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十六国丞相王猛,能力比肩诸葛亮却英年早逝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354年,东晋第一次北伐,一路上,在蓝田击破数万大军之后,迫使苻健退守长安城内。

然而,取得重大的胜利之后,桓温停驻在长安称东南方向的灞上,不再向前。

某天,一位书生前来拜访桓温,书生虽然年轻,但举手投足之间显得气度不凡,面对着东晋的人物,依然不卑不亢,甚至在谈论当世大事的时候,旁若无人的抓起了虱子。

起初,桓温认为书生不过是狷狂之士,可经过几番交流之后,桓温立马对书生,于是颇有挑衅意味地问书生: 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书生回答说: 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

书生的话正好猜中了桓温的心思:桓温此行并非真的要攻克长安,而是通过北伐在东廷里面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以便控制江南地区。

桓温听了书生的回答之后默然良久,感慨说:“江东无卿比也。

”后来桓温因粮食补给问题而撤兵,临行前希望书生与他一同返回江南,为东晋效力。

书生拒绝了。

可能有人说,错过这么好机会太可惜了。

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可以推测,如果书生和桓温一起南返,那么江东多了一位人才,而中国的历史上可能就少了一位。

这位书生就是被北方人誉为“前秦诸葛亮”的王猛。

汉帝国瓦解之后,中国进入到了漫长的贵族制社会。

在等级森严的贵族制社会之中,贵族掌握了庞大的社会资源,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出生于社会底层的人想要,机会非常渺茫。

王猛是贵族社会中为数不多的布衣卿相。

王猛,字景略,相传为之后,秦统一天下,田氏被称为王家子孙,因此改氏。

王猛早年的成长经历仿佛是与的结合体。

王猛年少的时候虽然贫贱,但博学而好兵书,“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这和韩信早年非常契合,“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为了谋生,王猛以贩卖畚箕为业,他在洛阳碰到一个高价买他畚箕的老翁,传说这个老翁是中岳嵩山,这段荒诞不羁的经历仿佛是汜水桥上张良遇到黄石公故事的重现。

史书中关于王猛早年的记载,以我个人来看,文学性质远大于史学性质。

王猛后来能够成为东晋时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并能官拜宰相,在这里已经埋下了伏笔。

桓温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前秦虽然保住了基业,暂时免去了外部的忧患,但是朝廷内部依旧不够安定。

接任苻健成为君主的生性残暴,史书上说“荒耽淫虐,杀戮无道,常弯弓露刃以见朝臣,锤钳锯凿备置左右”,朝中人人自危。

有意取苻生而代之,但是需要人才辅佐自己,这时候有人向苻坚引荐了王猛。

王猛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对于选择效力的对象极为谨慎,甚至遁入山中隐居,等待明主的出现。

在拒绝桓温之后,王猛的名声不胫而走,否则不可能会传到苻坚的耳朵里。

苻坚与王猛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若玄德之遇也”。

苻坚继位之后,王猛立刻受到重用。

王猛知道,实现自己抱负的时候到了。

王猛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打击豪强。

这些豪强平日里鱼肉百姓,和强盗。

王猛在申明法令之后,立刻执行起来,不管是谁,只要触犯律法,就会马上处以极刑。

这些豪强已经习惯了的日子,根本没有将王猛和他的法令放在眼中。

王猛一怒之下当着所有百姓的面鞭杀了一名不守法度的官吏。

王猛站在了豪强的对立面,自然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所有豪强联名上书说王猛当街杀人,王猛被下廷尉治罪。

苻坚听到王猛被关进监狱,来到王猛面前责备他: 为政之体,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 王猛回答说: 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

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

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

王猛刚毅正直的性格,在对话之中充分体现出来。

苻坚一听也就免了王猛的死罪。

王猛并没有因为这次事件而放弃推行法令,而是将矛头指向了皇亲国戚。

的弟弟酗酒横行,王猛依照法律直接处死,而且这仅仅是开了一个头。

在数十日内处死、判刑和罢免的权贵豪强、皇亲国戚就达二十多人。

此举震动朝廷,遏抑了朝内奸狡之徒,人人路不拾遗。

苻坚对王猛更加器重,一年之内给王猛升了五次官,以王猛为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居中宿卫、尚书左仆射、太子詹事、侍中、中书令。

这一年,王猛才三十六岁。

前秦在王猛的治理之下,气象,国力日趋增强,王猛的计划先统一北方,将来统一全国。

国力的昌盛也让苻坚雄心勃勃,决定“混一六合,以济苍生”。

统一北方的事业“”,而这个东风谁都不能想到是王猛的老朋友桓温送的。

公元369年,已经进位东晋大司马的桓温第三次北伐,并且屡挫前燕军队。

前燕慕容无奈之下,想要以割地为条件换取前秦出兵。

对于前秦而言,出兵与否也在两难之间。

许多大臣对当年桓温差点攻克长安也心有余悸,而那时前燕的袖手旁观让许多人建议坐视不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像出兵这种大事怎么可能感情用事,呢?仔细平衡利弊之后,王猛认为应该出兵,当然他的理由相当充分。

前燕西面接壤前秦,南面与东晋以淮水为界,统治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盐铁资源丰富。

一旦东晋灭亡前燕,不仅资源尽得,而且凭借有利地形对前秦形成包围之势,危机关中地区。

此时前燕已经元气大伤,东晋军队虽然取得胜利,也已经显出疲态,前秦以逸待劳,不仅可以逼退东晋,而且趁机将前燕吞并,进而为以后的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王猛的建议得到苻坚认同,王猛以尚书令、太子太傅加散骑常侍的身份出兵前燕,与前燕一起击败桓温。

前燕保住了疆土之后,反悔不肯割地,给了前秦出兵攻打前燕的理由。

而前燕的股肱之臣在宫廷斗争之中失败投靠前秦,让前秦在吞并前燕的计划上又加上了一层信心。

王猛再次率军赶赴前燕,与上次救援不同,这次是吞并。

公元370年年初,王猛攻陷洛阳,同年六月,王猛在潞川与前燕太傅慕容评对垒,一场决定前秦和前家命运的大战打响了。

虽然当时前秦已经崛起,但前燕朝廷上下不论是对苻坚还是王猛都心存鄙夷,但太傅慕容评自知并非王猛对手,心中甚是恐惧。

等到王猛大军来到潞川,慕容评准备固守,坚守不战。

于是王猛遣将领率精锐五千,奇袭慕容评大营后,放火烧毁了慕容评粮草辎重。

据说在前燕都城邺城都能看到火光冲天,前燕皇帝吓得心惊胆裂。

慕容评本身虽有军事才能,但是政治上贪腐无能,即便是与王猛对峙期间,也没有放弃敛财。

他聚揽了大量的财富,百姓怨声载道,军心早已动摇。

前燕皇帝慕容知道慕容评敛财之后,非常生气,派人痛斥慕容评,并且将慕容评的财富都分配给士兵,还给百姓,命令慕容评迅速击溃王猛的军队,但慕容评此刻大错已经铸成,前燕的军好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楼,只需一点外力就轰然倒塌。

与慕容评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王猛。

王猛虽然行事果断,作风雷厉风行,但是面对不同的境遇也懂得变通。

与慕容评所率的前燕军决战时,大将向王猛要求战后获司隶校尉一职。

王猛当时没有答应,邓羌不仅拂袖而出,甚至在战场上不听王猛指挥。

王猛为求击溃慕容评军队,最终答应邓羌要求,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遥想当年为了击败,答应了韩信为“假齐王”的请求,才有了后来项羽兵败乌江。

王猛熟读史书,这个典故不可能不知道,所以这一招,也算是活学活用了。

击溃前燕太傅慕容评领导的前燕主力军队后,一举拿下前燕首都邺城。

前燕皇帝慕容弃城逃亡龙城,后被前队俘虏,在消灭辽东地区的残余反抗力量之后,前秦正式将前燕纳入了版图。

而兵败的慕容评逃回邺城,邺城守不住接着逃到和龙,又逃到,被高句丽缚送于秦。

虽然慕容评没有被杀,但是家产全部没收,被苻坚赏赐给了王猛。

司马光在《》里面评价慕容评可谓一针见血: 彼慕容评者,蔽君专政,忌贤疾功,愚暗贪虐,以丧其国,国亡不死,逃遁见擒。

吞并前燕之后,前秦扫除了统一北方最大的障碍。

苻坚以王猛为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牧,镇守邺城,进封清河郡侯。

前燕旧地在王猛的治理之下,一改之前的腐败,政治清明,人心安定。

公元372年,王猛回京拜相,并同时授予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等职务,对军国大事有裁夺之权。

前秦呈现了国富兵强的新局面,史书中描写道: 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综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

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

在王猛的主导下,前秦广开学校,招揽人才进行讲学,并且要求所有的贵族子弟接受义务教育,官僚系统的素质上升了一个台阶。

传统社会以农业立国,王猛自然不会不注重发展农业。

关中地区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干旱少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前秦政府引水到关中灌溉农田,让百姓受惠。

同时还对农民减免租税,激发大家种田的积极性。

长期和平稳定的发展,前秦的国库极度丰盈,史书中写道: 自长安至于诸州,夹树杨槐,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贾贩于道。

苻坚几乎将整个国家都交给了王猛,自己基本上过上了半退休的生活。

苻坚非常开心的对王猛说: 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苻坚这个时候不到三十岁,从他继位到现在,基本上没有治理过国家,或许在他的心中“治大国如烹小鲜”,而人生太顺利也导致他盲目自信,认为世上无难事,为后来兵败埋下了祸根。

这个时候的苻坚与王猛,倒是有点像与诸葛亮的关系了。

此时的北方只有残存于西北等地的一些势力,王猛先灭,又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姿态令凉国、吐谷浑等臣服。

王猛穷尽了一生的精力,大致统一北方,完成了早年定下的部分宏愿。

王猛事必亲躬,终于积劳成疾,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给苻坚禁言,他上疏说: 陛下威烈震慑八方荒远之地,声望德化光照;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如拾草芥。

然而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

所以,古来明君圣王深知创业守成之不易,无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恳望陛下以他们为榜样,则天下幸甚! 王猛在病危弥留之际,再三叮嘱苻坚: 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亲近仁人,善结邻邦。

臣死之后,希望陛下不可图谋晋朝。

王猛死后八年,苻坚统帅雄兵百万亲征东晋,意图统一全国,终在中溃败,而苻坚亦被叛变的将领缢死。

这个时候,苻坚早已经将王猛的临终嘱托抛到去了。

王猛权倾朝野,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家财万贯,可是每当有赏赐,他都会分给属下,自己,等到王猛死后,嘱咐其子耕田务农,其余一无所求。

王猛一共活了五十岁,而活跃的时间仅仅十八年,他将前秦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建设成为统一北方的强国,可以说是不世出的天才,当时将他与东晋的并称: 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有人甚至认为,如果上天多给王猛一些时间,那么混乱的局面将不会出现,而隋唐才有的大一统将提前到来。

历史自然不容假设,将国家的兴衰系于一人也太过牵强,而天才们如烟花一样在历史长河中绚烂的绽放,足以抚慰了这个原本孤寂的社会的苍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应国有着怎么样的文化特征?最后是如何灭亡的

根据发现,可证实以滍阳岭中脊为轴,在东西两侧分布排列有序的“族坟墓”,是一处布局较严密的应国邦国墓地。其年代从西周早期到春秋早期,在春秋中期以后的此墓地,埋入了不少楚人墓葬,说明了春秋中期,应灭于楚的历史事实。已发掘的西周初年大型墓葬,带有明显的商人遗风,特别是青铜器的组合上,爵、卣、尊、觯酒器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说明商文化在旧商与国中的生命力。在西周晚期,所发现的应国大型贵族墓如M1,出土器物中青铜礼器、车马器齐全,并有大量玉器,其五鼎六簋的组合符合墓主人作为邦国大夫一级的身份。M95中,有不同器铭三组青铜礼器:公作器组“唯八月初吉丁丑公作敔尊鼎敔用易眉寿子子孙孙永宝用言”、应伯作器组“应伯作宝簋其万年永保”和作器组,据考墓主属于一代应伯私名为敔。当是王伐淮夷的主将之一。 在应国墓地中出土的柞伯簋,邓公簋、应事作旅壶、甫鸭铜盉等,应国贵族的等级与身份状况,应国与周边诸侯的关系。 应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古老封国,据甲骨卜辞记载,已有应国。《·世家·正义》引《括地志》、《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之说等,都曾提到《汲郡古文》云:“殷时已有应国。”今本《》载,盘庚七年,“应侯来朝”。此外,见于和、帝辛的卜辞,应君又称“应王”,并与商王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周初成王改封其弟于应,应便成了姬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邗、晋、应、韩,武之穆也。”《汉书·地理志》颍川郡父城县条下自注:“应乡,故国,周武王弟(子)所封。”由此可见,西周应国是在商代应国的故地,作为周王朝的屏障重新立国的。 关于应之地望,《括地志》云:“故应城,因应山而名,在汝州鲁山县东三十里。”《水经注·滍水》:“滍水东径应城南,故应乡也,应侯之国”。据学者考证,古应国都城--应城正位于滍阳镇城内南部偏西的高地上。(注)而整个应国的地域范围,大体上在今河南襄城、陕县、宝丰、鲁山、叶县和平顶山市一带。 应国传世文物颇多,应公诸器、应侯簋、应监甗、应叔方鼎等(注)。考古发现的应器,除陕西蓝田出土的应侯钟等器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历史文献记载的应国地理范围内,陆续出土的一些应国文物及邓公簋(邓公嫁女媵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随机文章从地球上看木星好吓人,温度3万度磁场是地球14倍俄罗斯地狱之门录音,前苏联科学家挖开地狱之门(超级恐怖)人死后一般会给谁托梦,直系血亲和鬼魂亲近的人(真相是思念成梦)揭秘飞机降落为什么三转弯,有序排队和把飞机的降落姿态调到最佳揭秘漫威英雄实力排名官方,排名第一的惊奇队长在明年登陆大荧幕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前蜀:五代十国政权之一

蜀国(907年-925年),史称,政权之一,由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 前蜀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前蜀建立后,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王建统治时赋税很繁重。继位后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人民的负担。、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 公元925年,庄宗发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灭亡。 前蜀的前身 前蜀为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王建所建。王建出身于世代卖饼的饼师家庭, 因家贫,生活一直很困顿,到唐末天下大乱,更加艰苦了,于是靠违法犯罪,贩卖私盐为生。因为家中排行老八,乡里人于是称他作"贼王八"。 后来王建被当地官府抓捕,判了死刑关在许州当地的监牢就要问斩,却被狱吏放跑,王建逃跑之后做起了贼盗,流窜至武当时,当地有个和尚见到他,说他骨相甚奇,将来不会是一般人,继续地小偷小盗有违使命,王建自此投入忠武军营下为兵。 因他为人睿智,期间又立有战功,忠武监军使杨复光组建忠武八都时,他与鹿晏宏、韩建等八人皆为都将,每都有兵千人。 广明元年(880年),攻克长安,逃奔西川,杨复光也于这时去世,鹿晏宏因此被王建等其他六名都头推举为主帅,之后鹿晏宏选择去西川迎王,途中沿路掠夺,还收拢了不少人马,力量得到增强。直逼兴元的时候,节度使牛丛恐惧其实力,因而弃守,鹿晏宏占据了这里,自称留后,不再前进,转而让王建等其他六名都头做兴元所属郡县的刺史。此后鹿晏宏变得暴虐,王建与他随之渐离,又因王建同另一名都头韩建的关系十分紧密,鹿晏宏怀疑他们结合在一起谋私,王建与韩建担心鹿晏宏的加害,就一同率三千人离开鹿晏宏,去西川报效唐廷。当时大宦官田令孜专权,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遂收王建为义子,并将其部并入神策,号"扈驾五都",王建仍为都将。 田令孜失势后,王建被排挤出朝,任壁州刺史。 后来西川大乱,东、西川相互之间攻伐不已,王建遂乘乱攻取了成都, 被唐廷任命为西川节度使。 此后,他又攻了东川、汉中以及秦、凤、阶、成等州,形成了前蜀全盛的基本格局。 前蜀建国 王建于天复三年(903年)受封为,天佑三年(906年)在成都建立行台,次年被太祖禅代,新立的后梁朝廷派遣使臣向王建通告说明。由于王建不承认后梁的正统地位,遂自立为帝,国号蜀,年号武成,封授百官,蜀王府则改称皇宫,王府内外各种建筑的名称也全部更换。 王建一生征战,六十岁时才当上,此时已进入人生的暮年,选立太子便成为一件极重要的大事。长子王宗仁,幼年患病成为废人,无法成为太子的人选。次子王宗懿被立为太子,却在宫廷斗争中被杀。王建之后又打算立雅王王宗辂或者信王王宗杰,可二人各有长处,难以确定继立哪一个。而王建的妃子徐氏因美貌,深受王建的宠爱,她便趁此力荐自己的儿子王宗衍做皇太子。由于她深交朝臣官宦,在政治上广有人脉,便联合众人向王建上表,称王宗衍"才器英武,实堪社稷之托"。在宫内外的合力煽惑下,王建遂正式册立王宗衍为太子。 王建虽然立了太子,总是不放心,有一次他见王宗衍与诸王斗鸡、击球,遂自叹说:"我百战而立此基业,此辈难道能守之乎!"他见信王王宗杰颇有才干,又有改立太子的意向,然而信王却突然死了,他颇疑是徐妃下毒致死的,但又不愿深究。前蜀光天二年六月,王建去世,下葬永陵。王建在弥留之际遗诏说:"如果太子确实不堪当皇帝,就置于别宫,另行选立贤者,而不要害其性命。" 前蜀灭亡 王宗衍即位后,取掉名字中的"宗"字,单名衍,定明年的年号为乾德,给王建上庙号为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慧皇帝,并以生母徐氏为皇太后,姑母为皇太妃。此时王衍年仅十七,能力上对朝政处理不了,干脆将军国大事托于宦官,自己每日则寻欢作乐。不仅宦官们弄权,皇太后跟皇太妃也不甘寂寞,公开卖官鬻爵,按官职高低估价出售。太后、太妃如此,权臣们也不愿落伍,韩昭主持考试,选拔人才,更是公然收贿舞弊。他还向后主王衍要求把蓬、渠、巴、集数州的刺史位置给他,由他售卖,所得钱用以营建自己的宅第,竟然得到了王衍的批准。王衍本人也卖官,如阆中人何奎,通数术,能预言未来,与许多公卿贵族都有密切往来。他暮年时忽然想当官,便通过行贿的手段获得了兴元府少尹的高官。王衍还以个人好恶随意授官,宦官严凝月善于唱歌,颇得王衍的宠信,他深知其主好色,便多方为其搜求美女,博得王衍的欢心,得到了蓬州刺史的官职。至于营私卖狱,贪赃枉法,更是常见之事。 前蜀乾德二年(920年)七月,王衍下诏北巡,其实只是想出去旅游。次月,从成都出发,经汉、利、阆数州,历时五个月,沿途旌旗招展,百里不绝。王衍披金甲,珠帽锦袖,执弓挟矢,百姓望之,谓之灌口。所到之处,官员盛宴款待,所费财物不计其数,百姓不胜其扰。后来他还游过青城山、秦州等处,其中秦州之游是其最后一次远游。时在咸康元年(925年)十月,他下诏以巡边的名义出游,其实全是假话,真实原因是听了镇守秦州的王承休的谎话。王承休曾报告说秦州美女甚多,使王衍垂涎不已,加之王承休之妻貌美,这些才是促成他秦州之行的因素。当王衍率数万军队从成都北上之时,后唐大军已经开始进攻前蜀了。王衍听到这个消息后,并不为意,认为只不过是臣下伪造军情,阻止自己前往秦州而已。一路上前蜀君臣吟诗唱和,,自以为蜀道险阻,。当王衍走到利州时,听到后唐大军已经逼近,前蜀军队纷纷败退的消息,吓得掩面哭泣,仓惶逃回成都。最后王衍自知大势已去,随与众臣一同抬着棺材,并且身绑荆棘,以这种耻辱的方式献降于后唐。李存勖假意下旨称会善待王衍及其家族,但等把王衍及降族押解出西蜀后,就将他们在路上处决了。至此,由王建历尽创建的基业,仅仅传了一世,便很快覆亡了。 随机文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史外星人为什么不敢来地球,外星人为什么对人类感兴趣/害怕人类鬼生活在几维空间,公认说法为四维空间的生物就是鬼/未证实银河系为什么是螺旋状,不停旋转引起/质量恐比想象中大2000倍希腊火神赫菲斯托斯,出生就注定了他悲凉的一生(可怜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