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是非洲地区有名的军事独裁统治者,出生于1919年索马里,长大后成为英国殖民当局的警察局长,随着他的职位不断的上升,最终成为了军队中的实权人物,后来趁着1969年索马里总统被暗杀,成功占领了首都,在50岁当上了总统,和星云探秘网了解一下吧。
非洲著名独裁者
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是非洲地区有名的军事独裁统治者,后世称之为西亚德·巴雷,他出生于1919年索马里,长大后成为英国殖民当局的警察,并且很快的成为了警察局长。
西亚德·巴雷一直都是相当果断和坚毅的,当时在二战后,意大利重新统治者索马里,而西亚德·巴雷则凭借着优秀警察局长的身份被送到了意大利军官学校。
后来1954年35岁的西亚德·巴雷回国并且成为了当时意属索马里军队的重要军官。
西亚德·巴雷的职位一直在不断的晋升,最终成为军队中比较重要的实权人物,当时他才41岁。
1969年他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当时马里总统阿里舍马克被暗杀,他正式的占领首都,在50岁的时候成为总统。
西亚德·巴雷在不断的加强对军队的统治,与此同时还在投靠苏联,最终获得了来自苏联的军事援助。
西亚德·巴雷有着极其强大的野心,他想要建立大索马里,甚至将很多范围都纳入自己的管辖区。
后来1977年正式出兵占领了欧加登,早前期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在后期又得罪了苏联,苏联转而支持他的对手埃塞俄比亚,最终索马里失败。
西亚德·巴雷最终放弃自己的计划,开始大力的发展起经济,并且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在某个时间一度成为非洲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西亚德·巴雷在上任期间,一直在不断的扶持自己的部落,同时打压其他5个部落,部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终于在1991年,西亚德·巴雷被反对派推翻,时年72岁的西亚德·巴雷逃到了尼日利亚不久后惨死。
西亚德·巴雷死后,索马里变得混乱不堪,整个国家没有任何政府统治,里面充斥着海盗人们生活困难,被很多人称之为世界上最为混乱的国家。
结语:在很多混乱的国家,似乎独裁的统治比没有统治要好得多,不过这所谓的好坏也是取决于个人的看法的。
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中埃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孟尼利克二世,1889年即埃塞俄比亚皇帝位。
1894年7月,意大利发动侵略战争,孟尼利克二世组织和领导了抗意战争,打败了侵略者,维护了民族独立。
后来极力周旋于大国之间,努力维持国家的政治独立。
但他晚年多病,1908年又因中风而全身瘫痪,无力遏制列强在埃塞俄比亚的扩张。
1913年12月,孟尼利克二世在宫廷密谋与权力争夺中去世。
人物生平 继任帝位 原名萨勒·马里亚姆(Sahle Miriam),1844年8月17日生于绍阿的安哥捷拉。
是后来成为绍阿公国国王的海尔·马拉科特之子。
1855年埃塞俄比亚皇帝特沃德罗斯二世侵入绍阿,将它变为半独立的王国。
11岁的他国破被俘,被带到马格达拉,在特沃德罗斯二世的宫廷中长大。
在这以后的10年中,他独自过着清寒的生活,亲身感受到战祸之烈。
由于马格达拉是西奥多王朝的政治、军事中心,孟尼利克受到西奥多开创的改革之风熏染,逐渐萌发了建立强大民族国家的理想。
1865年21岁的孟尼利克从马格达拉秘密逃走,后在沃洛省盖拉族女首领沃格特夫人的帮助下回到绍阿省,宣布继承父业称王,从此他便开始出现在埃塞俄比亚的政治舞台上。
执掌绍阿公国大权以后,他励精图治,致力于埃塞俄比亚的统一和进步事业。
飘摇时局 孟尼利克从步入政界到临终的48年,正值非洲历史上发生重大变迁的时代。
伴随着西方列强逐渐从自由阶段发展到阶段,各国对非洲大陆的入侵和瓜分也在加紧进行。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非洲之角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
英、法、意、德、俄等国都想侵占埃塞俄比亚,控制红海入口,实现殖民扩张的野心。
1881年苏丹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马赫迪·穆罕默德起义,使英国暂时无暇东顾。
法国在中败北以后,实力受到削弱,在争夺红海入口的角逐中,感到力不从心。
海外没有殖民领地的意大利便趁虚而入,加紧了在埃塞俄比亚的殖民侵略活动。
1879年,意大利政府接管了一家长期在阿萨布湾附近地区活动的意大利私人公司。
1880—1883年,意大利政府竟无理宣布阿萨布湾及附近地区为意大利领土。
1885年它又侵占了厄立特里亚并开始向内陆扩张和渗透。
统一国家 面临西方列强入侵的危急关头,削除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成为埃塞俄比亚民族存亡悠关的首要问题。
孟尼利克承担了这个历史任务,揭开了他个人政绩中最夺目的一页。
1868年西奥多皇帝死后,东北部地区的贵族领袖约翰尼斯四世虽然取得帝位(1872年),但由于他的软弱,诸侯争雄的分裂局面并没有结束。
此时,孟尼利克已是国内举足轻重的实力人物。
他一面不断以武力迫使各中小封建主就范,一面又用通婚的办法,与国内主要贵族集团联姻,为获得最高权力奠定社会基础。
1883年孟尼利克与提格雷国王的公主泰图成婚。
1886年,他将自己前妻的10岁女儿佐迪图许配给约翰尼斯的儿子阿利亚·塞拉西公爵。
这样,当1889年约翰尼斯出兵镇压马赫迪起义者的战斗中阵亡后不久,孟尼利克就加冕为“万王之王”,成为埃塞俄比亚的皇帝。
击败侵略 孟尼利克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曾经一度把意大利政府看成是上帝派来的仁慈朋友。
为了消除残留的封建势力,他也希望借助于外力来增强军队装备。
因此,他登基仅40天就同意大利政府签订了乌西阿利条约。
条约的阿姆哈拉文本第17款载明,埃皇在与其他欧洲国家交往时,可以通过意大利政府给予协助。
可是在意大利文本上却把“可以”一词换成“必须”的字样。
正是按照这种“曲解”,乌西阿利条约,意大利就公开宣布埃塞俄比亚为它的“永久保护国”。
孟尼利克对意大利的殖民野心缺乏思想准备,在这种赤裸裸的强盗行径面前甚为惊讶。
他立即写信给意大利国王, 信中说:“由于两国的友好关系,所以我在签约时说过,请意大利君主受理我国在欧洲的事务。
但是,我从未签订条约来限制自己必须这样做。
”1890年二月,他又致书欧洲各国,表示“埃塞俄比亚不需要任何国家的帮助,她只祈求于上帝。
”孟尼利克维护主权的正当立场,受到意大利当局蛮横的指责和恫吓。
这时,他已看到西方国家对埃塞俄比亚所抱的卑鄙企图。
1891年4月,孟尼利克再次写了“致欧洲列强书”,表达了维护民族独立的决心。
信中写道:“如果远方的列强前来瓜分非洲,我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随后,他下令中断埃意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
1893年,孟尼利克正式宣布将在乌西阿利条约签订5年之际(即1894年5月2日),予以废除。
意大利殖民者对孟尼利克的行动极为气恼,首相克利斯皮指示驻厄立特里亚总督巴拉蒂里要准备用顺从意大利的埃塞俄比亚贵族取代他。
克利斯皮说:“从现在起,就要鼓励那些觊觎王位者来反对他”,只要他“不存在了,这个帝国就会分裂成南北两半,……最后都会置于意大利的崇高保护之下。
”如果这样做不能成功,那么,就采用“一世的方法征服这个非洲古国。
”1894年7月,在内部颠覆没有奏效的情况下,意大利不宣而战。
半年时间内意军侵占了古城阿克苏姆、阿迪乌格里以及提格雷省首府马卡累。
在战云密布的时候,孟尼利克并没有仓促行动,而是加紧筹集兵力、军火。
直到1895年9月,才正式颁布了“告人民诏书”:“敌人从海外入侵,他们侵扰了我们的国境,妄图消灭 我们的信仰,破坏我们的祖国。
为了爱惜我们最近几世纪遭 受如此深重苦难的国家,我忍受着一切, 同他们进行了长期谈判。
但是敌人却象鼹鼠一样,,……危及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我已忍无可忍!我要采取行动捍卫国家,抗击敌人。
……大家都快跟我来参加战斗,保卫祖国,人人出力!” 诏书发布,。
在通往征兵站的大道、小路上,一批批青壮年汇成人流。
那些开明的封建诸侯也纷纷表示站在埃皇一边。
几天内,国家就筹足了购买军火的200万银元。
两个月中,孟尼利克手下已有了一支配备10万支来福枪、400门加农炮的大军。
1895年12月,埃军在阿拉吉平顶山战役中打败了意大利的两支军队,并收复了被意军占领的马卡累城。
在取得初步胜利后,孟尼利克提出和谈,遭到意当局的拒绝。
1896年3月1日爆发了著名的阿杜瓦战役。
意大利投入17000兵力,大炮56门;埃塞俄比亚投入了10万兵力,以绝对的优势对付敌军。
经过一天激战,意大利侵略军几乎;伤亡人数高达12000人左右。
克里斯皮内阁随即倒台,英国议会也出现了要求修改对埃塞俄比亚政策的呼声。
西方殖民者无法想象“这样巨大的灾难会降临到一个文明的欧洲国家的军队头上。
”同年10月,意大利政府被迫与孟尼利克王朝签订了一项新条约(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意大利终于放弃了把埃塞俄比亚变为它的保护国的要求,承认“埃塞俄比亚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享有绝对的独立”,并赔款1000万里拉。
阿杜瓦战役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孟尼利克和埃塞俄比亚国家的国际声誉。
自此,英、意、法、俄等国都相继与它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抱憾离世 他晚年多病,每当病痛发作时总喜欢吃几页《圣经》,称这样就能使自己恢复健康。
1908年,身染重病的孟尼利克因中风全身瘫痪,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泰图皇后没能生育,皇帝又不愿承认他的一位盖拉族前妻生的女孩佐迪图是他的女儿,只好宣布由他的外孙、12岁的埃雅苏王子当他的继承人,并指定他的老部下塔桑马将军任摄政。
她竭力扶持自己家族的势力,激起王朝内外的强烈不满。
1913年12月12日,他在一次宫廷的密谋与权力争夺中去世。
后由皇后泰图摄政,1916年其女儿佐迪图女皇继位。
孟尼利克皇帝是埃塞俄比亚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代表。
在他执政期间,古老的埃塞俄比亚的领土得到了扩大和统一,国内的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不过,他之所以得到世人的尊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领导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御了意大利的侵略,在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潮中,曾一度维护了本国的独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开始介绍我们今天的内容之前,我想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是谁这一时期最为悲情的统治者呢?我想对于这一问题,很多人都会给予我相同的答案,那就是-。
他这一生可谓十分悲惨,在成为统治者的期间,每日都勤勤恳恳的处理王朝的各项事务,但是最终的下场却是十分凄惨。
但他并不是我们今天所介绍的主要人物,今天我们所介绍的人与他相比更为悲剧,不仅被人设计夺权,就连自身的年号也被其所废除,这还不是最为过分的,而后他还被人刻意抹黑为一位昏君,直到现在还有人对他充满误解,而且他的最终下落更是成为这一时期的谜题,直到现在还常常被人提及与关注,说道这里我想大家应该都猜到他是谁了吧,没错他就是明王朝的统治者-朱允炆。
当他被朱元璋任命为王朝新一任的接班人后,朱元璋担心他难以统治这偌大的王朝,就曾问过他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会如何对待这些叔父呢?当他听闻如此的话语后,就说到:我一定会遵从之前的礼节,将他们当作长辈来对待,如果这样还会出现问题的话,我就会根据相关的部署与准备工作,削弱他们所属的封地,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还没能够得到解决,那我就要剥削他自身的一切权力,如果这样还不行,我就会命令手下将士对他进行讨伐。
听他如此的回答后,朱元璋表现的很高兴,并对他所提出的这些方法表示了认可与称赞,但是没想到他在成为统治者后就显得过于心急,没有前期的任何铺垫,就采用了最后的手段想要将这些叔父彻底消灭,这也是他所犯下的最大错误。
其实他的性格并没有大家所想象那般友善,他有的时候表现得极为狠辣,在朱元璋刚刚离世后,就准备开始强行削藩,而且还没有给这些叔父留下任何缓和的余地,也正是因为如此先后有5人被他贬为了庶人。
也正是因为他如此心急,才会让其他的藩王对他充满了防备与忌惮。
虽然他对于前面几位藩王手段过于强硬,但在面对实力最为熊猴的燕王时,他却显得过于犹豫,因此错失了一个最好的机会。
也让燕王趁势提高了自身的实力,在燕王宣布造反后,他还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在两军对峙期间,他对王朝的将士下达了一封命令:不能够对燕王造成任何的伤害。
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两军在厮杀期间,居然命令王朝将士不要对敌方首领造成伤害,那么这战役又要怎样进行下去呢?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燕王的攻势愈发猛烈,王朝的将士一度感到难以抵御,不久后,王朝的都城也被燕王所攻破。
但令人感到唏嘘的一件事是:在燕王宣布成为统治者后,甚至连他的年号都不承认,当真是极为可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