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迷案追踪

1950年绵阳女水鬼案,黄花姑娘怀孕枉死,背后竟是敌特大案

时间:2024-01-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950年,川西土匪暴动基本平息,在剿匪过程之中,川西公安处发现了一个频繁在电报之中出现的可疑名字:成先生

没想到这名匪特竟然还牵扯上了当地闹得沸沸扬扬的女水鬼,带出了一桩大案。

当时,四川各地还有不少特务机构潜伏,这些特务活动猖獗。

解放后,人民群众一心一意跟随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对这些特务深恶痛绝,这些特务只能去勾结土匪或者一些地方反动势力。

川西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暴乱,形势严峻时,会有抢劫、杀人、强奸等大案发生。

绵阳的匪患就很严重,大大小小的土匪团伙有64个,总数超过了两万

还有一些国民党军地残部混在这些土匪之中,公然和解放军剿匪部队武装对抗。

这些匪徒觉得蒋介石早晚还会回到大陆的,到了那时候他们都是蒋家王朝的功臣,蒋介石一定会给他们封官加爵。

所以和特务组织联系,他们还是很郑重的,奈何这些土匪帮派之中都是些只会打打杀杀的土鳖,于是成先生就成了给他们装裱文墨的那个人。

从各种信件和电报上的信息判断,这名成先生并不在国民党特务机构之中,就是个收钱给土匪搞文稿、搞反动宣传的人。

土匪很尊重他,不仅仅因为他有点文化,而且写得快,写得好,能俗能雅,给什么人写什么话,也算是个走了歪路的人才。

当时组织研究判断此人就是个给反动组织写写字的穷秀才,现在要抓捕的土匪和特务成千上万,他没有杀人放火,不存在太大的破坏性,可以暂且放一放,不去抓捕。

但成都军管会公安部政治保卫处处长赵方却不这么认为,他把这个成先生列入了第一批缉拿归案的对象名单之中,就是因为这个人知道的太多了。

他不仅仅对多股土匪的动向熟悉了解,甚至还能知晓他们最近策划的暴动计划。

况且还有和这些土匪联系的特务们,成先生是肯定有线索的。

川西公安处党委听取了赵方的提议,觉得抓捕成先生可行,于是立刻安排组建专案侦查组。

当时整个川西公安处的民警们都忙得脚不沾地,人手根本就不够,虽然说针对成先生成立了一个专案组,其实专案组只有一名调查专员柯永嘉同志

柯永嘉,重庆人,中共地下党员,警校刑侦专业毕业,曾经在重庆警察局当过刑警,不仅是刑侦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地下党员。

成都解放之后,这位老党员被重新召回,从事政保侦查工作,是当时的侦查骨干。

柯永嘉接受任务之后马上开始调查资料,虽然电报之中提到这个人很多次,但是此人的籍贯、长相、住址一概不知,只查到了名字叫成祥盛,还不知道这个名字是真是假。

柯永嘉将成祥盛的笔迹拍摄下来,将他写的内容进行了记录。

随后,柯永嘉就前往监狱,对监狱中的土匪进行了审问。

柯永嘉一个一个问下来颇费了一些周折,幸好还是问到了关于成祥盛的信息。

有六个土匪说见过成祥盛,几人描述的相貌都差不多:身高一米七,看起来很斯文,皮肤白皙,有时候会戴眼镜

其中还有一个土匪说,他被土匪头目派去某旅馆找成祥盛,看到成祥盛正在打拳。

原来这名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先生,打拳打得很凌厉,一套打下来脸不红气不喘。

此时,警方又给柯永嘉提供了一条线索,他们在成都断了一处土匪的密点,查到了一封没有落款的信,这封信就是成祥盛写的。

不过,成祥盛相当狡猾,没有在信件之中透露任何和自己有关的信息,只是催促密点的土匪和他以约定的方式联系。

柯永嘉正在思考怎么从这些线索之中理出头绪之时,领导交给他一份西南军区贺龙司令员批示交办的紧急案件。

因为人手实在有限,柯永嘉又被调到其他专案组办理紧急大案。

在办案的空隙,柯永嘉还在琢磨着,没事的时候就会把信函的照片拿出来看看,这封信是从绵阳寄过来的,去绵阳也许还会找到一些线索

等到手上的大案结束之后,柯永嘉就前往绵阳调查。

现在川西并不算太平,还有土匪特务隐藏在群众之中。

柯永嘉为了安全,也为了不打草惊蛇,所以假扮成中药材商人。

他也没有和当地公安局联系,而是直接去了绵阳邮电局

当时的邮电局都是军管的,柯永嘉就找了军代表,私下告诉他来由。

绵阳这么大,邮箱到处都有,柯永嘉本来没有抱有太大希望,只是来这里碰碰运气。

军代表看了看他拿出来的信件照片,告诉他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军代表告诉他,每天邮局的工作人员都会到自己负责的区域之内领走邮箱里面的信件,随后一同交到邮局的邮件分发间。

这些信件都是混合在一起,分发间的邮工会盖好邮戳之后分拣打包运送出去。

所以乍一看,这些信件只有邮戳能证明从绵阳来,具体从哪个邮箱来是看不出来的。

但是在邮局内部,还有另一套操作方式。

原来抗战期间,为了反日本间谍,邮政系统也进行了一次秘密改良:盖邮戳的工作人员都会在信封上面做上不同的记号,这些记号不容易被人察觉。

比如邮戳盖在邮票的哪个角落,覆盖住邮票的多少,是正着盖还是反着盖,都是有讲究的,不同的方式就代表着不同地区的邮筒

在解放之后,很多邮局已经不再用这种方式了,但绵阳当时还保存着这个习惯。

柯永嘉一听很是兴奋,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确定成祥盛寄信的邮箱。

当时绵阳查特务查得非常严格,军警对于可疑人员可以马上拦下来盘问搜身,成祥盛是不敢带着这种信件跑太远去寄信的。

所以,无论成祥盛是住在附近还是暂住的旅馆在附近,都能找到他留下的痕迹,这条线索就能走下去。

军代表确认,这封信件是从绵阳公园东门口的那个邮筒里取出的。

柯永嘉当即就去了绵阳公园,绵阳公园没有围墙,也没有收门票。

柯永嘉先在公园里面转了一圈,当时天已经黑了,他在附近的小旅馆办理了入住登记。

02

第二天早上,柯永嘉就来到了公园东出口的那个邮筒。

这个邮筒的位置比较孤立,成祥盛应该不是大老远跑到这里来寄信的,可能还是曾经住在附近。

柯永嘉就在附近转悠起来,他以租房子为借口四处打听了一番,也顺便问了问有没有成先生这个人在附近住过,但是都没有什么发现。

中午,柯永嘉吃了一碗面条之后,路过一户人家,发现街坊邻居全围在这户人家门口。

这户人家大门紧锁,门口一群女人正在呜呜哭泣,几名男人拿着梯子正在翻墙进去,场面非常混乱。

柯永嘉很好奇就打听了一番,没想到打听到一件女水鬼的奇闻

就在大概半个月之前,绵阳到处都传出绵阳公园闹女鬼的传闻。

说有女子投水自尽,阴魂不散,常常在月夜出现,穿着白衣,散着长发,可怖的影子忽隐忽现。

还有人看见她在大清早一个人坐在湖中央的小亭子里面哭泣,会朝着西方跪拜。

自从女鬼出现之后,公园里隔三差五就会有死猫或者死狗的尸体,有人说这是因为这些猫狗打扰了女鬼的清静,被这女鬼给杀了。

女鬼出现没有多久,但是现在不仅绵阳城,就连附近的县也在议论纷纷。

绵阳县公安局代局长在当地检查工作的时候听闻这件事,指示派出所一定要调查清楚,不能让封建迷信扰乱民心。

民警和民兵于是在绵阳公园里面的池塘边蹲守了三个晚上,但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当时土匪和特务为了方便自己行动,经常造谣装神弄鬼。

公安部门觉得这个女鬼到底是谁传出来的,一定要调查出来。

没想到调查了两天半,绵阳公园的池塘里面竟然真的浮上来一具女尸

这名女子姓苏,叫苏欣娟,住在公园外面珠市街,二十岁,年轻貌美。

苏欣娟的母亲不幸死于抗战的一场轰炸之中,父亲苏金廷后来就没有再娶,而是一个人将爱女抚养长大。

苏金廷在外做小百货的生意,一年有半年都不在家中,女儿死了,家里其他亲戚也不知道怎么联系他,所以只能翻墙打开门,准备丧事。

解放前时局混乱,每年都有去绵阳公园投河自尽的人,很多时候都是草草了事。

但苏欣娟死得比较蹊跷,父亲疼爱她,她平时开朗热情,家中没有变故,她没有理由自尽。

加上最近闹水鬼的传闻,当地派出所觉得是杀人凶手谣言传出混淆视听的

县局暂时联系不上苏金廷,但苏欣娟死亡原因急需查明,他们就将尸体运到了县红十字会医院解剖。

没想到这一解剖,果然不简单。

苏姑娘不是死于投河自尽,而是被人用钝器敲击了头部昏倒之后,再被推进河里溺亡的。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苏欣娟已经怀孕3个月以上了。

邻居对苏家父女相当同情,他们七嘴八舌向柯永嘉描述着这个可怜的苏姑娘,连连叹息。

柯永嘉见如此多看热闹的邻居围在苏家门口,苏欣娟又好巧不巧死在绵阳公园,出于一名刑警的直觉,他混在人群里,挤进了苏家的院子里。

苏家的场面太过混乱,县公安局和派出所的三名警员也到达了。

这三名警员见苏家人乱成一团,其中一名年龄较大的刑警老薛在亲戚之中指定了一个比较有威望的人,出面主持和布置灵堂,苏姑娘的遗体还在医院,就等老苏回来办丧事。

另一名年轻警员小宋只有22岁,他是十八兵团侦察兵,一进门就对苏家的角角落落都看了一遍。

在一阵混乱之后,他突然发现原本贴在茶几上的一张写着吃药的字条不见了

一般来说,家中贴这种纸条,多是提醒老人或者健忘者吃药,这本是无关紧要的东西。

这些亲戚邻居忙里忙外只是在布置灵堂,什么东西都没有拿走,却不知是谁带走了这张平常普通的字条。

小宋一惊,忙和两位老同志说:这张毛笔字写的字条,说不定就和凶手有关系!

没错,吃药的字条确实被人故意带走了,不过带走字条的并不是凶手,而是混在人群里面的柯永嘉。

柯永嘉带走这张纸条的原因只有一个:这个字迹和成祥盛的字迹非常像!

于是,成先生失踪和苏小姐之死两宗案子,就这样联系了起来。

03

柯永嘉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但他不是专业的鉴定师。

他将在苏家找到的字条送到专业做刑侦鉴识的同志那里,确定了这确实就是成祥盛所写。

根据柯永嘉在苏家打听到的情况,苏家父女俩都读过书,写这种字条不应该由别人来写。

况且提醒吃药应该是关系极为亲近的人,柯永嘉认为,成祥盛一定在苏家秘密居住过一段时间。

得到了这个证据,柯永嘉就打了长途电话和领导汇报。

特务案加上了谋杀案,川西公安政保领导马上组织了专案组协助柯永嘉,由柯永嘉担任组长。

小组一共6个人,他们碰头之后就直接去了苏家。

正在苏家的三名警员在纸条丢失之后立刻将前来吊唁或者帮助操办丧事的人记录了下来,专案组与他们汇合之后,小宋他们才知道字条是被柯永嘉带走,几人在苏家一同分析了案情。

苏金廷,42岁,生性胆小,从不敢招惹任何帮派人物,所以生意做的一般。

无论是年龄、相貌还是性格,苏金廷都不像是成祥盛。

苏金廷做生意比较厚道,在街坊邻居之中口碑很好,邻里也觉得苏金廷很不容易,把姑娘养得很好。

苏欣娟是初中文化,性格温和,乐于助人,是苏金廷的掌上明珠。

苏欣娟的漂亮在全城也是出名的,而且还有一副好歌喉,对人总是笑吟吟的。

苏家父女的笔迹和成祥盛的字就不是一个档次的,父女俩根本模仿不来,吃药两个字确实是成祥盛写的。

如果说苏家真的有那么点令人怀疑的地方,也就只有后宅。

苏家的后宅不允许任何亲戚朋友进入,后宅有几间房,除了女儿在里面住,还有另外几间都是装货物的。

专案组往后宅一看,这几间房别说是藏一个成祥盛,就是在藏二十几个匪徒都可以。

但他们对后宅仔细搜查之后发现,除了苏欣娟的房间,没有任何人居住过的痕迹。

可明明成祥盛的笔迹和苏欣娟的怀孕都在暗示成祥盛和苏欣娟有过密切的接触。

难道成祥盛并不住在苏家?

专案组在搜集苏欣娟的信息时,还注意到苏欣娟的三位闺蜜:名医何维鑫之女何三姝、 福仁米行老板的女儿燕逢春和沈记竹行老板的女儿沈朝霞

这三名姑娘和她都是初中同学,她们家境都算不错,初中毕业之后也没有升学,全部在家里待嫁,平时也有时间互相走动。

因为苏金廷的严令禁止,就是闺蜜来到家中,苏欣娟也是在前宅招待她们。

十几岁正是叛逆的年级,她们也会偷偷到后宅苏欣娟的房间打牌,一次差点被突然回家的老金逮到,四个姑娘都很后怕,后来就不怎么在苏家相聚了,而是去其他三名姐妹的家中。

不过三名姑娘异口同声说:从没有见过苏家有男人住过,也没有发现苏欣娟又怀孕的迹象。

此外,苏欣娟每天的饭菜都是隔壁小饭馆送来的,苏金廷常常不在家,所以会按时给小饭馆存些钱,小饭馆就承包了苏姑娘的三餐。

如果苏欣娟家里多住了人,他们每天送的饭菜是绝对不够两个人吃的,苏家虽然有米,但是米并没有消耗多少。

小饭馆的老板和老板娘也回忆,从没有见男人从苏家进出。

专案组将这些信息汇合在一起,成祥盛住在苏家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但是,柯永嘉相信,成祥盛确实就住在绵阳,而且苏欣娟肚子里的孩子十有八九就是他的,害死苏欣娟的人也极有可能是他。

现在,只有一边耐心等老苏回来,一边继续调查苏欣娟的死亡。

11月9日,苏金廷终于回来,他下了车之后听说自己的女儿枉死,急得喊了一辆黄包车一路赶回家。

侦查员安慰着悲痛欲绝的苏金廷,苏金廷为了查清女儿死因,将自己所知的都说出来。

苏金廷根本不认识什么成祥盛,和土匪、特务也没有什么关系,更不相信家里会藏着一个大男人。

得知女儿已经怀孕三个月,他难以置信,嚎啕大哭,一直懊悔不应该把女儿一个人丢在家里。

看来老苏是真的对成祥盛一无所知。

另一边,侦查组去询问了一直给苏欣娟送饭菜的老板和老板娘。

她们说苏欣娟失踪的当天是11月7日,苏欣娟并没有等他们夫妇送饭去苏家,而是着急地跑来他们店里吃饭。

她解释自己有急事,随便吃一点就行。

于是店主就送了一份米饭、一盘鱼香肉丝和一点蔬菜汤。

根据医院的检测报告,饭馆老板说的的确是事实。

苏欣娟吃完之后,在下午5点多离开了饭馆,空着手,神情并不焦急,还和邻居打招呼。

专案组认为,苏欣娟可能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活泼和阳光,她一个人藏着怀孕的秘密,连三名闺蜜都没有说。

她有着非常隐蔽的一面,柯永嘉推断,她神秘外出就是去见那个男人。

苏欣娟和情人约会,按照一般的情侣,一定会共进晚餐。

根据邻居和闺蜜的描述,苏欣娟很大方,零花钱也很多,不是小气的姑娘,就算男方出不起饭钱,她也能出。

她不和情郎吃饭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人不能出现在公共场合,这个人就是成祥盛

04

两人在绵阳公园密会,会不会有目击证人呢?

专案组经过了一轮调查,问了不少住在周围的群众,都没有线索。

时间紧迫,他们决定起草告示,贴满大街小巷,希望群众能够提供新线索。

有一名游客张某在公园游览的时候发现了一条花手绢。

张某正巧是老苏的客户,经常去老苏那边挑货,他记得这手绢的花型是今年的新款,苏金廷还说这条手绢给女儿留了两条

专案组仔细检测了这条手绢,发现上面有一小块污渍,正是小饭馆鱼香肉丝的汤汁。

很快,又有一名姓韩的青年来提供线索。

韩某是大二学生,因得了肺结核回到绵阳家中休养。

他时常在绵阳公园图书馆看书,或者锻炼身体,渐渐病情有了些缓解。

根据他的回忆,他在绵阳公园见到苏欣娟两次。

一次是在绵阳图书馆里面,他那时候正在看一份英语试卷,一位长得漂亮的姑娘来请教他英文方面的问题,她一看是一本西服裁剪的英文书籍,就帮助她翻译了一下。

另一次是在公园里面,韩某无意之中瞥见苏欣娟和一名穿着劳动布上装的男士走在一起。

韩某并不知道苏欣娟的姓名,看到告示上的照片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名女鬼竟然是那位漂亮有礼貌的姑娘。

与此同时,柯永嘉收到了一封来自成都的机要信件,成都公安捉到了一名土匪孟某,此人以前在军统做过特务,在解放之后在土匪头目和特务之间插科打诨,配合台湾特务机构搞破坏活动。

孟某被捕之后为了将功赎罪,说自己两次见过成先生:

第一次是在1950年2月5日,成祥盛装作算卦先生来成都写文稿,得了孟某50大洋的润笔费用。

第二次是在绵阳,1950年11月7日,这次是巧遇。

孟某说,成祥盛穿着劳动布春秋夹装、黑色灯心绒裤子和蓝色跑鞋,这就是当时时尚青年的标配,和2月份见到的落魄样子对比,像是换了一个人。

专案组马上询问了老苏,老苏想起来9月份女儿的确和自己说过要买6尺的劳动布,专案组找裁缝师傅询问,劳动布门幅窄,六尺布做衣服大概就是一米七左右的男士上装。

所有的线索成了闭环,苏欣娟给成祥盛做过一件劳动布上衣,而成祥盛杀了这个怀了自己孩子的单纯姑娘。

但现在,专案组还是没有搞清楚,成祥盛到底住在了哪里。

他们调查了附近的人家,都没有此人的线索,旅馆一家家问过去也没有见过。

柯永嘉组织专案组开会研讨,他已经胸有成竹:苏欣娟是有文化有理性的姑娘,她如果和一个陌生男人亲近到怀孕的地步,一定有了很长时间的交往。

除了时间,还必须有空间。

而苏欣娟的人际关系是非常简单的,她所去的地方也就是那几个地方。

柯永嘉大胆猜测,苏欣娟和成祥盛幽会之所以神不知鬼不觉,是因为这个男人,就藏在三个闺蜜的家中!

三名闺蜜,提到苏欣娟怀孕、恋爱和做劳动布外套,都是一问三不知,必定有一个人在撒谎。

专案组对三名姑娘的家庭进行了秘密的调查、对比,最后锁定了沈记竹行沈家

柯永嘉带着专案组在沈家查看的时候,刚开始并没有觉得成祥盛会藏在这里。

沈家竹行每天进进出出很多人,伙计也很多,成祥盛连吃饭都不敢出来吃,怎么可能住在人口流动这么频繁的地方。

而就在他们决定排除沈家离开的时候,柯永嘉问了户籍警个问题:沈老板是何方人士?

户籍警说:祖上广东客家人。

柯永嘉又问:广东哪里人?

户籍警一时想不起来,后来回去查阅户口,是梅县

柯永嘉茅塞顿开,川西暴动匪首、已被处决的刘惠安,也是梅县客家人,这个土匪头子和成祥盛可是一见如故啊!

专案组并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将三个姑娘请出来吃饭,说是要感谢她们,其实是在套话。

果然,从1950年夏天开始,她们四个人就常常在沈家聚会,但每次聚会到一半苏欣娟或者沈朝霞都会借故离开,她们觉得没意思,后来就比较少去了。

在此期间,沈朝霞的反应让民警觉得十分可疑,他们将沈朝霞留下盘问。

果然,她招供了一切。

11月25日,成祥盛在沈记竹行被捕,残酷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05

成祥盛,原名沈戒嗔,按照辈分,他还是沈朝霞的父亲沈玉成的叔父。

沈戒嗔有些才气,能文能武,还自学了易经,会看面相也会算卦,因为家道中落,离开梅县在沈玉成的竹行帮忙,领取一份薪水。

沈玉成对这个小自己20岁的叔父其实很敬佩,他在竹行做事一向妥帖,把伙计们管理得很好,甚至他有些别人没有的人脉。

不过沈玉成不知道,沈戒嗔还和国民党特务、土匪头子有这层关系。

沈戒嗔是个聪明人,他早就看出蒋家王朝已经不可能卷土重来,但他现在名气很大,想要退出已经不容易了。

沈戒嗔有过一段婚姻,发妻早亡,儿子9岁,儿子和沈朝霞很亲。

沈朝霞将三名闺蜜带来竹行聚会,也会遇到沈戒嗔,没想到苏欣娟就这样喜欢上了沈戒嗔。

沈朝霞竟然觉得闺蜜和叔爷爷走到一起是件大好事,拼命撮合,就这样,苏欣娟和沈戒嗔越过了界线,苏欣娟怀孕了。

苏欣娟和沈朝霞说了这件事之后,沈朝霞没觉得有什么,就想着赶紧结婚就是了。

但沈戒嗔不同意。

绵阳剿匪力度很大,他都不敢轻易出门,怎么敢娶苏欣娟。

苏欣娟是远近出名的美女,苏金廷做生意走南闯北,说不定早就听说过成先生。

他一个带着儿子的鳏夫,娶这样貌美的妻子,还未婚先孕,一定会成为县里的大新闻。

沈戒嗔找理由让苏欣娟打胎,说是算卦算出来自己一年之内不能成亲,苏欣娟不愿意,就是要奉子成婚。

沈戒嗔一遍遍劝说,苏欣娟好不容易才愿意打胎。

此时胎儿已经三个月了,沈戒嗔听闻这么大的孩子流产是有风险的,如果苏欣娟打胎出了事情,他也会马上暴露,这时候就不仅仅是邻居的讨论了,而是警察直接找上门。

沈戒嗔精于算计,他觉得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就是灭口

他找来沈朝霞,利用沈朝霞迷信,对她神神叨叨蛊惑一番,沈朝霞竟然恨极了苏欣娟,催着沈戒嗔赶紧动手杀了她

沈朝霞提前半个月就在绵阳公园传播见到女鬼的传闻,期间还让苏欣娟一同帮忙,苏欣娟也如此做了。

11月7日,沈戒嗔将苏欣娟约出来,将她害死。

沈戒嗔被捕之后就被押解到了成都,他果然提供了相当多的线索。

原本他知道的这些能够暂且保他不死,但没想到他还没有上审判台,就因为在看守所和人殴斗,被人击中要害,突然暴毙了。

他死的当天是他三十岁生日,真是恶有恶报。

沈朝霞作为从犯,因愚蠢杀了自己最好的闺蜜,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

历史上记载最早的黑社会,宋朝丐帮

从历史过程上看,丐帮的形成大体应在两宋时期。个中缘由主要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繁荣兴旺的城市经济、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以及在这诸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各种社团、群体的大量涌现。丐帮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从文献史料上看,宋代确乎有丐帮之活动,在当时的城市中,尤其是通都大邑中,作为丐帮首领与标志的帮主——“团头”之名即已出现,宋元话本及稗记小说中多见“团头”一名,最典型的就是《今古奇观》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一节的记载;该篇载:初年的杭州城中,有一位世袭了七代的丐帮帮主——“团头金老大”。他管辖着杭州金城的乞丐,收他们的例钱,给众丐的生活相应的照料,“金团头”俨然族长、宗老一般,在乞丐中享有相当的权威,借着众多乞丐的供奉,他挣了个“廒多积粟”、“囊有余钱”的殷实家境,以至“放债使婢”,虽不是城中首富,也是数得着的富家了。 既然有了帮主,当然就有丐帮。故而,丐帮之形成于两宋时期,当无疑义。丐帮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与中国古代的秘密会社的发展历程是大体一致的,即它们大都形成于两宋时期,发展于元、明时期,大盛于及清末民初之际。 丐帮之大量涌现,并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那是清中后期以至近代的事了。清中时以后,丐帮其名目之多,内容之广,远在其他帮会组织之上。综观各类文献所载,可知当时丐帮因地而异,而且多与黑道有染。例如湖北的“箩筐会”,江西的“边钱会”,江西、福建、浙江三省交界地方的“花子会”、“食巴会”等等都是那时典型的丐帮。 丐帮者,乞丐之帮会也。仅从字面上就可以说明乞丐的组织是具有帮会性质的,事实也确乎如此。帮会是一种秘密会社或秘密社会团体,作为秘密会社的帮会组织形成于宋代以后,大盛于清代,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帮会组织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的帮会组织名目众多,形态各异,至明清之交,形成北方以白莲教为核心,南方以洪门(即天地会)为中心的两大全国性帮会组织系统。 丐帮的首领通常称为丐头或丐首。丐帮因地而异,种类繁多,丐头的名称也五花八门。京城丐帮称其首领为“黄杆子”、“蓝杆子”,华北地区的丐帮“穷家门”,其首领则称“当家”,其中小头目又叫“篓子头”;东北地区“大筐”的首领名为“落子头”,还有“团头”、“甲头”、“头牌”、“掌门”、“花子头”等等,名目杂多,。丐头是丐帮中地位最尊显的人物。 作为丐帮的头领,丐头虽然也脱不了乞丐的身份。但是,他们实际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却远非普通人所能比,更不用说乞丐了。他们有妻有妾,生活丰足,虽名为丐首而富于平民。他们个人生活阔绰,常有朝歌弦舞之乐,每逢年节以及个人寿庆婚吊,其举事用度之排,不仅超过普通民众,而且可与富户商贾比肩。例如广州丐帮——关帝厅人马的丐首陈起凤就是这样的。陈起凤的个人生活,在当时的社会可以说是相当豪阔的,他住在华林寺的一间精舍时,有几房妻妾,分住在附近的民房,他经常穿着纱绸衫裤,佩上金表金链,裤头挂上了许多古玉,手执长烟筒,陈起凤的财源主要来自群乞的“孝敬”和收黑钱。当年在他的辖区内,一般市民商户几乎都“买怕”他,每办红白二事,得先送“碧陈”(黑钱)到关帝厅,富家四五银元,中等人家二三银元,贫家也得送上一元几角,并讨回一张木板刻印的符咒式的黄色纸条,上书“附城花子陈起凤”七字,贴在门口,以免群乞的滋扰,使婚丧诸事得以顺利进行。 可见,丐首实则是最大的痞棍和敲诈犯。 丐头是一种权威型人物,在丐帮内部拥有绝对的权威,在处置帮内众丐之间的冲突,处理帮内越轨或其他违规行为方面也具有最终裁决权,他们以“杆子”或“鞭于”为权力凭据,依此对帮内众成员实施权威型统治。 关于丐头的权杖——“杆子”或“鞭子”有种种传说,据称,京师丐头所用之杆子是所遗。当年朱元璋尚未位极人寰时,曾经困顿落魄,沦为乞丐者流。某次遇到二个乞丐,幸得他俩施以衣食,朱元璋才免于饿死,后来朱登上帝位,不忘二丐救命之恩,特意诏示天下,寻访二丐,居然被他找到了,召入皇宫,欲加官进爵。不料二丐惯了,谢绝为官,决意乞讨终身,朱元璋也不相强求,特赐二人各持一根一尺长的木棒,棒上缠布,垂有穗,一色黄,一色蓝,赐名曰:“杆”。从此,这二丐仗着这根木棒,讨遍天下无人阻碍。衍变至后来便成为丐首领权威之象征。有些杆子不便携带,就以一根极粗极长的旱烟管代行其权威。 乞首的权杖除杆子外,还有鞭子。 这条非同寻常的鞭子也有一则传说。据称:当年被奸臣迫害,化装逃出宫殿,流浪江湖,落入讨要的乞丐群落,交下了不少丐帮朋友,成了花子们的崇拜者,当上了花子头。不久他的身份显露,众乞丐跪拜,发誓要为龙头大哥报仇。唐明皇说:“有朝一日,重登宝殿,定要把所有奸臣坏人杀掉,让咱们穷哥儿们扬眉吐气!”丐帮兄弟们问:“到那时您还能认识我们这帮穷哥儿们吗?”唐明皇为了不忘共患难的穷哥儿们,用皮条编制了一根圆桶龙形的黑皮鞭,起名叫“龙鞭”。然后把“龙鞭”挂在墙上,双膝下跪发誓道:“这把鞭子上打官、下打臣,亦打丐帮变心人。我登基后若变心,你们任何人都可用这把鞭子打我,打死勿论。”唐明皇留下这根龙鞭,并被敬奉为丐帮始祖,千百年沿袭下来,乞丐们见了鞭子又敬又怕。丐头手中的皮鞭,既是其权力的信物,又是专治乞丐的刑具,帮中乞有人犯了帮规,轻者驱逐出帮,赶出本地,重者打死勿论。 “杆子”、“鞭子”的传说当然不足信,那不过是用皇帝的“天威”来强化、神化丐首权威的政治伎俩,这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惯用伎俩,丐帮也,借来强化自身,今天看来颇觉可笑,在当下那种政治文化中,此种伎俩却是行之有效的。 随机文章陶渊明的故事: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是什么样子?为何贫困交加死去史上最离奇越狱!3人靠假发、汤匙,逃离鲨鱼围绕的“恶魔岛”,50年后还寄信来自首…这些催眠图片你敢看5秒,15张图片看完让您迅速进入美好的梦乡宇宙中的物质从何而来,来源于宇宙起点大爆炸/能量演化为物质火山爆发为什么有闪电,烟尘摩擦带电遇冷空气形成(宛如世界末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史万宝:黑社会老大到大将军的小混混的发迹史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从黑社会老大到大将军的小混混发迹史。 说起史万宝很多了解历史的人也都不一定知道,他是一个历史中的小人物,他在史书中以大侠称号出现。《新》和《》在提及史万宝的时候都会莫衷一是的称他为长安大侠,这也似乎成了他的外号,长安大侠史万宝。 史万宝是生活在隋末唐初时期的一个小人物,为什么说他是小人物呢?因为当时社会是讲究门阀出身的,想成为大人物必定是出身名门贵族有名望或者属于本身身怀超人本领靠自己本事让大众佩服的人。而史万宝却是一个没落的将门之后,自幼流落混迹市井之中,其父史静是时期的泾州总管,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战死了,他的哥哥却是开国名将,可惜史万岁是个耿直的硬汉子,因为战功卓著而遭到隋朝权臣妒忌,早在时期就被杨素诬陷被隋文帝下令处死了,所以史万宝虽是将门之后,却是一个没落的将门,父兄身死之后他只能流落市井,成为了长安一带大混子头。 就这么一个自身家门没落,而又没有过人能力的人,从一个市井混混变成了唐初的原国公、行军大总管。据《资治通鉴》记载史万宝当时人称为长安大侠,因为李渊在隋末年间趁农民起义天下大乱之际,起兵攻打都城长安,史万宝率领关中豪侠投靠李渊从而开始了他的仕途。 何谓大侠?在的《》中游侠传有所记录,《史记》中称敢做一般人而不敢做的义举的人称之为大侠。但是在古文中大侠也泛指在民间拉帮结伙横行乡里的人,相当于现在的黑社会老大,但是这类人和前面说的行侠仗义的大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言必信,其行必果,重信守诺是这类人的共同点,也只有这种重守信诺的人在古文里才会被称为大侠。而史万宝生平没做过什么令人佩服的义举,他应该就属于第二类的大侠也就是黑社会老大。 史万宝和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关系很不错,史万宝正是和李神通招募了关中豪杰组织了一股武装力量投靠李渊才获得青睐。李渊建立大唐王朝后立刻封了史万宝为原国公、宜阳总管。相当于现在地方军区司令员兼市委书记。史万宝是市井老大出身,自身肯定没什么学问,但是这类人通常都是情商很高的人,他后来和李神通关系走得很近,借着李神通搭上了升迁天梯。 在唐初时期,军队内分成四大派系,分别是太子为首的东宫军队派系,秦王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府军队派系,以及李渊堂弟李神通为首的河北军派系和李渊堂侄为首的江南军派系。而史万宝要打仗不会打仗,要学问没有学问,太子建成与秦王世民对他都不是很感兴趣拉拢他,所以他只有紧紧依附在李神通的河北军派系内才能得以高升,如果没有李神通这层关系他怎么能混到行军总管这种相当于地方军司令的高官呢。 史万宝在宜阳虽没有做过什么有利于人民的好事情,但是却在这里又混了一件大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高升。 史万宝在任宜阳总管的时期,发生了已经投靠大唐的前领袖李密叛逃的事件。李密是隋末时期的风云人物,翟让将瓦岗寨让给李密之后,他把瓦岗寨整得风生水起,而且李密其人非常善于用兵打仗,百战百胜,唯一的败绩就是输给了割据洛阳的军阀,在此之前李密多次打败王世充已完全不将他放在眼里,王世充也正是利用了李密的轻敌,兼之李密之前曾参与围剿弑杀的叛军之后,军力更是元气大伤,王世充充分抓住这一机会而打败李密,而李密唯一的一次败绩也成了他致命的失败,走投无路的李密率领瓦岗军投靠了大唐王朝。 投降以后的李密虽然受到了大唐政府的优待,但是他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恢复自己原来的地位。于是李密带领自己的心腹以帮李渊招抚瓦岗寨旧部为借口逃出长安,企图回山东招揽瓦岗寨旧部东山再起。结果半道李渊反悔,怕李密东山再起又下诏把他召回长安,李密自然不肯回去就在半路起兵反唐了,李密起兵反唐后第一站路过的就是宜阳。 史万宝早就知道李密是能征善战,他自己有几斤几两他自己知道啊,于是他有点惧怕李密,准备弃守宜阳,把城市拱手让给李密,这时他的副总管盛彦师不同意了,盛彦师说李密穷途末路尔,我一战可擒。这盛彦师是一个会打仗懂军事的行家里手,史万宝大侠这次可真是占了他的光,盛彦师果然一战便击破了李密,史万宝这回可牛叉哄哄了,亲自射杀了走投无路的李密和王伯当,并将李王二人的人头送到长安交给了李渊,这一下李渊可高兴了,立刻升史万宝为民部尚书调到中央来了,盛彦师当然也受到了李渊的封赏,可怜的是李密和王伯当一世英雄最后居然死到了这么个小混混手里。 杀死李密之后的史万宝在大唐王朝的仕途可谓是风生水起,如果不是出现了李道玄战死的事件,史万宝可能真的会载入《新旧唐书》的史册里,一个李道玄毁了自己也毁了长安大侠史万宝。 李道玄是李唐王朝的皇族,是李渊的堂侄,李世民的堂弟,李道玄也是著名评书《说唐》里面李元霸的原型之一。 李道玄是一个勇猛的二逼青年,李世民年轻的时候经常率兵打仗,而且每战必定身先士卒,李道玄自15岁起跟随李世民打仗就一直很仰慕李世民的英勇,所以他也是经常模仿李世民身先士卒。但是他就是一个脑袋二逼短路的弱智青年,只知道一味模仿李世民的英勇,他也不想想人家李世民身先士卒的前提是周围必定有李世民亲自训练的特种兵玄甲兵护卫,所以李世民总会安然无恙,你又没有护卫就一个劲冲,不死那才叫怪呢。 事情是这么回事,是当时河北起义军的农民军领袖,李世民平定王世充之后顺手把窦建德也平了,而窦建德的旧部下刘黑闼又接过革命大旗继续在河北领导农民起义,这时候李唐王朝派出了当时已经封王的淮阳王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并任命史万宝为河北道行军副总管辅助李道玄。 李道玄当时只有二十岁,只是名义上的主帅,因为人家毕竟是王爵,史万宝这个副总管才是真正带兵的人。在战场上很快小李和老史就产生了分歧,小李仗着自己是王爵而且打仗勇猛不把老史放在眼里,很瞧不起市井流氓出身的史大侠。 在一次战斗中小李亲率轻骑奇袭敌人,命令老史随后接应,老史却打算报复一下小李对他的蔑视,老史对军中众将说:“我奉诏统领军队,若随后一起冒进必然,宁可负王,不负全军。”他的意思就是准备让李道玄当诱饵,自己从后面捡便宜。 于是小李在前有强敌后无支援的情况下被刘黑闼的军队用弓箭射成了刺猬,而史大侠也因为不懂军事不会指挥,在刘黑闼军队发动总攻时导致全军覆没,只身逃回长安。逃回长安之后的史大侠就从史书上消失了,由于在《新旧唐书》里均没有史大侠的传记,史大侠的名字也只是出现在他人的传记里,《资治通鉴》也只记载到史大侠全军覆没逃回长安就没了下文,估计可能是史大侠逃回长安之后由于损兵折将又连累死了大唐的皇室亲王可能是被诛杀了或者削官为民又回去当长安大侠去了,所以史书对他再无记载。 可以看到的是如果不是出现小李被射成刺猬这件事,史大侠按照他以后的仕途发展他很可能出将入相而名入史册。史大侠真可称为后世黑社会晚辈学习的榜样,以黑社会老大之身份混入政坛居然混得风生水起,连李密、王伯当、李道玄这类的一时英杰都被他暗算死了。所以说英雄不问出处,莫小视任何一个人,也许你将来就会栽倒在他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