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去东吴招亲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但是,三国历史上刘备并没有去东吴招亲,更没有了,说刘备乐不思蜀爱美人差点忘了江山,那可是千古奇冤呀。
刘备东吴招亲,是《》的精彩篇章。

小说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描写得有声有色,煞是热闹。
但都属于“戏说”,刘备根本未去东吴成亲,而是着人送妹到荆州之地与刘备完婚的。
刘备娶孙夫人,是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冬农历十月,阴历十二月。
也就是赤壁战事一年之后。
当时孙权在京口,即今江苏省的镇江市。
网络配图 《三国演义》让吴国太在甘露寺看新郎,一相娇婿容颜,那甘露寺就是镇江的佛寺,至今视作一处三国风物胜迹。
只是吴国太那时已无缘去佛寺看新郎,孙权这位母亲——太夫人早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就去世了。
演义写刘备东吴招亲,是发生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为夺回荆州设下的“美人计”。
周瑜想用此计谋把刘备囚禁起来,以便使人去见讨荆州、换刘备。
史事正好相反,刘备与孙夫人成亲在前,借荆州在后。
刘备提出借荆州是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的事。
刘备是以东吴女婿的身份,到京口去见孙权,求借荆州的,但孙权没有同意。
当时周瑜上书反对,东吴群臣除外也都不赞成,后来周瑜病故,鲁肃到江陵接替周瑜职务,孙权才听取鲁肃劝说借荆州给刘备。
那已是刘备与孙夫人成亲约有一年的光景了。
后,刘备南征荆州的江南四郡,据有了长江以南荆州的绝大部分地盘。
周瑜攻克江陵后,将江南岸的公安分给了刘备。
刘备是在立营公安时与孙夫人成亲的,但成亲的地点不在公安,而在石首。

为什么没在公安结婚而在石首成亲﹖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礼节上的考虑。
人家将孙夫人自京口溯江而上千里迢迢送来,刘备得前往迎亲才是,比较理想的地点是离公安不远处的石首。
石首城关绣林,地处江边,山色秀美,迎亲队伍张灯结彩,沿途锦幛成林,绣林之名即由此而来,石首也因而被称为“刘郎浦”。
晚年至江陵,移居石首南游时所写《石首早发》一诗,首句即为“挂帆早发刘郎浦”。
网络配图 另一位诗人吕温经石首,亦曾口占《刘郎浦》一诗:“吴蜀成婚此水浔,步障幄黄金。
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诗中的“明珠步障”,是诗人想像孙夫人乘步辇到石首成亲时华贵的景象。
所以,刘备真正洞房续佳偶之处不在现今的镇江,而在现今荆州市的石首。
刘备与孙夫人在石首成亲,只是在那里完成了婚典,婚后,孙夫人即被接到公安去了。
孙权主动嫁妹,主要是为了结好刘备,巩固孙刘联盟,共同对付。
但结果事与愿违,对孙刘联姻未能起到应有作用,孙夫人成了这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孙刘联姻所以没能发挥作用,关键是荆州问题。
由于荆州所处战略地位重要,孙、刘两家都势在必得。
孙权听了鲁肃的劝说一时借出荆州便觉后悔,要求刘备归还刘备又一再借故推托,双方矛盾不断加深。
公元215年发生了江南三郡武陵郡之外之争,鲁肃、单刀相会,吴、蜀之间差点爆发一场战斗。
这时的孙、刘联盟,已经是形同虚设。
到公元217年春,孙权在曹操的大举进攻下乞降,与刘备的联盟已暗中撕毁。
当年鲁肃病故,东吴鹰派代表人物接替鲁肃镇守吴荆州,东吴即处心积虑谋算关羽、袭取荆州。

到公元219年关羽北攻襄樊时,东吴便乘机袭取了荆州,擒斩了关羽,公开撕毁了与刘备方面的联盟。
残酷的政治斗争说明,政治婚姻通常是短命的。
孙刘联姻共同对付曹操,从当时三分形势的大格局来说,是可取的;但从吴、蜀荆州之争来说,则是无为的,不可能起作用的。
纵然孙夫人个性十分温顺,是个贤妻良母,到头来与刘备的婚姻也不会美满。
荆州之争决定了这场婚姻的必然失败。
网络配图 有的史学家说:孙夫人如果当时带走了阿斗,养在身边,阿斗成了事实上的人质,也许就不会发生孙、刘两家为了荆州而失和的不幸事件。
持此论者认为:如果阿斗在东吴的话,一方面,孙权便可对刘备放心,不怕刘备不与自己合作;另一方面,刘备不得不承认孙夫人是太太,承认孙权是大舅子,与孙权保持礼貌,让孙权分享荆州地盘。
这种设想用心良好,但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恐怕缺乏足够认识。
政治家总是把政治利益摆在首位的,不会以小不仁而乱大谋。
对刘备来说,即使失去阿斗,他也不愿失去荆州。
要不然,在关羽失荆州后,刘备刚称帝,为什么就大兴倾国之兵伐吴夺荆州﹖按照刘备的性格与雄心,争得天下、兴复汉室是其毕生愿望,妻子、儿女都是不能为事业相比的。
所以,三国时期刘备并没有去东吴招亲,这场婚姻,孙夫人是牺牲品,令人同情。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妇女的不幸。
《三国演义》的美化是用儒家标准来描写孙夫人的,反倒失去了历史的真实。
毛宗岗父子并增写了孙夫人投江殉夫的情节,进而美化这桩政治婚姻,从历史的角落讲,更是不可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命运最好的一个人,竟是范阳卢氏的始祖
说起,大家最敬佩的人就是,因为他的道德水平实在是太高;最佩服的应该就是了,因为他的能力最强;而最聪明的人应该就是了,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缺陷的,就算还是大家最喜欢的诸葛亮也是一样。 虽然诸葛亮确实是十分厉害的一个聪明人,但是他的更大的才能是在政治上,他的军事才能确实是被罗贯中夸大了。但是正所谓,人无完人,他们这样的人我们才感觉更正常一些,只是这个凡事都有例外,也真的出现在了这里。三国,真的有一个完美的人,你找不出他的缺点,他就是刘备的老师,卢植。 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这个人,但是卢植是的徒弟,这个马融是当时的大儒,因此学成以后就在老家教书的卢植,也依然名声很响亮。巧合的是,刘备和卢植是老乡,而且刘备的祖先好歹也是一个王爷,就算后来再怎么落魄,也还有其他的亲戚帮衬,因此编制草鞋的刘备也是有机会到卢植那里读书的。 很多人都认为卢植是没有出生在适合的时代,如果能晚出生二十年,那一定会成为争霸天下的重要选手。而且卢植是兼具文才和武功,不可多得的一个复合型人才,最最重要的是他的品格高尚。他的儒学是当时士人们的楷模。应该说,刘备后来的性格是受到卢植的影响的。他是刘备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贵人,卢植的名声在日后刘备的称霸路上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卢植本人外在形象很好,记载说他的身材八尺二寸,有着远大的理想,而且是的海量,能喝酒一石不醉。在他老师马融家读书的时候,马融经常安排歌舞表演,但是卢植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偷看过一眼,就算是他的老师都十分敬佩他的定力和心性。男人,一般都是被两个东西牵绊,一个就算美色一个就是权力,但是卢植无疑对美色的耐力是十分高的,这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而他敢于顶撞权臣关于废掉少帝的提议,足以说明他是一耳光不畏惧强权的人物。但是也因此得罪了董卓,虽然在友人的劝解下,董卓没有杀死卢植,但是也被免官了。此后,卢植就隐居了,不再过问世事。 而且,卢植更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范阳的始祖,后来的子弟中更是出现了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时的神童。 随机文章为什么犹太人那么聪明,被压迫一千年通过智慧活下去(崇拜知识)直立浮尸科学怎么解释,尸体腐烂产生的气体膨胀而漂浮一亿倍光速飞出银河系要多长时间,14个小时横穿银河系(难以实现)科学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十大世界重大科学发现(颠覆人的三观)南朝山阴公主刘楚玉,向弟弟索要30壮男(疑出轨弟弟毒杀丈夫)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闽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
闽(909年-945年),十国之一,先后定都于长乐(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 909年,王审知受封,成为闽王。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继位。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死王延翰夺位,并于长兴四年(933年)称帝,建都长乐,年号龙,之后政变内乱不断。闽天德三年(945年),于内乱时出兵将其攻灭。 王审知祖上曾做过固始县令,后来直到父亲王凭仍以务农为生。王审知的哥哥王潮做过小吏,在当地兄弟仨以勇武出名。在打进长安,各地起义不断时,寿州人王绪也起兵攻入固始,扩充军队,发展势力,听说王潮兄弟很有名气,便将他们招进军中。据说王审知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因常骑白马作战,军中美称为"白马三郎"。王绪兵少势薄,为站稳脚跟,他投靠据守蔡州的秦宗权。秦宗权便任命他为光州刺史,让他配合攻打军。王绪不愿意,迟迟不肯发兵。秦宗权便兴师问罪,王绪寡不敌众,只好退出固始,南下发展。他们一直打到了福建境内,军队也发展到了数万人,但这时内部却发生了变故。 王绪趁乱世起兵,虽然豪爽,但度量极小。当时有术士谎称其军中有暴乱之人,于是他借机将魁梧的和有才干的人杀死,最后惹恼王潮兄弟。王绪领兵到了漳州(今福建漳浦),借口路险粮少,命军中不得携带老弱。当时只有王潮兄弟扶着老母亲随军而行,王绪命人杀王潮母亲,众将士见状,纷纷为他们求情,王绪只好作罢。此事令王潮担心日后再被王绪借口加害,于是挑选了几十个心腹勇士发动兵变,将王绪拿获,不久被囚禁的王绪自杀。 王绪死后,众将一起推选首领,王潮便当了军队主将。王潮整肃军纪,禁止将士骚扰百姓,抢掠财物,又和得力将领结拜,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王潮兄弟孝敬母亲,为母亲不惜以性命相争,这就足以令将士们由衷地钦佩,在王潮的大力整顿下,这支军队没有了抢掠恶习,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因此所到之处大受百姓欢迎,赢得了民心。 王潮原打算向西进军,跋涉到蜀地去保护。当时的泉州刺史廖彦若横征暴敛,残忍无道,百姓将士不堪忍受,但无人反抗。在王潮经过泉州时,泉州军民派张彦鲁为代表,请求他驱逐廖彦若。当地百姓也来犒军,恳求王潮为他们除害。泉州当时已是福建的一座大城,而且是良港,海上贸易发达,地方富庶,王潮顺应民意,领兵包围泉州城。廖彦若死守泉州,一时难以攻下。一年之后,王潮终于占领了泉州,处死了廖彦若。福建观察使陈岩任命王潮为泉州刺史。入主泉州后,王潮收编守军,减轻赋税,受到军民拥戴。 陈岩临死之前想让王潮代他主持福建军政,但被陈的妻弟范晖夺取政权。王潮不承认范晖,命王审知进兵讨伐。景福二年(893年),王审知围攻福州很长时间内没奏效,伤亡很重。王审知请求退兵,王潮不准。王审知又请求援兵,让王潮亲自去督战。王潮回信"兵尽添兵,将尽添将,兵将俱尽,吾当自来。"王审知见信亲临前线,指挥将士。福州城内粮草已尽,属将杀了范晖,开城投降。王潮将官署搬到福州,又礼葬陈岩,厚待其家属,其言行又赢得了福州的民心。占领福州后,王潮已经有了福建五州,唐昭宗任命他为福建观察使,承认了他对福建的控制。 王审知被命为副使,他不骄横又很有度量,而且在统一全闽过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这使王潮对其异常信任器重。唐乾宁四年十二月(公历为898年1月)王潮病倒后,没有让儿子主政,把军政大权交给王审知。不久唐朝在福州设立威武军,任命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后又封为琅邪郡王。代唐自立后,在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封王审知为闽王,都闽侯(即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此即"开闽王"的由来。当时中原大地,群雄割据称帝,但王审知一直尊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未曾称帝。即使占据江淮地区,阻挡进贡通道,他也让人由海路到达山东再到开封,没有间断。王审知统治福建期间,自奉俭约,为政以德,与民休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修筑道路,访求民隐,兴利除弊,建立学校,奖励通商,深得民心。因而在五代,中原各地战乱频,残破不堪,而东南海陬蛮荒,经开发后变成"海滨邹鲁"。由于王审知在开发闽地上的杰出贡献,他被尊为"开闽第一"。 南唐元宗李璟闻知闽国内乱,欲乘机扩土,遂遣军入闽。保大二年(944年)南唐以边镐为行营,招讨诸军都虞侯、翰林待诏臧循为谋臣,随枢密副使查文徽率军自洪州(今江西南昌)进取建州。此时仍在攻打朱文进控制的福州,不克,闻唐军压境,乃施疑兵假称南唐出兵助攻福州,诈福州守将林仁翰杀朱文进出降。王延政得福州被拥为闽帝。未几,泉、漳、汀诸州旧将皆率众归降。南唐军临盖竹(今福建建阳南),知王延政已取福州而不敢轻举贸进。又闻闽将张汉卿率兵自镛州(今福建将乐)驰援建州,臧循退屯邵武,查文徽自率兵退建州。闽军视臧循军较弱,遂偷袭臧循军,大胜并斩杀臧循。 保大三年(945年)正月,王延政为加强建州防御,令从子王继昌镇守福州,调侍卫军及拱宸、控鹤两都兵往建州;令仆射杨思恭与统军陈望率兵前出建州,列阵建阳溪南岸以阻截南唐军。两军相持旬余,南唐军亦不敢战。随后南唐以何敬洙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都指挥使,祖全恩为应援使,姚凤为都监,率兵经崇安抵赤岭(今福建崇安南),进援查文徽。闽将杨思恭轻唐军兵少,又立足未稳,即令陈望领兵涉水进击。唐将祖全恩以主力当正面,遣奇兵出其后,两面夹攻。陈望战败被杀,杨思恭弃阵而逃。王延政闻讯大惊,急召董思安等率泉州兵护卫建州。此时李仁达(后改名李弘羲)趁乱窃据福州自立,拥立卓岩明称帝。五月,李仁达又杀死卓岩明,自立为威武留后。同月,南唐军始攻建州,至八月,王延政因孤立无援,城陷而降,闽国灭亡。九月汀、泉、漳三州继降,南唐以建州置永安军。南唐乘势攻福州,不克。保大四年(946年)李仁达以福州附吴越。946年,闽国旧将留从效驱逐南唐在泉、漳二州之驻军,占据该地,但仍向南唐称臣。留从效及其后继者占有泉、漳二州直至北宋建国之后。 开闽王氏以唐光启二年(886年)丙午岁王潮官拜泉州刺史开始确立对福建的统治,经六十年至945年丙午岁,闽国被南唐灭亡,标志着王氏对福建统治的结束。丙午年属马年,因而在闽台民间流传着王氏"骑马来,骑马去"的谶语。 随机文章揭秘产生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火山/海底地震/小行星撞击人从地球到月球要多久,目前技术要8天左右/未来可能只需4小时探索古墓里面真的有机关吗?各种各种致死性机关/针对贪财的盗墓贼做梦梦见手机丢了是什么意思,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有不同寓意(好坏参半)古代冰窖是什么样的?古代人如何避暑?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