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隋炀帝杨广第一次下江南就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吗

时间:2025-02-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开凿京杭大运河 中国幅员辽阔,水域宽广,水上交通运输业自古就很发达。

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开始开凿运河,勾连水路。

继位之后,一直梦想着建立丰功伟业,垂名青史,所以他将国号定为“大业”,意在建立震古烁今的一番伟业。

在前代开凿的运河基础之上,隋炀帝倾全国之力,主持开凿了一条北达北京,南至杭州的大运河。

运河途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千米,其价值堪与媲美。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贯通了南北交通大动脉,自然给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军事控制提供了诸多便利。

但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满足热衷组团出游的隋炀帝的个人私欲。

时至今日,京杭大运河仍在交通运输中发挥重大作用。

不仅如此,它还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和“民俗陈列室”,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活化石。

佳节,初下扬州 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下扬州,每一次的排场都是空前盛大的。

据《》记载,隋炀帝第一次下扬州是在大业元年(605)的八月十五,光龙舟就有数万艘,庞大的龙船队伍首尾相连,绵延不绝,竟然长达一百多千米。

这些龙舟体积庞大,长约33米,高15米,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水上宫殿。

船上有四层,最上面一层是正殿和东西朝堂,供办公和接见臣子用。

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是用金玉装饰过的,比今天的五星级酒店还要奢华,主要是供皇帝娱休息。

最下面一层住的都是皇帝的内侍,负责皇帝的日常生活和安全保卫工作。

整个龙舟的外观就是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

龙头引颈向天,怒目圆睁,甚为威严,龙尾高高翘起,直指苍穹。

据杜宝的《大业杂记》记载,这些龙舟都“饰以丹粉,装以金碧珠翠,雕镂奇丽”。

船一动,彩旗飘飘,非常壮观。

皇后乘坐的翔缡舟比龙舟略小一些,功能和装饰与龙舟差不多。

后面紧跟着九艘叫做“浮景”的大船,这种三层的大船主要是装载一些日用品,专供皇帝和皇后旅途所需。

为了让自己的行程更加完美,隋炀帝特意挑了中秋节这天出行。

这一天,,,如此不能不让人心旌动摇。

可是这对于极富浪漫主义的隋炀帝来说还远远不够。

据《》记载,隋炀帝出游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组团,每次出行都要带很多的随从。

这其中包括朝廷的核心官员、后宫佳丽、公主王孙,甚至像越王杨秀这样的政治犯也在其列。

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人呢?一是显得声势浩大、炫示国威,二是古来君王皆怕寂寞,独乐乐不如与众乐嘛。

这些人乘坐的船只也是造型各异,有称作漾彩、朱鸟、苍缡、白虎、玄武、飞羽、青凫、凌波、王楼、道场、玄坛、板榻、黄篾等各式船只数千艘,紧随皇帝、皇后的龙舟之后,这么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地开下江南,让两岸的老百姓大开眼界,顶礼膜拜。

隋炀帝这次出行,不仅在龙舟的修建上花费了很多心思。

而且连龙舟上配备的纤夫,都要穿统一的制服,而且都是用极其高档的锦彩缝制的。

锦彩是一种带花纹的丝织品,价格自然不菲,要在平日,可能一般的富户也消费不起。

由此可见隋炀帝此次出行的奢华程度。

隋炀帝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虽然龙船已经极度华美壮观了,他还是觉得有一丝缺陷,那就是随船配备的纤夫。

据传奇《开河记》记载,“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

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

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子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

”所谓“殿脚女”就是牵挽龙舟的女人,她们都是吴越一带选拔出来的美女,画着宫妆,穿着绫罗绸缎做成的衣裙,俨然龙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隋炀帝杨广用了什么手段登上的太子宝座

综合《》、《》所记载,我们不难发现,能从兄长手上抢得太子位,除自身的天赋外,还得益于两个女人的鼎力推举。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两个女人”把杨广推上了大隋皇太子的宝座。 客观上讲,杨广应该是所有儿子中最的一个。《隋书·炀帝纪》说杨广是“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可见杨广是英俊美貌的帅哥,很是讨人喜欢。他又从小聪明伶俐、富具智慧,深受杨坚与钟爱。杨广可谓“英雄出少年”,而且是文武双全。他十三岁时就被封为武卫大将军,十八岁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开皇八年冬天,年仅二十岁的杨广出任行军元帅,统领五十万大军攻打南方陈国,并于次年灭陈,完成南北一统。当年的“英俊”杨广在陈地领军查封府库,秋毫无犯,百称赞他贤明。是年,杨广晋升为太尉,统领全国军队。《隋书》又说杨广“好学,善属文……”杨广具有文学天赋,擅长作文写诗,手下“笔杆子”代写的东西,他总嫌缺少文采,便常自己动笔写,当上后也写。所以,若论才具与功绩,杨广远在杨勇之上。 孤皇后天性好妒忌,苛求皇帝也不能妻妾成群。因而,她最见不得男人“花心”,只要闻知诸王与朝中官员中,谁的小妾怀了身孕,就必定劝说杨坚对其进行斥责甚至废黜。 隋朝名相高颎原是独孤皇后父亲家的宾客,曾经很亲近礼待。高颎妻子死后,杨坚与独孤氏想赏赐一个宫女给他续弦,高颎却推辞了。后来高颎的小妾为他生了一男孩,独孤氏便厌恶他。再加上高颎曾在杨坚面前称她是“一个妇人”,就开始诋毁高颎,最终劝说杨坚将高颎罢免之。 可惜太子杨勇就是不顺着独孤皇后的“竿子”爬,他在内宫中宠幸的女人很多,云昭训、高良娣、王良媛、成姬等给他生出十几个儿子。但独孤氏给他选的太子妃却不得宠,突然得心病死了。独孤皇后认为是被杨勇的爱妾所害,便暗中派人进行窥伺探查,找杨勇的过失与罪名。 杨广则是善于领悟独孤皇后的圣意,只与萧妃住在一起,对后宫所生子女都不去抚养。杨坚与独孤曾驾临杨广府第,杨广便将美姬都藏匿起来,只留下年老貌丑的妇人来伺候。房间里的屏帐都改成朴素的幔帐,断绝琴瑟丝弦,不让拂拭掉所结灰尘。杨坚与独孤氏看后,便认定杨广不爱好声色。 杨广被任命为扬州总管上任时,又在独孤氏跟前演了一场戏,他跪地哭诉道:“我总顾念兄弟之情,却不知如何得罪了太子,他一直想加害于我,府中酒具食器被投毒时有发生啊!”独孤皇后愤恨地说:“我给他娶的太子妃,他竟然不善待,却让云氏生下这么多猪狗一般的儿子。”从此,独孤氏便下决心要废掉杨勇改立杨广,并设法笼赂杨坚宠信的近臣共同劝导杨坚。 当时,宣华夫人陈氏深受杨坚宠爱,杨广深知其在皇帝身边的影响,便想方设法讨取她的欢心,不仅对她十分敬重,还经常进献金蛇、金驼等珍奇宝物,谋求陈氏为自己取得太子位助阵。后来,陈氏果然不负杨广所托,在杨坚面前说尽杨广的好处与杨勇的丑恶,为废杨勇立杨广出了大力。 独孤皇后与宣华夫人的“枕头风”,杨勇自身的失德与杨坚对其的猜疑,杨广对朝中之士的恭敬结交,诸方面的因素,终于引发公元600年的隋朝太子废立事件,让杨广堂而皇之地登上太子宝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韩信背水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底是如何打的 其他人为什么学不会,也复制不了辉煌

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背水一战又称,发生于现在的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公元前204年,韩信带领三万汉军攻打赵军,以少胜多成为经典战役,背水一战由此而来。这一场战斗中,“置之死地而后生”战略战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韩信证明:“置之死地”是可以“后生”的;但遗憾的是很多人置之死地之后,就真的再没有起来过。最典型的就是战国时期的的和时期信誓旦旦的。赵括战前侃侃而谈,真正遇到“死地”的时候才发现,活过来是几乎不可能,最终坑害了40万将士,赵国国力大减,为秦王“扫六合”奠定了基础;马谡则是为了证明自己“真男人”,不听别人劝告,想要试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结果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为什么韩信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其他人却不行?先来看看韩信的背水一战。 首先,韩信攻打赵国,赵国在井陉口聚集了号称二十万的兵力。《·淮阴侯列传》载:曾经献计:“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李左车是赵国的将领,献计想要断绝韩信的粮道,但却被当时的主将成安君拒绝了。他是一个儒将,不愿意用计谋,想要“对面直刚”,看来春秋时期的教训还不够。韩信听到这个消息后,才敢领兵进图井陉狭道。韩信背水一战的前提是:自己的粮全和后方是安全的,对方不可能形成两面夹击的形势。 其次,韩信命令两千汉军每人一面红旗,隐蔽上山。想要等到赵军倾巢而出的时候,换下赵军营寨的旗帜。 再次,韩信先让一万人出了井陉口,背着河水。 最后,韩信带着剩下的汉军攻击赵军,激战了很长时间,假装退回到了河边的营地,这个时候的赵军倾巢而出,想要一举歼灭汉军,这就给了最开始的那两千汉军可趁之机。而河水边还有韩信的一万生力军,他们以逸待劳,又有地势和营寨的保护,赵军攻不下来只好回去。却发现营寨已经被汉军占领,于是赵军大乱,汉军两面夹击,最终获胜。 韩信在自己后方安全的情况下,不给士兵留后路,想要激起士兵们的战斗意志,这表明韩信并不是真的要把汉军逼入绝境,他时刻让士兵们保持着希望或者说没有绝望。他带领着剩余的汉军冲锋陷阵,快要绝望之际,撤了回去,他们还有生力军;他们背水而战,地势和营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兵力上的缺陷,他们依然没有真正的绝望;而且他们的任务就是守着自己的营寨并不是击败赵军,虽然人数相比较而言有点少,但对于自己的任务而言并不算多么困难。当赵军撤离之际,汉军两面夹击,大败军心已经溃散的赵军,兵败如山倒就是赵军这样! 韩信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但从来没有把士兵们放在绝地或者说始终让他们保持着希望,他有层层的保护措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也就是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对于韩信来说,只是附带着提振士气的,有没有都可以,作用不是很大。但赵括、马谡之流,竟然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让军队“陷入死地”,其结果只能让士兵们绝望,自己军心涣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