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后金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后金统治者努尔哈赤简介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帆叶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后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皇太极是建立后金的开国功臣之一。他父亲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1583年)起兵后,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战,正式建立了后金政权。皇太极成长起来,在他父亲指挥和率领下,勇敢地参加了统一女真的战斗,被他父亲视为兄弟子侄中最值得依赖的一员骁将。

  在明中期一代改革领袖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从此摆脱了束缚和限制,开始不理朝政,也不祭祀天地,宗庙,也不接见大臣,不看奏章。一直过着腐朽糜烂的生后。

  不过就在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一位任职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的努尔哈赤开始起兵,经过不断征战统一了建州三卫,随后又夺取了长白山三部的统治权,从此逐渐统一了建州的女真部落。

image.png

  后金建立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称汗,国号“金”或“大金”,改元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公布名为“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起兵反明。

  天命四年(1619年),后金与明朝的第一场关键战役萨尔浒战役爆发。明神宗任命杨镐率领四路明军合击后金军,准备直捣后金大本营赫图阿拉。四路军的主帅分别为山海关总兵杜松、辽东总兵李如柏、开原总兵马林和辽阳总兵刘铤。然而,明军情报却泄露给后金军,使后金军早有准备。结果努尔哈赤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法,以少胜多大败明军,从而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格局,使得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此后后金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而明朝相对于后金处于被动局面。

  迁都沈阳

  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重兵围攻沈阳。沈阳城很坚固,而且埋伏火炮,故易守难攻。但由于城中降兵叛变以及后金军不断加强兵力,后金终攻克沈阳城。同年,后金还成功攻取辽阳,并下令迁都辽阳。天命十年(1625年),后金又决定迁都沈阳,后来改沈阳为盛京。

  宁远之战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攻打宁远,是为宁远之战。然而宁远在明军将领袁崇焕的防守下久攻不克,后袁崇焕采用红衣大炮,将努尔哈赤打成重伤,不久逝世。第八子皇太极在一场权力斗争获胜后继位。

  由于东边的李氏朝鲜亲明,而且明朝作战时常有朝鲜兵参战,皇太极遂以此为借口下令攻打朝鲜,使得后者降伏。这场战争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丁卯虏乱”。此时山海关外,明政府只剩下锦州、宁远、松山三个据地,其他已成为后金汗国的领土。皇太极随后通过反间计,使得崇祯帝中计,将袁崇焕以“通虏谋叛”等罪名处死。从此后金基本控制了关外。不过,由于朝鲜王朝之后仍然奉行亲明政策。

image.png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出生于建州部斡朵里氏族的贵族家庭,姓爱新觉罗氏。其先世、祖、父都是世袭的建州卫指挥.他从小就被抚养在明朝守辽将领李成梁的帐下,受到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回建州后,明朝封他为建州卫左都督,加封龙虎将军,很受明朝政府的重视.努尔哈赤为满足女真贵族掠夺财富和奴隶的需要,以“复仇”相号召,进行了统一战争,公元1588年统一了建州五部,公元1594年兼并了长白山等六部,统一了建州女真地区。随着统一事业的发展,公元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即汗位,建立了奴隶制政权,国号金(史称后金).接着,又于公元1619年兼并了海西女真四部,至公元1625年便完成了女真各部的大统一。

努尔哈赤的皇宫生活,娶16个妻子竟全是为权利

在汗王宫的绿釉瓦当、青砖墙基等遗迹之外,当年在汗王宫,除了之外,还住着什么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沈阳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历史专家,部分还原了汗王宫的生活细节。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居住在汗王宫的努尔哈赤实际上每天过着的日子,而他的妃嫔们,也不乏勾心斗角之举,上演着“传”式的宫斗。 内外交困的努尔哈赤 在满语中,宫与家都是一个词,因此,沈阳研究室主任佟悦甚至习惯将汗王宫称为汗王家,他说:“说汗王宫是个行宫,这样更确切一点。”网络图片 佟悦介绍说,事实上努尔哈赤在汗王宫居住的时间很短。他说:“1625年3月从辽阳迁到沈阳,1626年8月去世,一共不过1年5个月时间。其中,汗王宫应该不是事先建好的,至少是翻建加固过的,施工要有一点时间;1626年1月,打宁远,4月打蒙古,7月身患毒疽,去清河温泉疗养。这么算下来,在汗王宫居住的时间也就一年左右。” 当年努尔哈赤为什么要迁都沈阳?佟悦认为,与所谓的龙潜之地关系不是最大,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当时民族矛盾非常突出,人在辽阳定居已经1000多年,人口众多,对女真族统治非常排斥。给女真人的水井下毒,两三个女真人白天甚至不敢上街。沈阳虽然距离辽阳不过100多里,但一方面沈阳城小,城内居住的都是女真族人,更安全;另一方面,沈阳距离老城赫图阿拉不过一天的路程,当时抚顺等辽东山区是女真人聚居区,安全更有保障。 佟悦还提到,当时的沈阳城因为常年征战,南、东、西三面城门、城墙均破损严重,只有北门保存尚好,且在北门外有瓮城:“真要是明军攻过来了,退进瓮城还可以抵挡一阵。” 几再看史书,常为明军之弱痛心疾首,与女真人野战,明军未有胜绩,女真似乎强大得。但在当时,建州女真内外交困,努尔哈赤的日子并不好过。对外,处于、朝鲜、蒙古三面夹击之中,辽南地区成为游击区,明军时常来袭扰,旦夕数惊;对内,努尔哈赤没有统治农耕社会的经验,只有以杀戮来维护统治,结果导致民族矛盾越发突出。1626年初进攻宁远之前,努尔哈赤就曾经纵兵杀戮万余汉人。同时,随着归附的女真人数量越来越多,生存问题也变得严峻起来,甚至发生过人吃人的情况。网络配图 佟悦说:“没有吃的才出来打仗,不打仗不抢,就活不下去了。这才是女真人发动战争最根本的原因。” 硬件居住环境难尽人意 在汗王宫里陪着努尔哈赤走完最后一段时光的妃子,文字记载可见的有4人,分别是大妃、妃子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庶妃德因泽和阿济根。但佟悦认为,事实上居住在汗王宫的妃嫔绝对不止这几个人,只是因为大多没有封号、没有子嗣,没能见于史书记载。 努尔哈赤一生娶妻16人,而在佟悦看来,这16人中大多数均为出于政治目的联姻,与爱情无关。而且,女真人的婚姻观现在看来是很的,不太讲究辈分,也不太在意是不是二婚什么的。 比如努尔哈赤的妻子中,就是二婚的,这还算是好的呢!最离谱的是,4个妃子中,3个是再嫁的。佟悦说:“和美貌、一见钟情什么的没关系,就是彻底的利益关系。” 不过,也不能说就没有一见钟情。曾经看中了范文程先生的一个小妾,非要娶过来。汉族知识分子出身的范先生不干了,夺妻之恨啊!最后多亏皇太极出面转圜,让范文程改了旗籍才算了事。 同样不尽人意的还有居住条件,汗王宫统共不过二进院子,最多一间正房,两间配房,总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篮球场大小!汗王身边的妃嫔、答应、常在……这么多人怎么住啊?佟悦说:“房间里还是有暖阁可以分开来的。”看不见,不过应该还能听见吧?要宠幸个嫔妃什么的,周围一堆人在听床脚……网络配图 汗王宫里有妃嫔,也有了。有的是从明朝那边直接抓过来的,还有的就是抓来的汉人。汗宫内宅当时制定了诸多规定,女子不许独自行动,在家院供使唤的男子也不许独自行动。福晋们去厕所时,要打木槌,把灯挂在厕所上。 不过,不老实的人还是有。汗王宫后身、现今白塔小学的位置,原本是一座庙,庙里有位和尚偷拆砖头,被抓了现行,罪名就是在汗王家附近偷窃。 宫墙里的“”式宫斗 乱世,又赶上帝王家,爱情注定是奢侈品。若说其中有例外的,惟有阿巴亥了。努尔哈赤生子16人,阿巴亥亲生三人:、、多铎,后人评,阿巴亥专宠20年。 1601年,12岁的阿巴亥嫁给了比她年长31岁的努尔哈赤,两年后,还未生育的阿巴亥成为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的迅速上位是个谜。史书称阿巴亥“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有机变”。姿容妍丽这是没说的了,不过能获得努尔哈赤的绝对信任,仅仅有相貌是不够的。阿巴亥嫉妒谁,史书没有记载,但是通过这样的评语不难判断,在后宫的勾心斗角上,阿巴亥颇有天赋。 但阿巴亥的经历说明,在后宫仅仅有天赋是不够的。 1620年3月,阿巴亥被举报,罪名是与努尔哈赤的儿子有染。史载,庶妃德因泽向努尔哈赤“要言相告”:大福晋曾二次备办饭食,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饭食于四贝勒,四贝勒受而未食。且大福晋一日二三次差人至大贝勒家,……福晋自身深夜外出亦已二三次之多。网络配图 努尔哈赤对此的回答耐人寻味:我曾言待我死后,将我诸幼子及大福晋交由大阿哥抚养。以有此言,故大福晋倾心于大贝勒……很明显,努尔哈赤是在为阿巴亥开脱。 但事情还没有完,庶妃阿济根接着举报:阿济格阿哥家中之二个柜内,藏有绸缎三百匹。大福晋常为此担忧,唯恐遭火焚水淋,甚为爱惜。 史书记载,努尔哈赤由此大怒,以私藏财物的罪名废阿巴亥,并称“不与该福晋同居,将其休弃之。”德因泽举报有功,赏赐是吃饭的时候可以和努尔哈赤同桌。但事发仅仅不到一年,努尔哈赤就复立阿巴亥为大妃。在随后的史书中,也多见阿巴亥参加诸类重大活动的记载。在1626年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时,努尔哈赤惟一召见的也是阿巴亥。 作为女真一族的开国之君,努尔哈赤的政治智慧是不用怀疑的,在阿巴亥被举报的事情背后,他不可能闻不出阴谋的味道。问题是,女真建后金之初,施行的是八大贝勒共同参政、议政的军事民主制,为了统治的稳固,努尔哈赤有时候也必须做一些妥协。阿巴亥废而后立,不排除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爱是不用质疑的,也是不够的。1626年8月,努尔哈赤去世后,阿巴亥被四大贝勒逼宫殉葬,年仅37岁。一起殉葬的,竟然是当初两名告发她的庶妃德因泽、阿济根。是不是觉得很宿命?情节也很狗血?佟悦说:“像《甄嬛传》中那样的后宫争斗,肯定是有的。”网络图片 4名妃子中,活得最长的是博尔济吉特氏。定居沈阳汗王宫时,博尔济吉特氏不过20几岁,此后历经四朝一直到1665年年间,这位妃子才去世,比努尔哈赤晚死了近40年,就葬在东陵边上,史书上没有记载她留下过子嗣。可见,想活得长,漂亮、聪明是不行的,低调没人理才是关键。但不管长寿与否,帝王嫔妃的身份,注定了她们的悲惨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太祖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妃子为其殉葬了吗?

(公元1559-1626年)共有后妃14位,而值得一书的有两位。一位是,一位是大妃乌喇纳喇氏。孝慈高皇后原本是叶赫部酋长杨吉努的女儿,14岁时由哥哥纳林布禄送与努尔哈赤完婚,四年后生,夫妻感情甚笃。 图片来源于网络 1603年九月,杨吉努女因病死去,年仅29岁。努尔哈赤十分悲伤,斋戒一月有余,并用厚札葬之,以四女殉葬。1636年皇太极继位,尊其母为“孝慈武皇后”,元年改谥为“孝慈高皇后”。 努尔哈赤的另一个大福晋(史称大妃)是满泰之女乌喇纳喇氏,也是部落统一后,归附努尔哈赤的。乌喇纳喇氏原封侧福晋,孝慈高皇后死后,立为大福晋(相当于皇后)。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十四子、十五子都是她生的。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赤的第四子多罗恪喜贝勒之女,也由她抚养,收为女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努尔哈赤在立大妃以后的年月里,南征北战,一方面和作战,一方面跳一东北各部,无暇顾及宫内事务。此间大妃乌喇纳喇氏正当青春年华,不甘宫中寂寞,与比她大六岁的努尔哈赤第二子产生了爱情,私下来往甚密,有时甚至深夜二人仍眷恋不归。后来被人告发,努尔哈赤派人暗中监视,终于在天命五年(1620年)二月事发。 努尔哈赤大怒,本想把大妃处死,只因她养育的“三男一女尚在年幼”,需人照顾,才免于一死。于是以盗藏了大量金帛的莫须有罪名废黜了大妃。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没发现大妃有别的过错,又复立为大福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伤重死于叆鸡堡,时年68岁。努尔哈赤在遗嘱中声称:大妃“……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怿,虽有机智,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乱阶,予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殉之。”在诸王的逼迫下,大福晋违抗不过,只好自尽以身殉葬。在殉葬前对诸贝勒哭诉说:“吾自十二岁事先帝,锦衣玉食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地下。吾二幼子多尔衮、多铎当善抚之。”大妃死时年37岁,多尔衮年仅7岁。同时殉葬的还有阿济根和德因泽二位妃子。 大妃的殉葬,也有人说并非因遗诏所致,而是皇太极为了争夺汗位,利用大福晋与代善的暖昧关系,有意加害代善,而矫诏逼迫大妃殉葬。因为努尔哈赤死前未立储位,长子褚莫已死,理应二子代善继位,但是最终皇八子皇太极以“桃色事件”为由夺取汗位,而代善则以失败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