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一个被史料埋没的三国将领!“谋、义、情、忠、勇”在他身上完美体现!

时间:2025-03-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一个被史料埋没的将领!“谋、义、情、忠、勇”在他身上完美体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国时期是一个激情四射的年代,这个时代虽然是乱世,但人才辈出,是我国最为精彩的一段历史。

而罗贯中的,也基本按照那时的史料所写。

关于三国的史料,至今被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人物,但由于《三国演义》不可能对每个人都面面俱到,因此,一些三国时期人物提到的很少,而且鲜为人知。

不过史料却还原一些人的面貌。

其中有一个人物很厉害,既有勇又有谋,还受到后人称赞。

此人就是三国时的,三国演义对他着墨太少,但李通却是一个几近完美之人,称得上是三国典范。

总结评价李通这个人,可以用“谋、义、情、忠、勇”五个字表述,在李通上都基本体现了一种风格。

1.谋 李通不像其他三国有名的人物生卒年不详,李通生于167年,卒于209年。

他是江夏平春县人。

李通没出道前就以侠义闻名长江、汝水间。

李通之所以能出道,主要因为后,李通与同乡陈恭一道起兵镇压,并因此收拢了很多百姓,壮大了力量。

但当李通、陈恭大名传出去后,附近一个叫周直的人,手下也聚集了很多人,周直还打出拥护李通和陈恭的旗号,但周直却不干正事。

李通决定杀死周直,但同乡陈恭却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还怪李通不能容人。

李通了解陈恭的为人,认为与陈恭商量任何事都耽误了,于是他自己做主,制定了一项计策。

李通约周直来见,周直到后,李通设宴招待他,席间频频劝酒,周直根本没有什么戒备,喝得酩酊大醉,李通乘机杀了周直手下,并接管周直人马,此时陈恭无话可说,但两人部队领导权却到了李通手中。

陈恭是一个做不了决断的人,后来还被小舅子陈郃杀了,并夺了陈恭的部队。

李通虽然与陈恭不和,但两人总体来说还是亲密的,毕竟一同起事的同乡。

当李通听说陈恭被杀后,李通很伤心,率领部众就攻打陈郃,打败陈郃后,割下其首级,用他的人头祭奠陈恭。

2.义 李通曾与黄巾军作战中,活捉了当地一个叫吴霸的起义军首领,并收降了他的所属部队。

但这一年赶上灾年,百姓吃不上饭。

李通拿出自己家产赈济饥民,施舍百姓,而他自己从来不搞特殊,他与部属同吃同住一起度过灾荒,因此李通的部属对李通很信赖。

无论旧部还是新招降的人马,他们都被李通这种“义气”所感染,都抢着为他效力冲锋陷阵。

因此,在李勇带领下,他的军队上下一条心,士气非常高,所以遇到的敌手都害怕李通部队。

3.勇 建安初年,李通率领人马来到许县,投靠了曹操。

曹操任命李通为振威将军。

曹操让李通驻守在汝南郡的边界。

198年,曹操征伐,派兵援助张绣,从后面攻击曹军。

曹操前后受敌,战败受困。

李通听说后,连夜率兵赶来,曹操有了援军的支援,决定再战张绣,并用计谋打败了张刘联军。

李通也参加了这次战斗,而且在战斗中奋勇杀敌,对刘表和张绣的军队造成极大的损伤。

这一点也是李通向曹操表忠心的一战,也让曹操看出李通的勇猛,战后升李通为裨将,并封为建功侯。

曹操赤壁之败后,派曹仁驻守江陵,防备孙刘。

孙权派周瑜与刘备一起围攻江陵,又派人占据了通往北方的要道,抵挡曹仁援军 李通奉命玄军支援江陵,他身先士卒,并下马与将士们一起除掉孙权设置的路障,然后击鼓冲杀,很快杀入包围圈中,并奋勇杀敌,无人能挡。

部卒也被李通的英勇不怕死的精神所感召,也舍命杀敌。

此时李通部队每个士卒以一敌士,成为救援曹仁部队中最能打的,最不怕死的。

曹操对李通的表现很欣赏。

4.情 李通的援助之战,深得曹操的信赖,因此曹操从汝南郡分出两个县,让李通以都尉身份行太守事进行管理。

在治理两县中,他的妻子的伯父因为李通当官了,居然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朗陵赵俨按照法律将其逮捕问罪,审讯完后被判死刑。

而县令处决人犯,要由上级的州牧或者郡守审批,而李通恰恰就是赵俨的上级。

处决令到了李通手里后,有人劝李通网开一面,把老婆的伯父留个活命。

但李通却说:“我们都在为曹公将才经,刑律不严难以服人,我不能徇私枉法。

”李通下令赵俨依法处斩。

因为这件事,李通与赵俨成为好友,因为李通喜欢赵俨不谓权贵,秉公执法。

5.忠 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前,袁绍实力很强大,袁绍知道李通手握重兵,便派人去招降李通,并许诺给以征南将军,将来统领荆豫二州,以此引诱李通。

袁绍实力太强了,李通的亲人和部下也被袁绍的人许以要职加以引诱。

他们找到李通说:“如今您在此地孤军据守,势单力薄,若没有强大后援支持,必将连立锥之地也难以保全,不如及早归顺赤胆忠心绍,为日后打下基础。

” 李通听完大怒,他拔出剑骂道:“曹公英明决断,袁绍不会用人,早晚会被曹公所败,我既已投身明主,便宁死不会产生二心。

”说完拔剑杀了袁绍的使者,并把袁绍给他的印信送到曹操那里。

李通管辖的郡内强盗很多,有江宫、沈成等人经常趁战事紧急作乱。

李通亲自剿灭他们,并把首级送给曹操,使淮水、汝水之间安定下来,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李通也因此封为都亭亿,并升任汝南太守。

结语 李通救援江陵曹任后,在途中不幸染病去世,死时只有42岁,曹操下诏追忆李通的功勋,称赞李通坚持道义,效忠王室。

认为李通的儿子李基虽然继承爵位,但与李勇的功绩不相称,因此加封李基为奉义中郎将,李通另一个儿子李诸也被封平虏中郎将,还追赠李勇二百户食邑,使之拥有四百户食邑。

李通勇猛与忠诚被三国所谈忘,主要还是李通活得时间太短,如果再长一些,或许就是三国中一位重要人物。

但李通人格却代表中国传统,称得上是一个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虽位极人臣 被抄家的时候才发现竟是个穷光蛋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杨贵妃传: 杨贵妃为什么两次被唐玄宗撵出皇宫?

在《长恨歌》中用“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来形容有之貌的杨贵妃,是如何妙曼娇媚,力压群芳的;用“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来形容杨贵妃入宫后,是如何被溺爱专宠的;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形容和杨玉环的情与爱是如何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这也是世人所熟知的与杨贵妃“不变心,不分离”的爱情故事。但却很少人知道,在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受到专宠至马嵬坡殒命的十年时间里,其实还有两次被唐玄宗撵出宫的经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 关于杨贵妃两次被逐的原因,《》记载:“五载七月,贵妃以微谴送归杨宅”,“天宝九载,贵妃复忤旨,送归外第。”《新唐书》记载:“它日,妃以谴还第,比中仄,帝尚不御食,笞怒左右。”,“天宝九载,妃复得遣还外第,国忠谋于吉温。”《》记载:“妃以妒悍不逊,上怒,命送归兄之第。”,“九载二月,杨贵妃复忤旨,送归私第。”以上几部正史都没有正面地详细说明杨贵妃被遣送这件事的发生过程,并异口同声地说是杨贵妃因犯错得罪了唐玄宗而被送归娘家。《资治通鉴》记载的理由是“妒悍不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还是没说。野史《开元传信记》记载:“太真妃常因妒媚,有语侵上,上怒甚,召以辎送还其家。”乐史撰写的《杨太真外传》记载的杨贵妃第一次被逐原因与以上记载大同小异:“五载七月,妃子以妒悍忤旨。乘单车,令高力士送还杨宅。及亭午,上思之不食,举动发怒。”,倒是记载的第二次被逐原因:“九载二月,上旧置五王帐,长枕大被,与兄弟共处其间。妃子无何窃宁王紫玉笛吹。因此又忤旨,放出。”可见,无论正史野史,都没有告诉世人,杨贵妃第一次被逐的原因。原因成秘让人探究,还是让本文来对杨贵妃的两次被谴事件逐一吧! 第一次被逐出宫,是杨贵妃因恃宠骄纵,得罪了唐玄宗,被谴归娘家。《资治通鉴》记载:“妃以妒悍不逊,上怒,命送归兄之第。”杨贵妃此次被撵的罪名是“妒悍不逊”。杨贵妃嫉妒的是谁,又是如何娇悍不逊的呢?根据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曹邺所作《传》记载,被杨贵妃嫉妒的人就是梅妃。此文亦选入宋代《唐宋传奇集》。梅妃,,名采苹,闽中(今福建)莆田人。父江仲逊,世代为医。江采苹九岁时,便能诵读《二南》(周南、召南)。并对父亲说:“我虽女子,冀以此为志。”父奇之。网络配图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十二月,唐玄宗最宠爱的去世,玄宗心中悲伤,视后宫佳丽皆不入眼,宦官高力士便建议在全国选美。高力士来到闽中,见到了芳龄十五岁的江采苹,惊为天人。于是,把她带回宫,献给了唐玄宗。江采萍不仅容貌美丽,而且温柔典雅,很快便掳获了玄宗的心。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东都大内、上阳两宫,有近四万宫妃,唐玄宗自从得到江采苹,其余宫妃皆视如尘土,宫中嫔妃亦自认为不及。江采苹自小喜爱淡雅,也喜欢同样淡雅的梅花。玄宗便特地在她居所阑槛栽种了一片梅林,居所阑槛由唐玄宗御书《梅亭》,并昵称她为“梅妃”。当梅花盛开之时,玄宗便携梅妃来到这里,赏花吟诗,恩爱无比。 后来,由高力士引荐,唐玄宗见到了儿媳杨玉环,便为她的风韵所倾倒,因为二人都擅长音乐,很快成了翁媳同床的知音。唐玄宗在将杨玉环弄到手之后,便日日与杨贵妃在一起。此时的风流天子并无疏远梅妃之意,但江、杨二人却相忌很深,相见时,避路而行。玄宗想使二人和好,比之为之二妃娥皇、。宫中窃议:“广狭不类,气度不同,难相容。”杨玉环悍妒却有急智,而江采苹性格温柔和缓,终不能胜,后来竟被杨玉环赶往上阳东宫。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七月,唐玄宗思念梅妃,夜遣小黄门熄灭烛火,黑灯瞎火地悄悄用戏马(宫中驰戏之马)载梅妃至翠华西阁,重叙旧爱,梅妃拥着玄宗。既而二人相拥而眠,睡至天大晓。侍御惊报:“皇上,贵妃已到阁前,怎么办?”玄宗披衣起,抱梅妃藏于夹幕间。杨贵妃随既至内阁,问:“‘梅精’安在?”玄宗道:“在东宫。”贵妃又道:“乞请宣至,今日同浴温泉。”玄宗道:“此女已被疏退,无需并往。”贵妃语意坚决,力求并往。玄宗左右四顾,默不作答。贵妃大怒,道:“到处一片狼藉,御榻下有妇人凤鞋,夜间何人为陛下侍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网络配图 大臣以为是妾身纠缠陛下,请陛下出见群臣说明原由,妾在此阁以候圣驾返回。”玄宗愧疚,无法支吾,索性拽衾复寝,闭目不语。贵妃大吵大闹,催逼愈甚,玄宗亦动怒,道:“今日朕有疾,不可临朝。”贵妃怒气冲冲,转身走了。玄宗再到夹幕间寻觅梅妃,已不见踪影,原来已被小黄门送走,并令其徒步归东宫。玄宗认定此事为小黄门播弄怒斩之。李隆基毕竟是,怎能让贵妃如此吵闹,如此教训,一怒之下,便下令“撵回去”。于是,杨贵妃就这样被撵回了娘家。贵妃一走,唐玄宗突然觉得心中空落落的,很快就后悔了。直到第二天中午,玄宗仍茶饭不思,动辄发怒,鞭挞左右。高力士试探请旨,将贵妃接回宫。先将宫中衣物及米面酒馔百余车送至杨家。当初,杨家三姊及杨因贵妃被遣,感到大祸临头,相聚痛哭,当御馔兼至,乃稍宽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