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董其武在起义签名后扣个茶碗,众多领导发愣,原因大白后感动不已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949年9月15日,徐永昌带着阎锡山和李宗仁、蒋介石三人的亲笔信,飞到包头,请傅作义赴穗相晤。

徐永昌此行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游说傅作义撕毁《北平和平初步协议》,带领董其武、孙兰峰、刘万春等自己一手培植起来的余部,联合甘宁青的马家军打出河西走廊,与蒋介石在西南的残部会合。

傅作义与徐永昌当年都在阎锡山手下担任高级将领,二人私交甚笃,老朋友自远方来,傅作义自然还得略尽地主之谊,亲率一大帮将领,前往机场迎接。

飞机降落后,徐永昌从舷梯上一下来,见到傅作义便紧握傅作义的手热情有加地说:"傅将军有幸脱险,实为党国之大幸,总裁已告之李、阎二位,请宜生主持军事之大计,振兴党国之大业!"并从公文包里拿出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三人的亲笔信给傅作义。

傅作义说:"毛先生不同于蒋,即使不能如愿,我解甲归田,也能安度晚年。我早已无所他求,高官厚禄、丰功伟绩,都不过为过眼烟云,随消即逝。思之再三,对于国家和人民,我已是有罪之人,余生仅想戴罪立功,不敢他图。请次宸兄,不必再多他言。"

徐永昌还带来阎锡山的口信,希望傅作义担任西北军政长官之职。蒋介石给傅作义的手启信大意则是:宜生小弟这次脱险返回绥远,就像我当年西安事变后回到南京一样,由于一念之差造成今日危亡之大错。要求傅作义接受古代的经验教训,不要既误了自己,也误了国家,误了部下。

傅作义听罢徐永昌的"劝世文",详细向徐永昌介绍了自己之所以要举行北平和平起义的情况,然后诚恳说道:"次宸(徐永昌的字)兄大老远地来说服我,可惜我没有可能听你的话。国民党丧尽军心民心,失败之局已定,任何人任何力量都不能挽回这个败局,我即使去广州也同样是无能为力,无非是多添一具殉葬品而已。不仅北平,绥远,全国很快都要解放,这已经是明明白白的事实了。今天是15号,还有6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要在北平开幕了,你的许许多多的老朋友都要参加。次宸兄要是能放下歧见,随我同去北平,我想毛主席周恩来之辈,对兄的重用必当在不才之上。兄真要迈出这一步,我敢肯定,在10月1号举行的新中国成立的盛大庆典上,中共方面一定会邀请兄登上天安门城楼的。"

徐永昌没料到自己带着阎锡山、李宗仁、蒋介石的厚望,千里迢迢飞来包头策反傅作义,稳住傅作义手下的这帮正在观望的高级将领,却反而成了傅作义的策反对象,只好摇头苦笑,悻悻作罢。

徐永昌见过傅作义后,提出要和孙兰峰见面。

孙兰峰为了不使傅作义对他产生怀疑,更主要的是他也拿不定主意见了徐永昌应当怎么选边表态,干脆决定不和徐永昌见面,装病住进了医院,让医院对外宣称"孙长官病情严重,谢绝探访",并密派亲信人员探听傅作义、徐永昌以及其他人的态度。

同时,孙兰峰认为傅、徐会晤之后,将是绥远局势揭晓的时候,也就是需要他正式表态的时候。傅、徐会晤的结果将是如何样,虽然他还不能完全知道,但根据他多年跟随傅作义的经验,深知傅作义绝不是出尔反尔的人。徐永昌绝不可能扭转傅作义已经确定的方向。一方面,徐永昌当作阎、李、蒋的"使者",必须摆出劝说的姿态;另一方面,他当作傅作义的老友,也不能一味不顾事实,昧着良心把国民党的状况和前途说得那么"有希望",不会竭力敦促傅作义去蹈阎、李、蒋埋设的陷阱。

与此同时,孙兰峰感到阎、李、蒋既然明着派徐永昌来劝说傅作义,如果傅作义拒不听从徐永昌的苦苦劝告,而暗中就有可能命令潜伏在绥远的特务头子对傅作义下毒手。为了保证傅作义的绝对安全,孙特由固阳调来一个强有力的骑兵团,在傅先生的住处加强保卫及警戒。并对该团长说:"如果傅先生在包头少了一根头发,你提脑袋来见我!"

事实证明,孙兰峰的担心绝非多余。就在傅作义离开北平,赴绥慰问部队,促进起义之时,蒋介石一面吩咐毛人凤密电潜伏在绥远部队中的保密局特务头子赵思武说:"傅作义、邓宝珊认贼作父,拱手让出华北。傅、邓二逆近日潜赴绥远,企图鼓动部队降匪,着速就地密裁,任务完成,本局当有重赏。"

而另一方面,蒋介石又给傅作义发来一扮亲笔签名的电报,说什么:"北平事件,已成过去,希兄痛定思痛,勿再上其圈套,否则追悔莫及。"要傅作义:"接电即来重庆,我当派机迎机,并将委以重任。"

当傅作义从归绥前往包头,中途专列经过关岱召,下车慰问检阅部队时,张庆恩也从包头乘压道车赶到,径直闯进傅作义的住处——一座小教堂,与傅作义见面。傅作义的随从秘书阎又文见此情况,马上令几个卫士护卫在傅作义的左右,寸步不离。

张庆恩见此情况,就拿出几份电报交给傅作义,说是广州政府让转交傅先生的。傅作义接过电报,立即唤人:"赶快送张主任上车站,别误了去包头的火车。"

明是送客,实是逐客。张庆恩无可奈何地回了包头。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董其武身上。

起义工作已经准备就绪,绥远省议会议长张钦,高等法院院长于存灏也来到包头,住进了福生茶庄。9月18日夜里9时左右,董其武和他的办公厅主任李忠孚带着起义通电稿,从车来到福生茶庄后院客厅,见到张、于二人。就座后,张钦刚说道:"荣祥(土默特旗总管)病了,托我俩代表他签字。"

董其武把连日来筹备起义的情况作了介绍,并让李忠孚把起义通电稿念给张、于二人听。

正在这时候,张庆恩突然闯进客厅,气冲冲地向着董其武叫嚷:"你让我到广州去给你交涉军费,要费要到了,你现在要投共产党,你让我如何向中央交待?"

董其武说:"此一时彼一时,你也是个聪明人,你看看这仗还如何打?还打得下去吗?"

张庆恩转头对张、于二人说:"你们都是地方上的头面人物,现在是绥远的生死关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你们也应该站出来说句话嘛。"

张钦扯着嗓子,慢条斯理地说:"苟能兴邦,万言何惜!"

此时的气氛已经非常紧张,张庆恩来时,带了一辆大卡车,车上有十几个便衣特务,内藏武器。下车后,这些人分散在院里四处逡巡,有的竟敢在客厅窗外听屋里的谈话情况,大有要拼一场的架势。

董其武的警卫副官王全福一看不妙,担心发生意外,急中生智,飞步闯入客厅向董其武大声说道:"报告主席,总司令来电话,请主席马上过去。"

于存灏会意地转头催促道:"总司令找你有事,董主席那就快去吧。"

董其武随即起身说:"那好,我过去看看,你们谈吧。"

于是,董其武和李忠孚坐车返回包头银行。

1596871129839075.png

北平城里的毛主席看了傅作义、董其武发去的起义通电稿,提了一条意见:"要把蒋、李、阎的全名写出来,这是古代文件,免得后人不知道'蒋、李、阎'是何许人矣。"

傅作义、董其武接到北平回电,当即照办。在起义通电稿上写上了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的全名,用上等虎皮宣纸将电文缮好,准备次日签字后发出。

徐永昌与傅作义晤谈后回到下榻处,中统张庆恩,保密局赵思武两名特务头子相继前来晋见,密告傅作义与绥远军政高层人物经过紧锣密鼓的研商,已经拟好了通电稿,就这一两天便要宣布起义。

徐永昌急得上了火,见自己的任务没法完成,无颜就这么回广州去复命,万般无奈之下,便耍了个小花招,也像孙兰峰一样,躲在下榻处足不出户。

傅作义到了绥远以后,阅兵讲话发慰问金,绥远的起义已成定局,唯一的障碍,就是这位徐永昌老将军了。徐老将军在傅军中袍泽甚多,恩德广被,很有威望,从个人感情上很多傅作义的部下对徐永昌十分敬重。

所以,如果徐永昌在这里苦口婆心地劝大家忠于党国,这些人还真不好意思就此签字起义。徐永昌也看出了这一点,干脆称病就地住院,当作自己阻挡绥远归向北平的最终一张牌。

徐永昌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定于9月21日在北平开幕,傅先生必须于会前赶回北平参加会议,如果他硬拖着不走,傅作义回不了北平,不去参加会议,绥远就不便起义,于是,佯说他拉肚子病了,要住医院。傅先生见此情况也发了愁,对邓宝珊先生说:"次宸病了,要待在这里不走。他不走,我们不能起义,不就耽误了我们的大事吗?这可如何办?"

徐永昌这一招还真是管用,连傅作义都觉得棘手,说这如何办,他在这儿咱们也不能起义啊!

关键时候,却有人主动站了出来,拍着胸口说:"老总不用着急,我去医院和他说,一说他准走。"

哈,谁有这么大能耐?

别说,还真应了一物降一物这句老话。

主动请缨的,是傅作义的副手、国民党陆军上将、曾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的邓宝珊。

邓宝珊此刻主动请缨,而且果真不辱使命。他设下酒席,恭请徐永昌赴宴。"次辰兄,听说你病了,气色不好,请注意一点。"几句寒暄话一说,三杯酒下肚,刚吐出短短一腔涉及实质性的话,就惊得徐永昌变脸变色,几乎跳将起来。

邓宝珊说出的话恰似一串炸雷:"徐总指挥啊(徐永昌中原大战的时候当过总指挥),你看你病成这个样儿,就不要走了,在这儿好好养着吧。宜生让我前来告诉你,润之、玉阶先生来电,欢迎你去北平。回头,我们发通电,算您领衔,头功算你的。起完义,你就带着弟兄们一起去北平参加共产党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徐永昌原来是阎锡山专门派来当说客,打算把傅作义、董其武、孙兰峰、刘万春等人拉回国民党的,对党国极为忠诚,若是这位堂堂的国军上将,主动把自己送上门去率领董其武、孙兰峰、刘万春三巨头向共产党缴械投降,传出去怕不笑死人才怪呢?

邓宝珊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徐永昌还能不赶紧跑吗?照邓霸王硬上弓的手段,自己再不跑只怕连广州都回不去了。

徐永昌的"病"马上好了,吃过饭嘴一抹,乘车直奔飞机场,与绥远的老朋友们彻底地拜拜了!

徐永昌被邓宝珊吓跑了,可是,还有孙兰峰这员大将犟着脑袋不同意在起义通电上签名。在此之前傅作义已经亲自找孙兰峰谈过两次话,孙尚且固执如此,谁还能拿他怎样?

事情已经到了这步田地,时间紧迫,你孙兰峰签名我们也要起义,不签名我们照样也要起义,实在也就顾不得他了。

在通电起义上签名这天,虽然傅作义就在包头,但是,领衔起义之人却成了董其武。这里面,就别有一番深意在里头了,傅作义这是要把绥远起义的首功让给自己的爱将——北平的和平是我傅作义造成的,绥远的和平,与我傅作义无关,是你董其武造成的。倘若共产党得了江山后要论功行赏,这头一份,理当落到你姓董的头上。

傅作义心里念想着董其武,董其武呢?心里也时刻念想着拒不前来签名的孙兰峰。

1949年9月18日,经过简单布置的绥远省银行包头分行礼堂显得庄严肃穆,主席台上方挂着"绥远和平起义签字仪式"的隶书横幅,台上摆着几张长桌,上铺洁白的台布,桌上放着用黄色虎皮宣纸抄好的通电文稿和笔墨。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华北"剿总"绥远指挥所主任董其武、绥远省参议会议长张钦、高等法院院长于存灏、土默特旗总管荣祥等绥远国民党军政要员和各族各界人士共38人,表情严肃地围坐在长桌旁,等待着一个古代时刻的到来。

身着戎装的董其武从容地宣布:"绥远起义自今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开始酝酿,历经8个月,今天终于达成。古代选择了我们,我们选择了和平。这庄严的时刻到了!"

1596871410(1).png

董其武的秘书李忠孚双手捧起《绥远和平起义通电》,大声宣读:

"毛泽东、朱总司令、聂司令员、薄政委:

我们全体官兵和各级行政人员,今天在绥远发动了光荣起义,并庄严向人民宣布:我们正式脱离依靠美帝国主义的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等反动派残余集团,坚决走到人民方面来,绥远和平解放,我们得庆新生,全体军民,谨以无限忠诚,向人民领袖毛泽东、朱总司令致以崇高的敬礼……"

通电宣读完后,董其武激动地宣布:"绥远和平起义签字仪式现在开始!"

在所有目光的注视下,董其武第一个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在用红绸缮好的通电起义文稿上,庄严地签下了"董其武"三个字,"绥远方式"遂成为古代名词。

但是,签字之后,令在场的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董其武却来了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随手抓起一个小茶碗,"啪"的一声反扣在自己签名的下方,站起来走了。

刹那间,三四十名绥远党政军的头头脑脑们全都盯着那只小茶碗发愣……

紧随董其武签名的是111军军长刘万春,刘万春也愣了——你拿个小茶碗反扣在董其武三个字下面是什么意思啊——看着后面排队等着签名的干部将领,只好疑窦丛丛地在小茶碗下面写上了"刘万春"三个字。

正如同傅作义要把绥远起义的首功让给爱将董其武一样,董其武也是用那个小茶碗,给他的生死老搭档孙兰峰占着一个仅在自己一人之下,数万人之上的位置哩!

董其武和孙兰峰是多年并肩作战的老战友,情谊深厚。这两个人都是名将但性格不同。孙兰峰凶悍暴躁,董其武沉毅有威,在绥远问题上,两人的思路有所异同,孙兰峰始终认为应该效忠党国,不能未战而降,他在武川收集残兵,积极备战,对董其武的起义准备表示反对,是绥远最大的死硬派。但是,当广州方面试图通过张庆恩鼓动孙兰峰密裁董其武,谋夺绥远政权的时候,孙兰峰不仅不配合,而且坚决反对——这种背后插朋友两刀的做派,岂是义气深重的孙兰峰能干的?

因为孙兰峰在绥远军中的影响太大,没有他的认同,绥远的起义很不容易。这一点傅作义也很清楚,所以从北平飞往绥远,给董其武撑腰。不过,孙兰峰自己的主意并不肯改,抱着做忠臣的念头住进包头医院,坚决不参加起义。傅作义与其谈了两次话,依然是对牛弹琴,一气之下,也就听其自便。

但董其武的想法不同,他用一个茶碗,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让孙兰峰后来的人生免遭了许多的坎坷——事后证明,这对孙兰峰来说,是何等有意义、有价值的一个举动!

"傅作义的两只虎,孙兰峰,董其武"。有董其武,如何能没有孙兰峰呢?从更深一层来说,以孙兰峰和共产党结下的梁子,如果没有一道护身符,将来如何能过得了关?

董其武反扣在起义通电上的一个小茶碗让傅作义也动容了,于是决定再找孙兰峰谈一次。

1596871334(1).png

对这段故事,我们还是来听当事人董其武是如何说的吧:

9月19日上午,是一个庄严隆重的时刻。我们绥远军政干部和地方各族各界代表,以及邓宝珊将军部驻包头的22军代表,在省银行包头分行礼堂,举行了签字仪式。我首先拿起笔,在起义通电上签了字。按照名单次序,第二个应当是孙兰峰,孙兰峰当时住在医院里,我顺手拿起一个小茶碗,扣在我签名字的下边,留待孙补签。其他二十几人依次在后边签了名。

我扣那个茶碗是有用意的,这得回过头来说几句。张家口解放时,原第11兵团司令孙兰峰回到绥远,收容游散部队,驻扎包头,并成立了第9兵团司令部。他对绥远和平问题一直沉默不语,态度不明。傅先生批派华北总部参议张濯清、政工处长王克俊来绥劝孙兰峰,但孙兰峰还是听不进去,谁的话也不相信。傅先生来绥后,与孙兰峰谈过两次话,回答他提出的问题,讲解"绥远方式"的宽大精神,但是他仍然有顾虑。9月19日凌晨,傅先生又专门派人到医院转达对孙的肺腑之言,傅作义对孙兰峰说:"畹九(董注:孙的号),我们共事多年,同甘共苦。我认为现在走的路是最正确的路子,切盼我们一起走。眼下北平已准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在政治地位上,共产党不会错待我们。我更有责任考虑到你的政治前途。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断绝我们几十年的交情,不跟我一起走,那么,人各有志,不能相强。你看谁愿意跟你走,你就带谁走,哪个部队愿意跟你走,你就带哪个部队去。从此以后,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孙兰峰听了傅作义的话后,才断然地说:"我跟傅先生生死相处了几十年,情同手足,我如何能离开傅先生单独行动呢?好吧,眼前就算是火坑,我也跟着你往下跳!"

于是孙兰峰才参加到起义的行列里来,终于在起义电文上签了名……

"9月19日凌晨,傅先生又专门派人到医院转达对孙的肺腑之言。"董其武把时间写得很清楚。同样是在董其武将军的回忆录《戎马春秋》的296页上,笔者看到黑字白纸地写着:"9月19日早晨,张庆恩跟徐永昌一同飞往广州。"

如果不是因年代久远,董其武对时间记得不太准确,那就是董将军在事隔多年后,依然出于袍泽情谊,在他的回忆录里再次为孙兰峰扣上了一个"小茶碗"。

因为道理很明白,孙兰峰当时的思想根本就没有转过来,即便是在迎接傅作义到绥远的那一刻,他真实的思想感情也是"在高兴之中不免夹杂着一些伤感,伤感的是自从我们相识以来,他经历过不少的难关,但没有像在北平这样失败过。"在他的认识中,傅作义的北平起义,根本就算不得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而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失败。既然是重大失败,他当然有理由拒绝参与其间。其二,傅作义已经与他深谈过两次,孙兰峰仍然是四季豆不进油盐,抱着做党国忠臣的念头索性称病住进医院,坚决不参加起义。

董其武说,9月19日凌晨,傅先生又专门派人到医院转达对孙兰峰的肺腑之言,同时又写得很清楚,徐永昌是9月19日早晨飞离包头的。那就是说,傅作义派专人给孙兰峰传话是当日凌晨,依照中国人的普遍理解,凌晨应当在早晨之前,从词意上看,傅作义派专人给孙兰峰传话在前,而徐永昌离开包头在后。

另一位主要的当事人孙兰峰又是如何说的呢?

孙兰峰说:第三次谈话是在徐永昌走后,傅先生用极郑重的口吻对我说:"徐次宸(徐永昌的字)来说服我,我没有听他的话。我对他说,国民党失败之局已定,任何人任何力量都不能挽回这个败局。我去了同样是无能为力。但是,他还不想走,我请邓宝珊劝说他和我们一起起义。这样,他才说要走,而且已经走了。这你大概也知道了吧!起义的通电已经写好了,别人都签了字,唯有你还没有签字。你是不是还有顾虑?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不愿意同大家一道起义,打算离开我们,断绝我们几十年的交情,那就随你的便吧!你看谁愿意跟你走,你就带谁走。哪个部队愿意跟你去,你就带哪个部队去。但是我要告诉你,仗是绝对不能再打下去了。"

说到这里,傅先生讲了一句诙谐的话:"你们要是真有本领打,打出个天下来,我岂不是可以当'太上皇'吗?"

自从我和傅先生相识以来,我们之间的任何一次谈话,都没有像这次谈话那样激动人的感情。我情不自禁地流了不少的眼泪,一时想不出多少可说的话来。

我只简单地说:"傅先生和我患难生死相处了几十年,情同手足,我如何能离开你而单独行动呢?当年涿州战役失败后,我都没有离开过你,今天我如何能够离开你呢?我听你的话,马上签字。"

孙兰峰的回忆中有两个问题与董其武的回忆不同,一是傅作义并非派专人去医院向孙兰峰转达肺腑之言,而是傅作义本人亲自与孙兰峰进行的来包头后的第三次面谈。第二,时间是在徐永昌离开之后——即9月19日早晨之后——而不是在19日早晨之前的凌晨。

如此一来,孙兰峰对待起义的态度便在起义签字仪式之前已经由反对、观望变成了赞成并具体参与了起义——这对孙兰峰的人生来说相当主要,因为真实的情况是,他是在董其武、刘万春等38名军政要员在起义通电上签字后的次日凌晨三点,才在通电上董其武用小茶碗给他预留出的位置上补签的字——显然,董其武正是出于袍泽之情,生死之谊,才再一次在人生的主要关头,有意地为孙兰峰再扣了一次茶碗、留了一个位置。

也正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孙兰峰波澜不惊地历任了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绥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绥远省政协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二、三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和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并曾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常委。1987年2月27日在呼和浩特逝世,终年91岁。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孙兰峰当然也受到一定冲击,但"绥远起义第二号领导人"始终是孙兰峰的一道"红色护身符"——或许,那时候他会想起那只反扣在写在虎皮宣纸上并以红绸缮好的起义通电上的那只含情透义的小茶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董其武与孙兰峰的生死友情,贯通了两位将军的漫长人生,足以令后人动容。

冷门又有趣的古代奇闻:荆轲刺秦王:一场疑点重重的古代事件

在中国古代上,刺杀秦王的事件一直备受争议。这一事件涉及到许多古代疑点,使得人们对其真实性产生了质疑。那么,荆轲刺杀秦王为何会失败呢?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为您揭开这段古代的面纱。荆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刺客,他因刺杀秦王而闻名于世。据《》记载,荆轲在燕的支持下,携带樊於期、秦舞阳等人前往秦朝,意图刺杀秦王嬴政。然而,在刺杀行动中,荆轲却失败了。关于荆轲刺秦王失败的真相,史书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使得人们对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首先,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充满了疑点。据《史记》记载,荆轲在刺杀秦王时,曾经抓住了秦王的袖子,但却没有能够杀死他。这一点让人难以理解,因为在历史,刺客通常会携带剧毒的武器,一旦刺中目标,对方很难生还。然而,荆轲却没有选择使用剧毒武器,这让人对其刺杀动机产生了怀疑。其次,荆轲在刺杀秦王后的行为也让人费解。据《史记》记载,荆轲在刺杀秦王未遂后,被秦朝的士兵捉住。然而,荆轲却没有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投降。这一点与历史刺客的行为准则相悖,因为历史刺客通常会在任务失败后选择自杀,以保全自己的名誉。此外,荆轲刺秦王的背景也充满了疑点。据《史记》记载,燕太子丹为了报复秦朝的侵略行为,派遣荆轲前往秦朝刺杀秦王。然而,这一说法存在巨大的疑问。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燕国已经处于秦朝的势力范围内,燕太子丹不太可能为了报复秦朝而冒着被灭国的风险。总的来说,荆轲刺秦王的事件疑点重重。从荆轲刺秦王的过程、荆轲在刺杀后的行为以及荆轲刺秦王的背景等方面来看都存在着诸多疑点这些疑点使得人们对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然而无论这一事件是否真实它都成为了中国古代上一段永恒的记忆让人们对荆轲这位英雄刺客怀有无限的敬意和惋惜 免责

破次元壁是什么意思啊破次元壁的古代事件

5、破次元壁是什么意思啊 破次元壁的意思介绍1、破次元壁的意思是Coser将动漫中的某一人物刻画的非常像时,就会有一种人物从二次元世界走到三次元世界一样,因此大家就将这种事情称为破次元壁,也就是二次元与三次元的界限没有了,大家在现实世界看到了二次元人物。2、次元壁是二次元COS界用语,指二次元动漫世界与三次元现实世界之间的墙壁,这个词汇最开始从日本二次元界产生。我想问一下破次元是什么意思破次元的字面意思是指二次元的动漫人物突破次元限制。此词来自于COSplay圈,圈中cos的角色与动漫某角色各方面都非常神似的时候,圈中人就会对其评价为突破次元壁,次元壁是指二次元与三次元现实生活中的沟通障碍。更多关于破次元是什么意思,进入:查看更多内容饭圈次元壁破了什么意思?《次元壁破了》是由范堂出品的微综艺节目。面对网络时代争吵质疑的不断升级,由粉丝正面回应外界声音,摘掉魔幻滤镜,还原真实饭圈。2020年,范堂旗下《次元壁破了》产品领衔的范堂融媒体矩阵,全网uv破亿。实际上,二次元,三次元包括一点五次元,不仅用来代表他们本身意义的同时,还指代着喜欢这种类型文化的群体。二次元相对来说会小众一点,但随着人类世界的进展,人们对于迥异于自己的人也拥有了更多的包容性。突破次元壁是什么意思突破次元壁的字面意思是指二次元的动漫人物突破次元限制。此词来自于COSplay圈,圈中cos的角色与动漫某角色各方面都非常神似的时候,圈中人就会对其评价为突破次元壁,次元壁是指二次元与三次元现实生活中的沟通障碍。扩展资料:日本早期的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通过这些载体制造的虚拟世界被动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同时,“二次元”具有“架空”、“假想”、“幻想”、“虚构”之意。一维是直线,二维是平面,三维是立体,三维动画是在电脑建立的三维空间中直接绘制二维平面影像,从而产生三维立体效果。随着三维动画的诞生二次元已经不能单单指代二维虚拟世界。而平面漫画只要通过特殊技术手段处理,一样可以产生立体效果,3D漫画由此而来。用“二次元”指代动画、游戏等作品中的角色,是因为动画、游戏等作品以印刷品或屏幕等平面为载体的缘故,但这不意味着所有印刷品和屏幕等平面上呈现的事物均为“二次元”。“二次元”当作日本动画爱好者所使用,真人的照片、电影和电视剧自然不在“二次元”的范畴之内。打破次元壁什么意思一般 cos的角色 与动漫某角色各方面都非常神似的时候,都会有人评论其撞破了次元壁,千问网,如果说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三次元的话,那么他已经突破了次元墙进入了二次元世界的角色了,他就是角色本身,不是在cos。次元壁是指二次元与三次元的沟通障碍。简化点说是理想与现实之前的分别,现实中的人认为喜欢看动漫的一定是宅男或不是好人,这就跟各行业之间不理解一个意思。在日本ACG作品当中所指称的次元通常是指作品当中的幻想世界以及其各种要素的集合体。例如一个规则与秩序与读者现存的世界完全不同,比如说魔法或钢弹所存在的世界,经常被称为异次元世界,或简称为异次元。打破次元壁本意是 二次元 世界动漫世界或者说二维世界与 三次元世界 现实世界中间的壁垒被打破,二者产生交互。现在可以泛指不同封闭的圈子,产生交互。例如:男篮世界杯抽签仪式,科比姚明代表篮球圈和杨超越代表的娱乐圈,打破次元壁产生交互。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