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都将这次远航看作是秦始皇派其出海寻仙,求之药。
然而,徐福东渡的目的其实是一个流传了2000多年的误会。
徐福是战国时期齐国的方士,由于齐国濒临大海,航海技术十分发达,是一个海上强国,所以来自齐国的方士对航海技术更为精通,使得秦始皇需要进行航海活动时,不得不再去找这些从前的敌人。
据史籍记载,秦始皇首次东巡至琅玡山时,徐福带领一些人拜见秦始皇。
上书称,海外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如果去拜访他们,便可得到长生不死之药。
一心想要长生不老的秦始皇闻言极为高兴,对徐福的索要无有不允。
于是徐福便带了数千名童男童女出海远航。
网络配图 然而过了数年,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徐福才两手空空地只身返回。
秦始皇大怒。
徐福谎称,自己已到了蓬莱,但是仙人们却嫌秦始皇送的礼物太薄了,不肯给药。
秦始皇便问仙人还要什么,徐福又索要了3000童男童女,还有五谷的种子,数百名精通各种技艺的能工巧匠。
秦始皇再一次满足了他的要求。
徐福第二次出海,从此一去不返,再无音讯。
从根据史籍记载所整理出来的关于徐福出海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徐福出海的目的是给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
但事实并非如此!徐福出海的目的并不是史书中记载的寻仙求药,而是一次秦始皇的探险行为。
这么说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其一,刚刚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始皇并不信鬼神,他不需要像那样去借助鬼神的声名来维系统治,认为以自己的治国方略就可以令国家安定。
既然他不信鬼神,那么对于求长生不老,也属于无稽之谈了。
至于他日后自称“真人”,祈求长生不老,则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以及对掌握权势的无限欲望而滋生出来的了。
网络配图 其二,“三神山”确有其处,且像《》中所记的那样伫立于海外。
而“三神山”中所指的蓬莱,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蓬莱市,而是今天的日本北九州。
“方丈”,经近代史家考证,是今天韩国南海中的济州岛。
瀛洲,即琉球,也就是今天的台湾岛。
古人之所以将这三座岛看作所谓的“三神山”,是受当时的科技条件及知识程度所限得出的错误认识。
其三,徐福一去经年,回来时两手空空,所带的数千人也不知下落,秦始皇也没问。
然后又要了3000人 还有百谷之种、能工巧匠。
仙人不食人间烟火,要这些何用?而秦始皇见此情形,问都没问,就答应了他。
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如此自相矛盾的说法岂能瞒过他?所以,徐福出海就不是寻仙求药那么简单了。
有了这三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徐福出海的真正目的,是奉秦始皇之命开拓海疆的,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皇家探险活动。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多次巡海,已足见其对海疆的重视。
开拓海疆,再展国土,是秦始皇的宏愿。
所以,刚刚完成统一大业后不久,秦始皇第一次巡海时便派徐福带人出海探险。
而第二次,则给到达那里的徐福以百谷百工,再派数千人前往。
实质上,已经属于一种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这在中国历史上属于首次。
徐福究竟到了哪里呢?《秦始皇本纪》中没有说明,但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所记载的淮南王刘安与谋士伍被的一次对话中透露出来:“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 这片“平原广泽”仙踪何处?历史上。
今天的成果已经向人们揭开了这片尘已久的历史的中神秘面纱:徐福到达的地方是今天的日本列岛! 在中国的战国时期,日本还处于石器时代的绳纹文化之中,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也就是说,尚处于原始氏族社会时期。
但到了战末秦初,日本突然开始使用青铜和铁的生产工具,开始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技术毫无征兆地凭空出现。
日本仿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便由新石器时代的绳纹文化过渡到早期铁器时代的弥生文化,而且与之前的绳纹文化没有什么传承关系。
弥生文化起自公元前200多年,终至公元后300多年,这段时间正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这与徐福出海的时间十分的吻合。
网络配图 弥生文化的遗址里,还有铜剑、铜镜、铜铎的发现。
铜铎以中央日本为多,铜剑、铜镜则以九州为多,后二者被推定与秦式青铜文化有关。
日本学者认为,其原料来自中国,在日本再回炉铸成。
这就从历史文物的证据上说明了徐福将的文明传到了日本。
如今在日本的徐福遗迹不下50处。
现在已经基本确定徐福是到了日本。
徐福东渡日本,竟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形成,使日本由蛮荒之地飞跃进了文明社会,这对于日本岛国来说,是一个无量的福荫。
徐福的东渡,对中日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当时以拓疆扩土为主愿的秦始皇也没有想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