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首《游山西村》是上学时就学习的陆游的诗。
其中的腊酒,俗称米酒,是以糯米为原料酿制的酒,色白,稍浑浊,由于一般是在腊月酿制,春节饮用,所以称为腊酒。
现在,超市里也常能看到米酒,很多人没有喝过米酒,不知道米酒怎么样,该怎么喝,其实,米酒营养很高。
米酒,也叫醪糟,是以糯米或者粳米、江米为原料,加上天然微生物纯根酶甜酒曲边糖化边发酵的一种发酵酒。
在米变成酒的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的一些风味物质还提高了它的风味。
大米中的淀粉转化成单糖和低聚糖,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还改变了口味,主要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异麦芽糖。
酸对于米酒的口味和刺激消化液的分泌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些有机酸其实在发酵过程中由根酶发酵产生的。
。米中的大部分蛋白质是不溶于水的,但是发酵后,一些蛋白质会被分解成游离氨基酸和多肽类物质,有利于身体吸收。
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米酒的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E、矿物质。
米酒的营养价值高,其中含有十多种氨基酸,其中8中是人体不能合成但是必需的,每升米酒中赖氨酸的含量比啤酒喝葡萄酒要高出数倍。
米酒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民间有“米酒粮食精,越喝越年轻”的说法,也说“人参补气,米酒养人”。
米酒在酿制的过程中,有一种透明的液体代谢物产生,这种物质与人体细胞结构相似,是极易吸收的护肤成分,所以可以用来护肤。
用一般米酒兑一半护肤霜涂在脸上,15分钟后洗掉,可以杀菌去油美肤,青春期的油性皮肤者可以每周做一次米酒面膜。
。将500毫升的米酒煮热,然后把100克去皮切粒的大蒜放入浸泡半小时,然后将米酒涂满头发按摩头皮,包上热毛巾闷半小时,洗发即可。
研究发现,米酒中的一组酶抑制剂可以降低大脑中另一组会影响记忆力的酶的活性,从而起到增强记忆力的作用,适量饮用米酒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
对畏寒、血淤、缺奶、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症,以热饮为好;对神经衰弱、精神恍惚、抑郁健忘等症,加鸡蛋同煮饮汤效果较佳;米酒能够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产妇血淤、腰背酸痛、手足麻木和震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消化不良、厌食烦躁、心跳过快、体质虚衰、元气降损、遗精下溺、月经不调、产妇缺奶和贫血等病症大有补益和疗效。
米酒可以直接作开瓶生饮,也可以加热后饮用。
米酒作为调味佳品的原理在于,它能溶解其他食物中的三甲胺、氨基醛等物质,受热后这些物质可随酒中的多种挥发性成分逸出,故能除去食物中的异味。
米酒还能同肉中的脂肪起酯化反应,生成芳香物质,使菜肴增味。
米酒的这些去腥、去膻及增味功能,在菜肴烹制中广为人们采用。
西方人喜欢吃中国菜,这与米酒的调味功能独特,被中国人首先发现并巧妙地加以采用不无关系。
米酒可以自己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将糯米洗净蒸熟后晾凉,然后把糯米放在陶瓷缸中,然后将适量酒曲洒在米上,用铲子把酒曲和米饭搅拌均匀,将容器密封,在30度左右的温度下,大约发酵36个小时。
将容器盖打卡,加满凉开水,再盖上盖,放入冰箱,随吃随取。
如果在超市买米酒,选择时,可以看玻璃罐中的米中央有一个洞,洞大的比较老,洞小的是新发酵的,老酒酿的味道较浓,较香,新酒酿的味道较淡。
但如果保存不当,糯米酒容易变质、酸败,失去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那么,如何让糯米酒能够长期保存呢?糯米酒如何长期保存1.选择合适的容器存放糯米酒的容器必须干净、无油、无水,并且密封性良好。
推荐使用玻璃瓶或陶瓷罐,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可能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影响酒的味道和品质。
2.保持低温环境糯米酒的最佳储存温度为5℃~15℃,冰箱冷藏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低温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糯米酒的保质期。
但切记不要冷冻,否则可能导致酒体分层或破坏口感。
3.避光保存光线尤其是紫外线会加速糯米酒中营养成分的分解,导致酒体变质。
因此,应将糯米酒存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比如橱柜或地下室。
4.控制酒精浓度自制糯米酒时,可以通过调整发酵时间来提高酒精度数。
较高的酒精含量能更好地抑制细菌繁殖,从而延长保存时间。
但需注意,过高的酒精度可能会改变糯米酒原本的甜味和香气。
5.添加天然防腐剂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适量加入一些天然防腐成分,如生姜片或红枣。
这些材料不仅能提升糯米酒的风味,还能起到一定的抗菌作用。
糯米酒保存不善对人体的威胁1.变质糯米酒在保存不善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发酵过度或氧化反应,导致酒体颜色、气味和质地发生变化。
这种变质不仅影响食用体验,还可能隐藏健康风险,需谨慎处理。
2.滋生细菌保存不当的糯米酒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尤其是在开封后未及时密封或存放环境不洁净的情况下。
细菌的繁殖会降低糯米酒的安全性,甚至引发感染或其他问题。
3.产生毒素糯米酒变质过程中可能生成有害物质,如霉菌毒素或其他化学副产物。
这些毒素对人体健康构成直接威胁,可能导致中毒或慢性损害,需特别注意。
4.影响口感保存不善会导致糯米酒失去原有的香甜口感,变得酸涩或苦味明显。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食欲,也可能提示酒体已经不适合饮用,需重新评估其安全性。
5.导致肠胃不适饮用保存不当的糯米酒可能引发腹胀、腹泻或恶心等肠胃不适症状。
这通常与酒体中的有害微生物或变质成分有关,需避免食用以保护消化系统健康。
通过选用优质容器、控制温度、避光保存以及适当调整酒精浓度,糯米酒完全可以实现长期保存。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酒体变化,定期检查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要求,一旦发现异常要妥善处理,不应继续饮用变质的糯米酒哦!
(A) 植物采购:采集野生植物和收割水稻;(B) 植物加工:用于食品和陶器制作;(C) 食品加工:用霉菌、酵母和大米烹饪食物和制作曲;(D) 食物消费:吃喝。
来源:uux.cn/IGG(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院:一项合作研究发现,在中国浙江省的尚山遗址,米啤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万年前,这为东亚酒精饮料酿造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见解。
这一发现突显了上山水稻发酵与该地区文化和环境背景之间的联系,以及早稻农业和社会结构的更广泛发展。
该研究由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IGG)和中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ICRA)的研究人员联合进行。
该研究于12月9日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揭示早期酒精饮料酿造研究小组分析了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早期(10000-9000 BP)的12块陶片。
“这些碎片与各种容器类型有关,包括用于发酵、上菜、储存、烹饪和加工的容器,”ICRA的蒋乐平教授说。
研究人员对陶器内表面、陶土和周围文化层沉积物中的残留物进行了微化石提取和分析。
“我们专注于鉴定植硅石、淀粉颗粒和真菌,为陶器的用途和现场采用的食品加工方法提供见解,”斯坦福大学的刘丽教授说,他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也是合著者。
植硅石分析显示,残留物和陶土中存在大量驯化的水稻植硅石。
“这一证据表明,水稻是上山人的主要植物资源,”IGG的张建平教授说,他也是该研究的合著者。
证据还表明,稻壳和叶子被用于陶器生产,进一步证明了水稻在上山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小组还在陶器残留物中发现了各种淀粉颗粒,包括大米、乔布的眼泪、稗草、小麦科、橡子和百合。
许多淀粉颗粒表现出酶降解和凝胶化的迹象,这是发酵过程的特征。
(A) 上山、桥头、小黄山遗址的位置,以及上山文化的分布。
来源:uux.cn/IGG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了丰富的真菌元素,包括红曲霉菌和酵母细胞,其中一些显示出典型的发酵发育阶段。
这些真菌与传统酿造方法中使用的曲曲发酵剂密切相关,例如中国生产红曲酒所用的曲曲。
研究小组分析了红曲和酵母残留物在不同陶器容器类型中的分布,观察到球形罐中的浓度高于烹饪锅和加工盆。
这种分布表明,容器类型与特定功能密切相关,球形罐是专门为酒精发酵而生产的。
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驯化的早期阶段,上山人采用了广泛的生存策略,并使用陶器,特别是球形罐,酿造基于曲酒的米酒。
将技术、农业和气候联系起来这种酿造技术在上山文化早期的出现与水稻驯化和全新世早期温暖湿润的气候密切相关。
刘教授说:“驯化水稻为发酵提供了稳定的资源,而有利的气候条件支持了依赖丝状真菌生长的曲基发酵技术的发展。
为了排除土壤的潜在污染,研究人员分析了沉积物控制样本,发现这些样本中的淀粉和真菌残留物明显少于陶器残留物。
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残留物与发酵活动直接相关的结论。
利用水稻、红曲霉和酵母进行的现代发酵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证明了其与上山陶器上鉴定出的真菌遗迹在形态上的一致性。
刘教授说:“这些酒精饮料可能在仪式宴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突显了它们作为新石器时代中国水稻集约利用和广泛种植背后的潜在驱动力的仪式重要性。
尚山水稻酒精发酵的证据代表了该技术在东亚最早的已知出现,为中国全新世早期水稻驯化、酒精饮料生产和社会形成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