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城市中国

都江堰秋天最值得一去的高颜值古道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4

九月在不知不觉中,都江堰的气温已经,慢慢有所下降了,进入初秋季节,很适合外出游玩走一走,欣赏风景,那么在都江堰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高颜值古道呢?详情见下文。

1、松茂古道

松茂古道起于都江堰西,止于松潘县,全长700多里,虽然这条路最早始于何时无从考证,但是许多证据指明,最迟在三国时期,松茂古道就已经开通了。

金秋之时,漫步此古道上最为惬意~

都江堰秋天最值得一去的高颜值古道

这条古道依山傍水,沿途风光俏丽多姿,磨损的石阶印证着当年的马帮商旅络绎不绝。

现如今,虽然松茂古道早已消失在大山深处,但当年长达700余里的古道,如今可在都江堰景区内寻得一二。

松茂古道的起点,就是现在的灌县古城西街。

由东向西走过长长的街道,街的尽头是峻秀的玉垒山。

秋日古城的轻灵水景与峻秀的玉垒山色相得益彰,一座充满独特魅力的生态古城呈现眼前。

循着古人的脚步,从“宣化门”进入古城区,沿着古街一直往前走,在离玉垒山不远处,左边有一条繁华的街道。

街道两旁是排列整齐的梧桐树秋日时分,已渐显微黄,沿街铺面十分热闹。

这就是松茂古道的第二站——南街。

而我们现在在都江堰景区经常走过的玉垒山,就是松茂古道的第三站。

山上古木参天,绿荫如盖,登顶可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全貌。

入玉垒山公园往西穿过灌县城隍庙(也可顺着西街),沿松茂古道步行约15分钟,便来到古城西北第一道城门西关。

再往前不远,就是玉垒关,它是古代川西平原的要隘,也是千余年来古堰旁的一处胜景,玉垒关上正楷大书“川西锁钥”四个大字。

站在玉垒关上,不免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那一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再往前,经中擂鼓坪再向上便是玉垒阁。

玉垒阁是近年兴建的。

登上玉垒阁,都江堰山川秀色尽收眼底;夜晚临阁赏月,俯眼处灯火阑珊,流光溢彩。

虽只是在玉垒山这一小段走走,但仿佛依旧能听见岩壁上回响着的阵阵马铃声……一队队骡马驮着货物,驮着商贾,驮着藏羌与成都人们零零碎碎的日子,全都显现在眼前。

地址:松茂古道

2、灵岩古道

灵岩古道位于市区北部3公里左右的灵岩山,从山脚一直通往七星岩约十余里。

北魏孝文帝时期建灵岩古刹时,便有了这条佛家小路。

如今,从风雨侵蚀的古迹中,还能窥见古道的些许痕迹。

灵岩漫山高挺的银杏树与杉木林,成为了秋日里人们追逐的又一处风景地。

顺着石阶鳞次栉比地排列在山道两边的树木,是最靓丽的打卡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踏上灵岩古道,我们还能探寻到川西四大名刹之一的灵岩寺。

古道的尽头,在山顶上,可以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城区风光,壮观~

山里藏着一条古街,登临其上,有数家茶舍,可供人休息。

尽头的露台还可以远眺城市景观,安逸至极。

地址:灵岩古街

3、椿仙行道

都江堰秋天最值得一去的高颜值古道

民国初年,彭椿仙主持青城山,声名远播,以致访之者众,椿仙约法来访者,欲访椿仙者,需在山道旁植树一株。

经年累月,渐成绿荫通道,后人谓之曰:椿仙行道。

椿仙行道两旁的树木多是杉木,还有楠木、柏木,多数树木高约20米,一眼望过去,整齐排列直上云霄。

文人高缨曾说:“游人踏上曲径,步入密林,行过深谷,攀上绝壁,登上高峰,处处是空灵深邃的境界”,这段话可以说是对椿仙行道最确切的描述。

地址:椿仙行道

4、赵公古道

赵公古道起于玉堂镇,止于赵公庙,登山一般需时四个半小时(不负重),下山大概需时三个半小时。

高大的乔木满山遍野,与山脉、河流构成了一幅斑斓的色彩画卷,让人留连忘返。

山上有一“赵公祖庙”,始建于晋,兴盛于唐宋。

供奉财神祖师爷赵公明金身,是财神祖师爷赵公明的祖庙,也是财神文化发源地。

这里还放养了许多调皮的小猫咪,呆萌的样子深得游人喜爱,听说它们自带招财的寓意哦~

杉树渐红,银杏泛黄,路边长满了路油油的小植物、各种野果果,还有小溪,环境超好,人还少。

水灵妹建议:大家登山一定尽力而为,不要勉强,没有登山经历、设备的就不要尝试,登山一定要注意安全!

地址:赵公山

5、上元古道

都江堰秋天最值得一去的高颜值古道

上元古道位于都江堰市原中心镇中皇观与上皇观之间,它古老而悠久,久到世人已经渐渐把它遗忘。

如今的上皇观古道除了周围的农户住家之外,已经渐渐被世人淡忘。

石阶制成的古道还在和岁月抵抗着,如果再来这里,留下一张古道照片,也算是历史遗留的纪念,挺有意义~

秦始皇嬴政和孙权都想进去的古墓,里面到底有什么?

在苏州有个虎丘山,虎丘山上有个剑池,几千年来,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在这剑池附近,有很多很多宝剑,放到现在,那都是的!公元1955年,苏州市政府准备重新修建一下虎丘园林!抽干了位于虎丘山的剑池的水,在剑池下边,人们发现了一个石碑!碑文上记录了年间,著名才子唐伯虎等人在剑池水干涸之后,下到池子底下寻宝的事迹!唐伯虎学识渊博,连这样的人都认为这剑池下面有宝贝,那自然是多少有点儿依据了!那么,这剑池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宝剑 说起剑,人们总是能够想起那把越王的剑!但是有剑的不止越王,吴王也有,夫差的老爸更是一个剑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溘然长逝,由于他生前爱剑如命,所以在他死后,夫差不仅安排人手大修陵墓,还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收集全天下他所能够找到的宝剑,一同安葬于吴王阖闾的墓中!当时,夫差征调十万人来修建陵墓,并在陵墓中一同葬下了专诸剑,鱼肠剑,等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剑,总共有超过三千柄长剑一同葬进了阖闾的墓中!而阖闾的墓,就在今天的江苏虎丘山! 古墓 当时的人们尚武,对于宝剑更是情有独钟!吴王夫差在阖闾墓中安葬三千宝剑网的事情不胫而走,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无数英雄好汉都想来到这里寻求一把好剑!然而,夫差不是个白痴,这阖闾之墓不是你想进就能进去的!时隔几百年时间,统一六国之后,也是对阖闾墓中的宝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在建立不久之后,秦始皇曾经派出军队直抵江苏虎丘山,在这里大加挖掘,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除了挖出一个地坑,什么都没有挖到!结果可想而知,负责挖掘的一干人等,全都拉去北方修长城去了! 剑池 无独有偶的是,在江苏揭竿而起之后,对自己手中的宝剑不满意,也曾经打过阖闾墓的主意,不过秦始皇都拿不到的东西,项羽也不会拿到!又是几百年后,当了,身在吴国,自然对古代的吴国更是熟悉,他有事没事隔三差五就派人到虎丘山来挖一挖,希望能够找到几把宝剑,向臣民证明一下自己比秦始皇和项羽还聪明! 结果,除了把秦始皇挖的那个坑挖的更深,也没有什么收获!这些人一个接一个来到这里,没有找到一把宝剑,但是却在虎丘山活活挖出来一个深坑,后来由于地下水渗透,这个坑就变成了一个池子,为了纪念这些人的盗墓行为,人们把这片池子定义为剑池! 建国之后,国家曾经组织考古队伍,抽干剑池水,打算对阖闾墓中有宝剑的传说进行科学的考证!第一次由于技术不行,连入口都没有找到!第二次算是找到了入口,但是入口处的悬石一个比一个厚重,最终,没有人能够进到墓中!这座超过两千年的古墓中,埋着连秦始皇都想要的宝贝,结果至今都毫发无损,可以说是世界第九大奇迹了吧!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艺术简史赵高跟秦始皇的关系是怎么的?古代沉船南海一号发掘,多达10万件宋代文物(历史瑰宝)蛇的白化种白蛇罕见异常,日本成功繁育出白蛇(最受欢迎的宠物蛇)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制导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阿速吉八是什么结局?唯一被史书抹去的元朝帝王

唯一被史书抹去的,在位仅1个月便被废,年仅8岁便被杀。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从称帝并改国号开始,到顺帝妥懽帖睦尔退出中原为止,元朝立国共98年,按照史书的说法则是经历10位皇帝。

不过在此期间还真实存在过一位皇帝,只因他年纪太小、在位时间极短,所以一直不被史学家承认。

此人,便是在位仅仅1个月的。

阿速吉八的父亲,正是元朝第6位皇帝、蒙古汗国的第10位大汗也孙铁木耳。

也孙铁木耳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真金太子的,晋王甘麻剌之子,跟、仁宗是堂兄弟的关系。

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甘麻剌病死在漠北,遂承袭王爵,当时还只是个年仅9岁的小娃娃。

也孙铁木耳虽然身处漠北,但作为元世祖的嫡曾孙,颇受朝廷厚待,在元武宗、仁宗、英宗三朝屡受赏赐,在各地中的名望也非常高。

自从驾崩后,帝国陷入一连串的变动当中,也孙铁木耳作为皇位的有力争夺者,一直在暗中观察、积蓄力量,耐心等待最佳时机。

就在也孙铁木耳袭爵21年后,他终于等来“登顶”的那一刻。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与丞相拜住自上都南返大都,途径南坡店驻跸并举行宴会。

结果宴会结束后没多久,英宗便被逆臣的义子铁失等人弑杀,此即史上著名的“南坡事变”。

英宗遇难后,铁失一党携带玉玺北上,并敦请也孙铁木耳即位。

同年九月,也孙铁木耳匆匆即位于龙居河,随即改元为泰定,史称。

泰定帝上台后,册封王妃八不罕为皇后,长子阿速吉八为太子,此时阿速吉八才只有3岁。

阿速吉八虽然年少懵懂,但泰定帝为培养他,曾经将《帝范》翻译成蒙古文让他读,并派专人讲解,以期让他尽早的学会为君之道。

泰定帝在位五年时间,政绩乏善可陈,加之跟铁失集团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所以被时人视为谋杀英宗的罪魁之一,其统治合法性备受质疑。

再加上泰定帝性情柔弱,霸道皇后八不罕频频干涉朝政,更使得朝政败坏的一发而不可收拾。

泰定帝既无力掌控帝国,又不敢约束悍妻,所以只能在研习佛法中苟且度日。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驾崩于上都,帝国随即便陷入新一轮的动荡中。

泰定帝驾崩时,太子阿速吉八虽然只有8岁,但按照“国不可一日无君”的传统,理应马上即位,以此来安定军心、民心。

然而令人的是,专断朝政的右丞相倒剌沙为能长期巩固权位,竟然在长达月余的时间里没有扶立新君,而由自己裁决军国重事。

倒剌沙的举动引发朝野的猜疑和忧惧,很多朝臣有理由担心,他会利用局势的混乱篡夺皇位。

在这种局面下,元武宗当年的心腹侍从、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尔在大都发动政变,迎武宗之子怀王入京主持大局,同时又派人联络图帖睦尔的长兄和世,请求他回国接任皇帝(和世当时避难于西域的察合台汗国)。

由于察合台汗国距离大都远隔万里之遥,和世就算是得到消息后全速往回赶,至少也要在一年多后才能抵京,所以权宜之下,暂时扶立图帖睦尔为帝,是为,时在当年九月。

倒剌沙反射弧比较长,直到听说图帖睦尔在大都即位的消息后,才感到大事不妙,于是匆匆忙忙地联合宗王脱脱、王禅等人,共同扶立阿速吉八即位,并改元为天顺(史书因其年号,称阿速吉八为天顺帝)。

倒剌沙把阿速吉八扶上台后,随即派重兵南下,打着“讨逆”的旗号向大都进军,“两都大战”就此爆发(在元朝,大都是京城,上都是)。

战事初期,上都的军队屡破南军,连克居庸关、古北口等要塞,进逼大都城下。

但不久在燕铁木尔的指挥下,大都的军队相继在榆河、白浮、石槽等地取胜,并在十月初的枣林、檀州南野两场大决战中,彻底击溃上都的军队。

燕铁木尔在率军收复失地后,兵锋直指上都。

同年十月十三日,穷途末路的倒剌沙出城投降,上都的小朝廷随即覆亡。

关于天顺帝的结局,《》当中并无记载,但依据蒙文史料《黄金史》、《恒河之流》的说法,则称他死于乱军之中,此说甚为合理。

天顺帝虽然自视正统,但因为在位仅一个月便遇难,而且只是权相倒剌沙扶立的傀儡,所以在正史当中不被视为正式的皇帝,这也是《元史》将其故意忽略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