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商容,比干,闻仲,黄飞虎四人的朝廷地位怎么排?
优质回答:
先来说一下四人的身份
商容:商朝丞相,享用六必居特殊津贴,三朝老臣,文官之首(本来是百官之首,可谁叫还有个太师呢?),此外,还是三受(纣王的外号,以下就这么叫了)的文化课老师,不过按照三受的文化水平来讲,老丞相的教育应该是失败的。
比干:商朝亚相(就是副丞相的意思,正科长,副科长,差不多,叫着也好听),还是纣王的叔叔,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倒霉就倒霉这上头了)。
闻仲:大商朝领国太师,享用全聚德加狗不理两份特殊津贴,受大商属国法兰克服了的骑士奖,为百官之首,受先王托孤之重,上打昏君,下打谗臣(说白了,就是三受不听话,说开除就下岗了)!
黄飞虎:镇国武成王,为商朝武官之首,此外还有一重身份,乃是三受的大舅子(有个妹妹进宫当妃子,后来也没得了),算是一朝皇亲国戚。
以上,就是这四个人的官职和身份。
同志们,讲理的话,按照封号来看,妥妥是武成王官职最大。
为啥啊?
都封王了?
王爷那地位仅次于皇上,当然,哪会儿还不叫皇上呢,叫大王……
诶?
这么一瞧,两人这是拉平了。
那也是王,这也是王,不合理啊?
可没办法,谁叫原文就这么写呢?
但列位,这还不是最不讲理的,最不讲理的,是事实上,太师闻仲的权力比三受都大。
你瞧瞧太师一回朝,三受就跟三孙子一样,那叫一个怕啊!
封神原文里有一回,叫太师回兵陈十策!
一回来,三受就跟小学生一样,一个屁都不敢放了!
所以啊,四人排名,闻仲肯定是老大,黄飞虎占个武成王的便宜,能排老二(死得也最晚啊,五岳归天才没的),后边两个,一个皇叔,一个丞相,其实不好分,可咱们照顾老人,就让商容第三,比干第四。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吧。
最后:我是《大封神》作者,目下小说《大封神》正以图文形式在头条更新,大伙儿感兴趣的不妨关注一下,在此谢过。

其他网友观点这四个人的朝廷地位,我的想法是闻仲地位最高,商容次之,黄飞虎第三,比干最后。
比干,亚相,商纣王的王叔。
在演义里纣王建摘星楼,迎接神仙。比干也在纣王邀请的人之内,参加宴会。发现那些神仙都是些狐狸精。宴会后,尾随到洞穴,一把火烧了。妲己看自己的狐子狐孙被烧死,装病,说要吃七窍玲珑心才能治好,纣王最后找到比干有,于是要求比干挖心做药引。比干不敢抗命,于是挖出了自己的心。最后封神时,比干被封文曲星君,文财神。民间供奉的道教福禄寿三星,其中的禄星就是比干。
黄飞虎,镇国武成王。
演义中纣王受妲己蛊惑,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连黄飞虎的妻子也不放过,黄夫人为保贞洁自杀身亡。黄飞虎的妹妹在痛斥纣王之后,被摔下摘星楼而亡。黄飞虎后带着家人和家将反出五关,投奔周武王,被封为开国武成王。在兴周灭商中,战死于渑池。后来封神时,被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总管人间祸福。
商容,首相,纣王倚重的大臣之一。
在演义的前九回,出场次数很多,纣王每次都赞同他的意见,但都不会去做。
原著道:“纣王拍案大骂:快拿匹夫击顶!商容大喝左右:吾不怕死!帝乙先君老臣,今日有负社稷,不能匡救於君,实愧见先王耳!你这昏君!天下只在数年之间,一旦失与他人。商容望後一闪,一头撞倒龙盘石柱上面;可怜七十五岁老臣,今日尽忠,脑浆流出,血染衣襟,一世忠臣,半生孝子,今日之死,乃前生造定的。”封神被封玉堂星。
在历史上商容和老子有关系,在《淮南子》中写道:“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
闻仲,殷商太师,殷商两朝元老,托孤大臣。
闻仲辅助两朝君主,殚精竭虑,东征西讨,在朝中甚有威望,纣王亦敬重。在征西岐时亡于云中子的通天神火柱,战死于绝龙领。封神时,被封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督率雷部二十四正神。
其他网友观点
商朝文武之中,闻太师地位第一。
闻仲官拜太师,太师是古代三公之首,地位尊崇,在《封神演义》闻太师不但官拜太师,并且是先帝托孤大臣,拥有废立天子之权。
故此,闻太师北征归来,朝廷文武都走出午门迎接,其待遇几乎等同于商纣王。
待闻太师上朝时,商纣王更战战兢兢,起身相迎。闻太师当众暴打费仲尤浑,商纣王屁都不敢放一个。
不过,当闻太师想要废黜王后妲己,商纣王还是果断阻止。毕竟,闻太师在许多年前就领兵出征,商纣王已经通过杀姜桓楚、姜皇后等等手段,将王权牢牢抓在手中。
闻太师之下,是首相商容。
在《封神演义》中,宰相并非一人。估计是受明朝内阁的影响,有首相,有亚相。首相是文官之首,就是商容,亚相是比干。
首相商容地位崇高,退休之后重返朝堂,商纣王也颇有礼遇。
比干本就是商纣王叔父,又是亚相,地位自然也很高。
黄飞虎是武官之首。因为宋明以来,文官职务都高于武官,因此,在封神世界,黄飞虎虽然是武官之首,但是在朝堂上还是以商容,比干为尊。
至于黄飞虎之与闻太师,地位相差太远。在闻太师眼中,黄飞虎就是个小辈。事实上,封神大战开始时,闻太师已经八九十岁,黄飞虎不过三四十岁。
历史上闻仲看不出妲己是狐狸精吗?他如何死的
在《》里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凭一己之力保殷商的江山社稷,他法力高强并且有“金刚护体”,刀枪不入,虽不是天仙,但他是一流的地仙。在殷商时期,他的威望很高,是的托孤老臣,有先王御赐打王金鞭,商纣王对他很是尊重。他这样一位法力高强,而且极具权谋的太师闻仲看不出妲己是狐狸精吗?网络配图妲己在《封神演义》中是一位难得一见的美人,而商纣王也是贪。商纣王整天沉迷于妲己的美色中,然而他并没有想到妲己竟是狐狸精所变化而来的。由于纣王很是宠幸这位美丽妃子,对朝政不理不问,只要是妲己想要得到的,纣王想尽一切办法也会给她,凡是她所厌恶的纣王会将其诛杀。自从妲己进宫后,害死了姜皇后,并唆使纣王制造极其严酷的酷刑,还兴建享乐的酒池等设施,君臣对他很是气愤。闻仲是纣王的太师,其坐下是黑麒麟,能瞬间行至千里,手持雌雄,他跟杨戬一样有三只眼,中间一眼能辨别奸邪忠肝、人心黑白。像这样神通广大的闻仲看不出妲己是狐狸精吗?连都怀疑她是妖精,闻仲不可能不知道她是妖精,这有可能是闻仲一直出征在外,无暇顾及这样一位简单的狐狸精。然而商纣王连同殷商,都毁在了这个狐狸精的唆使下。倘若闻仲回朝时能有更多的时间,可能早就铲除这位狐狸精了,但是历史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揭秘闻仲怎么死的闻仲是《封神演义》里的重要人物,又名闻太师。他曾辅佐,帝乙死后将自己的儿子托孤于闻太师,也是殷商的两朝元老,而且纣王很怕他。他在当时的朝野中威望很高,也非常得民心,这样一位极具威望的太师闻仲怎么死的,让后人成为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网络配图闻仲法力很高,在辅佐商纣王时,是其手下的首席大臣。他自幼就拜师学艺,自身拥有很高的精神力量,而且兼术剑双修,在凡间几乎没有人能与他敌对。闻太师行踪不定,也很少有人能见到他,对于闻太师的能力,没有人能知道,因为他从来就没有自己出过手。这样一位法力极高,在人间几乎没有对手的闻仲怎么死的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闻仲长期远征于北海,以至于在朝堂的纣王无人管束,导致纣王残暴不堪。闻仲回朝后很是气愤,他曾力陈十策,怒打、尤浑等奸臣,并要求纣王改过自新,重塑朝纲,然而东海战事又起,闻太师只好再次出兵征讨,朝政更加败坏。由于商纣王的暴政,导致。闻仲为保殷商,只好出兵西岐,对阵姜尚。闻太师与姜尚两人决战于绝龙岭,众截教的道友都来相助,但是闻仲还是不敌姜尚门下的诸人,节节败退。闻仲连败数阵后,难逃绝龙岭死在云中子奉敕所炼的通天神火柱。闻仲就这样被活活的烧死了,一代枭雄就此陨落,虽然他为人刚正不阿,但是最终败在了纣王的暴政下。闻仲简介封神榜闻仲是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是商纣王手下的一位重臣,被封为闻太师,他的坐骑是墨麒麟,武器是雌雄鞭。此人的法力无边,在凡间几乎无人可以与他敌对,而且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位的太师。网络配图封神榜闻仲为人刚正不阿,且能做到忠君爱民,后人对他称赞有加,但是他辅佐的商纣王,以至于闻仲成为天下共诛恶人。闻仲从小就拜师于截教碧游宫金灵圣母门下,他聪明好学,学成五十载后下山为帝乙效力。帝乙死后将自己的儿子托付于闻仲,也就是后来的商纣王。作为法力无边和托孤元老,商纣王对他很是敬畏,朝政中也就是闻仲能震慑住纣王。闻仲与当时的并称为文武双璧,殷商的江山社稷几乎全是靠闻仲一人来捍卫。在俗语中“文可以安邦,武可以定国”其中的“文”指的就是闻仲,他的一生都是在南征北战中度过,而且百战不殆,但是在最后却败在了的手下,最终死于绝龙岭。封神榜闻仲,在殷商曾辅佐两朝君主,他之所以最后被姜尚及手下杀死,是因为后来的纣王残暴不仁,导致武王伐纣。闻太师在殷商的威望很高,他长期远征于北海,远在朝中的纣王无人管束,导致在纣王统治下的朝政非常混乱不堪,百姓疾苦难耐。在闻太师回朝后,怒打费仲等奸臣,并要求纣王改过自新,重塑朝纲。但是就在此时东海战事又发,闻太师不得不再次出兵征讨,这样无人管束的纣王更加的残暴。由于纣王的残暴,武王决定伐纣,闻仲为保,出征西岐,结果败于姜尚手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探秘老子的师承:商容与鸿钧道人的可能性分析
老子,古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被尊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精华集中于《道德经》一书中。然而关于老子本人的生活细节,历史上记载甚少,他的师承关系更是众说纷纭。在众多传说中,商容和鸿钧道人被认为是老子可能的老师。那么,这两位传说中的人物,谁更有可能是老子的真正导师呢? 首先,关于商容,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表明他是老子的老师。商容这个名字在史籍中出现较少,且大多数提及都是在与老子相关的传说或民间故事中。因此,商容作为老子老师的说法,更多地属于后来文人的杜撰或民间流传的轶事,缺乏确凿的历史依据。 另一方面,鸿钧道人则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人物,常出现在道教典籍和后世小说之中。在这些文献里,鸿钧道人往往被描绘为宇宙间的至高神祇,掌管着天地万物的运行。然而,这些描述同样没有确切的历史文献支持,它们更多地反映了后人对老子及其思想的神秘化和宗教化解读。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老子的师承问题应当基于可靠的史料来探讨。遗憾的是,目前已知的早期文献,如《史记》等,并未提供关于老子师承的明确信息。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老子是否真的有过一位名叫商容或鸿钧道人的老师。 综上所述,由于缺乏直接的历史证据,我们无法断定商容或鸿钧道人是否是老子的老师。这两位人物的故事可能源于后来的道教传统或民间传说,而非老子真实的师承关系。在目前的史学研究中,老子的思想和哲学成就仍然是研究的重点,而关于他的师承,则更多的是留给了历史的迷雾和后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