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北宋一代名臣,张纲的生平简介

时间:2025-03-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期间,张纲以首贡进入太学,应试内舍、上舍,均得第一。

崇宁殿试御赐状元及第,授太学正。

政和五年张纲被委任国子监。

由于当权,士无大小皆出其门。

张纲官居京都后只去蔡家造拜一次,以后绝然不往,引发蔡京不满。

政和六年,张纲迁任太学博士,后改任秘书省校书郎。

他进朝入对,论“君子小人混杂,风俗奢靡,宜以祖宗为法”。

因常与蔡京观点分歧,遂出任主管玉局观。

期间,朝廷计议派遣宦官、蔡攸率兵出使朔方,张纲力论不可受恩不报而出兵朔方,他的谏言未被采纳。

朔方加强联盟,严守都城,戒严辖区,童贯、蔡攸领兵攻克不下。

徽宗下诏:凡在上城垛固守满月者皆调升俸禄。

张纲又进言:主忧臣辱,义当而已,因此受赏吗?谁料此言激怒徽宗,遂将张纲调离京都,出任两浙提刑。

江南东路将领王进剽悍,手下官吏因很小过错或得罪,皆被钉手于门。

张纲奉诏前往究查。

王遣兵围攻起事,被张纲按下就问,严厉治罪。

张纲因此遂为监察御史,任上,他令郡城按月向提刑申报羁押囚犯存亡数,年终根据羁押人数多寡,考核评定政绩优劣。

元年(1126年)六月,东方出现彗星,钦宗诏谕求言。

张纲上疏:求言易,听察难,各主司部门应详审奏章,考究真情实况,一般事宜则力求简略。

钦宗遂频谕宽恤民力。

张纲又奏利民80件事,求请颁布中外,但因得罪被罢官回乡,隐居茅山华阳洞20年,秦桧死后方出山任职。

孝宗登基(1163年),屡次召张纲出任辅政,他因年事已高,坚持不出。

孝宗又专下辞赴行诏,令所在州郡对他常加存问,并赐羊、酒以示优贤。

张纲常在案牍之余埋头著述,著有《华阳文集》40卷(收入《四库全书》)、《确论》10卷等多种著作。

卒谥文简,祀七贤祠。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皆载其迹。

《宋史·张纲传》 张纲,字彦正,润州丹阳人。

入太学,以上舍及第。

释褐,徽宗知纲三中首选,特除太学正,迁博士,除校书郎。

入对,论:“君子小人簉肴,询言试事则邪正自别。

小人得志邀功生事,祸有者。

今用事者大言罔上,风俗侈靡,背本趋末,日甚一日。

宜以祖考躬行之教为法,天下有不难化矣。

”上称善。

论事与蔡京不相合,挤之去,主管玉局观。

久之还故官,兼修《国朝会要》、校正御前文字。

迁著作佐郎、屯田司勋郎。

初,朝议遣童贯、蔡攸使朔方,纲力论不可出师状,不报。

及金渝盟犯京阙,命纲分守四壁,旋解严,诏登陴足月者迁。

纲曰:“主忧臣辱,义当尔,顾因此受赏邪?”卒不自言。

出为两浙提刑,移江东。

池将王进剽悍恣睢,曹官以小过违忤,遂钉手于门。

事闻,诏纲乘传穷竟。

时国势未安,诸将往往易朝廷,进拥甲骑数百突至纲前,纲叱进阶下,即按问,罪立具,自是无越法者。

以左司召,权监察御史。

请令郡邑月具系囚存亡数,申提刑司,岁终校多寡行殿最。

进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

建言乞依祖宗法命大臣兼领史事,诏宰臣监修国史,著为令。

试给事中。

大将有以军中田不均乞不收租,朝廷将从之,纲执不可。

会推恩元祐党籍家,有司无限制,自陈者纷至。

纲建议以崇宁所刻九十八人为正。

自军兴后,小人多乘时召乱,历五年而怨家告讦者众。

纲谓非所以广,乞自蔽囚,后有告勿受。

宗室令SK特转太中大夫,纲言:“庶官超转侍从非法,且自崇宁以来官职不循资任,致纲纪大坏,今方丕变其俗,奈何以令SK故复违旧章。

”诏以次官命词,舍人王居正复执不行,命遂寝。

宣抚使驻师九江,遣营卒以书至瑞昌,县令郭彦章揣知卒与狱囚通,乃械系之。

俊酝于朝,彦章坐免。

纲言:“近时州县吏多献谀当路,彦章不随流俗,是能奉法守职,今不奖而黜,何以示劝?” 除给事中。

侍御史魏矼劾纲,提举太平观。

进徽猷阁待制,引年致仕。

秦桧用事久,纲卧家二十年绝不与通问。

桧死,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

初讲《诗关雎》,因后妃淑女事,历陈文王用人,寓意规戒。

上曰:“久不闻博雅之言,今日所讲析理精详,深朕心。

”纲言:“比年监司资浅望轻,请择七品以上清望官,或曾任郡守有治状者为之,庶位望既重,材能已试,可举其职。

”从之。

权吏部尚书。

时以彗出东方,诏求言。

纲奏:“求言易,听察难。

宜命有司详审章奏,必究极其情,无事苟简。

”除参知政事。

高宗频谕辅臣宽恤民力,盖惩秦桧苛政,期安黎庶。

纲乃摘其切于利民八十事,标以大指,乞镂版宣布中外,于是人皆昭知上德意。

告老,以资政殿学士知婺州,寻致仕。

高宗幸建康,纲朝行宫。

孝宗登极,召纲陪祀南郊,以老辞不至,诏嘉之,命所在州郡恒存问,仍赐羊酒,卒,年八十四。

纲尝书坐右曰:“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天下。

”其笃守如此。

初谥文定,吏部尚书汪应辰论驳之,孙釜再请,特赐曰章简。

釜,庆元间为谏官,力排道学诸贤,累官至签书枢密院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孙权比不上一代奸雄曹操和刘备 为什么他还能成为大帝呢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三分魏、蜀、吴!而开创三国格局的三大雄主,分别是、和孙权。这三位雄主,都堪称的人物。所谓盖棺定论,曹操死后的是武,被人们称为是! 一个“武”字,道出了曹操最突出的成就,所谓魏武挥鞭,一统北方!其豪迈之气,三国时期无人能出其右。唯才是举,英雄不问出路。挟天子令诸侯,远见卓识占尽先机,又身兼文学家和书法家,故而曹操是三国三大雄主中,个人成就最高的。 刘备死后的谥号是昭烈帝。昭即光明之意,烈的本意是火势凶猛,合并在一起其实就是道出了,刘备这一生,功绩显赫,声明卓著!再加上一部《》的渲染,使得刘备的名声,成为了三国三大雄主中最好的。 而孙权跟曹操和刘备相比,完全处于劣势。一则是他是晚辈,曹操都说过:生子当如,二则是孙权属于捡漏,老爸和哥哥,替他打下了江东,孙权的任务就是如何守住。但哪知就是处于劣势的孙权,在死后他的谥号,竟然是“大皇帝”,被称为“大帝”!且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大帝”。 虽言死后的谥号,由不得他本人。但显然孙权这个谥号,跟他一生的成就和名声是有距离的。因为所谓大帝,通常是指,做出成绩的帝王,可孙权达到这个高度了吗?尤其还是面对这曹操和刘备。其实在笔者看来,孙权之所以敢称大帝,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促成的。 一、东吴的战功 皆知孙权个人最出名的战例,是合肥之战中,他在东吴十万大军保护下,却奋力爬上一座土丘,战战兢兢的站在上面,惊恐地看着下面的,单骑挥刀指着他大吼:你给我下来!由此,孙权被许多人调侃为“孙十万”。十万大军中,他差点被张辽给杀掉。这等武功,别说曹操了,就是刘备都比不过。但需要说明的是,孙权的武功差,却并不意味着东吴的武功差。 三国时,有三次著名的战役,分别是:、和。其中涉及到东吴的有两次,赤壁之战中,孙权手下的周郎大破曹操,,夷陵大战里,孙权手下的火攻刘备,东吴胜利了两次。 且三国最著名的名将关羽,是被谁杀的?是孙权下令斩杀的!再加上石亭之战,几乎全歼曹休等。这样一叠加,是不是就显得孙权就非常牛,堪称三国第一了。 毕竟曹操、刘备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又有斩杀关羽的事迹。虽然这些功劳是孙权的手下取得,但谁又能否认其中孙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故而,这其实便是孙权敢称“大帝”的第一个理由,东吴的战功,成就了他。 二、孙权的资历 孙权比曹操和刘备都小许多,但寿命却是三大雄主中最长的。曹操活了66岁,刘备活了61岁,孙权是71岁!所以,无论曹操还是刘备,孙权都堪称是三国资历最深的帝王。故而当、还是,面对孙权时,就都要喊声前辈! 活得长,把曹操建立的,捣鼓成了司马家的自留地。孙权活的也长,虽后期瞎折腾,比如害死陆逊等,但所谓人老成精。就更不要说,孙权年轻时就是一个人精了。 所以,当曹操死后,孙权听闻曹丕封贾诩为三公之一后,顿时就鄙视大笑不止,完全是一副当初“”指点江山的模样。须知,曹操敢说生子当如孙仲谋!除了实力外,资历摆在那呢。如今孙权也取得了这样的地位! 三国后期,谁最有资格指点天下英雄?当属孙仲谋!既然如此,孙权被称为大帝,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是第二个理由! 三、孙权开拓江东 倘若说,东吴的战功和孙权的资历,是他敢称“大帝”的两大根本原因,不但显而易见,还人所共知的话,那么孙权开拓江东,则属孙权最大的历史贡献了。 三国时的主战场,完全是在中原地区,给中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自然人口等就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孙权便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大力开发江南各地,使得东吴成了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且孙权还积极地开疆扩土。比如 “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土万人,浮海求夷州、禀州”,即东吴大军出现在了台湾等地区。且对交织(越南)也实施了有效统治等。所以孙权对南方的建设和开拓,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当,时,衣冠之所以能南渡,孙权等于是立有大功的!自然这些功劳,也就成了孙权称“大帝”的第三个原因。 但无论怎样,孙权称大帝,虽有理由,但至于到是否恰当?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毕竟,对于曹操和刘备来言,孙权的这个“大帝”,无论怎么看,其实都是有些气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田畴:被请五次都未出山,为一代奸雄曹操立下不世之功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