲绝的克里森随后给他不忠的妻子和情人寄去最后一封信,然后便战死沙场。

而真实的德西蕾·欧吉妮(DésiréeEugénie)后来则成为了挪威和瑞典的王后,因为她的丈夫——一位法国将军后来继承了瑞典王位……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这部小说幽默诙谐,完全无法让人与印象中厉声厉色的拿破仑将军联系到一起。

8.拿破仑让世界了解了象形文字 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壮举让世界发现了举世闻名的罗塞塔石(RosettaStone)。

石头上的三种铭文帮助语言学家最终破解了象形文字之谜,并为现代古埃及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然而对于拿破仑而言却没那么幸运,1801年,英国人重新执掌埃及。

有位法国将军蒙诺(Menou)用他的神逻辑声称罗塞塔石是他的私有财产,这样他就可以把这块石头带回法国。

但是英国人最后拿走了这块石头,因为你知道,他们才是战争的胜利者。

但是如果拿破仑从来没有入侵埃及,也不会碰巧有个法国士兵在罗塞塔要塞发现这个有趣的石头。

网络配图 9.拿破仑的抚摸可以治愈疾病 拿破仑曾经探望过被困在叙利亚某个城市且身患瘟疫的士兵们,有谣言说是他下令毒害这些士兵的,而拿破仑此行也是为了辟谣。

没错,当时的确有谣言说是拿破仑毒害了自己的军队,不过没有必要证明这种愚蠢的阴谋论。

拿破仑去医院探望士兵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也为了安抚士兵。

你看首长都冒着感染瘟疫的危险来看你们了,证明瘟疫没那么可怕。

拿破仑后来就命人画了一幅关于这次慰问的巨幅画像,画面是他正在抚慰患病的战士,似乎这种皇家触摸拥有治愈的魔力。

1804年,这幅画初次亮相,而同年拿破仑称帝,这两者之间显然不是巧合。

10.拿破仑喜欢猫 拿破仑其实一点也不怕猫。

反而是他的侄子患有惧猫症。

拿破仑·波拿巴跟当时的很多欧洲人一样都迷信,认为黑猫代表着坏运气。

但是他并不害怕猫,甚至在圣赫勒拿岛流放期间还曾养过一只猫,取名叫“本”。

据拿破仑的随从回忆,本和拿破仑,他们经常呆在一起。

所以你懂得,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不仅是个言情小说作家,还是个爱猫控。

谁能想到一直很严谨的拿破仑会有这么多不同的面貌,其实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也都会去做一些常人眼中不理智,但是却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样的人物形象才丰满,这样也才会给人们留下更完整的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史上十大开疆扩土的帝王分别是哪位

国王。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殷本纪》称:“武丁修政行德﹐殷道复兴。”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后人又称之为武丁大帝。网络配图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采取、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 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 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之一。此外,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公元608年(大业四年),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网络配图 唐太宗,是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射匮可汗,自号沙钵罗可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至显庆二年(657年),唐大将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今前苏联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部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又派遣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名巡视葱岭以西, 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设置十六都督州府,统辖八十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 当时朝鲜半岛分成: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六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高宗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至龙朔三年(663年),唐大将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年),唐军破平壤,灭亡高句丽。网络配图 此时唐朝版图达到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到中亚的咸海和波斯东北部,北包贝加尔湖。, 即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公元685-762年),因为谥号突出一个“明”字,又称,的第三个儿子。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他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但从他开始唐朝也走上了下坡路,即从开始,唐朝逐渐衰落下去。唐玄宗采取了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孛儿只斤·(1162-1227),[专区],庙号,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蒙古人开始扩张版图,三次入侵西夏,逼使西夏向蒙古求和,然后进攻金国,在1211年的野狐岭会战大破四十万金军,1214年金迁都汴京,蒙古军在次年攻陷中都,金国在黄河以北之地陆续失守。正当金国危在旦夕时,中亚的花剌子模与蒙古结怨,成吉思汗急于报仇,在1219年亲率蒙古主力西征,金得以苟安一时。成吉思汗在西征时,先后消灭了西辽、花剌子模及许多国家,又派速不台率领蒙古军向钦察草原扩张。成吉思汗回师后,再攻西夏。网络配图 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爱新觉罗·(1654.5.4-1722.12.20),仁皇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死后葬于清东陵之景陵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认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者是也”。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平定了;遏制了沙俄的扩张,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武力平定割据台湾的家族,使台湾回归;康熙还亲征新疆准噶尔,击败噶尔丹,使蒙古土尔扈特臣服清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古时候历史上的十大军队家:白起居第三

导读:中国古代历史上不缺乏谋略的军事家,他们个个,不仅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卓著战功,而且还影响了中国军事领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军事家。网络配图 NO.1 孙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惠民县)人,祖父田书为齐大夫,攻伐莒国有功,赐,封采地于乐安。公元前532年的齐国内乱后,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铸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经吴国谋臣多次推荐,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篇晋见吴王。 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议论惊世骇俗,见解独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公元前506年,吴楚大战开始,孙武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 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流传至今的《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北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揭示了战争的规律,论述了、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法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孙子兵法》已有英、日、德、法、俄、捷、朝等文译本,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NO.2 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善于运用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他知人善任,曾起用一大批杰出的军事、政治人才。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对蒙古民族的形成有巨大意义;攻金灭夏,为全中国一统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建立横跨亚欧的大帝国,打开了东西方的大通道,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NO.3 白起,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卓越的军事统帅,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的军事统帅。他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白起列传》)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等。白起最突出的军事思想是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 但白起能够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这是非常难得的。其指挥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然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白起如此,伍子胥、皆是如此。 NO.4 韩信以帐下执戟卫士的低微身份,几年内登坛拜将,屡建奇勋,终至成为左右战争的一方诸候。蒯通以“略不世出”来赞誉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曾著有《韩信兵法》三章,可惜已经失传。 韩信的军事才能令极度不安,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韩信的绝世军功和才华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和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一代名将,死非其所,实堪哀伤。网络配图 NO.5 项羽 项羽在中国从来都是成者王败者寇,成功的让后世景仰,世人称道,而失败者则会万夫所指被世人所不霄,但项羽却是一个例外。项羽最后败在了刘邦的手下,自刎在乌江边上,虽然他败了,但项羽在人们心中从来都是一个的大将军,一个让人望其项背的大英雄。 刘邦虽然胜了,但我们更多的听到人们在骂刘邦夸项羽。有人说是刘邦打败了项羽,有人说是韩信打败了项羽,但我认为是项羽自己打败了自己,在那个年代,除了他自己,没人可以打败项羽。 NO.6 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外甥。善骑射。初为武帝侍中。元朔六年(前123),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票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战绩卓著,封。元狩二年(前121)三月,为骠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转战六日,深入千余里,斩获近9000人。 夏,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迂回至祁连山(今南山)、鱳得(今张掖西北)一带,袭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斩获3万余人(见),以功益封5400户。自此恩宠有加,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秋,以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4万人归汉。元狩四年(前119)春,率5万骑为东路军,由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塞2000余里,重创匈奴左部,斩获7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内蒙古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 此战与卫青西路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丰碑(见)。与卫青同为大司马。属下校、尉以至吏卒亦多受封赏。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壮言。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但少年得志,不恤士卒。 NO.7 李世民是那种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军事天才。从十八岁起(现在高中毕业生的年龄)就统帅数万大军南征北战,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只是由于后来当了,治国才能过于突出,后人往往于“”,而忘了他的赫赫武功。所以在《说唐》这样的民间话本中,他被描写成知人善任,但武功平平的儒将形象,时时需要手下武将的保护,这才有了程咬金月下赶秦王,秦叔宝抱病战尉迟,单雄信割袍断义,御苑护主等脍炙人口的段子。 实际上,李世民不仅善于指挥军队,自己也是一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北征周时,他只带了一名甲士到战场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去观看敌军营寨,不料被数百敌军包围。他骑马便跑,却被对方骑兵紧追不舍,杀了甲士。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李世民突然勒马转身,大喝一声冲了过来,在众人惊愕之际,拉弓便射,领头的武将措手不及,应弦落马,又刷、刷、刷几箭射倒数人。兵众见头领被杀,秦王勇不可当,不敢再追,慌忙退去。其勇猛可见一斑。 看李世民打仗,既欣赏他的智谋,更惊叹于他的勇猛。他不仅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家,也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常常在战场上做出一些惊人之举。 NO.8 努尔哈赤创建了军制。是由氏族公社的生产组织演变而来的。女真人的习惯,每逢出师打猎,全族的壮丁都要出动。他们每人出一支箭,10个人组成一个小队,由牛录额真指挥。后来由于军队不断扩大,努尔哈赤就规定每300个人设一个牛录额真;每5个牛录为一个甲喇,设一个甲喇额真统辖;5个甲喇为一个固山,设一个固山额真统领,并设两个梅勒额真作为固山额真的助手。 每个固山为一旗,由亲王担任统帅,率领7500人,分别用红黄蓝白四色旗为标志,所以也称四旗。后来。又增加了镶红、镶黄、镶白、镶蓝四旗,一共八旗。八旗制度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的兵民合一、军政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士兵平时狩猎耕种,战时上马出征。 八旗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而努尔哈赤则是最高统帅。八旗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女真人的战斗力,入关前的八旗兵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为统一天下立下了。网络配图 NO.9 曹操(155—220)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史称。曹操祖籍安徽亳县,小名阿瞒,字孟德。末年在镇压过程中,扩张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又于建安元年(196年)把迎至,遂“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13年做了丞相,被击败后回北方重整势力。公元216年自封魏王,继位后追封其父为武帝。 曹操精通兵法,又长于诗歌,以诗抒发报负,今存诗20余首。其诗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他“,,”的诗句成为英雄老当益壮,志气冲天的代言,堪称。 NO.10 岳飞(公元1103年一1141年),字鹏举,生于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随父亲在农田劳动,体格健壮,臂力过人。他却很有志气,劳作之余师从射箭名师和枪手陈广,练得武艺超群。他勤于读书,尤其爱读《春秋》和孙吴兵法。在母亲的教诲下,岳飞脑海里深深地刻上了忠君报国、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信念。 自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到1129年(建炎三年)的8年间,岳飞先后四次从军,跟随七任长官转战黄河南北,抗击金兵。他背负着岳母亲刺的“尽忠报国”四字,满怀着一腔报国热忱,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但是由于他年轻气盛、,加之南廷软弱腐败,岳飞的军旅生涯充满了艰难曲折。 他曾因越职上书,反对朝廷避地东南而遭到革职;曾因率部擅自行动而险遭军法处决。但智勇双全的岳飞凭着坚定的爱国信念,凭着过人的勇力和超人的智慧,抗阻住了金军的铁蹄,也抗住了厄运的袭击,在挫折和困境中逐渐成熟起来。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军事家,当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有很多著名的军事家,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