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爱新觉罗·弘昼:雍正最“糊涂”的儿子,但深受风流皇帝乾隆信任

时间:2025-02-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弘昼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是“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其才智谋略可想而知。

虽然在位只有13年,但他在“”中起到了承上下的关键作用,选择继承人更是慧眼如炬。

如此聪明的雍正,还有一位“糊涂”儿子,一生与皇位无缘,但是深得的信任。

雍正的子嗣,虽说不是特别多,但也有十子四女。

在他临终前还活着的男子嗣,就只有四子,五子弘昼,六子弘瞻。

弘瞻当时只有两岁,所以,皇位最有力的竞争人就是弘历和弘昼。

弘昼只比弘历小三个月,却同岁不同命。

六子弘瞻被过继给果恭郡王为紫色。

弘昼就成了乾隆唯一一个兄弟。

“伴君如伴虎”,虽说看起来有些“糊涂”的弘昼,也是十分明白这个道理的,特别是他们的父皇是“九子夺嫡”的冠军,兄弟间的手足相残,弘昼平时没少看。

弘历即位后,弘昼作为皇位的唯一竞争者,他的处境是很危险的,随时有可能会受到“九子夺嫡”的余波影响。

乾隆即位后对自己的这个弟弟很好,不仅把父皇的雍亲王府,赐给了他,还让弘昼参与议政,这是很大的“特权”。

面对这样的“特权”,弘昼反而长了脾气,经常君前失礼。

弘昼曾经与朝廷一品大员发生了争执,不顾形象的在朝堂上痛打这位大臣,乾隆不但没有出言制止和怪罪,反而像是一个“旁观者”在看热闹。

弘昼还会给自己办丧礼,坐在院里,亲自指挥商议,看别人哭丧,自己在一旁觉得十分有趣。

用这种“糊涂”到“装疯卖傻”的方式明哲保身,弘昼其实是很聪明的。

“雍正十三年,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命高宗与弘昼领其事。

”出自《》。

可以看出,其实弘昼本来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为了减少乾隆对自己的猜忌和怀疑,故意做出这种“荒唐”的举动,取得乾隆的信任,为自己留下后路。

乾隆作为一个英明的君主,对于弘昼的这些“装疯卖傻”的举动,想必多少还是知道的,但是,明明知道,依旧纵容弟弟的这种行为,没有伤害他,乾隆其实也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夏尔·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在欧美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恶之花》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之一。从1843年起,波德莱尔开始陆续创作后来收入《恶之花》的诗歌,诗集出版后不久,因“有碍公共道德及风化”等罪名受到轻罪法庭的判罚。1861年,波德莱尔申请加入法兰西学士院,后退出。作品有《恶之花》、《巴黎的忧郁》、《美学珍玩》、《可怜的比利时!》等。 法国诗人。1821年4月9日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他不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和复杂心情,波德莱尔也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于是欧皮克成为波德莱尔最憎恨的人。但波德莱尔对母亲感情深厚。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不可避免地影响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波德莱尔对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价值采取了挑战的态度。他力求挣脱本阶级思想意识的枷锁,探索着在抒情诗的梦幻世界中求得精神的平衡。在这个意义上,波德莱尔是资产阶级的。1839年,波德莱尔通过了毕业会考。他向往过“自由的生活”,要去当作家。他,大量涉猎文学作品,来往于青年画家、文学家之间,并被浪漫主义这“美的最新近、最现代的表现”所征服。 1841年,夏尔·波德莱尔被送出国旅行和巴黎文人艺术家交游,过着波希米亚人式的浪荡生活。原目的地为加尔各答,中途在毛里求斯等地停留,他拒绝继续旅行,与1842年2月15日回到法国,继承了父亲的10万法郎。1845年.波德莱尔发表了画评《1845年的沙龙》,以其观点的新颖震动了评论界。1848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反对复辟王朝,波德莱尔登上街垒,参加战斗。1851年,发表《酒与大麻精》。9月,发表散文诗《酒魂》。1852年,波德莱尔的创作进入高潮。他先后发表了二十多首诗,十余篇评论和大量译著。1855年,以《恶之花》的标题发表18首散文诗。7月,发表第一批散文诗《夜色朦胧》和《孤独》。1857年6月25日,诗集《恶之花》出版。奠定波德莱尔在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部诗集问世时,只收100首诗。1861年再版时,增为129首。以后多次重版,陆续有所增益。1864年2月7日和2月14日,在《费加罗报》上发表6首散文诗,标题为《巴黎的忧郁》。4月24日,夏尔·波德莱尔到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5月~6月,在比利时做演讲,朗诵自己的诗作。尽管他厌恶这个国家和比利时人,他还是在比利时一直住了两年。1866年3月15日,夏尔·波德莱尔昏厥。3月22日~23日,他的病情恶化。3月30日,他右半边身体瘫痪。3月31日,《新恶之花》发表。7月2日,波德莱尔被送回巴黎。1867年8月31日,夏尔·波德莱尔死。9月2日,夏尔·波德莱尔被安葬在蒙巴纳斯公墓。1869年遗著《巴黎的忧郁》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新觉罗·胤祹:康熙最长寿的儿子,不争不抢78岁善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胤祹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大家都知道末年,的九个儿子为了争斗皇位斗得天翻地覆,很多皇子、、大臣都参与其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但是有一个皇子,手握实权却从来不参与帝位争夺,因此最终得以善终,并深受帝尊重,一口气活到了78岁,成为康熙最长寿的儿子。这个皇子就是十二阿哥胤祹,那么他为什么不参与皇位争夺呢? 有人说胤祹在康熙末年时担任了镶黄旗满洲都统,是一位的实权派,要知道镶黄旗可是上三旗之首,而当时才是,所以说当时的十二阿哥的确是很有实权也很受重用的皇子,但是他真的就有实力去争斗皇位吗?这恐怕也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这从十四阿哥的下场就可见一斑,因为皇位的争夺绝非仅仅有实力就行,还会有很多因素。 除了有实权外,在当时注重血统的年代,十二阿哥就更没有优势了。胤祹的母亲是定妃,只是个五品郎中之女,地位低还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所以十二阿哥只能算是庶出中的庶出了,根本就没有血统上的优势,也不可能获得大臣的广泛支持。 可能因为出生的原因,十二阿哥在当时成年的阿哥中也是混的比较惨的,一直到康熙四十八年才封为贝子,而其他阿哥早都已经是亲王、郡王了。雍正即位后,十二阿哥才被封为郡王,不过很快就又被贬为镇国公(连贝不是)。所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就就可看出十二阿哥很有很早就放弃了皇位争夺,也许正是因为他不可能有上位机会,所以在后来才得到康熙的重用和信任。 最后不得不说,胤祹很早就放弃争夺大位的想法,很有自知之明,这和他的两位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十二阿哥的母亲定嫔万琉,并不得康熙宠信,再加上出生一般,所以很是懂得清心寡欲,做事低调、内敛,一直教育十二阿哥要学会低调做人,对胤祹一直是“放养”的状态,并无太多过高要求。 后来胤祹被康熙交由抚养。苏麻喇姑是皇后的侍女,历经五朝,见过了无数的政治斗争和风云,再皇室的明争暗斗中逐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在对十二阿哥的教育上,苏麻喇姑也是倾注了大量心血,而胤祹在养母的言传身教下也学会了很多本领,具备了处理各种政务和政治斗争的智慧,并形成了的性格。 所以后来的“九子夺嫡”中,十二阿哥牢记两位母亲的教诲,不结党、不参与任何一方,保持了中立。胤祹有权而不争位,这和两位母亲的教育以及自己的性格都是密不可分的。不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十二阿哥早就看清了形势,从血统、爵位的角度来说,无论如何都轮不到自己登大位。不过,十二阿哥的明智之举,低调行事却让自己富贵一生,最终得以善终。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阿哥是康熙诸子中最长寿的,而且后来在乾隆朝位列亲王,对这位“皇叔”履亲王很是尊敬。还有就是其生母定妃也是康熙,甚至整个清王朝最长寿的妃子,一直活到了九十七岁。而且雍正年间,定妃就被接到胤祹府第养老,享受天伦之乐,后来的乾隆皇帝还经常登门问安,荣耀至极。这对母子堪称是“无为就是有为”的典范,在帝王家也保持了少有的淡定和低调,这也充分说明了“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重要,清心寡欲就是最大的养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