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临终托付梅殷辅佐新帝,最后却被锦衣卫淹死

时间:2025-03-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梅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一共有十六个女儿,在女儿下嫁的这么多驸马中,他最喜欢的是的丈夫梅殷。

甚至临终前还向梅殷托孤,可以说是对他给予了很大的期望。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驸马爷,最后却被一个给挤下了桥,被活活给淹死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宁国公主是所生,在洪武十一年嫁给了梅殷。

梅殷又是汝南侯梅思祖的儿子,从小就聪明,宁国公主嫁给他也算是没有委屈了自己。

《》是这么说他的:“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

太祖十六女诸驸马中,尤爱殷”。

梅殷不仅性格老成持重,而且,拳脚功夫也好,所以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欢。

朱元璋后来甚至把梅殷成为“儒宗”,这可是一个相当大的褒奖啊,一般人哪有资格被这么称呼。

后来朱元璋感觉自己身体不行了,已经时日无多。

自己的这些儿子们一个个的非常强势,但是偏偏皇长孙又书生气太重。

他就喊来了自己这位好女婿,让他一定要好好的辅佐皇太孙,假以时日,一定要帮他渡过难关。

《明史》记载:“帝春秋高,诸王强盛。

殷受密令辅皇太孙”。

说完这番话不就以后,朱元璋就撒手人寰了,诺大的一个国家就交给了年幼的朱允炆。

而不幸的是,朱元璋当初的担忧不无道理。

他的好儿子,果然没有按耐住自己的野心,发动了令人所不齿的。

战争打响以后,朱允炆开始调兵遣将作为应对。

梅殷就被朱允炆派到了淮安,镇守这个军事要地,打算以此来组织朱棣的南下。

梅殷到任以后,没有辜负朱允炆的期望,把这里的防守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的。

很快梅殷就迎来了他到任后第一个比较大的考验。

建文四年,燕军灵璧大战胜利以后,朱棣打算绕开军事重镇,直奔南京。

而走这条路,就必须要从淮安借道,所以他就派人去跟自己的妹夫商量。

他是这么给梅殷说的:“今兴兵诛君侧恶,,非人所能阻”。

假如梅殷答应了朱棣的借道请求,就相当于通过这种方式归附了朱棣,而一向忠君忠义的梅殷显然不会这么做。

他直接让人割掉了使者的鼻子和耳朵,只给他留了一个嘴巴让他回去报信。

梅殷通过这种方式,表明了自己对朱棣敌对的态度。

朱棣知道后,他知道自己跟梅殷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这件事,也为梅殷后来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后来朱棣突袭拿下南京之后,梅殷还在淮安镇守。

朱棣为了逼迫他投降,直接命令宁国公主给梅殷写了一封血书。

梅殷看见这封书信以后大哭,为了自己妻儿的性命,被逼无奈的他只好返回南京。

到了南京以后,朱棣还地说:“驸马劳苦”。

谁知道梅殷一点都不给他面子,直接说了一句:“劳而无功耳”。

这句话相当于当众打了朱棣一巴掌,这让他可是极为的恼火。

但是碍于情面,他并没有发作。

但是这件事却被一些有心人记在了心里,他们巴不得搞掉梅殷来巴结朱棣。

很快就有人出头了。

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向朱棣禀告了一件事,当时他是这么说的:“殷畜养死亡命,与女朋邪诅咒”。

陈瑛的这番话可以说恶毒无比,他之所以这么说一共有三个意思:第一,梅殷勾结亡命之徒,这意思不是明摆着造反吗?第二,梅殷和人一起进行诅咒,这不就是诅咒您吗?第三,梅殷和妇女的关系不清不楚的,违反了纲常伦理。

这三种情况,只要朱棣默认了任何一种,都足以置梅殷于死地。

陈瑛这人有多歹毒,可见一斑。

但是朱棣当时只是说了一句,这件事你不要管了,朕亲自处理。

朱棣不愧是搞权谋的高手,他知道如果先处置梅殷的话,不仅可能会引起他的反击,而且公主那边也过不去。

于是他先拿梅殷的家人开刀,把梅殷的家人全部送到了辽东去戍边。

相当于把梅殷的家属攥在了自己手中当人质,使得梅殷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你以为这么就完了,那你就可太小看朱棣了。

到了第二年,朱棣派人请梅殷入朝议事。

进宫的路上有一座桥,梅殷走到桥上的时候,偏偏碰到了前军都督佥事谭深和锦衣卫都指挥赵曦。

这俩人对了个眼神儿,彼此心照不宣地把梅殷给挤到了桥下。

梅殷就这么被活活地给淹死了。

梅殷死后,朱棣迅速的杀掉了谭深和赵曦,(不排除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掩人耳目)并且给自己的妹妹宁国公主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安慰信。

最后还赐给了梅殷一个“荣定”的。

讲到这里,估计聪明的读者已经猜到谁会是梅殷之死的幕后主使了。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

可怜的梅殷,身为朱元璋的托孤重臣,就这么丢掉了性命。

不过他的不屈的性格,却是值得后人敬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宴请众臣参加皇后寿宴,却只上了四个盘子一个碗

公元1368年,历经17年的征战,终于在南京登基,建立大明王朝。 由于连年战乱,再加上当时多地爆发自然灾害,粮食歉收,老百生活的比较艰难,可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这些功臣们却整日,大吃大喝,大有一种“暴发户”的感觉。 朱元璋出身贫苦,深知底层人民的生活有多困难,对于群臣的奢靡生活深恶痛绝,可是毕竟都是自己的老兄弟,实在没法开口惩治,所以问计于。 马皇后听了朱元璋的苦恼之后,欣然一笑道:此事好办,八月初八正是我的生日,借着这次机会,你宴请群臣,专门摆出几桌粗茶淡饭,给他们点警示。 于是,到了皇后生日这一天,群臣纷纷赶来给娘娘祝寿,可是宫中一点喜庆的意思都没有,大红灯笼都没有挂,更没有舞蹈歌曲,甚是纳闷。 群臣坐定,开始上菜,第一道菜上来了,竟然是一道炒萝卜,朱元璋说道:这白萝卜是上品良药,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紧接着又上了第二道菜,是一盘炒韭菜,朱元璋又说道: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接下来又上了两碗青菜,朱元璋随口说道: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最后上了一道葱花豆腐汤,朱元璋喝了一口汤说道: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 群臣一听,这是啊,岂有不明白的道理,顿时恍悟,皇帝这是点我们呢,说我们吃的过于奢侈了。 朱元璋又厉声说道:今后众卿宴席,最多“四菜一汤”,今天皇后的寿宴就是标准,如果违反,严惩不贷。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员中间流行起了“大盘套小盘”,就是看着桌子上只有四个盘子一个碗,其实每个盘子中都放着好几个小盘子;还有一种就是“轮转宴”,就是每次上菜都是“四菜一汤”,吃完之后再上下一套“四菜一汤”。 朱元璋知道后,对这些阴奉阳违的官员都加以惩治,绝不姑息,自此之后,奢靡之风才有所收敛。 虽然正史当中对于此事记载较少,多出自民间传闻,但是朱元璋时期,把政治腐败作为头等要务来抓,虽然有一些做法过于残忍,但是确实做到了“杀一儆百”的教化百官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干掉沈万三?沈万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为什么要干掉?沈万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沈万三是谁? 二、三次打击 彻底干掉 三、朱元璋为什么干掉沈万三家族? 四、沈万三对朱元璋的还击 沈万三是谁? 沈万三,本名叫沈富贵,字仲荣,别号万三,元末明初人,朱元璋时期江南第一首富。 他原籍是浙江湖州人,后随父亲迁居到苏州市昆山周庄,沈家在此安居下来,沈万三由于脑袋聪明,凭借昆山县的地理优势和勤快能干,做起了海外贸易,逐步积累了巨额财富,后来没几年就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地区第一豪富。 对于沈万三的富有,有一个关于聚宝盆的故事:传说他家里有一个聚宝盆,不管什么东西放在里面都会变成金灿灿的黄金。故事不一定真实,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财富之多,影响之大,生财技巧之高。 三次打击 彻底干掉 作为江南第一富豪,沈万三的影响力自己是非常大,朱元璋肯定是知道的,但是朱元璋即位后,却对沈万三家族进行了三次打击: 第一次打击:充军云南。 明朝建立后,沈万三了解朱元璋的性格,也很清楚当时的形式,于是积极帮助朱元璋出钱出力,甚至建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但是朱元璋并不买账,《·马后传》记载: “洪武时,苏州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稿军,帝忍曰:匹夫稿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曰: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 可以看得出,即使沈万三出钱出力,甚至建南京城墙,朱元璋都不买账,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最终把他充军贵州。 第二次打击:子孙坐牢。 《周庄镇志》记载:“兄至以户役故,缧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朱元璋命人把沈万三的儿子沈旺,两个沈至、沈庄逮捕入狱,打入南京大牢,就把沈万三的直系子孙消除,动摇了沈家的基础。 第三次打击:消除全族。 《周庄镇志》记载:“奏学文与蓝玉通谋,诏捕严讯,株连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六人,并一门同日凌迟”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以沈万三的女婿顾学文支持蓝玉谋反为由,将沈万三女婿顾学文一家及沈家剩余六口全部斩首,财产没收,田产收公。至此,家产丰厚的江南第一富豪,经过三次打击,已经,被彻底消灭。 结论:那么朱元璋为什么干掉沈万三家族? 一、资助张士诚。这个原因是排第一位的,朱元璋有两大敌人,第一是,第二是张士诚。张士诚的国都就是沈万三所在地苏州。 1、在前期张士诚发展的过程中,沈万三积极资助。张士诚非常感谢沈万三,还给他立了一块“功德碑”。 2、朱元璋攻打苏州的时候,张士诚能够固守八个月。作为江南首富,沈万三一定是帮了大忙的。 鉴于这两点,朱元璋当然是恨之入骨。即使沈万三后来再怎么拍朱元璋的马屁,刻薄尖酸的朱元璋也不买他的帐。 二、骨子里的仇富心理。朱元璋是赤贫出身,小时候受尽地主富豪剥削,对于这些人恨之入骨,作为首富的沈万三自然是他们的代表,朱元璋自然不会放过。 三、害怕后期形成威胁。沈万三的主要势力在富庶的苏南地区,这一代本来就是张士诚的老家,如果不彻底铲除与之相关的沈万三,可能会有敌对势力死灰复燃的可能性,这也促使了朱元璋的痛下杀手。 沈万三对朱元璋的还击 被充军云南后,因为人缘好,不少江浙地区的朋友纷纷探望他。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利用云南茶马古道的优势,将江南的一些丝绸茶叶,运到云南、西藏甚至印度去做买卖。此后的他又获得了一线重生,晚年的生活过得还算可以。这不啻为对朱元璋的一种打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