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人的,便是杨坚的深情,与自己的结发皇后独孤伽罗相许一生,并立下了膝下无异生之子的承诺,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情谊了。
不得不说,皇后独孤伽罗也是一个非常有手段的人物了,能将一代帝王制得服服帖帖,活脱脱一个妻管严。
这也一方面说明,杨坚真的非常疼爱独孤伽罗了,两人少时结为夫妻,一路相携走上帝后之路,成就了一段名流青史的传说。
年轻时候曾经立下的誓言,杨坚一直坚守着,只是感情久了总有变质的时候。
年纪大了的独孤伽罗,陷入了年老色衰的惶恐,她害怕杨坚不再疼惜自己,脾气一天比一天暴躁,性格一天比一天跋扈,她害怕杨坚作为天下之主,会看上更加美丽年轻的女子,妒忌的藤蔓便在独孤伽罗的心中越长越旺盛。
而杨坚确实变了,面对脾气暴躁容貌衰老的独孤伽罗,他难免会想要一个温声细语年轻貌美的女子来疼爱,所以,一次控制不住,杨坚宠幸了一个美貌的宫女。
这件事情,作为后宫之主的独孤伽罗,哪怕当时不知道,过几天自己的耳目也会来告诉自己。
独孤伽罗可不是贤良大度的皇后,有胆子敢爬上皇帝的龙床,那就要有胆子承受皇后的怒火,然后那个被杨坚宠幸过的宫女,被独孤伽罗直接处死了。
当时的杨坚正在上朝,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为时已晚,而且,作为一个帝王,皇后杀死了自己宠幸的宫婢,杨坚第一反应不是废后,也不是找皇后训斥一顿。
毕竟杨坚是一个妻管严,他不敢正面硬刚自己的皇后,但是要怎么表现出自己非常生气而不失威严呢?杨坚想来想去,做出来了一个让满朝文武啼笑皆非的决定。
堂堂一代帝王,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他离家出走了。
别说在古代,在现代男女双方若是有争吵的话,一般离家出走这种负气的事情都是女方会做的,到了这位妻管严皇帝面前,他也学了这么一招,直接策马冲出皇宫,这一波操作看得一众大臣一脸懵逼。
最后,文武百官还是追了出来寻找杨坚,杨坚大概是拉不下面子,又不敢怒怼独孤伽罗,这时候就需要贴心的大臣来劝告自己,皇帝不能为了一个女人而放弃江山社稷啊。
杨坚立马顺坡下驴,表示爱卿所言极是,掉转马头回宫和独孤伽罗道歉。
虽然上这段夫妻和好的记载,有独孤伽罗流涕拜谢的场面,但是以独孤伽罗的性格,这大概是史官为了让皇帝看得有面子一点而加上的。
毕竟这么怕老婆的皇帝也是头一遭见过,在、高颖的劝说下,杨坚和独孤伽罗也算是和好了。
虽然杨坚最后没有守住自己的本心,但是誓无异生之子的承诺还是遵守到了最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果了解独孤信的几个头衔的话,是真的会觉得,这个人物是真的很厉害,首先最耀眼的光环,可能就是“天下第一老丈人”,他总共有三个女儿,而且无一例外都成了皇后,不仅如此,还是三朝皇后,这本身就已经是了。
还有,独孤信本人也是一个大帅哥,甚至能够入选古代十大美男,可以想象,这么多的光环加在独孤信的身上,这该是一个怎样耀眼的人物。
独孤信(502年-557年),原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人,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独孤信是和名将,八大国柱之一,也是这个独孤家族的创始人。
他跟随南征北战,为西魏的稳定及强大立下了,在西魏、北周有着极高的政治声望。
其实独孤信不仅如此,在个人言行穿戴之中也。
加之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独孤信容貌俊美,以至于很多人称之为独孤郎,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
大家都知道侧帽风流这个吧?这个成语就是形容的是由于一个人长得好看,以至于大家都去模仿他,那么这个成语的来历就是独孤信。
据史书记载,有一天,他与友人相约出城去打猎,由于太过尽兴,在不知不觉中, 天色已晚。
独孤信为了能在宵禁之前回到城里去,就策马狂奔。
由于他的马骑得太快了,路上又十分颠簸,一不小心,他差点跌下马去。
在有惊无险之后,难免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他的帽子也在颠簸中被风吹得十分凌乱,歪斜在头上,但是为了快马赶路,独孤信也没空去纠正帽子的位置了。
不经意间,独孤信侧帽的情形正好被守城门的小兵看到。
第二天清晨之时,满城的百姓,甚至是普通的小官都侧帽走在路上。
并且在之后的很长得一段时间里,侧帽而行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
独孤信虽然也有七个儿子,但是值得称道的是他的七个女儿,可以说个个都是才智俱佳的绝代佳人,特别是他的长女、四女、七女较之其他女孩显得更为出色。
与他的七个儿子相比较,当然他在女儿们身上花费了更多的心血和时间。
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独孤信努力培养女儿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因为正是因为他的这三个女儿,才使得这个独孤家族才能历经百年而兴盛不衰,并在隋、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任何一个家族都无法比拟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三个出色的女儿,他的长女嫁给了宇文泰之子,在宇文毓称帝后,长女也就成为了,虽然是封了皇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但是这是独孤家族的第一个皇后。
他的四女儿嫁给了与独孤信同为八大国柱之一的李家之子,李。
于是,四女儿生下了后来的李渊,在李渊称帝后,四女儿被追封为元贞皇后。
七女儿嫁给了北周大将,在后,七女儿成为了文献皇后。
独孤信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岳父”是因为他的三个女儿被奉为皇后,他的女婿跟外孙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隋唐朝代。
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北周明帝,被追封为明敬皇后;四女嫁给同为八柱国的李虎的儿子李,生子李渊建立了大唐,后被追封为元贞皇后;小女嫁给杨坚,并辅助杨坚建立。
独孤信为八柱国将军之一,但并没有特别有权势,后因为牵扯进赵贵谋反案,被逼自尽 1、武川镇豪帅出身,与问宇文泰同乡兼发小 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鲜卑族。
独孤信的先祖伏留屯,任部落大人,和拓跋氏一同兴起。
独孤信的祖父俟尼,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云中前去镇守武川,并安家于此。
独孤信的父亲库者,为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
贺拔岳死后,贺拔胜派遣独孤信去安抚贺拔军,而此时宇文泰已经收服贺拔军,而独孤信与宇文泰是好友兼同乡。
2、为人忠义 独孤信后奉宇文泰之命到洛阳,被朝廷征召。
孝武帝夺权失败西行时独孤信单骑在泸涧追上了他。
孝武帝赞叹说: 武卫将军竟然能够辞别父母,捐弃妻子儿女,从远方前来跟随我。
当即赐给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为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
在宇文泰建立后,独孤信以威望与军功成为八柱国之一,成为当时显赫一时的家族,但是宇文泰死后,专权,引起其他部分柱国将军不满,独孤信牵扯进赵贵谋反案,被宇文护逼迫自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争结束后,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对政治、经济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轻徭薄赋,发展经济。
至即位时,当时全国人口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从而创造出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也为以后的繁盛奠定基础。
“开皇之治”得益于隋文帝手下有一批的人才。
在的众多名臣之中,有一位不得不单独介绍一下,他就是(jiǒng)。
唐太宗曾赞叹:“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
高颎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业,知国政者一十馀载,天下赖以康宁。
”能让隋朝遗老一直念念不忘,李世民能有如此高的评价,高颎究竟是有着怎么样的人生传奇呢? 高颎字昭玄,也叫,541年出生,是渤海蓚(今河北省衡水一带)人。
高颎的父亲高宾曾在为官,后来投奔到北周。
当时北周的大司马独孤(三个的老丈人,之前曾专门写过他)将高宾引为自己的幕僚,并赐姓独孤。
独孤信被杀后,独孤信的小女儿此时已经嫁于杨坚,因高宾是自己父亲的故吏,所以经常往来高家。
再说高颎,他少年就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而且“略涉书史,尤善词令”。
高颎幼年时家里有一棵大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家乡的老人们都说“此家当出贵人。
” 558年17岁的高颎被齐王宇文宪引为记室,北周武帝年间,又先后担任内史上士、下大夫等职,以平齐之功被封为开府。
杨坚掌握朝政后,意图夺取皇位,素闻高颎精明强干、熟习军事、多计谋,且高家是自己的妻子独孤伽罗的熟人,便想延揽他加入自己的集团,便派遣派邗国公杨惠传达自己的意思。
高颎明白杨坚的意思后,十分高兴:“愿受驱驰。
”此后杨坚渐渐疏远了生活奢侈的郑译等人,将高颎视为心腹。
580年尉迟迥起兵反叛,派遣自己的儿子尉迟惇率步骑兵八万,进驻武陟。
杨坚派进军讨伐,不料官军到河阳后,诸路大军都不敢领先出战。
杨坚见诸将没有统一指挥,就想派崔仲方前去监军,可是崔仲方却以父亲在山东推辞。
高颎见众人都没有上前线的意思,便主动请缨。
到达前线后高颎屡出奇谋,最终将叛乱平定。
大军回京后,杨坚设内宴招待高颎,席间杨坚竟撤下御帐赏给他。
581年杨坚即位后,高颎被任命为宰相,封渤海郡公,朝中大臣无人能比,以至于杨坚每次都称呼他为独孤,而不直呼其名而不名也。
但高颎非常明白形势,“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
杨坚为,同意解除高颎的宰相职务,但没过几天,杨坚说:“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便恢复了他宰相的职务,还加封他为左卫大将军。
高颎主持朝政后,组织参与制定各项国家典章制度,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严刑酷法,对旧律作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582年高颎担任新都大监,负责隋朝新都大兴城的建设,“制度多出于颎”,将长安建设为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为后来唐代长安的繁荣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唐朝众多政治经济制度都来源于隋朝,如三省六部制、均田制、府兵制、租庸调制,州县制,所谓的“唐循隋制”。
而这些制度也大都在高颎的主持下建立起来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时陈国的皇帝陈顼病死,朝臣纷纷提议趁机出兵。
但高颎认为隋朝刚刚建立,准备不足,且突厥在北方,便提出“礼不伐丧”,奏请班师,最终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此时杨坚志在一统天下,便向高颎询问伐陈策略。
高颎提出了一个“狼来了”的建议,根据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南方粮食收割的早,北方较晚,在他们收割的季节,我们征集少量军队,扬言入侵。
他们把人马聚集起来了,我们解甲不动,经过几次,他们就会习以为常,不再相信。
同时江南潮湿土薄,没有地窖,我们要经常派人去烧毁他们的仓库,这样“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
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由是陈人益敝”,588年正式下诏伐陈,任命为元帅,高颎为元帅长史(类似于总参谋长),“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
589年陈被灭,杨广想将的妃子纳为己有,高颎不允,“武王灭殷,戮妲己。
”还命人将张丽华斩首,搞的杨广非常不爽,从此怀恨在心。
大军回到长安后,高颎被封为上柱国、齐国公,隋文帝慰劳道说:“公伐陈后,人言公反,朕已斩之。
”高颎依然提出辞职,隋文帝又特意下诏勉励,“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淮海,入司禁旅,实委心腹。
自朕受命,常典机衡,竭诚陈力,心迹俱尽。
” 此后将军庞晃、卢贲,先后在隋文帝面前揭高颎的短,隋文帝大怒,将俩人贬到外地,并对高颎说:“独孤公(高颎曾被赐姓独孤)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
” 590年尚书都事姜晔、楚州参军李君才上奏说水旱不调,是因为高颎的缘故,应该贬谪,结果被贬谪的是他们自己。
不久高颎的夫人贺拔氏病重,隋文帝派人问候,“中使顾问,络绎不绝”。
后来隋文帝亲临高颎府邸,“赐钱百万,绢万匹”。
高颎为人谦和,从不争功,平陈后贺若弼、曾为争功拔剑相向。
一次隋文帝召见高颎、贺若弼谈起平陈之事,高颎言道:“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
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隋文帝大笑,时人对高颎的谦让非常赞佩。
不久后隋文帝让高颎的儿子高表仁迎娶了太子的女儿,对高家的赏赐不可胜计。
599年突厥内犯,隋文帝命高颎、、燕荣兵分三路进击突厥。
高颎率领大军大破突厥,乘胜追击700里,期间曾派人请求援兵,因此又有大臣提出高颎打算谋反。
隋文帝没说什么,就在此时,高颎率军破敌而还,但高颎的人生也逐渐开始转折。
600年隋文帝在的怂恿下,打算废掉太子杨勇,便征询高颎的意见。
高颎长跪在地上,言道“长幼有序,其可废乎!”隋文帝默然,而独孤皇后知道高颎是不会同意的,私下里打算除掉他。
本来高颎能成为杨坚的心腹,与独孤皇后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为何独孤皇后对高颎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呢?这和独孤皇后的性格有关,她不仅是“一夫一妻制”的坚定践行者,还是个捍卫者。
当初高颎夫人病死后,独孤皇后曾建议隋文帝做媒,给他在张罗一门婚事,不料高颎却说自己年纪大了,每天只是斋居读佛经而已,至于再娶就算了。
结果不久后高颎的爱妾却生了一个男孩,这让独孤皇后非常不满,一方面她瞧不起娶妾的男子,另一方面这高颎明显不给她面子。
于是独孤皇后便在隋文帝面前说高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这种人不能再相信了,隋文帝觉得在理,便开始疏远高颎。
不久后隋文帝商讨征伐高句丽,高颎持反对意见,但反对无效,高颎任行军长史,辅佐汉王杨谅出征,大军因遭遇大雨疾病,最终撤回。
独孤皇后又开始搬弄是非,同时汉王杨谅也帮腔,跟父皇母后哭诉“儿幸免高颎所杀”,实际上只是因为杨谅自以为是,瞎指挥,高颎没有采纳而已。
但正应了那句话,屋漏偏逢连夜雨!上柱国王世积因罪被杀,供词中牵连到了高颎。
朝臣中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弥、刑部尚书薛胄、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上疏说高颎无罪,但隋文帝更加愤怒,下令将这些求情的人全部逮捕,因此朝臣中再无敢求情之人,最终高颎被免去官职,只保留齐国公的封号。
不久后隋文帝在秦王的府邸举行宴会,高颎因邀也参加。
酒席宴间,高颎,,独孤皇后也哭了,左右的也哭了。
隋文帝对高颎说道:“朕不负公,公自负也。
”,又对左右侍从言道:“我于高颎胜儿子,虽或不见,常似目前。
” 没过多久,有人举报说,高颎的儿子对高颎说:“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
公今遇此,焉知非福!”隋文帝大怒,下令把高颎囚禁在内史省拷问。
此时司法部门又奏报了高颎别的事情,说曾有和尚、尼姑对高颎言明年国有大丧、皇帝过不了十九年等大逆不道的话。
隋文帝震怒,有司请求将其处死,但隋文帝饶他一命,将其贬为庶民。
高颎刚当宰相时,他的母亲就曾劝诫他为官谨慎。
当被免官为民时,他反而很高兴,认为自己逃过一劫。
杨广即位后,高颎被封为太常,负责收集乐工和流矢的音乐。
此后他对隋炀帝奢靡的作风很不满,常与其他人议论,结果被人告发。
607年7月隋炀帝以谤讪朝政为由,将高颎、贺若弼等人诛杀,时年67岁。
高颎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独孤,败也独孤”,当他卷入皇位争夺的旋涡中时,就已注定难逃一死。
唐初名臣曾这样评价高颎:“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
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
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等,皆颎所推荐,各尽其用,为一代名臣。
”高颎为人谨慎,他一生的奇策密谋、损益时政的疏奏,全部被他销毁,因此世间罕有所闻。
唐人杜佑也称赞高颎“功规萧()、葛(),道亚伊()、吕(姜太公),近代以来未之有也。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