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半岛硝烟散尽:朝鲜战争真正的赢家为何不是中国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导读:“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是教科书上关于美国对朝鲜战争的总结,但朝鲜战争真正的赢家是谁呢?是中国吗?肯定不是。更没有前面那一句话说得那么简单。下面是网友分析的一组数据,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并不代表博主观点!

一、从法理名义上看

志愿军并非中国正式派出的正规军队(中国政府公开否认是自己派出的)。而战场敌人则是在安理会决议下,由十六国组成的联合国军。即是说:一群未得到政府授权的中国人,自做主张地(也即非法地)跑到外国土地上,在一个外国政权(斯大林)的装备下,为保卫另一个外国政权(金日成),与联合国作战。(那这是什么性质的武装团体呢?)。所以,谈判桌上的双方,是朝鲜对联合国。志愿军处境尴尬(一支名义上没有自已的政府而依附于朝鲜政府的军队)。因此,从法理名义上看,朝战胜败,与中国无关。

半岛硝烟散尽:朝鲜战争真正的赢家为何不是中国

二、从国际政治上看

志愿军当然受中国政府指挥。但,中国小兄弟要听苏联老大哥的。有关朝战的大政方针,毛泽东、金日成都要向斯请示(“请示”一词为毛泽东之原话),战略大局由斯大林作最后决断(见前苏解秘档案)。换言之,朝战的战争最高决策权在斯大林。苏联出决策出装备。中国出人命出钱财。朝鲜出人命出土地。而联合国方面,是以美为首的十六国参战,四十多国家提供后勤支援。

所以,这不是中国与美国单挑,而是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阵营的一次集体对决。中国在其中,为牺性最多之一员大将(并非主帅)而己。中国不是为民族利益而战(联合国军并无进攻中国之计划),而是为社义阵营的集体利益而战。结果:两个阵营打成平局。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了。

半岛硝烟散尽:朝鲜战争真正的赢家为何不是中国

三、从国家利益上看

开战前,美己不管台湾,我军打下台湾只是几年内的事了。朝战使美军协防台湾,由此台海成为迄今未能解决的大麻烦。开战前,朝岛无美军,战后出现美军长期驻扎。当志愿军雄赳赳地跨过鸭绿江之时,印度军队也悄悄地开进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领土(1950.11)。朝战结束,印度也完全占领了这片中国土地。开战前,中国是美苏都想爭取的国家。开战后,由于毛泽东的“一面倒”,认苏为“老大哥”,自居小弟,被西方认定为苏之卫星国。于是开始封锁防范:

泰国邀美国签订军事协定(1950.10);菲律宾同美国签订《美菲联防条约》(1951.8.30);美、澳、新签订《太平洋安全条约》(1951.9.1);旧金山和会通过《对日和约》、日美签订《美、日安全条约》(1951.9.8);美台签订《军事协调谅解协定》(1953.9);美韩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3.10.1);美、英、法、泰、菲、澳、新兰、巴基斯坦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1954.9);美国、巴基斯坦签订《美巴防御援助协定》(1955.1.11)、柬埔寨同美国签订《军事援助防御协定》(1955.5.15)。这些条约明显都是针对中国的,美国势力合法地延伸到整个亚太、南亚地区。

1950.7.20,美国取消了所有已经核准运往中国物资的许可证,对中国实行全面战略禁运。1951.5.18,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国和朝鲜实行禁运和经济封锁的决议。1951.10.27,巴黎禁运机构增设专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委员会。到1953.3,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达45个。本来,二战中,中国已成世界大国(联合国四个创立国之一,反法西斯同盟在远东的统帅部)的影响,到此丧失殆尽。中国得到的是一个比开战前更恶劣的周边环境。(顺及,延至毛泽东逝世,中国已混成了“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死伤几十万青年人,还欠了一屁股军火债(苏式武器不是白送的),最后退出朝鲜,什么也没得到(中国人命是白死的)。

四、从历史角度看

朝穷韩富,未来如何面对朝鲜人民?中国与韩建交,与美联手搞垮苏联,又何必当初。

五、从战场战果上看

尽管双方伤亡数字,各有说词,但,有三点是双方公认的:中方死伤人数超过美军。中方被俘人数超过美军。中方一次歼灭美军之最大规模,从未超过营级以上。而美军则创过一次歼灭我军一个师(180师)的规模纪录。有种宣传词,说我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军的飞机大炮。这种说法显然不客观,当时我军装备为苏式武器(尽管是买来的),与美军武器属同代产品。如果说我军用小米加步枪去打美军的飞机大炮,那我军的飞机大炮在干什么呢?

半岛硝烟散尽:朝鲜战争真正的赢家为何不是中国

另种宣传词,说是我军之朝战,“始于鸭绿江,止于三八线”,算赢了。这种说法,阿Q 在于双重标准。如用社义阵营对西方阵营的标淮看,是“始于三八线,止于三八线”,打成平局。如用中国与美国单挑的标准看,中国是“始于鸭绿江,止于鸭绿江”(停战谈判被迫撤出朝鲜,朝鲜未控制在中国手里)。而美军是“始于日本海峡,止于三八线”(现在还在那里),基本上也算平局。其实朝战的嬴家是三个国家,而与中国无关,当然,与美国也无关:

苏联: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使自己在南边有了一个充当屏障的小兄弟。又顺手把因二战结束而积压无用的大批军火卖给了这个小兄弟。台湾:死里逃生。日本:本等待美苏中等同盟国的严惩,反因朝战,与美化敌为友,得到政经扶助,崛起东亚。并因之拥有实力地位,迫使大陆与台湾竞先对日示好,在签和约与建交时大占便宜(如不赔款不割地)。朝战的最大输家其实是毛泽东。毛泽东的人生业绩,本可再增两个辉煌。

一是攻台,攻台将使毛泽东成为历史上又一次统一中国的开国之君。二是接班,象金氏父子那样,让岸英接班。这两个机缘,“生前统一全国”,“死后继承香火”,均失落在朝鲜战场上了。

让隋文帝散尽六宫的独孤皇后有何过人之处?独孤伽罗的真实面目是如何样的?

让散尽六宫的有何过人之处?的真实面目是怎么样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的男权社会,男子可以在所有人眼中看来都是正常的,而女子则是附属品,在家里听从父亲的话,出嫁后便听从丈夫的话,以后再听从儿子的话,寻常女子的一生没有自由。而在后宫中,面对着天下之主,一国帝王,更是理所应当地享受着三千佳丽,后宫妻妾只能接受这样的命运,但历史上也有几个出名的女子,她们敢于抗争命运,态度强硬,活得。 虽然没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它的第一位统治者隋文帝,也就是,是一个明君。在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乐。这其中与他的皇后也有一些关系。隋文帝的皇后,也就是独孤伽罗,同历朝的皇后一样,温顺,大家闺秀。但不同的是,她和的相处模式就像是普通夫妇一般。每天她会送皇帝上早朝,退朝的时候再接回来。两个人每天在一起,感情日益巩固。 文献皇后非常喜欢读书,在政治上有自己的见解,对国家事务也能说出一二。因为这个,她经常同皇帝一起处理国家事务,在皇帝处理不当时进行劝解。由此,隋文帝处理政务更加顺利,做了很多有益百姓的事情。 文献皇后在生活中从不摆皇后的架子,也不喜欢金银珠宝。在隋朝与有经济来往的时候,有人建议皇后买一盒价值八百万的,皇后拒绝了。她说,用八百万买一盒没用的珠宝,还不如用在犒赏为国征战的士兵们上。而她的这一举动,赢得了朝廷的称赞。 除此之外,文献皇后从不徇私枉法,即便对方是自己的亲兄弟。当时皇后的兄长,犯了国法,按照当时的法律应该被斩首。但是皇帝因为皇后的关系,免去了他的死罪。皇后知道后,认为皇帝不能仅仅因为私情就罔顾王法,否则会令百姓失望的,因此她请求皇帝,重新定她兄长的死罪。 同样,皇后的另一个兄弟犯了死罪也要被砍头,但是皇后却请求免去他的死罪。这是为什么的呢?原因是这个兄弟不仅将百姓打死还对皇后心存怨恨,所以他用当时的禁术诅咒皇后。皇后知道后,气得三天没有吃饭。根据当时的法规,这要被处死。但是皇后却说,如果因为冒犯了皇后就要被处死,岂不让百姓认为是暴政。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文献皇后深得皇帝宠爱的原因,她不是绝对的善良与无情,而是识得大局。 隋文帝与文献皇后在宫中被称为‘二圣‘,因为二人在政治上的想法很相似。后来,文献皇后逝世,享年59岁,被安葬在了太陵。 但是作为女人,文献皇后也不免有一些女人常见的嫉妒心,甚至做出了残害妃嫔这样恶毒的事情。首先,她的行为是非常令人不解的。因为按她当时的身份,她做这个是没有必要的。其次,她有五个儿子并且非常的优秀,所以她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失宠。但也许是皇帝的转变给她带来的落差太大,她难以接受。 当时皇帝迷恋一个叫的年轻宫女,整日沉迷,甚至连皇后那里都忽略了。皇后对这个突然杀出来尉迟氏十分不满,于是趁皇帝不再时,下令将她杀死。而得知情况的隋文帝,十分生气,立马从京城外的山野中赶回来,但可惜迟了。 文献皇后之所以敢跟皇帝对抗,是有自己的底气的。她是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她的母亲的家族在朝廷也非常有地位。也可以说,杨坚可以建朝称帝是有她的一份功劳的。在这样的家庭下,独孤氏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她成为皇后后,一直辅佐文帝,也不失为一个贤惠、识大体的好媳妇。 但即便这样,她还是没有躲过女人的嫉妒天性,都说女人不好惹,文献女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积累多念的贤惠美名,仅因一个宫女就毁于一旦,想想也是得不偿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让隋文帝散尽六宫的独孤皇后有何过人之处?独孤伽罗的真实面目是如何样的?

让散尽六宫的有何过人之处?的真实面目是怎么样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的男权社会,男子可以在所有人眼中看来都是正常的,而女子则是附属品,在家里听从父亲的话,出嫁后便听从丈夫的话,以后再听从儿子的话,寻常女子的一生没有自由。而在后宫中,面对着天下之主,一国帝王,更是理所应当地享受着三千佳丽,后宫妻妾只能接受这样的命运,但历史上也有几个出名的女子,她们敢于抗争命运,态度强硬,活得。 虽然没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它的第一位统治者隋文帝,也就是,是一个明君。在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乐。这其中与他的皇后也有一些关系。隋文帝的皇后,也就是独孤伽罗,同历朝的皇后一样,温顺,大家闺秀。但不同的是,她和的相处模式就像是普通夫妇一般。每天她会送皇帝上早朝,退朝的时候再接回来。两个人每天在一起,感情日益巩固。 文献皇后非常喜欢读书,在政治上有自己的见解,对国家事务也能说出一二。因为这个,她经常同皇帝一起处理国家事务,在皇帝处理不当时进行劝解。由此,隋文帝处理政务更加顺利,做了很多有益百姓的事情。 文献皇后在生活中从不摆皇后的架子,也不喜欢金银珠宝。在隋朝与有经济来往的时候,有人建议皇后买一盒价值八百万的,皇后拒绝了。她说,用八百万买一盒没用的珠宝,还不如用在犒赏为国征战的士兵们上。而她的这一举动,赢得了朝廷的称赞。 除此之外,文献皇后从不徇私枉法,即便对方是自己的亲兄弟。当时皇后的兄长,犯了国法,按照当时的法律应该被斩首。但是皇帝因为皇后的关系,免去了他的死罪。皇后知道后,认为皇帝不能仅仅因为私情就罔顾王法,否则会令百姓失望的,因此她请求皇帝,重新定她兄长的死罪。 同样,皇后的另一个兄弟犯了死罪也要被砍头,但是皇后却请求免去他的死罪。这是为什么的呢?原因是这个兄弟不仅将百姓打死还对皇后心存怨恨,所以他用当时的禁术诅咒皇后。皇后知道后,气得三天没有吃饭。根据当时的法规,这要被处死。但是皇后却说,如果因为冒犯了皇后就要被处死,岂不让百姓认为是暴政。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文献皇后深得皇帝宠爱的原因,她不是绝对的善良与无情,而是识得大局。 隋文帝与文献皇后在宫中被称为‘二圣‘,因为二人在政治上的想法很相似。后来,文献皇后逝世,享年59岁,被安葬在了太陵。 但是作为女人,文献皇后也不免有一些女人常见的嫉妒心,甚至做出了残害妃嫔这样恶毒的事情。首先,她的行为是非常令人不解的。因为按她当时的身份,她做这个是没有必要的。其次,她有五个儿子并且非常的优秀,所以她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失宠。但也许是皇帝的转变给她带来的落差太大,她难以接受。 当时皇帝迷恋一个叫的年轻宫女,整日沉迷,甚至连皇后那里都忽略了。皇后对这个突然杀出来尉迟氏十分不满,于是趁皇帝不再时,下令将她杀死。而得知情况的隋文帝,十分生气,立马从京城外的山野中赶回来,但可惜迟了。 文献皇后之所以敢跟皇帝对抗,是有自己的底气的。她是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她的母亲的家族在朝廷也非常有地位。也可以说,杨坚可以建朝称帝是有她的一份功劳的。在这样的家庭下,独孤氏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她成为皇后后,一直辅佐文帝,也不失为一个贤惠、识大体的好媳妇。 但即便这样,她还是没有躲过女人的嫉妒天性,都说女人不好惹,文献女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积累多念的贤惠美名,仅因一个宫女就毁于一旦,想想也是得不偿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