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殿试御赐状元及第,授太学正。
政和五年张纲被委任国子监。
由于当权,士无大小皆出其门。
张纲官居京都后只去蔡家造拜一次,以后绝然不往,引发蔡京不满。
政和六年,张纲迁任太学博士,后改任秘书省校书郎。
他进朝入对,论“君子小人混杂,风俗奢靡,宜以祖宗为法”。
因常与蔡京观点分歧,遂出任主管玉局观。
期间,朝廷计议派遣宦官、蔡攸率兵出使朔方,张纲力论不可受恩不报而出兵朔方,他的谏言未被采纳。
朔方加强联盟,严守都城,戒严辖区,童贯、蔡攸领兵攻克不下。
徽宗下诏:凡在上城垛固守满月者皆调升俸禄。
张纲又进言:主忧臣辱,义当而已,因此受赏吗?谁料此言激怒徽宗,遂将张纲调离京都,出任两浙提刑。
江南东路将领王进剽悍,手下官吏因很小过错或得罪,皆被钉手于门。
张纲奉诏前往究查。
王遣兵围攻起事,被张纲按下就问,严厉治罪。
张纲因此遂为监察御史,任上,他令郡城按月向提刑申报羁押囚犯存亡数,年终根据羁押人数多寡,考核评定政绩优劣。
元年(1126年)六月,东方出现彗星,钦宗诏谕求言。
张纲上疏:求言易,听察难,各主司部门应详审奏章,考究真情实况,一般事宜则力求简略。
钦宗遂频谕宽恤民力。
张纲又奏利民80件事,求请颁布中外,但因得罪被罢官回乡,隐居茅山华阳洞20年,秦桧死后方出山任职。
孝宗登基(1163年),屡次召张纲出任辅政,他因年事已高,坚持不出。
孝宗又专下辞赴行诏,令所在州郡对他常加存问,并赐羊、酒以示优贤。
张纲常在案牍之余埋头著述,著有《华阳文集》40卷(收入《四库全书》)、《确论》10卷等多种著作。
卒谥文简,祀七贤祠。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皆载其迹。
《宋史·张纲传》 张纲,字彦正,润州丹阳人。
入太学,以上舍及第。
释褐,徽宗知纲三中首选,特除太学正,迁博士,除校书郎。
入对,论:“君子小人簉肴,询言试事则邪正自别。
小人得志邀功生事,祸有者。
今用事者大言罔上,风俗侈靡,背本趋末,日甚一日。
宜以祖考躬行之教为法,天下有不难化矣。
”上称善。
论事与蔡京不相合,挤之去,主管玉局观。
久之还故官,兼修《国朝会要》、校正御前文字。
迁著作佐郎、屯田司勋郎。
初,朝议遣童贯、蔡攸使朔方,纲力论不可出师状,不报。
及金渝盟犯京阙,命纲分守四壁,旋解严,诏登陴足月者迁。
纲曰:“主忧臣辱,义当尔,顾因此受赏邪?”卒不自言。
出为两浙提刑,移江东。
池将王进剽悍恣睢,曹官以小过违忤,遂钉手于门。
事闻,诏纲乘传穷竟。
时国势未安,诸将往往易朝廷,进拥甲骑数百突至纲前,纲叱进阶下,即按问,罪立具,自是无越法者。
以左司召,权监察御史。
请令郡邑月具系囚存亡数,申提刑司,岁终校多寡行殿最。
进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
建言乞依祖宗法命大臣兼领史事,诏宰臣监修国史,著为令。
试给事中。
大将有以军中田不均乞不收租,朝廷将从之,纲执不可。
会推恩元祐党籍家,有司无限制,自陈者纷至。
纲建议以崇宁所刻九十八人为正。
自军兴后,小人多乘时召乱,历五年而怨家告讦者众。
纲谓非所以广,乞自蔽囚,后有告勿受。
宗室令SK特转太中大夫,纲言:“庶官超转侍从非法,且自崇宁以来官职不循资任,致纲纪大坏,今方丕变其俗,奈何以令SK故复违旧章。
”诏以次官命词,舍人王居正复执不行,命遂寝。
宣抚使驻师九江,遣营卒以书至瑞昌,县令郭彦章揣知卒与狱囚通,乃械系之。
俊酝于朝,彦章坐免。
纲言:“近时州县吏多献谀当路,彦章不随流俗,是能奉法守职,今不奖而黜,何以示劝?” 除给事中。
侍御史魏矼劾纲,提举太平观。
进徽猷阁待制,引年致仕。
秦桧用事久,纲卧家二十年绝不与通问。
桧死,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
初讲《诗关雎》,因后妃淑女事,历陈文王用人,寓意规戒。
上曰:“久不闻博雅之言,今日所讲析理精详,深朕心。
”纲言:“比年监司资浅望轻,请择七品以上清望官,或曾任郡守有治状者为之,庶位望既重,材能已试,可举其职。
”从之。
权吏部尚书。
时以彗出东方,诏求言。
纲奏:“求言易,听察难。
宜命有司详审章奏,必究极其情,无事苟简。
”除参知政事。
高宗频谕辅臣宽恤民力,盖惩秦桧苛政,期安黎庶。
纲乃摘其切于利民八十事,标以大指,乞镂版宣布中外,于是人皆昭知上德意。
告老,以资政殿学士知婺州,寻致仕。
高宗幸建康,纲朝行宫。
孝宗登极,召纲陪祀南郊,以老辞不至,诏嘉之,命所在州郡恒存问,仍赐羊酒,卒,年八十四。
纲尝书坐右曰:“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天下。
”其笃守如此。
初谥文定,吏部尚书汪应辰论驳之,孙釜再请,特赐曰章简。
釜,庆元间为谏官,力排道学诸贤,累官至签书枢密院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