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曾国藩曾谈教子:赶鸭子上架也是成才之道

时间:2025-03-2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湘乡修县志,举尔纂修。

尔学未成,就文甚迟钝,自不宜承认,然亦不可全辞……尔惮于作文,正可借此逼出几篇。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清 《字谕纪泽、纪鸿儿》 五年六月十六日 1866年对于曾国藩而言,其实是蛮狼狈的一年,当时他任两江总督和协办大学士,又加上一顶钦差大臣的帽子,带兵进驻周家口,督师剿捻。

网络配图 捻军是北方农民起义军,大多是骑兵,流动作战,“此剿彼窜”,你在此处围剿,他们却运动到了彼处,让官兵扑空。

老曾的坚壁清野和画河圈围策略全都失败,不得不祭出“沙河百里防线”的招法来对付捻军,但还是被捻军突破,因为这个,老曾的钦差大臣帽子也被摘掉。

尽管老曾有点狼狈,但过往的成绩摆在那里,因此动摇不了他在读书人当中的威望。

人有时候是这样的,前期做得太成功,后期的失败只要不是根本性的,那就只是瑕疵而已。

这一年,家乡湘乡县修县志,纂修人第一个考虑的当然是老曾。

老曾太忙,地方就推举曾公子曾纪泽和曾纪鸿,那时两位公子还在老家念书,什么功名都没有,因此诚惶诚恐,写信向在前线的老爸讨主意。

老曾很精明,让儿子在谨慎低调和积极作为之间做了一个平衡—— 一,两个小子学业尚未成,写文章也迟钝,当然担不起纂修县志的大任,因此你们不宜承担这个活。

这是做人低调处。

二,作为当地有名望的人家,当然也不能全部推卸责任,还是要竭力相助。

过分的低调导致不参与,会被视为一种冷漠和傲慢。

这是做人积极处。

三,你们要趁着文化盛举,逼一逼自己,写出几篇文章来,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这是做人实在处。

网络配图 接下来,曾国藩感慨:天下事,什么都不做而能成就的极少。

要怎样才能做起来呢?动机未必要很纯洁,有时候是为了贪个人成就而努力去做,这样成事的几率占一半。

当然,这里的“贪”切不可理解为物质上的贪污、贪腐,中国传统对“贪”的理解,其实是全方位的,对事业、对名望、对成就的过于执着,也理解为“贪”。

以上是成事的一半,另一半呢?要有所激发和有所逼迫。

被击败、被轻视、被羞辱,未必是坏事,反而因此被激发小宇宙,逼出战斗力,往往也能成大事。

老曾对儿子的教诲有两点值得借鉴:首先要敢于作为,年轻稚嫩不是害怕和退缩的理由,赶鸭子上架也是成才之道;其次,当初做事的动机未必讲究单纯、高尚,很多圣贤和大师级人物,当年很可能就是一个争强好胜的浑小子而已。

网络配图 这是老曾的亲身体会,据其幕僚赵烈文的《能静居日记》回忆,老曾亲自向赵烈文坦承:在长沙期间,曾处理几个违纪的绿营兵,结果导致绿营兵“全军鼓噪入署,几为所戕”,绿营军鼓噪着冲进老曾府邸,差点要了他的命,老曾有没有挨打就不得而知了。

老曾自此“发愤募勇万人”,独立单干,终有所成。

动机无非就是受了刺激,“其时亦好胜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曾国藩为了戒色,想出了什么笨办法?

为了戒色,想了一个笨办法,可现在的人即使知道,也难做到,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中国自古以来有句话叫:英雄难过美人关,说的就是自古以来,就算是英雄人物,也难以消受美人恩。比如在小说之中的末代君王纣王,开始的时候还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王,但是受到美人妲己的魅惑后,就变得消沉,进而亡了国家。 而为什么即使是英雄都难过美人关,其实早就在一本编撰于西汉时期的经典就说了。在《礼记·礼运》中记载: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就是说吃喝和男女之间的事,都是人的大欲望。而英雄也是人,所以也难以抵挡住这种先天伴随着人的大欲望。 因为这种欲望很难克制,因此,许多英雄一世的人,可能就会因为一个,或者几个美人,甚至说是地位比较卑贱的妓女,进而让自己名声不好或者功业有所毁坏。但人要是想要有所建树,必须要克制或者戒除的,就在于色。 曾国藩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晚清名人,他出名的地方不仅在于他帮助大清解决带来的严重内乱,更在于他能够严于律己,同时还留下了一本《曾国藩家训》给后人,曾国藩的子孙后人中,也个个是人才,有的是国外的博士,有的成了建设祖国的人才。 曾国藩也因为他能建立功业,能够做到以身作则,还能使自己的言论流传于后世,因此,他被人冠以半个圣人的称谓,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同样在面对美人关的时候,也是。 曾国藩在26岁中了,先是在京城为官,随后组建湘军。在这段做官的期间,曾国藩也因嫌弃自己原配妻子年老,而对自己下属的小妾有不敬之心,但是他回到家里之后,清醒过来,又觉得很对不起跟着自己受过苦的老婆,他还将这件事写在日记里,由后人评判。 在野史中记载,曾国藩曾经还因与烟花女子有染而生病,但因为病情不严重,他很快就好了,据说后来他还给一些青楼女子写过对联,还不止一个,同时在打败太平天国之后,还去了烟花地光顾。 他的风流经历,几乎都是发生在他40岁之前。观察曾国藩一生的经历,我们会发现,他在30岁和40岁时,人生轨迹可以说是有着很大的改变。30岁之前的曾国藩,脾气性格也是非常不稳定的,稍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就要发火,曾经和同事还大打出手。30岁之后,曾国藩就开始收敛自己的脾气。 40岁之后,曾国藩意识到美色对自己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必须要想办法去解决,于是,他就想了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给出的解决办法很简单,甚至说是很笨,但是说出了,现在的人可以说都很难办到。 这个办法就是:这个他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有工作的时候干工作,没有工作的时候就练书法,修身养性,同时经常在日记中告诫自己,若是动了邪念,就大骂自己,从而增强自己的自律能力。使他此后立功立德立言,进而被人称颂了一百多年。 曾国藩给年轻人的建议中也有写道,年轻人首先要戒除的就是色,若是能够戒除色,那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否则就会被其给耽误。 不过,其实许多人在面对这件事的时候也不用过分苛责,毕竟曾国藩在年轻的时候,同样也没有做到,而古今能够做到曾国藩这种成就的,也是寥寥无几的,否则,那能够被称之为半圣的人,可就多了去了。但是能够通过曾国藩的告诫时时提醒自己,到了某一天,也许也能戒除美色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曾国藩为戒色和妻子分居,为什么又在50岁的时候纳妾?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为戒色和妻子分居,却在50岁的时候纳妾,都劝不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到曾国藩,被称为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而且还被称为是“千古第一完人”,而曾国藩有这样的美誉,和他个人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因为他严于律己,经常反省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的进步,而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就是曾国藩为了“戒色”和妻子分居,却在50岁的时候纳妾,谁劝都不行!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就让小编一起来带大家看看吧! 其实在早年间的时候,曾国藩刚到京城当官,而当时的他年少气盛,在看到别人的家中妻妾成群的时候,就了。而等到曾国藩冷静下来之后,他就会开始检讨自己,如果自己这么下去的话,那自己就会深陷到欲望的泥潭中,于是就开始检讨自己,决定戒色。但是这下子可苦了曾国藩的妻子。 在曾国藩的日记中写道,自己在沉迷于闺房之乐的时候,及时检讨自己,因为这些而耽误了自己的大事,然后就和自己的妻子商量的分居了。而且发下毒誓“不为圣贤,变为禽兽”,就因为此,最后成为了人人夸赞的道德模范。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成为了曾国藩一辈子的污点,那就是纳妾。 要是在别的时候纳妾也无可厚非,毕竟当官的都有,而曾国藩偏偏选了驾崩的日子,而且这件事在传出来之后,曾国藩之前树立的形象瞬间崩塌,就连左宗棠都非常的生气。因为古代纳妾的时候需要得到原配夫人的同意,但是他的夫人就是不送口,而曾国藩甚至是求儿子去说服他的母亲。 而之后经过手下的挑选,就确定了做他的小妾,而这件事也让很多人对其口诛笔伐,首先就是因为皇帝刚驾崩他就忙着娶媳妇,这是不尊重皇帝,然后就是当时曾国藩还要求在军中举行婚礼,那时候正是湘军和太平军最为关键的一场战斗,而且军营中出现女人,也是一种不祥的征兆,而很多人都质问曾国藩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曾国藩的回答也十分的简单,他得了很严重的皮癣,需要人来挠痒痒,而且因为皮癣的折磨,他是吃吃不好,睡睡不好,最后为了缓解自己的痛苦只能纳妾了,而对曾国藩的做法,朝廷也没有任何的反应,但是后世很多人都对曾国藩的做法指责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