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笼络人心的人,在他篡汉之前,天下民心几乎是一面倒地站在王莽一边,人人以为他就是西的。
王莽在篡汉之前到底有多么得人心,下述史料数据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群臣争相上书,称颂王莽功德的,在史书中更是随处可见、不计其数。
那么,王莽是如何假公济私、笼络人心的呢? 关于王莽很得人心的主要史料记载: 当初王莽想把女儿嫁给汉平帝,“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阙上书者日千余人,公卿大夫或诣廷中,或伏省户下”,都请求应该纳王莽之女为后。
汉平帝元始四年,为了给王莽争取“宰衡”的称号,让王莽的地位超过三公,“民上书者八千余人”。
元始五年,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列侯等上书请求给王莽加“九锡”的有“九百二人”。
网络配图 同年,因为王莽不接受新野县的田地而上书的官吏和平民,前后达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
另外,诸侯王、公卿、列侯和皇族等,但凡被王政君皇接见的,都叩头说:“应该赶快对安汉公(王莽)加以奖赏。
” 1、利诱 王莽善于把西汉王朝对自己的赏赐,转手分发被诸人,以此捞取名声,收获人心。
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是,王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时,把大量的彩礼转发了。
王莽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便把女儿嫁给汉平帝作皇后。
主管官吏于是上奏说:“按照惯例,聘皇后的彩礼是黄金二万斤,合银钱二万万。
”王莽一再推辞,只接受了四千万,还把其中的三千三百万给了十一户陪女儿出嫁的人家。
臣僚们见状,都说:“而今皇后接受的聘礼,不比各位姬妾多多少。
”王政君太后因此下韶令,再增加聘礼二千三百万,合成三千万。
王莽又把其中的一千万分给了九族中的贫苦人家。
后来,在太保王舜等人的建议下,皇后的聘礼再次增加了三千七百万,“合成一亿,以表明礼仪的隆重”。
王莽却把所增加的彩礼钱一千万,赠给长乐宫服侍王太后的随从和宫女们。

2、情诱 汉平帝即位之初,汉平帝的外戚和掌权,王莽被迫主动辞官,回到自己的封地新都居住。
在此期间,南阳太守因为王莽地位高且重,便选调太守衙门的属官宛县人孔休临时担任新都国相。
孔休进见王莽,王莽用尽礼节主动结交,孔休也知道他的名声,和他互相来往。
后来王莽病了,孔休前去问候他。
王莽借口要报答孔休的深厚情谊,送上自己镶嵌有美玉的宝剑,打算和他建立友好关系。
孔休不肯接受,王莽说:“听说美玉可以用来消除伤痕,我只是见您脸上有伤痕,想送给您这个剑鼻罢了。
” 王莽取下剑鼻送孔休,但孔休再次推辞。
王莽说:“您是嫌它的价钱太高吗?”于是用椎打碎了剑鼻,自己包起来送给孔休,孔休才接受了。
这是一件小事,但《汉书》却花了不少篇幅来记载这件事,因为通过这件小事,我们大概可以看出王莽笼络人心的手段到底有多高明。
以情感来笼络人心,是王莽一贯而又经常采用的手段。
王莽年轻时侍奉母亲和守寡的嫂子,抚养失去父亲的侄儿;不梳头,不洗脸,亲自尝药,接连几个月不脱衣服睡觉,以致蓬头垢面地侍候生病的大将军伯父;讨好王政君太后等等,都是王莽以情感来获取人心的例证。
网络配图 另外,王莽官职越高,对待他人的态度却越谦恭,他还不断施舍救济宾客,接纳供养知名人士,以致家里没有多余的衣物,刻意结交诸位将军、丞相、卿大夫等,也都是王莽情感来笼络人心的手段。
3、封官 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王莽的主持下,西汉立代孝王玄孙的儿子为广宗王;江都易王的、盱台侯刘宫为广川王;广川惠王的曾孙刘伦为广德王;赐汉朝兴起以来大功臣的后裔周共等人继承爵位,都被封为列侯及关内侯,共一百一十七人。
元始五年,汉平帝在明堂对远近祖先进行大合祭。
当时,受征助祭的有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一百二十人,皇家子弟九百余人。
典礼完毕,王莽又授意汉平帝对这些受征助祭的人,或增加他们的封地户数,或赐封爵位,赏赐金银、丝织品,或提高俸禄,任命当官,各有差别。
除此之外,汉室皇族子孙中若能表明态度,站在王莽一边,王莽也从来都不吝惜对他们的封赏。

当时,汉平帝不过十四岁,主持西汉政务的实际上是王莽。
这些受到封赏的人都知道,自己得来的诸多好处,并非出自汉平帝,而是来自王莽。
而对于忠于自己的人,王莽也会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机会,封赏他们。
公元6年,当安众侯刘崇与张绍一同举兵反对王莽时,张绍的堂弟张辣和刘崇的远房伯叔刘嘉却前往朝廷自首,并上奏书歌颂王莽美德,痛斥刘崇有罪。
网络配图 王莽于是赦免了他们的罪责,还封刘嘉为率礼侯,封刘嘉的七个儿子为内关侯,封张辣为淑德侯。
关于王莽为自己的亲信争取封官,还有一个十分经典的例子。
元始元年正月,王莽暗中示意益州令让塞外的蛮夷进献祥瑞——白毛雉鸡。
有了这一祥瑞,大臣们于是建议王太后,应该给王莽增加封邑,封王莽为安汉公。
王太后询问王公大臣们后,就诏令尚书备办这件事。
王莽自己却上书说:“臣和、王舜、、甄邯共同商定拥立新帝的大计,希望列出孔光等人的功劳和应得的赏赐,撇开臣王莽,不要和他们相提并论。
”任由大臣们如何劝说,王莽就是坚决推辞,不肯上朝理政。
后来,在左右侍臣的建议下,王太后不得已封赐了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四人,王莽才肯上朝理政。
而这四人,其实就是王莽的左膀右臂。
其后,大臣们建议王太后,应该给王莽增加俸禄、私府吏员和赏赐。
王莽又是坚决辞让不肯接受,还建议说,应该立各位列侯、王爷们的后代以及从高祖以来的功臣的子孙,有大功的封为列侯,或者赐封关内侯的爵位和收取赋税的封邑,所有在职的王公大臣,各按等级封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汉王莽的人生悲剧 一生低调死后被割下舌头
红潮导语:最终还是彻底失败了,死得也很惨烈,甚至舌头都让人割下来吃了。可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依旧有数以千计的人愿与他同归于尽,不知这是否能带给他一丝安慰。 说是位圣德明君,笔者不敢苟同;说王莽是野心勃勃的篡汉者,笔者也不尽然赞同。还原真实的历史,也许你也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都说王莽是反面人物,史上贬多褒少,有史学家认为他也有积极作用,肯定了他的改革意图。但是阴谋与虚伪始终都是扣在他身上的帽子,篡汉的野心家也成了推不翻的定论。 王莽的姑母是的皇后,的生母,其伯父执掌大权之时,他的叔伯弟兄大都生活骄奢,唯有王莽始终保持着虚心朴素,谦恭俭约,礼贤下士的生活姿态,二十四岁的时候升为射声校尉,深得宫中大臣的赏识。他们纷纷在和汉成帝面前举荐他,很多名士也赏识王莽的品德和才华,联名上书夸赞。公元前16年,年仅三十岁的王莽被汉成帝封为新都侯,升任骑都尉和光禄大夫侍中,专门侍奉,参与朝政大事。这时的王莽权倾朝野,却丝毫不见傲慢骄横,反而更加谦卑恭敬,广交名士,将家中钱财散与贫寒之士。网络配图 曲阳侯王根是王莽的叔父,担任大司马多年,几次称病说要退休,王莽的表兄、太后的外甥淳于长为九卿之首,按照惯例,他应继承大司马之位。淳于长从前帮助成帝立为后,成帝一直心怀感激,封其为定陵侯,淳于长的权力开始膨胀。这时淳于长飘飘然,不断接受各方贿赂,骄奢淫逸,成帝废掉的许皇后也送给淳于长财物,希望他能帮忙说情让成帝立她为左皇后。王莽知道这些事以后,就假借探病跟王根说:“淳于长看到您久卧病榻高兴极了,觉得应该替您辅政,已经许下不少誓言,说要帮他们封官加爵。”王根很是气愤,马上禀告太后,太后就叫成帝罢了淳于长的官位。没过多久,王莽的另一个叔父王立接受了淳于长托儿子王融送来的,从而替他说情。成帝开始调查此事,王立怕引火烧身叫王融自杀,成帝更加怀疑其间有诈,就把淳于长关在位于洛阳的诏狱中审讯,终于查清了他的罪行,将他处死狱中。 通过此事,王莽因大义灭亲,揭发表兄罪行有功,荣升大司马。 升任后的王莽更加勤于政务,克己奉公,选贤举能,生活上节俭,却厚待士人。其母患病,各位公卿大臣派夫人登门探望,却只见一位穿着寒酸的女人出来迎客,众贵妇以为是佣人,得知此人便是王莽的妻子后,都。 王莽的声誉如日中天之时,成帝驾崩,哀帝即位了。成帝本无儿子,太子是其侄儿,刘欣即位,他的母亲就成了外戚,王家遭受了沉重打击,所有相关的官员也都被革职。王莽回到新都侯国,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唐河县西南,一直闭门谢客,不再与外界联系,对当地官员也极其恭敬,没有一点架子。他的二儿子杀了一名奴婢,受到了他的斥责并令其自杀偿命。王莽罢官大司马后的三年以来,为王莽上书喊冤的大臣数以百计。终于,在元寿元年,哀帝借侍奉太皇太后之名召回王莽。一年后哀帝病死,哀帝亲信被免职并自杀。太皇太后再次成为皇太后,王莽也再次被封为大司马,他们辅佐九岁的中山王平帝为太子。 再次掌权让王莽快速组建起属于自己的心腹班底。在元始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的正月,诸位大臣建议王莽应因“定策安宗庙”的功绩受到嘉奖。王莽却表示,他是与、王舜、、甄邯四人共同定策,应当嘉奖这些人。而当此四人受封后,王莽依旧不愿接受表彰。于是太后下诏:封王莽为太傅,称安汉公,增加封邑二万八千户,以萧相国的故居作为安汉公官邸,并定为法令,永远遵守。网络配图 王莽感到诚惶诚恐,虽接受了称号,却无论如何都不要增封的土地与民户。几经推辞,最后朝廷改为披泽天下,全国所有人都受到了王莽的恩惠。这让全国上下都对王莽。 这一年年底,平帝驾崩,而就在这个时候,武功县令孟通在井中挖得一石,用红字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大臣们认为这是天诏,请王莽做“摄皇帝”即“摄行皇帝之事”,皇太子为“”。 这时的王莽想做皇帝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他渐渐开始铲除各种阻挡自己当皇帝的障碍,而此时各种因素也都在帮助王莽。在他登基前的几十年里,夏天降霜,冬天打雷,地震频发,天降陨石,日食月食,老天爷,搞得百姓人心惶惶。石头之事更让人觉得是天降福瑞,正巧王莽上台后,灾害大大减少,更让人相信王莽是天降之才。 王莽当了摄皇帝之后,一个小官——淄博县昌兴亭亭长上表朝廷说:“梦见天公对自己说:‘摄皇帝当为真,还说倘若为真,早晨起来就会看到亭中长出一口新井。”’结果第二日,亭长果然发现平地出了一口深井。同时,全国各地都争献载有“天命”信息的物件,内容都是王莽应顺应天意,即位称帝。面对这些,王莽只是推辞,而他越推辞,臣民越迫切地希望他能登基,他越是无私,臣民越发狂热地推举他即位。 终于在公元8年11月,也就是王莽任“摄皇帝”满三年之时,又有人向朝廷进献催促王莽即位的神迹,王莽终于即位做了真皇帝。 从此改国号为“新”,王莽同时废掉刘婴的皇太子名号,封他为定安公,赐予定安公方圆百里的土地,并把宗祠安置在那里。自此,西汉二百一十四年的历史结束了。 现在看来,说王莽是那个时代的民主选举的皇帝,其实是有些道理的。王莽当上皇帝,当时著名的学者写了一篇《剧秦美新》,说王莽“配五帝、冠三王”,“奉若天命”,夸赞王莽功德无量。网络配图 当然也有研究学者认为,那些“神迹”不过是王莽想登上皇位而自导自演的丑剧罢了,这只能暴露王莽的篡汉野心。但是,结合各种的实际情况,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这更有可能是臣民自发自愿的行为,因为王莽之前毕竟给百姓不少恩惠。不妨说这些行为中其实暗藏着百姓的真心期盼,也是王莽未即位之前的三十几年里的赢得了臣民的拥护与爱戴。 王莽废除皇家的呼池苑,把穷人都迁往此地居住,乔迁的饮食和建设田地所需的器具牲畜以及作物,都由当地官府供给。他还下令在京城中建设廉租房小区供给贫民居住,他还扩大了太学招生,兴建学校,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汉书?王莽传》说,王莽在长安城成立了不少研究所,把对研究古典文献书籍有贡献的人全部召集至此,做研究做学问。除此之外,他还大抓意识形态建设,学习《周礼》的各种礼仪制度,按照等级划分了着装、住房、婚丧的式样,还规定禁止对童叟加以刑罚,妇女如非重罪不予逮捕。每逢天灾,王莽便主动食素,大赦天下。 种种史实表明,王莽其实是顺应历史要求掌握政权并制订改革方案的。纵观整个世界,宗教的创始人大都有着宽怀的胸襟和伟岸的人格,信仰他们的那些人,往往只看到了偶像身上的光环而忽略了他们身上的缺点。但是,在西汉时期外戚专政的混乱情况下,是有必要出现这样一个顺民意、安民心的人的。王莽最终还是彻底失败了,死得也很惨烈,甚至舌头都让人割下来吃了。可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依旧有数以千计的人愿与他同归于尽,不知这是否能带给他一丝安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与篡汉的王莽是什么关系
根据记载,王政君生于公元前71年,卒于公元前13年。以此得出,王政君活了84岁。从王政君一生经历来看,她曾担任过五位的皇。从年龄来看,王政君也算的上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了。王政君身上有太多的传奇色彩,后来编剧们将王政君的故事改编成剧本,还拍成了电视剧,更加客观立体地展现王政君的生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说到王政君传奇之处时,不得不提的就是王政君的寿命。那么,王政君活了多少岁呢?王政君于公元前13年去世,享年84岁。以古人寿命来说,王政君的确称的上是位长寿者。王政君是王禁的女儿,因聪明伶俐,王政君18岁时,被送入汉宫。王政君入宫一年多之后,太子最爱的司娣去世,随后,皇太子不接近女色。为了皇室子孙,刘奭让王政君侍寝,不久后王政君怀上皇太子刘奭孩子。 后来,王政君产下一子,起名为。刘骜诞生为王政君登上皇后之位,奠定了基础。去世后,太子刘奭登基为,三天之后,便立王政君为皇后。至此,王政君开了她统领后宫日子。汉元帝去世后,王政君儿子刘骜即位,王政君被封为皇太后。后来,王政君担任过五位皇帝的皇太后,共计在后位时间多达61年之久。王政君一生有过于传奇的一生,后人对王政君活了多少岁,在后位共计多久等问题便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政君是怎么死的 王政君身上被打上太多标签,她不仅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之一,她还是历经五朝的后宫之首。而王政君去世时,时年84岁,说到这里不禁有人发问,王政君是怎么死的呢?说到王政君死因的这个话题,不得不提的就是专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汉元帝去世后,王政君之子刘骜登基为帝,刘骜生性好玩,朝政大权几乎被母后王政君把控。刘骜去世后,刘骜的侄子即位,即。汉哀帝时期为打击王氏外戚做出了努力,但是汉哀帝一死,王氏外戚势力逐渐崛起。王政君对侄子非常信任,便交朝中大事交由王莽处理。随后,王莽掌控了西汉政权,他借机笼络人心,为夺西汉政权做了充分准备。 公元9年,王莽推翻西汉政权,建立新朝,便派遣王舜前往太皇太后住处问王政君要传国玉玺。王政君这才明白王莽的野心,如今后悔早已来不及。王舜咄咄相逼,王政君大怒,将传国玉玺掷在地上,玉玺因此破了一个角。 随后,王政君居住在长寿宫,一直,面对拱手相让的西汉政权,王政君郁郁而终,终年84岁。既然说到王政君是怎么死的这一话题,还应考虑王政君的实际年龄。王莽废帝时,王政君已经80岁了,由于年龄日益增长,王政君身体机能已逐步退化,在她84岁时,安详的离开了人世。总体来说,王政君之死,可以称得上是。 王政君和王莽的关系 说起王政君和王莽的关系,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解读。首先,先从血缘上解读王政君和王莽的关系。王莽的父亲为王曼,而王曼是王政君的亲弟弟,所以从辈分上来讲的话,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政君之子刘骜登基后,便将母后王政君的兄弟们一并加官进爵。王政君念及弟弟王曼去世早,膝下还有一子王莽,便让王莽继承父亲王曼新都哀侯爵位,并任命王莽担任大司马一职位。 其次,要从君臣关系来解读王政君和王莽关系的话,王政君是王莽的“上司”,王莽见到王政君时,需要称呼姑姑王政君为“皇太后”。王莽为人机敏聪慧,王政君本有仁爱之心,她以小弟王曼去世尚早为由,对王莽非常照顾。王莽为了获得朝中更大的权力,免不了对王政君百依百顺,处处讨王政君的欢心。王政君对王莽的溢美之词很是受用,经常在皇帝面前说王莽的好话。汉哀帝去世后,王莽拥立年仅四岁的中山王为汉平帝,朝中大权逐渐转移到了王莽手中。此时,王政君依然没有察觉王莽的野心。 第三,从政权争夺来说,王政君和王莽的关系为仇人。汉平帝去世后,王莽主张拥立孺为帝。王政君年事已高,权力任由王莽操控。随后,王莽推翻西汉政权,建立新政时,王政君大骂王莽为小人。或许,此时王政君的心理既苦涩又复杂吧,她没想到自己信任的侄子会推翻西汉政权。但是,时年80岁的王政君已经没有了反抗能力,只能任由王莽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