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丰绅济伦是什么身份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是个特别宠爱女儿的,他本来女儿就不多,因此几乎每个女儿都得到了他的特殊照顾,比如历史上有名的(乾隆嫡公主)与(儿媳妇)都被乾隆视为掌上。
除了这两位固伦公主之外,乾隆还对另一位和硕公主格外宠爱,甚至连带着都喜欢这位和硕公主所生的儿子。
这位公主所生的儿子名叫富察·丰绅济伦,公主本人的封号是和硕和嘉公主,她在乾隆女儿中序齿排行第四,其母是的,和硕和嘉公主出生时有残疾,她的手指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如今的“并指”。
不过,古代人迷信,认为这是“佛手”,有佛缘,所以这位残疾公主还是颇得乾隆喜欢的。
和嘉公主一直被乾隆视若明珠,乾隆不希望公主远嫁,遂在朝中官员的子嗣中为她找了个品德兼优的好丈夫,他就是福隆安。
福隆安与是近亲,其父傅恒还是乾隆的左右臂膀,傅恒是孝贤纯皇后的胞弟,换言之丰绅济伦从辈分上讲与公主也算是表兄妹。
孝贤纯皇后死后,乾隆对富察氏家族倾注了很多感情,在乾隆的刻意培养下,富察氏一族在乾隆朝势力非常大,几乎可以说满门都深受皇恩。
乾隆给公主找到的这个对象福隆安从背景上可以说是个十分完美的男子。
和嘉公主出嫁后没多久,乾隆的外孙丰绅济伦便出生了,他们本可以成为很幸福的一家人,谁曾想和嘉公主竟在23岁就因病逝世了。
当时丰绅济伦还未长大,乾隆心疼这个孩子,所以经常将他带在身边教养,以安慰公主的在天之灵。
乾隆还为丰绅济伦首先开了特例,在丰绅济伦之前,公主所生的儿子是没有待遇的,但乾隆四十年正月,乾隆特意下了一道圣旨,圣旨是这样写的:“在京公主所生之子,其父为固伦额附,其子也享受固伦额附的品级待遇。
其父为和硕额附,其子也享受和硕额附的品级待遇。
”也就是说,从丰绅济伦开始,公主的儿子可以享受与公主额驸的待遇,这样丰绅济伦小小年纪就得到了与他父亲一般的待遇。
乾隆四十五年,18岁的丰绅济伦被任命为一旗副都统,丰绅济伦年纪轻轻就能得到这样的职位足见乾隆对他的器重,乾隆花了很大的心血去培养他,但丰绅济伦太不争气了,文的不行,武的也不行,而且连基本的骑马射箭也拿不出手,实在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指挥才能如何?有着怎么样的军队思想
海军战略思想 积极防御,主动出击 尼米兹上任后,面对强大的日本海军,运筹帷幄,审时度势。他果断实施“积极防御,主动出击”战略方针,以便同日本在太平洋上争夺战略要点。 在积极防御的同时,尼米兹主张主动出击,只有发动突袭消耗日军实力,才可能逐步取得局部的战术性胜利,积小胜为大胜,扭转被动形式,同时也利于消除美军悲观失望和消极避战的情绪,重振美军士气。尼米兹根据这一战略指导思想,开始策划、组织和指挥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首先,他选拔重用了英勇善战的军官(、斯普鲁恩斯、特纳、史密斯),重建了战区指挥系统以协调太平洋的海陆空三军力量;其次,承接上任司令时期,挑拨给战区的人员、武器和补给物资;最后,他参与的最后决策以制定横跨太平洋而战胜日本的战略计划,以策划切实可行的作战行动。 尼米兹还以航空母舰起飞重型陆基轰炸机对日本东京和另外几个城市实施的空袭,鼓舞了士气,打乱了日本作战计划,同时对日本国民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轰炸东京之后,尼米兹指挥美国太平洋舰队又取得“珊瑚海之战”的战略意义上的胜利,通过珊瑚海大战,美国海军粉碎了日本进攻莫尔比兹的企图,缓解了日本对澳大利亚的威胁,这也是日本海军第一次受挫,美军也赢得了其努力顶住日本征服浪潮一个战略胜利,对振作美军士气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来尼米兹在1942年6月4日的中重创日本海军,一举扭转了太平洋战区的不利局面。日本战略主动权开始丧失,美国海军开始掌握制海权。 攻势防御,以攻为守 在太平洋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尼米兹在下达作战计划明确强调说:“以有限的兵力由防御转入进攻,同时运用有效地消耗战略,给敌人以最大杀伤……”,尼米兹施行“攻势防御,以攻为守”战略,执行了为“小规模出击”的作战计划。所谓“攻势防御”是指战术上采取攻势,必须夺取日军尚未站稳脚跟的战略要地;而在战术上采取守势,即以挫败日军的进攻为当前的主要作战目标。攻势防御是尼米兹在太平洋战争中期提出的对日作战的战略总方针,体现了尼米兹领导的太平洋舰队对日进攻战略的绚丽色彩。攻势防御战略思想的核心就在于“进攻”两个字,以攻为守,体现了攻防兼备的特色,是攻和防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中途岛海战结果,使尼米兹领导的太平洋美国海军及盟军处于有利的地位,以攻势防御阻止日军的时期已经到来。在这期间,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在太平洋岛屿建立了很多军事基地,这些军事基地被用作防御和反击日军的重要据点。 战略反击 1943年2月9日,尼米兹在总结瓜达尔卡纳尔之战的经验时说:“此战之后,我们必须考虑下一步的全面进攻作战计划了……”,当问及“官方估计”结束战争时间,尼米兹说:“我不想用日期回答你的问题,但我可以用地图告诉你答案,……等日军所在这些地区被穷追猛打到无处躲藏,有生力量被摧毁时,战争就结束了。”此时,美国太平洋战场上的海军已取得对日作战的明显优势,在太平洋战场上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于是尼米兹决定向日本发起全面进攻,实施“战略反击”。与此同时,太平洋地区的双方兵力对比已发生有利于美国的变化,日本海军力量锐减,驻该地区的日军只有17个师和3个旅,而且分部在广阔洋面的各个岛上,极易被分割包围。而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已有50万大军,海空大大超过日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全力攻击一点。海军战术思想 以航空母舰为舰队核心思想 尼米兹在太平洋司令会议上总结道:“航空母舰将是对日海军作战的主要手段…。”为了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海空制胜思想。事件后,尼米兹看到了航空母舰的威力,更加重视航空母舰的作用。他总结了珍珠港事件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不夺取制空权就无法夺取制海权。 尼米兹开始以航空母舰为主的作战战术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航空兵的发展。虽然尼米兹不会驾驶飞机也不曾学习驾驶飞机,但是他却认识到航空兵的重要作用。航母舰载机飞机动性大、能力强,作战半径大,舰载飞机掌握了制空权,既可对空作战,也可对海上陆上目标进攻,成为一座活动的岛屿,能为其他的舰只提供能量保障,也可为登陆部队输送兵员。正是于以航空兵为主的作战上这一新特点,掌握了海上空中主动权,才使美国海军得以战胜日本。所以,航空母舰为太平洋海战制胜的关键。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几次大海战的胜利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海上交战中,航空母舰显示了强度大的威力,成为海军主要突击力量。在双方舰队相距几百公里,在看不到对方、舰炮和鱼雷射程之外,舰载鱼雷机和轰炸机协同作战,对消灭敌舰发挥了极高的效能,也决定了海战的结局。 实行新的海战作战编队,提高海战能力 珍珠港事件后,尼米兹任太平洋舰队的总司令,他成功把航空母编队运用于实战。航空母舰作为海上最强大的作战平台,是进行海上军事威胁的战略性力量。虽然航空作战能力很强,但鉴于其体积庞大,防御性武器较少,很容易成为敌方打击的重点目标,为此,要想确保航空母舰的安全,必须要有各种舰艇和大量的舰载机为其保驾护航。航母的作战能力再强大,也必须为其他担负防空、反潜任务的大中型水面舰艇。潜艇和后勤支援舰组成编队,通常所说的“航母编队”,才能在海上有效执行作战任务。通常的航母编队有一艘航航空母舰,2至3艘防空型巡洋舰或驱逐舰,2至3艘反潜驱护舰,1至2艘反潜潜艇,1至2艘后勤支援舰组成单航母战斗编队,共有7至11艘舰只,于此同时,舰艇数量可以根据战时的需要也会相应的增加,组成多航母编队或是由多个航母编队组成特混编队。舰载机与护航的巡洋舰、驱护舰、潜艇组成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战斗群,共同建立了大纵深、多层次、火力集中的攻防体系。航空母舰面对来自空中、海面和水下的威胁,航空母舰建立起了远、中、近三层防御区。第一层为外防区(纵深防御区),配置在距航母185至400公里处。位于该防区内的兵力主要用于编队预警、攻势防空、对岸对海攻击和航空反潜。第二层为中防区(区域防御区),设在距航母50至185公里处。位于第二层内的兵力主要用于防御性防空、对海攻击、区域反潜。第三层为内防区(点防御区),设在距航母50公里以内。位于第三层内的兵力主要用于自卫性防空和反潜作战。 改进“狼群” 潜艇战术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潜艇缺乏作战经验,部署很分散,既没有统一指挥,数量也不足,可以说是一支“沉默的兵种”。美军潜艇的攻击效果受到理论知识和战术的限制。尼米兹接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后,亲自过问潜艇新技术装备的安装、使用和训练,有时还亲自到码头迎接远航作战胜利归来的潜艇。这不能不说是美潜艇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之一。另外,在尼米兹的直接关注下,美国潜艇人员劳逸结合比较好。战斗巡逻潜艇返航后,艇员下艇休息两周,艇上的修理、保养由别的艇员进行,在这个两个星期内,不分配给他们任务,主要是休息,有人批评这是自由放任,但是尼米兹等潜艇部队指挥官们坚决维持这一制度,认为这不是贪图安逸,而是潜艇战比不可少一部分,战斗巡逻一般保持45至60天,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是其他类型作战所不能比拟的。这样做保证让潜艇艇员从战斗和战争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保证了潜艇出海后人员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其潜艇能以最小的损失获得较大的战果。 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潜艇艇员的士气。同时,每艘潜艇潜艇在第一战斗巡逻之前,要先在东海岸或者巴拿马进行一次广泛的训练,随后,在珍珠港一带进行高级训练,在出发进行战斗巡逻之前,潜艇应立即进入反潜手段相一致,采用新的训练方法应与敌人最新攻、防手段相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埃里希·哈特曼德的历史评价?埃里希·哈特曼德为什么被称为“小孩”
埃里希·阿尔弗雷德·哈特曼(德语:Erich Alfred Hartmann,1922年4月19日-1993年9月20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空军的超级王牌飞行员。由于他平易近人的开朗作风,仍未脱离稚气的脸庞以及一头纯正的金发,周围的人都把他称为了“小孩”(Bubi)。 埃丽希·哈特曼从1941年加入了“第五十二战斗机联队”(JG 52)到1945年5月正式投降为止一共击落了三百五十二架被核实的战果,荣获了仅授予来自全部军种二十七人的“钻石双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并且成为了世界空战史上击落敌机最多的飞行员。因为一度把引擎盖周围漆成了黑色郁金香图样,使得有些苏军飞行员把他称为了“来自南方的黑色魔鬼”,他也喜欢在自己的座机(大部分为不同型号的“施密特”Bf-109战斗机)上涂上印有自己女友别名“Ursel/Usch”(乌尔苏)的红色爱心射箭图案。 哈特曼在实战中总结了一套完全不同于过去“盘旋-远距离开火”的“观察-判断-攻击-脱离或暂停攻击”战术,他一共执行了一千四百零四次战斗任务,交战了八百二十五次,外加十四次的迫降经历,从未让一名自己的僚机丧生。 哈特曼在战斗中的杰出表现是他的对手都不得不承认和钦佩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称赞哈特曼是创造史无前例的世界记录的人物,并对哈特曼的独创战术尤为欣赏,称他是善于与“旧战术方法决裂”的伟大飞行员。鉴于未来战争科技水平之高,人自身的因素如经验,技术,直觉等不再是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像二战时期涌现出来优秀王牌们将不会在未来战争中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