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迷案追踪

雨夜屠夫林过云大案纪实:被执行死刑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5

林过云,1955年出生于香港。

他在进入出租车行业后改名林友强。

加之父亲娶了3位妻子,10个子女,对林过云关心少之又少。

林过云性欲变态,暴力倾向,常做奇怪的事情。

家人发现他偷窥妹妹,遭到父亲的痛打。

父亲忌讳家丑不可外扬,告知生母。

然而林过云年仅十八岁,因为被父亲怒斥而离家流浪至公园。

林过云因其父时常更换女伴,认为其父亲不忠于其母亲。

使其对女性产生了自然的憎恶之情。

此事为其后的犯罪行为埋下了心理隐患。

1973年,在鹤园街的一个公厕

林过云挟持一名女性进入公厕并侵犯其下体,随后被逮捕。

然而,当医生诊断他时,发现他的精神状态不稳定。

因此未经审判就被送入了著名的香港青山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

这件事情也就此结束了。

林过云在23岁时考取了出租车牌照,成为了夜间的出租车司机。

1982年2月,林过云杀害了一名名为陈凤兰之舞女。

当时,陈凤兰因醉酒而上了林过云的车,并呕吐于车内。

随即陷入昏睡之中,使林过云无法唤醒。

林过云因此大怒,乃用电线勒死了她。

继而将其尸体肢解并遗弃于山坡草丛。

虽案件被发现,然警方未能找到破案的线索,长期未果。

在杀害陈凤兰之后,林过云一度心惶恐慌,连续三个月未敢作案。

然而,他仿佛品尝到野兽鲜血之滋味,从此无法自拔,陷入血腥世界之中。

1982年5月29日凌晨5时20分陈云洁下班,

在大雨中搭乘林过云驾驶的出租车回家。

林过云在途中停车。

用刀恐吓并用手铐铐住陈云洁,最终用电线勒死。

林过云使用外科手术刀进行肢解。

割下死者的乳房和阴部,并进行防腐处理。

尸体其余部分被包裹在报纸中,放在麻袋里。

待到晚上后抛弃在铜锣湾大坑道山坡草丛中。

随后,林过云将肢解陈凤兰及陈云洁的情况拍照录像。

并命名为“严肃的秘密”。

林过云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又杀害了29岁的清洁工梁秀云。

期间他甚至像食人魔一样咀嚼受害者的内脏。

1982年7月2日,梁惠心在尖沙咀参加谢师宴。

并于晚间十一时在酒店门前上了林过云所驾驶的出租车。

据林过云所言,梁惠心是其相处时间最长的死者。

在杀害梁惠心之前,林过云逼她戴上手铐。

并在出租车内与她交谈很久,讨论学校、前途、家庭、宗教、灵魂等等话题。

然而,最终林过云还是选择用电线勒死她。

并将肢体抛弃于铜锣湾大坑道山坡草丛中。

录像带命名为“第四次行动”。

林过云将肢解彩照交给朋友在照相馆冲洗。

并以兼职拍摄尸体解剖照片的理由,未被怀疑。

然而,因照相馆设备故障。

照片转交至湾仔另一照相馆冲洗。

职员发现恐怖内容并报警。

警方进行秘密监视跟踪。

最终于1982年8月18日拘捕了林过云,成功告破了“雨夜屠夫案”。

1983年3月3日,林过云案开始审判,历时20天。

4月8日,由7名男性组成的陪审团一致认定林过云犯有4项谋杀罪名,判处死刑。

林过云在宣判判决时保持镇静,没有表现出惊讶的神情。

然而,由于香港自1966年11月16日后未再执行死刑

常遇春是什么人?是英雄还是屠夫?

对大明开国功臣,英雄还是屠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

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

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开国名将。

作为手底下的一员大将,深受朱元璋器重,同时他的个人武力也是很强的,每逢战事必当身先士卒。

因为常常自言说自己能带兵十万,因此也被称为常十万。

人穷志不短 此人出身贫困,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是又不甘心老死在田地间,于是就跟人习武。

交不起学费就帮人多干点活来换取学习机会。

就这样度过了少年时期,到了青年的时候,他学武有成、力大无比,而且长的是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各种武器都会使用。

但是成年后常遇春越来越不满足于现在的穷苦生活,加上当时元末,阶级矛盾严重,强盗和起义军到处都是。

常遇春就去投奔了活动于怀远、定远一带的绿林大盗。

跟随刘聚打家劫舍,因为勇武深受刘聚信任,被任命为十夫长。

但是这种日子的兴奋劲过去之后,常遇春就意思到刘聚此人只知打家劫舍,成不了大器,跟随他没有什么发展,于是就准备脱离出去,另寻他处。

也正是这时候,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和刘聚在和州抢劫时遇上了朱元璋攻打和州,由于朱元璋仗义豪侠,名声远扬,所以常遇春就想去投奔他。

在一番乔装打扮观察过朱元璋后,发现他这个人确实是能成大器,于是常遇春就果断的放弃了强盗的职业,去投奔了朱元璋。

将遇明主,主遇良才 初见常遇春的朱元璋并没有对他,只是把他安排到军中做了个小兵。

常遇春也没抱怨,他对朱元璋说:“渡江之时,愿做先锋”。

因为他知道自己总会一鸣惊人的,在之后的几场战役中,常遇春身先士卒,逢战必先,终于他成功的吸引了朱元璋的主意。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朱元璋率军渡江南下,遇到了水军元帅蛮子海牙的严密防守。

随后爆发了著名的采石矶战役,此战中面对元军的严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纵身登岸,冲入敌阵,为朱元璋的部队杀出了一片登陆的险滩,随后朱元璋大军登岸,元军溃退。

随后更是乘胜追击,一路攻占太平,次年三月,又攻占了集庆,占领了江南大片的富庶地区,为朱元璋以后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在这一连串的战役中,常遇春锋芒初露,立了头功,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时的先锋升至元帅。

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常遇春奉命攻打衢州,带兵一路攻杀,先取龙游城,后又率马、步、水三军包围了衢州城。

但是衢州城城墙坚固久攻不下,常遇春就带小股部队突袭冲入了城内,毁坏守城大炮,元军崩溃,其后投降,自此衢州破。

在戎马间常遇春还作诗一首:“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

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

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

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

” 杀降不详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率兵前来攻伐朱元璋,首战就是常遇春和驻守的池州。

在侦查到了陈友谅的行动后,朱元璋命常遇春带领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等到陈友谅带兵攻到池州城时,徐达正面迎战,常遇春则伏兵袭击后方,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人,俘虏三千。

面对着着三千俘虏,不知怎地,他忽然心生厌烦:“一群枯朽,于我何用,给我全部活埋”,一声令下,三千士兵尽埋在黄土之下。

一个降兵大喊:“常遇春,你屠杀俘虏,必有报应!我等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陈友谅又率水军数十万来袭,意欲直取应天,朱元璋部队于其战于应天城西北的龙湾。

此战朱元璋诱敌深入,常遇春和冯国胜带领主力设伏,在陈友谅军登陆时,一举冲杀而出,陈友谅军大败而逃。

龙湾大捷,朱元璋,并壮大了力量。

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著,不久,升行省。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龙湾之战的三年后,陈友谅倾巢而出,号称六十万大军于朱元璋决战于鄱阳湖上,此战关系到两方势力的生死存亡,整整持续了三十六天。

一次朱元璋的旗舰搁浅,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远率船队来攻,情况万分危急之时,常遇春杀出,射伤张定远,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旗舰,使其脱离浅滩。

在战斗中常遇春又积极组织火攻,陈友谅军被烧的兵将损失过半,湖水尽赤。

陈友谅率残舰撤往湖口,常遇春和诸将又率军追击,陈友谅在乱军中被射死。

此战过后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 此战过后,朱元璋的对手就剩下了。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秋,平江城破,张士诚被俘至金陵,自缢死。

屠夫还是英雄,最后都是黄土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基本上统一了起义军势力,只剩下对元朝动手了,长期以来朱元璋不称王不出头的方式成功的麻痹了元朝政府。

所以当朱元璋动手的时候是一路。

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马步舟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

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

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改为北平府。

又挥军西进,攻取山西。

洪武二年三月,西征军进攻陕西,陕西守将力竭投降。

元顺帝趁明大军在陕西之时趁机攻击北平,常遇春又奉命与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驰救北平,元军闻讯即向北逃奔,常遇春率军追奔千里,。

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顺帝逃到应昌府。

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突然病卒,年仅四十岁。

在他一生中战功无数,同样也有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杀降,他每攻下一城就屠城,不留俘虏全部杀掉。

他之死也难说不是数万亡魂的牵扯。

朱元璋在听说常遇春时候,大为伤心。

作诗一首缅怀:“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

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备起家之谜 拉屠夫张飞出资收逃犯关羽入伙

的形象,经小说《演义》的描绘变成一个谦谦君子,几乎在中国家喻户晓。

他起家之举的“桃园三结义”,因反映了古代草根阶层的心理寄托,长久地为人们所崇拜。

不过若仔细看看史书《》及相关史籍,研究刘备如何从最底层逐步发迹,便可看出他起初并没有什么仁义、忠厚的表现,反而是有些黑社会色彩。

网络配图 “三国”的要人们若按解放后的标准填表,、的出身肯定是官僚地主,刘备却因曾经“织席贩履”而能填“手工业劳动者”这种好成分。

他少时家贫,成年后经济条件才有所好转。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介绍,年轻时,刘备不喜欢读书,却喜爱狗、马和玩乐,“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甚至当地“大商”都“多与之金财”。

家乡有钱人要向无官无职的刘备交纳保护费,“豪侠”都“争附之”,此人不是明显带有黑社会老大的味道吗? 遇到无政府状态的乱世,底层豪侠才有出头机会。

公元184年,即刘备23岁时,“太平道”首领聚集信徒以头缠黄巾为标记,武装造反想夺权。

缺少中央直属军队的东廷面对突发暴动,急令各州府征兵,草鞋贩子刘备就此有了建立私人武装的机会。

刘备起兵时需要花钱招兵买马,打造管制刀具,就拉当地有点小钱的屠户出资加盟,接着又吸收被通缉的在逃犯(《三国志》载他由河东“亡命奔涿郡”)入伙。

这支私人武装以哥儿们义气作为精神支柱,组织性质与现代黑社会十分相似,即属于社会边缘人物以非法手段聚众,不以法制观念,而以黑道之“义”行事。

关羽在中国封建社会成了感动千年的人物,后世朝廷对他追封为“关帝”,民间帮会组织也将他奉为宗师鼻祖而顶礼膜拜。

实际上,这位“关帝”能引黑白两道尽折腰,靠的就是所谓“义”字,即无原则地对统治者和帮会老大忠心不二。

网络配图 靠异端宗教发动的黄巾造反仅半年即被平定,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因讨伐黄巾军有功,得了一个县官。

不久,朝廷派督邮(类似巡视员)到县城来办公事,刘备请求拜见,没有获准入见。

刘备就直接闯进去绑了督邮,打了他200杖,然后“弃官亡命”。

来巡视的上级不肯见面,刘备就把他绑起来暴打一顿并弃官,这是什么作风?《》的作者为体现张飞嫉恶如仇的性格,把打督邮这笔账记到他头上,反而将刘备写成仁慈的劝阻者。

为泄个人私怨而对朝廷命官滥用私刑,闯了大祸的刘备自然在官场呆不下去,被迫“亡命”游荡于河北地区,重操向商旅索取保护费来支撑本团伙的旧业。

公元189年,进京引起军阀混战,此时刘备已聚集起一批人马,便率众加入群雄争霸,成为一个有点实力的小军阀。

进入后,他便被急于寻找支持者的认作“皇叔”。

但若从血缘上考证,这位“中山靖王14世孙”与汉献帝已是分炊了15代的本家。

在十几年的转战中,这位与汉献帝15杆子才能打得到的“皇叔”为发展自己,先后投靠过、、、曹操、、,遇形势不利又会马上,堪称比近代山西军阀阎锡山早1700年就发明了“存在高于一切”的处世哲学。

此时的刘备不仅逢人便自称“大汉宗室”,头上还加了“豫州牧”等一系列官衔,并处处以“爱民”和待人宽厚来标榜,可谓彻底将自己由“黑”洗“白”。

网络配图 公元207年,刘备以“”的诚意求得了出山相助,以几千兵卒和新野一小县的实力,终于迈上角逐天下的正途。

通过与孙吴联盟击败曹操而据荆州,再以协助之名入川而夺人基业,刘备所部发展为国内三大军事力量之一。

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篡汉但仍“以礼待先朝之主”。

刘备却大造汉献帝已遇害的政治谣言,于221年建立蜀汉朝廷并自称,就此完成了黑道──军阀──称帝之路。

今天,我们除去封建正统观加在刘备头上的光环,并不否认他从一介布衣起家而能创建霸业的才干,反而更能看到在当时残酷的众雄相斗中容不得温良恭俭让。

刘备能与文武兼备的曹操并列为“天下英雄”,说明他不论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都是一个历史强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