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方腊是否真有其人? 北宋农民起义领袖方腊介绍

时间:2025-03-2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方腊简介:方腊(?-公元1121年)又名方十三,宋代歙州人,后迁至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堨村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宋载,方腊是青溪县一家漆园的主人(一说漆园佣工),奉摩尼教。

青溪地势险要,境内林木茂密,山谷幽险,有梓桐洞、帮源洞等天然山洞,是富饶之地。

方腊家里有漆园,朝廷设立的造作局屡次强行索要,方腊心中怨恨但不敢贸然发难。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朝廷派人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的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贪官朱勔等乘机敲诈百姓,大发横财。

百姓怨声载道,人人思乱。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月,方腊积极联络青溪一带的摩尼教徒,准备起义。

他们的秘密活动被里正方有常发觉,并向县官告发,方腊发现事泄,就杀死告发者。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月初九,方腊集合众人在漆园誓师,宣布起义。

方腊起义军以诛贪官朱勔为名,以帮源、梓桐为据点,不断向外扩展,数日后,起义队伍的人数增加到几万人。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一月初,方腊建立自己的政权,自号“圣公”,与北宋王朝分廷抗礼。

以方肥为宰相,汪公老佛为军师,杨八桶、方七佛、郑魔王等为大将,置官吏将帅,级别分为六等,以不同颜色的头巾相区别,士兵则一律扎红巾作标志。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一月底,起义军在青溪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击败两浙路常驻宋军数千人,杀将官蔡遵等人,乘胜攻占青溪县。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二月初,起义军攻陷睦州,杀官兵千人,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二月末,方腊挥师向西,攻克歙州(今安徽歙县),宋将郭师中战死。

婺源、绩溪、祁门、黟县官吏闻风而逃。

起义军随后攻克富阳、新城,进逼江南重镇杭州。

杭州是两浙路的首府,又是造作局所在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杭州知州赵震见起义军队伍浩浩荡荡,弃城逃走,起义军进入杭州后杀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和廉访使赵约。

积怨已久的群众见官就杀,又发掘祖父坟墓,暴露其骸骨。

节节胜利的起义军获得广大民众的拥护和响应,兰溪灵山的朱言、吴邦,剡县的裘日新,仙居县的吕师囊,方岩山的陈十四,苏州的石生,归安县的陆行儿等也揭竿而起,响应方腊起义。

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初,起义军又攻克婺州、衢州、旌德、处州等地。

短短几个月时间,起义军就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起义军人数已在百万以上。

起义军势如破竹,东南大震。

淮南发运使陈遘上疏称情况危急,求朝廷派兵增援。

大惊,急忙撤销造作局和停运“花石纲”,罢黜朱勔官职,企图安抚民心。

同时任命谭稹为两浙制置使,为江淮荆浙宣抚使,调集兵马十五万,水陆并进镇压起义军。

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军队是北宋精锐部队,宋军渡江后兵分两路,由王禀、刘镇等率领,一路直趋杭州,一路杀向歙州。

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正月,方腊派大将方七佛率众六万进攻秀州(今嘉兴),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军援兵赶到,大败起义军。

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二月,宋军包围杭州,宋徽宗下诏“招抚方腊”,被方腊拒绝。

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起义军被迫撤出杭州。

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三月,方腊率起义军再次进攻杭州,在城外被王禀打败。

杭州失守,形势急转直下,义军从节节胜利变成节节败退。

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

此时起义军尚有二十万人,但战斗力大大下降,“与官兵力战而败。

” 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包围帮源洞。

方腊在石洞中躲藏起来,由于石洞极为隐蔽,官军不知如入。

在宋军中任裨将的侦查到路径,便率骁勇进入方腊所藏洞中,格杀数十人。

四月二十七日,方腊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所俘虏,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被杀,方七佛等人逃走。

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被杀。

虽然起义军领袖方腊被俘,但剩下的起义军继续转战浙东各地,与官军一直战斗到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年三月。

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至此才落下帷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杨玉环为什么没被封为皇后,真实真相羞于启齿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寇恂与贾复的战争为什么结局是和平收场?真相是什么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