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汉武帝刘彻当初打下的河西走廊在现代的哪里 名字又是怎么来的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对汉武帝刘彻和河西走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刘彻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在哪里?它们的名字怎么来的?

  打开我国地图,地理位置正中间的地方,大约在西安一带。

  不过,西安往西不远,就有隆起的山脉、高海拔的高原以及大沙漠,交通条件不便。

  唯有在祁连山与北山之间,有一条狭长的,类似走廊的地带,由断断续续的绿洲组成,可以直抵新疆。

  这条形似走廊的地带,在黄河以西,因此,也被称为河西走廊。

image.png

  这是对我国古代,乃至亚欧大陆古代影响极为关键的一条走廊。

  河西走廊的位置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长约1000公里。

  南边,是怕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祁连山脉,北边,是沙漠南缘的北山,南北两山之间,宽度在数公里到200公里之间。

  在这条走廊上,今天有“河西五市”:酒泉、嘉峪关、金昌、武威、张掖。

  由于该走廊在今甘肃境内,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甘肃走廊。

  历史,只有经此路,才可以直通中东、欧洲,这里也就成了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必经之路。

  走廊的两侧,通过山间孔道,高原、草原的人们也可以进出此通道。

  因此,这条走廊,在地理上是连接四方的十字路口,是真正的枢纽之地。

  同样主要的是,河西走廊既是枢纽之地,也自成一地。

  尽管这里的降雨量少,但是,由于祁连山融雪的灌溉,水草丰美,既符合放牧,也符合耕种。

  而且,如前所说,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必经之地。

  必经之地,用今天的话说是“垄断地带”,“垄断地带”,也意味着“垄断的利润”,该地在古代上长期都是财富集散地,极为富庶。

  所以,这里不仅是联络东西的通道,更可以成为经营西部的基地!

  既然如此,他自然对中国的古代产生着至关主要的影响。

  得之者昌,失之者弱

  历史古代上,河西走廊的归属,往往是各方盛衰的晴雨表。

  对于草原、高原游牧部族来说,控制河西走廊,就可以从丝绸之路上获取财富。

  雄厚的财力,加上草原或高原骑兵,一个强盛的游牧帝国也就自然而然了。

  而对中原王朝来说,只有掌握河西走廊,才可以经略西域,断绝雪域与草原游牧势力的联系,取得在西部的优势。

  反之,失去河西走廊的控制权,不但失去了宝贵的,中原不多的河西资源(尤其是马源),也意味着,关中地区陷入危险之中。

  历史古代上,获得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往往是走向强盛的标志。

image.png

  匈奴成为超级强国,正是从驱逐月氏,控制河西走廊开始的。

  大汉反击匈奴,霍去病收复河西,使匈奴人“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衍,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走向衰落。

  得到河西走廊控制权的大汉王朝,由此经略西域,北击匈奴,开创盛世。

  大唐兴起后,以河西为枢纽,经营西域,开创盛世。

  然而,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忙于内乱,吐蕃趁机控制了河西走廊。

  因此,尽管西域地区的唐军仍然在坚持,但与长安联络中断,终究坚持不下去了。

  更严重的是,吐蕃通过河西走廊,可以随时威胁长安。大唐中期,吐蕃两次攻入长安,而大唐为了”防秋“,长时间在长安以西部署兵力,使之无法集中精力消灭藩镇。

  河西走廊的得失,不仅是大唐王朝盛衰的晴雨表,也是吐蕃盛衰的晴雨表。

image.png

 

  控制河西走廊后,吐蕃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了强盛,直到···回鞨人控制了河西走廊,吐蕃赞普失去了丝路财富,无力压制内部势力,吐蕃走向衰弱。

  大宋崛起后,河西为西夏所控制,幽云为辽人所控制,大宋失去了马源。

  因此,大宋虽然在经济进展上登峰造极,但始终无法建立强大的骑兵集团,帆叶网,在军队上始终被动挨打。

  蒙古人崛起后,又是在河西的凉州,与藏人会盟,凉州会盟,使草原、雪域整合到一起,尤其,大元的大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明以后,随着航海贸易的进展,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有所下降,河西走廊的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在战略上,河西走廊,依然对于经营西部起着至关主要的作用。

  直到清朝,清平准噶尔,左宗棠收复新疆,河西走廊也都起到了至关主要的作用。

  可以说,河西走廊的归属,正是我国大地上,各类政权盛衰的晴雨表!

  多元互构

  古代,也绝不只是王侯将相们的登场退场,更是一代代先人的交流、进展。

  中原地区、草原地区、雪域草原,其文化、经济形态,都各有不同。

  河西走廊,正是多元文化、经济形态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枢纽之地。

  这一点,许多学者都作了大量的介绍,这里不再献丑多言。

  总体上,河西走廊,在各民族交融成中华民族的古代进成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将军卫青死后 汉武帝刘彻何要诛杀卫氏家族?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酷吏张汤 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御史大夫张汤因何而死

酷吏张汤: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用酷吏,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之威;杀酷吏,也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而张汤就是其中十分出名的酷吏之一。那么张汤又是因何而死呢? 张汤的失败,最致命的原因在于他的两面性格,为法过酷,结怨太多,最后被武帝抛弃。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于盐铁收归中央政府独占,极大损害了同姓诸侯国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个人恩怨,赵王刘彭祖率先指控张汤与其下属鲁谒居合谋诡计危害国家。鲁谒居是张汤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制冤案以陷害张汤的旧怨御史李文。鲁谒居因赵王上告被关入狱中不久病死。被连累的鲁谒居的弟弟认为张汤见死不救,于是在牢里揭露了其兄与张汤违法挟私寻仇的黑幕。武帝特命廷尉减宣调查李文案,而同为酷吏的减宣恰也是张汤的老对头,欲借此案置张汤于死地,便私下秘密行动罗织大罪。正在这危机时刻,有贼偷盗了汉文帝陵园的下葬钱,依惯例,丞相庄青翟与张汤相约一同向武帝谢罪。张汤临时变卦,单方面推卸责任,准备先弹劾庄青翟,将罪名全归于丞相。而丞相府的三位长吏朱买臣(“覆水难收”的主角)、王朝、边通也都与张汤结有深怨,三人得知张汤计划后,一起联名先发制人,替丞相声辩无罪的同时,告发了张汤平日的种种非法行径,将前后数件事一一联系。武帝暴怒,认定张汤内心险诈一惯欺君,便不由分说,派使者带着罪名簿以八项大罪痛责张汤。 “天子果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汤具自道无此,不服。於是上使赵禹责汤。禹至,让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遂自杀。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天子闻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尽案诛三长史。丞相青翟自杀。上惜汤。稍迁其子安世。” 武帝还派出当年与张汤情同兄弟的酷吏赵禹来质问他。张汤见了好友,自以为事情终有转机,正准备长篇解释,却被赵禹当头痛斥:“今天你觉得自己冤枉了,当年被你杀的那么多人就不冤枉吗?现在别人告你都是有真凭实据的,皇上关你到牢里,就是希望你自我了断,为什么还要争辩呢?”(这与成语“请君入瓮”有神似之处)这么一折腾,张汤终于清醒了,回想自己昔日所作所为,再以自己对武帝的了解,尽管不甘心,但是非死不可了。在诸侯、部属、酷吏、同僚上下内外四面八方的夹击下,皇帝也抛弃了他。张汤自杀了,面对下葬事宜,张母之所以正气懔然地说了些我们不能理解的怪话,我想大概是因为在她眼中儿子一贯是清廉正气尽心为公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