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神秘事件

关于印尼婆罗浮屠六个你不可不知的称谓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2015年9月19日下午3时30分,已经到达印尼的“中国佛教首次重走海上丝路”团队一行将在世界佛教建筑奇迹婆罗浮屠塔下举行一场丝路中国论坛,领航员耀智大和尚、僧人代表明贤法师、学者代表何光耀教授,将在婆罗浮屠大塔前论道丝路与中国文化,解密海上丝路悬而未决之谜,纵论古今,追缅先贤。

关于印尼婆罗浮屠六个你不可不知的称谓

  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2年7月,印尼旅游管理官员表示,中爪哇省著名的旅游景点婆罗浮屠佛塔日前被世界吉尼斯认定为“世界最大佛教寺庙”。婆罗浮屠与普兰巴南旅游管理总监普尔诺莫当天透露,他是上月底收到来自吉尼斯世界纪录新的荣誉证书的,该证书把婆罗浮屠佛塔认定为现存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庙群(遗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197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印度尼西亚政府通过一项主要修复计划,竣工之后的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婆罗浮屠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这座著名的佛教圣殿,建于公元8世纪至9世纪,位于爪哇岛中部。整个建筑分为三层。基座是五个同心方台,呈角锥体;中间是三个环形平台,呈圆锥体;顶端是佛塔。四周围墙和栏杆饰以浅浮雕,总面积2500平方米。围绕着环形平台有72座透雕细工的印度塔,内有佛龛,每个佛龛供奉一尊佛像。该遗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援助下于20世纪70年代得以重建。

  1885年日惹考古学会主席Yzerman发现塔基下面有“隐藏的塔基”,婆罗浮屠引起注意。Yzerman在1890-1891年将隐藏塔基的浮雕逐块拍照。荷兰东印度政府获悉之后采取了保护佛塔的必要措施,经过三个阶段的修复,婆罗浮屠初步回复了往日辉煌。

  此后,人们陆陆续续小规模修复佛塔。1960年代后期,印度尼西亚政府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佛塔的大修。197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印度尼西亚政府通过一项主要修复计划,并于1975-1982年执行了一次彻底的修复工程。此次修复加固了地基,清理了一千四百六十片石板,分解并重新组装塔身的五层方台,以及通过埋设管道改进排水系统。修复工程还加设了防渗透层和过滤层。这项庞大的工程雇佣了大约六百人,总共花费六百九十万一千两百四十三美元。竣工之后的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婆罗浮屠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历史上你不知道的郑氏三公

荥阳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10万年前,有织机洞古人类遗址为证。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丝织品(距今5300-5600年),相传的老婆在荥阳养蚕缫丝,教老百姓做衣服,所以荥阳有“中国嫘祖文化之乡”的美称。 荥阳,中国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士族,北魏隋唐时期,与博陵、陇西、赵郡李氏、范阳、清河崔氏、太原并称为五姓七家。 “天下出荥阳”的说法在郑姓人中颇为流行,郑姓在中排第七。古时候荥阳是郑国的领地,第一代国君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郑国被灭后,国人都以国号为姓。2004年建成的“郑氏三公像”是郑国开国三代君王: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也是荥阳的市标。 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末年,以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历经变迁入唐之后,郑姓仍为望族,后因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 秦汉,经过多年的沉寂,中国首次大一统到来,中国以中原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郑姓也进入了首个“望族”时期。其中,部下名将郑荣为代表的家族异军突起,成为历史上郑氏发展演变的主体。 郑荣之子郑当时,曾在西汉王朝任职大司农,他因贤德而被人尊称为“郑庄”,“声闻梁楚间”,当时的也知道“郑庄行千里不赍粮”的故事。 荥阳郑氏起自西汉大司农郑当时,郑兴、父子是东汉名儒,郑浑历任魏郡、上党太守,是曹魏名臣。郑泰是扬州刺史,汉末名臣。郑冲西晋太傅,开国元勋。郑袤是密陵侯,西晋初名臣。郑袤子孙四世都是西晋重臣。郑浑八世孙郑羲是北魏中书令,郑羲子郑道昭为兖州刺史,号称北方书圣。郑羲兄弟六人都为北魏重臣。郑俨官至中书令等十多职,名震天下。郑浑十一世孙郑孝穆为中书令,郑伟为北周襄城郡公、龙骧大将军、江陵防主。郑孝穆子为北周内史,上大夫。助建立,被封为沛国公、祁州刺史。郑译子郑元寿历仕隋、唐两朝,官拜鸿胪卿。郑元寿堂兄郑善果,历任隋唐两朝的兵部、户部、,卒于江州刺史之职。在,荥阳郑氏有十一人为宰相,其余节度使、将军、司马、参军多的无法细查。 “荥阳世家”——自太始祖桓公受封立国,郑武公建都荥阳后,由于当时郑氏家族旺盛,许多郑氏族人都引以为荣,其后代子孙也光耀门庭,故有“天下郑氏出荥阳”之说,郑氏族故称“荥阳世家”。 魏晋时期,是郑姓的显赫年代,荥阳郑氏、开封郑氏都成为这一时期的历史功臣,出现了赫赫有名的“郑氏四祖”。 以“七房郑氏”郑羲一房为首的北祖定居于古荥阳(今郑州市古荥镇),在郑氏家族中势力最大,著名书法家郑道昭就出于北祖一脉;南祖定居于京县(今荥阳市南京襄城);中祖定居于大索(今荥阳城);西祖随西征,定居于陇西。目前存在的几大郑氏家族,多由“郑氏四祖”发展而来。 西晋,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世人开始第三次南迁,郑痒便是其中之一,被称为郑姓“南渡始祖”。郑昭从荥阳、开封入闽,迁居福建永泰,曾担任泉州和建州刺史,是福建郑姓的始祖。 北魏时,孝文帝将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确定为“汉姓最高门”。 荥阳郑氏在隋唐发展到鼎盛时期,出过22名进士、6名状元、8位驸马、9位宰相,人称“郑半朝”。 隋唐时期,郑氏在中原兴旺发达的同时,南方郑氏也逐步壮大。隋唐五代,郑氏五次南迁,唐末,居住在荥阳的郑氏南祖、北祖、中祖几乎全部南迁,居住在固始等地的郑氏家族则随王审知入闽。 五代十国,荥阳郑氏逐渐衰落,因动乱迁居到云南大理的荥阳郑氏后裔郑买嗣,在西南边疆建立了大长和国,完成了郑国灭亡以来郑氏称帝的新尝试。郑氏在大理实行汉化教育,大长和国传三世亡于内乱。 ,郑姓在南方,其中一支在浦江郑宅镇共居300多年,是“江南第一家”浦江义门郑氏。 其第七世郑文融治家时,参照的《家礼》制定58则《家范》。明初,这个家族成为“大孝大义”的典型。 被后世熟知的“江南第一家”称号,出自。荥阳世界郑氏联谊总会常务会长郑朝阳说,当时,朱元璋本要赐义门郑氏为“天下第一家”时,他身旁有人提醒:义门郑氏是天下第一家,朱家呢?朱元璋一听,才将“天下第一家”改为“江南第一家”。 明天顺三年,大火烧毁义门郑氏房舍、祖产。300多年族人共居共食的历史终止,族人各自外出谋生。 多年后,他们互不相识的后代相遇,发现辈分、口音、习俗相同,连喝酒时行的酒令也完全相同。拿出族谱,他们才发现同是“江南第一家”。 ,民族英雄郑成功率人从金门出发到澎湖,趁涨潮之机登陆台湾。接着,他指挥军队歼灭一小股荷兰军,迫使台湾城、赤嵌城的荷兰守军投降,收复台湾。此后,大批郑氏开始迁居台湾。同一时期,一部分郑氏后裔漂洋过海,来到东南亚、日本等地,足迹逐渐散布在世界各地。 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现分属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祖籍莆田和漳州。 《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郑成功祖先由固始县入闽,于东晋永嘉年间,自河南固始县白沙镇避地到闽,后又从莆田迁往漳州,再迁南安,约在1144年至1210年间,郑成功先祖自莆田迁往龙溪县,后代再迁南安。事实上,郑成功与汉唐时期的荥阳郑氏有着深厚的祖源关系。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郑氏寻根,开封不可不说。开封郑氏文化,源远而流长。 《郑氏附葬祖父墓志》称:“王父讳成功,字明俨,号大木,氏,先世自光州固始且入闽,由莆居漳、居粤之潮,至始祖隐石公,乃居于泉之南安县杨子山下石井乡,遂世为南安人。” 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到海外,始于,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天下郑氏出荥阳”,郑氏源出郑州荥阳。 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周帝国的二级行政单位),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乌兹别克斯坦地狱之门,1000度的地狱门户燃烧54年卢浮宫维纳斯断臂之谜,作者亲手敲断维纳斯双臂(残缺美)揭秘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就连霍金都不看好人工智能的未来东南亚最神秘莫测的毒蛇,蓝长腺珊瑚蛇有致命神经毒素(一口就凉凉)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刘备称帝合法吗?看了这些理由你不服都不可以了

近年,网络普及了,能看到好多人骂。其实,自从易中天在CCTV讲了,赞扬了奸雄的“可爱”,仿佛这刘备就忠厚的“可恨”,扬曹骂刘的声音就一浪高过一浪。 那这刘备究竟惹谁了呢?应该跟他的称帝有关,不过网友们不知道的是,在当时,刘备除了称帝,他真的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了,而且也是合情合理的—— 第一,有没有资格?有。但凡宗室。其实都是储备力量。汉景时期的清君侧叛乱就说明了这一点。叛军不是为了清君侧。而是为了让下台自己当皇帝。因为他们也是宗室。所以有资格。这在后世同样被无数次证明过的。所以,刘备有资格称帝。网络配图 第二,巩固已存。已败,荆州已失。但刘备的主力军团可是常年征战。打下益州这么大块地盘。你能连封赏不给,爵禄不加么?要稳定。必须给宿旧加爵。给功者封赏。怎么给宿旧加爵?称帝。益州必须稳定。这是第一要务。 第三,刘备以讨汉贼为名,在曹操进位魏王之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就能得知,这是一种政治较量。其实,称帝后,刘备紧跟称帝也是一种政治需要。不然,要是刘备只是以汉中王伐魏,在政治上就已经输人一筹了。网络配图 第四,就当时而言,已经被曹丕拉下皇位了,但中原地区还是有很多保汉人士的。倘若没人举起汉室的旗帜,势必会令这群人认为汉室已灭,更加快速的融入曹魏。而刘备的称帝,也可以令这群人看到一个希望。毕竟你刘备号称汉室子弟,如果连举起大汉旗帜的勇气都没的话,那凭什么让这些人拥戴你。 蜀国隆重接待东吴使者 第五,刘备年事已高。,秦宓力谏暂时不要称帝。其实就是推迟称帝。理由就是曹丕新立。不满者必然日多。由汉廷变成魏廷不是一时半会儿变得过来的。不如打出讨贼的名号。效故事。约立先入关中者为王。同时魏廷中大量人才都会因不满曹丕而来加入刘备的队伍。刘备不知道吗?知道。网络配图 但他已然60岁了。哪还有时间带着军队弛聘中原?时间不多了。跟随自己的集团这么多号人。总要给大家个名分,给集团以安定。所以称帝成了必然。 第六,给以压力。孙权历来自称汉将。称曹操为魏贼。而今刘备称帝。孙权在政治上就低了一头。他要么向刘备请和。要么倒向曹丕。如果向刘备请和。那就对刘备有利。如果完全倒向曹操,那就对自己的政治影响十分不利。 当然。我想如果刘备年轻的十岁。估计以他的眼光和耐性。是不会急着称帝的。 一个读过三国的易中天为了出名,靠的是猎奇取胜,迎得了粉丝,但一群没有读过三国的看了讲座,也仿佛自己很懂三国了,一个劲的在后面瞎起哄,人云亦云。一些得到知识的人,都把自己称为“文化人”。这真是文化的悲哀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