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唐代官员送唐太宗蔬菜被免 因助长歪风邪气

时间:2025-03-2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送点蔬菜也丢官”,也许你不信。

且听我说,这个故事发生在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的“贞观盛世”。

《》第四册198卷《唐纪十四》告诉我们:“庚辰,过易州境,司马陈元璹王使民于地室蓄火种蔬而进之。

上恶其谄,免元璹官。

”网络配图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唐太宗东征胜利回师,途经易州,该州司马陈元璹随即向皇上呈献了一些新鲜蔬菜。

寒冬天气,尤其是在北方,是很难吃到新鲜蔬菜的,况且,蔬菜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确实难能可贵!特别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还没有像今天拥有多种样式的暖棚,是陈元璹动脑费心,驱使农民在地下烧火增温种出来的,在当时可以说还是农业生产技术上的创新。

谁知,唐太宗不但不领情不嘉奖,而且免去了陈元璹的官!何也? 考察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唐太宗是唐朝的奠基人,他窃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认识到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

他常常和大臣们回忆灭亡的情景,把隋朝灭亡的历史当作一面宝贵镜子。

他还告诫他的儿子:“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载船,也能够把船打翻。

”仅就唐太宗这次东征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就十分体恤群众和他的将士们。

他二月从洛阳出发,三月初到达定州时,就深情满腔地对随行的大臣们说:“朕从洛阳出发以来,只吃肉食,即使是早春,蔬菜也不吃,我最怕的是烦扰百姓。

”网络配图 你们看,百姓在唐太宗心中的位置有多么的重啊!首先,严于律己,一言一行,堪称表率。

他穿的战袍,经历了春夏秋冬,已十分破烂,左右人都请求他换下,他坚决不肯,并反问左右:“战士们的衣服大多破烂了,唯独我换上新的可以吗?”在回军途中,途经一带道路泥泞,车马难行,他与士兵们一起割草填道,并将铺路的木料拴到自己的马鞍上帮助铺路;左卫大将军李思摩在进军白岩城时中箭,他亲自给他吮血……即使是对俘虏兵,唐太宗也非常宽厚,为他们想得也十分周到,比如,有次,唐军俘获了700多人,这700多人一致请求愿为唐太宗效力。

唐太宗安慰他们说:“你们的家属全在敌方,你们为我征战,敌方一定要杀掉你们的父母、妻儿的。

得一人的帮却毁灭了你们的一家,朕不忍心这样。

”于是,这700多名俘虏全部得到赏赐,被遣放回去…… 这次东征,唐兵死亡近2000人,在营州,唐太宗即诏令将阵亡的士卒的尸骨全部集中到柳城东南,设置牛、羊、猪祭祀,同时著文并亲自到灵堂吊唁恸哭,极尽悲哀。

死者的父母听说后,也都十分欣慰,说:“我儿死了,皇上亲自哭灵,虽死无憾!”网络配图 关于唐太宗爱民爱兵的故事很多,光从这几个事例中,我们就不难看到陈元璹烦劳农民群众、反季节种菜,实在是犯了唐太宗的大忌,做官切不可扰民的为政之道!这正如诗人诗云:“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奉迎上级和欺压百姓是最感痛苦的事)。

更何况,寒冷天气,广大士兵都没有蔬菜可吃,单给皇上敬献蔬菜,这不是孤立领导脱离群众吗?送点蔬菜给皇上的事情虽说不大,但在唐太宗看来其性质却很严重,“上恶其谄”。

唐太宗十分厌恶陈元璹的这种做法,认为这是为政的歪风邪气,绝不能任其蔓延,就果断地毫不留情地把陈元璹的官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武则天被哪位大臣的话送上了唐王朝的权利巅峰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危,鉴于太子充东宫才三年,处理国事经验不足,高宗遗诏命自己信赖的宰相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为顾命大臣,“于东宫平章事”,以辅佐太子登基,并在遗诏中留了“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的话,即特别授权以身份兼决大事。但并不是全权委托武则天临朝管理国事,而是在有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同时与大臣们又“不决”时,才能兼取她的决定。网络配图 然而,裴炎却在高宗死后第三天、太子在灵柩前即位后的第二天上奏说,嗣君尚未正式册封为皇帝,也未听政,不宜“发令宣敕”,建议“令于门下施行”—即一切政令都要以太后武则天令的形式发布。 裴炎这个史无前例的建言对武则天来说太及时了。武则天从当上皇后以来逐渐掌握朝政参决权,至今已二十多年,她掌控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今那懦弱病衰的夫皇去了,虽然遗诏中给了她一些决定国事的权力,但却明定非“军国大事有不决者”不能过问,这使她原来曾享有过的权力遭到很大的限制。网络配图 从此以后,虽然她贵为皇太后,但皇帝已经成年,显然不会让她过多地干预政事,这就不能不让具有极强权力欲的她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现在,借着裴炎的这个建言,她顺理成章地取得了国事的处分权,以后,太子正式受册嗣位并尊她为皇太后,她却霸着权力不松手,毫无还政的意思,以致从此“政事咸决焉”。网络配图 可以想见,当时除了顾命宰相裴炎,其他人是不敢提出这种建言的,而如果没有裴炎的这个建言,武则天也很难找出什么理由取得国事决定权,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皇帝对政事的控制逐渐巩固,武则天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淡出政治舞台去过她那富足高贵、含饴弄孙的太后生活了,历史自然会是另一番摸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这位官员频频花样作死 宋太祖竟对他一忍再忍

公元960年,刚刚建立的,就迎来了对他新王朝的第一宗挑战。昔日后周的昭义节度使,驻守泽、潞一带李筠心中不服赵匡胤,带头挑起了造反的大旗,调兵遣将要攻往开封,取赵匡胤而代之。 这可是新王朝的第一仗,并不敢对其轻视,在先后派出大将和慕荣延钊出征后,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他决定稳妥起见,御驾亲征。网络配图 对于那些能和一同出征的官员来说,如果在赵匡胤面前多表现表现的话,没准日后就能官阶晋升,这可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但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却不是这样想的。 当宋军行进至一处山地之时,由于碎石满地,严重影响了大军的行进。忧心军速不快,影响战争进程的宋太祖身先士卒的跳下来马,率先的开始搬石头,希望能够让路途坦荡一下。跟随他的那些官员士卒,眼见皇帝都这样做了,于是个个争先恐后,唯恐自己搬的石头少。网络配图 可是随行的中书舍人赵行逢却不是这样想的,在他看来,搬石头是多么累的一件事阿,远不如在马上坐着舒服。但是他也不去搬石头,于是赵行逢心生一计,假装失足从马上摔了下来,继续装着崴到了脚,坐在地上哎呦哎呦的叫着。可惜这个人演技太差,不但赵匡胤,谁都看了出来。可是劲敌在前,赵匡胤也没有处分他,只是看他既然懒,干脆就把他留在了怀州。 但是赵行逢居然还不见好就收。剿灭李筠后,赵匡胤准备封赏有功人员,于是宣赵行逢进宫拟写圣旨。由此看来,赵匡胤应当还是很看重他的,并没有因为之前偷懒而怪罪他。网络配图 可是这位赵舍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心作死,居然向赵匡胤推辞说自己身体不好,写不了圣旨,如果要写的话,干脆我就家写吧,写好了你叫人来取就好。这就属于是变相的抗旨不尊了。这一下可真的气到了赵匡胤,搬石头你不愿意,叫你写几个字你还提条件,这样的人不处理他以后还怎么驾驭群臣。 不过赵匡胤还是心软,并没有杀他,仅仅把他贬为了房州司户参军。对于这位先是逢场作戏,接着抗旨不尊的赵行逢来说,能有这样的结局也算是运气好到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