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以后,一共出现过两位影响力巨大的权臣,一位是,另一位就是年羹尧。
两个人都因为战功累累被封为一等功,位高权重却也肆意妄为,无视皇权,最终落得被下狱和自尽。
关于鳌拜的死,世人并没有太多争议,可是年羹尧做了什么,让起了杀心? 年羹尧之死 关于年羹尧之死,世人也是颇有争议。
有人认为年羹尧参与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能成功上位,年羹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年羹尧在西北,牢牢的看住了原被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的皇十四子,让他无法起兵谋反。
这也是雍正和年羹尧之间的秘密,后来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为了年羹尧泄密,就早早的将年羹尧杀了以绝后患。
另一种说法就是人们普遍比较接受的,年羹尧在西北只手遮天,因平定西北有功,便目中无人,更是不把雍正放在眼里。
朝中大臣多有不满,雍正皇帝也认为年羹尧是心头之患,必须除掉,为了安抚人心,只好将年羹尧进行抄家然后赐自尽。
西北“皇帝” 康熙晚年的时候,年羹尧就已经是西北的最高军政长官,又担任川陕总督,定西将军。
而关于年羹尧是否参与“九子夺嫡”,并没有任何史料依据,这也像一个谜一样。
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又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此时的年羹尧权势。
在中国古代,官员的任免权一般是由皇帝决定的,但雍正也给了年羹尧在西北的官员任免权。
西北地区官员的升迁任用,都只是年羹尧的一句话而已。
有了如此之大的权力,西北军民又是怎么看待年羹尧呢?据史料记载,年羹尧的日用品包括衣服都是黄色的,黄色代表皇家权威,王公大臣怎么能随便使用。
此外,年羹尧赏赐下属官员,还要求下属官员必须行跪拜之礼,年羹尧更是私造大将军令箭,这在西北已经算是皇上一样。
年羹尧的随心所欲,也导致西北地区官员只知道年羹尧,而不知道有国法。
无视皇权、狂妄骄恣 有了如此之大的权力,那年羹尧更是目中无人。
平定西北叛军之后,年羹尧班师回朝,到了北京城之后,雍正率众臣去迎接。
文武百官全部跪在广宁门外,而年羹尧看都没看,就骑着马过去了,看到王公大臣也只是略微的点点头,根本没有下马,仿佛自己是皇帝一样。
回京的骄横无理,在西北的随心所欲,这些都让雍正皇帝认为年羹尧必须除掉。
年羹尧回到京城就接到了雍正的圣旨,雍正不像往日一样,一直称赞年羹尧,而是劝诫年羹尧。
这个圣旨似乎是给年羹尧的警告,也或许是给年羹尧敲响了警钟。
西北修建稳定,八位王爷也修建失势,雍正的政权也越来越安稳,面对年羹尧的我行我素,雍正终于下了杀手。
年羹尧本是雍正的得力帮手,在权力的推动下,一步步去挑战皇权底线。
也就如雍正皇帝说的一样,建立功业容易,可是守住功劳难,善始善终更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因为他的妹妹嫁给了雍正,但不是正牌的皇后。
但是雍正即位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却对年羹尧一再的训斥。
作为雍正手下的三大宠臣之一,年羹尧究竟做了哪些事,以至于忍无可忍,要对让痛下杀手。
从年羹尧的行为来看,可以看出什么是最后的疯狂。
网络配图 一、年羹尧在雍正继位的过程中的确立下了头功 晚年时,由于原来的太子已经被废,剩余的阿哥都在跃跃欲试,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下一任的皇帝。
偏偏在这个时候,西北准格尔部再度挑战,清朝派出了第一轮军队。
康熙在盛怒之下,派出自己的十四子胤禵出战西北。
此时的康熙已经垂垂老矣,随时都可能断气。
此时胤禵统帅大军在外,对所有人都是一个震慑。
为此当时还是亲王的雍正,保举自己的亲信年羹尧出任川陕总督。
后来事情的和雍正的预测差不多,胤禵在外征战,康熙就已经病逝。
不过此时年羹尧自己手里也拥有一些军队,并且控制着西征大军的后勤补给。
这等于直接牵制了胤禵,后来雍正在京师成功继位,而胤禵被免除了一切职位,勒令返回京师。
胤禵返回京师以后,西北地区的仗还必须继续打。
年羹尧接任了这一职务,这是雍正的高明之处。
当时雍正的地位并不稳固,为此他需要年羹尧在外控制大军。
为了自己的地位,年羹尧的西征只能胜不能败。
紧接着,年羹尧率领20多万大军进入青海,开始与准格尔军队决战。
起初准格尔部队一直和清军打游击,搞得年羹尧疲于应付。
最后还是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年羹尧最终击溃了准格尔军队,但是并没有实现合围。
由此可见,熟悉当地地理还是一个逃生的法门。
当时清军的伤亡超过了8万,其中对清军威胁最大的不是叛军,而是瘟疫。
在损失的8万军队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瘟疫造成的。
就在年羹尧击败准格尔军队不久,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其实这是他自己找死。
网络配图 二、自己的用度,甚至超过了雍正皇帝本人 其实在西征的过程中,雍正已经对年羹尧十分不满,因为年羹尧太跋扈了。
他依仗雍正对他的支持,显然把自己视为了西北王。
他给各地总督、巡抚的文件全部用“谕”,这是皇帝才能用的特权,这等于得罪了一大帮官员。
还有就是对部下们的奖赏,他也用了“赐”,这又是一条大罪。
如果是仅仅是这些,那还情有可原,年羹尧的贪污问题也十分严重。
当时清朝的财政并不富裕,雍正几乎是扫清了国库支援西北前线。
而年羹尧贪污了大量的军费,把400多万两银子拢为了自己的私产。
如果是几十万了就算了,但年羹尧这次做的太过分。
军国大事不容马虎,这个军中的大老虎贪污军费,这可是要命的事情。
喝兵血在历朝历代都是大忌,搞不好会弄出兵变。
最让雍正恼火的是年羹尧组建了自己的政治集团,他自己选拔需要的官员,这还被成为了年选。
年羹尧指定的官员,吏部甚至无权罢免,甚至遭到御史们的弹劾也不用怕。
人事任免是皇帝笼络臣属最好的方式,现在被年羹尧利用,他提拔的那些官员究竟效忠谁就难说了。
皇帝的继承人问题是皇帝最大的逆鳞,而年羹尧也涉足了皇位争夺的较量。
他比较支持三阿哥,而雍正皇帝偏偏最大这一点。
将来自己的儿子继位,年羹尧又拥有了拥戴之功,那就真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
总结以上这些原因,雍正决定对已经有些功高震主的年羹尧下手。
网络配图 三、年羹尧没有搞懂自己荣华富贵的依靠是什么 年羹尧有一些军事才能,但是他在政治上绝对是一个白痴。
因为他没有搞懂自己的权力来源于谁,他自己在那里。
年羹尧的飞黄腾达在于雍正需要他,雍正在登基之前需要年羹尧牵制胤禵;登基之后需要年羹尧控制军队,并打胜仗保证自己的地位。
但是随着雍正地位的巩固,年羹尧已经失去了大部分价值。
在此期间,如果年羹尧知道什么是急流勇退,那他最少还是一个富家翁。
但他竟然利用皇帝赐予的权力去和皇帝争权,既然他疯狂到了这一步,雍正皇帝就必须除掉他。
顺便说一句,年羹尧的妹妹虽然是雍正的妃子之一,但是并不怎么受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年羹尧,出生,是年间的人,在康熙去世的时候拥护雍正上任,对雍正,雍正刚上任期间,先是被雍正提拔为四川提督,管理四川,又后来出兵维护政权有功给提拔到了陕甘总督。
雍正还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他就不仅是朝廷大臣,还是皇帝的大舅子,雍正曾这样和年庚说,“我雍正不好好当个清明的皇帝就对不住你年羹尧对我的忠心,你年羹尧不好好尽你的职责就是辜负我对你爱戴”,从这可以看出雍正对他有多看重了,不仅如此,还把选官的权利给了年羹尧,只要是年羹尧提名选拔的官员雍正都会允许。
当时清朝选官只有科举这条路,但民间却有“年选”这一说法,年选年选意思就是年羹尧选的人,只要是年羹尧看中了的人就一定可以当官,可见年羹尧权利有多大了。
网络配图 此后,年羹尧频频立功,有一次雍正就和他说你年羹尧以后可以礼绝百官,意思就是除了我以外其他人都要向你行礼,,有一年,年羹尧从陕西进京,一定是要路过保定的,在保定他竟然要求直隶总督给他下跪行礼,当时他是陕西总督和直隶总督是平级的,他让一个和他平级的官员下跪就引起了满朝文武百官的不满。
这还没完,他到了京城以后当着雍正的面要求满朝百官出了王公以外都要给他下跪行礼,这当时只有皇帝才有的待遇,但年羹尧却不以为然,他觉得雍正说的礼绝百官就是除了皇帝外都要对她行礼,他不让王公给他下跪已经是仁慈了,你的膨胀自满引起了所有人和雍正的不满,而雍正这个皇帝的性格猜疑心很重,他开始慢慢试探年羹尧,越发觉得这个年羹尧很危险,觉得他要谋权,欺君罔上,要是以后随便辅佐一个人就把他的位置给夺了那可怎么办? 加上大臣们老是在弹劾他,说当年举行西选,如今年羹尧举行年选,这不就是要步吴三桂的后尘吗?网络配图 于是这个雍正就坐不住了就把年羹尧抓了,本来没想把他杀了,可是这时正好有一只老虎闯入年羹尧家,还被官兵打死了,年羹尧出生白虎托梦如今有只老虎死了这不就是要杀他的征兆吗?于是就下令赐死了年羹尧。
马未都先生曾说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丝道理,我想当时的真实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历史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过,物极必反的道理应该要懂得,如果当时雍正给年羹尧选官的权利时年羹尧谢绝,甚至礼绝百官也不接受让雍正感到安心,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所以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不要全拿,还要想想为人处世之理,这样或许才会活得舒心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